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红外光谱和机器学习算法的牛奶中β-乳球蛋白快速检测方法
1
作者 邹慧颖 王东薇 +5 位作者 樊懿楷 刘维华 杨俊华 余文莉 SABEK Ahmed Abdalla Ahmed Ibrahim 张淑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3,共9页
为建立一种可以快速、批量、高效检测中国荷斯坦牛牛奶中β-乳球蛋白含量的方法,采集501份来自西北、华北和华中主要产奶地区的健康中国荷斯坦牛牛奶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样本中β-乳球蛋白的含量,并同步测定和收集牛奶样本... 为建立一种可以快速、批量、高效检测中国荷斯坦牛牛奶中β-乳球蛋白含量的方法,采集501份来自西北、华北和华中主要产奶地区的健康中国荷斯坦牛牛奶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样本中β-乳球蛋白的含量,并同步测定和收集牛奶样本中红外光谱数据(mid-infrared spectroscopy,MIRS)。以MIRS为预测变量,β-乳球蛋白含量为因变量,将12种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连续2次的随机组合,并手动选取特征波段,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作为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牛奶中β-乳球蛋白含量的最优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交叉验证集和测试集的RC2和RP2分别为0.812 9、0.768 8,均方根误差RMSEC和RMSEP分别为0.476 2、0.524 9 g/L,性能偏差比(ratio of performance to deviation,RPD)为2.076 6,达到畜禽生产性能的测定要求。试验结果表明,可以利用MIRS建立模型预测中国荷斯坦牛牛奶中的β-乳球蛋白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牛奶 Β-乳球蛋白 机器学习算法 光谱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富勒烯聚合物薄膜的超快可见激发-红外探测光谱研究
2
作者 吴延州 杨帆 王建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23-124,共2页
非富勒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是最具前景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之一。供受体材料的化学结构直接决定两者之间能带匹配程度,从而影响光电转换效率。本文以非富勒烯给受体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快可见激发-中红外探测光谱方法,以ITIC分子... 非富勒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是最具前景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之一。供受体材料的化学结构直接决定两者之间能带匹配程度,从而影响光电转换效率。本文以非富勒烯给受体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快可见激发-中红外探测光谱方法,以ITIC分子中的CN和CO伸缩振动为探针,研究了非富勒烯聚合物薄膜在光激发后电荷分离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这一体系的电荷分离过程可发生在皮秒时间尺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激发-中红外探测光谱 超快动力学 电荷转移 非富勒烯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As/Al_xGa_(1-x)As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光谱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孙莹 杨瑞霞 +2 位作者 武一宾 吕晶 王风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4-268,共5页
采用MBE法制备了不同结构参数及不同阱中掺杂浓度的GaAs/AlxGa1-xAs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外延材料。通过对量子阱红外探测器材料特性和器件特性的实验测试及理论分析,研究了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响应光谱特性,并通过薛定谔方程和泊松方程的求... 采用MBE法制备了不同结构参数及不同阱中掺杂浓度的GaAs/AlxGa1-xAs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外延材料。通过对量子阱红外探测器材料特性和器件特性的实验测试及理论分析,研究了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响应光谱特性,并通过薛定谔方程和泊松方程的求解,对掺杂对量子阱能级的影响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应力导致的能带非抛物线性使得阱中能级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吸收峰向高能方向发生了漂移,而阱中进行适度的掺杂没有对量子阱能级造成影响,光致发光谱实验结果与之吻合较好。在光电流谱的实验分析基础之上,分析了量子阱阱宽、Al组分与峰值探测波长λ的关系,为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设计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阱红外探测 光谱特性 能级 非抛物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燃烧-红外光谱法测定冶金石灰中碳和硫及其生烧率的计算 被引量:4
4
作者 高卓成 曹玉红 郑小纯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4-155,共2页
关键词 直接燃烧-红外光谱 冶金石灰 测定结果 生烧率 计算 脱硫 X-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外波段大气碳同位素激光吸收光谱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夏滑 董凤忠 +4 位作者 韩荦 吴边 孙鹏帅 张志荣 崔小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365-3369,共5页
大气碳同位素在环境污染源汇示踪和地球化学发展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其探测技术方面,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具有体积小、可在线、灵敏度高等优点,在气体同位素探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工作中研究了2.7μm波段的分布式反馈激光器(distrib... 大气碳同位素在环境污染源汇示踪和地球化学发展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其探测技术方面,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具有体积小、可在线、灵敏度高等优点,在气体同位素探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工作中研究了2.7μm波段的分布式反馈激光器(distributed feedback laser,DFB)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的性能,在遵循12 CO_2和13 CO_2同位素分子吸收谱线特征和同位素分子谱线选择原则的基础上,确定了合适的激光器输出波长。结合光程390.3m的新型多次反射池,实现了大气中CO_2分子的δ^(13)C同位素丰度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吸收光谱 多次反射池 碳同位素探测 红外DFB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反射光谱深空物质成分探测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泓鹏 万雄 何志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59-60,共2页
红外光谱技术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均可作为红外辐射体,因此红外反射光谱可对目标物进行组分、表面纹理、粗糙度等信息探测。针对国家深空探测需求及火星探测发展计划,研究小组开展了矿物红外反射... 红外光谱技术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均可作为红外辐射体,因此红外反射光谱可对目标物进行组分、表面纹理、粗糙度等信息探测。针对国家深空探测需求及火星探测发展计划,研究小组开展了矿物红外反射光谱探测的研究,实验选用9种国家标准岩石粉末并制成表面光滑的圆形靶材,并获取15~333μm红外反射光谱,为深空探测矿物资源开展了深入的光谱特性基础研究。为行星矿物资源及有机物分子的遥感探测建立理论及实验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反射光谱 红外反射光谱 深空探测 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离子掺杂Ⅱ-Ⅵ族中红外激光陶瓷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罗永治 余盛全 +1 位作者 阴明 康彬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47-958,共12页
2~5μm中红外激光在民用和军事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直接泵浦中红外激光增益介质材料是产生中红外激光的主要方式之一,二价过渡金属离子Cr^(2+)或Fe^(2+)掺杂的ZnS或ZnSe(TM^(2+)∶Ⅱ-Ⅵ)材料以其独特的光谱特性成为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 2~5μm中红外激光在民用和军事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直接泵浦中红外激光增益介质材料是产生中红外激光的主要方式之一,二价过渡金属离子Cr^(2+)或Fe^(2+)掺杂的ZnS或ZnSe(TM^(2+)∶Ⅱ-Ⅵ)材料以其独特的光谱特性成为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中红外激光增益材料之一。本文首先归纳了TM^(2+)∶Ⅱ-Ⅵ材料的主要制备技术路线,然后重点介绍了采用激光陶瓷技术制备TM^(2+)∶Ⅱ-Ⅵ材料的研究进展,最后对TM^(2+)∶Ⅱ-Ⅵ陶瓷的原料制备与烧结技术的优化进行了展望。希望以此促进TM^(2+)∶Ⅱ-Ⅵ激光陶瓷材料的发展,为获得高性能的TM^(2+)∶Ⅱ-Ⅵ中红外激光器奠定关键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陶瓷 红外激光 TM^(2+)∶Ⅱ-Ⅵ材料 光谱特性 烧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图像特征提取与凸面几何体投影变换的目标探测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兵 陈正超 +4 位作者 郑兰芬 童庆禧 刘银年 杨一德 薛永祺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1-445,450,共6页
在介绍凸面几何体概念和高光谱图像光谱线性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凸面几何体和高光谱图像的关系.提出了在光谱特性提取的基础上利用凸面几何体投影变换进行高光谱图像目标探测的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亚运村建材市场屋顶板材和亚运村中心... 在介绍凸面几何体概念和高光谱图像光谱线性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凸面几何体和高光谱图像的关系.提出了在光谱特性提取的基础上利用凸面几何体投影变换进行高光谱图像目标探测的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亚运村建材市场屋顶板材和亚运村中心地区真假草坪的自动识别和探测中.试验证明该方法不需要探测目标的任何先验知识就能达到比较好的目标探测效果.同时试验还表明,由于高光谱图像波谱范围宽,特别是有短波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范围的图像,不仅增加了地物的可分性,而且为探测地物物理性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图像 特征提取 几何体 地物 先验知识 投影变换 红外 目标探测 短波 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外多波长辐射温度计的设计(英文) 被引量:6
9
作者 丛大成 戴景民 +1 位作者 孙晓刚 褚载祥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07-412,共6页
介绍了以高信噪比同时测量近室温目标温度和光谱发射率的中红外多波长辐射温度计 ,详细说明了其光学系统及电气系统设计 .采用高像质、大光通量的折反式光学系统和闪耀光栅分光系统 ,通过多元碲镉汞探测器线列及电气系统 ,可同时检测目... 介绍了以高信噪比同时测量近室温目标温度和光谱发射率的中红外多波长辐射温度计 ,详细说明了其光学系统及电气系统设计 .采用高像质、大光通量的折反式光学系统和闪耀光栅分光系统 ,通过多元碲镉汞探测器线列及电气系统 ,可同时检测目标温度及发射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长辐射测温学 红外 低温温度测量 发射率 杂散光 信噪比 光谱发射率 碲镉汞探测 温度计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外激光器功率稳定器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权社 陈坤峰 史学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27-2131,共5页
针对中红外光电探测器光谱响应度精确测量时,要求提高中红外激光器功率稳定度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对中红外激光器功率进行稳幅的方法,基于声光调制器布拉格衍射原理、采用光反馈闭环控制技术实现了对中红外激器光功率的稳定控制。详细... 针对中红外光电探测器光谱响应度精确测量时,要求提高中红外激光器功率稳定度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对中红外激光器功率进行稳幅的方法,基于声光调制器布拉格衍射原理、采用光反馈闭环控制技术实现了对中红外激器光功率的稳定控制。详细介绍了该方案的光路设计、控制电路原理及控制算法,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种中红外激光功率稳定器。采用该功率稳定器对3.39μm He-Ne激光器的输出光进行了稳幅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将中红外激光器输出功率稳定度从8%提高到0.4%。可很好地满足中红外探测器光谱响应度测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功率稳定器 光谱响应度 红外激光器 声光调制器 布拉格衍射 红外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外大气甲烷乙烷双组分气体的同步移动监测 被引量:8
11
作者 叶玮琳 周波 +2 位作者 余红志 孟永贤 郑传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38-1944,共7页
为了实现大范围、长距离的大气烷烃气体检测,将研制的中红外双组分甲烷、乙烷传感器以车载方式,对某一地区的大气甲、乙烷含量进行了移动探测。该传感器系统采用中红外室温连续的带间级联激光器(ICL)作为光源,采用高速数据采集卡采集信... 为了实现大范围、长距离的大气烷烃气体检测,将研制的中红外双组分甲烷、乙烷传感器以车载方式,对某一地区的大气甲、乙烷含量进行了移动探测。该传感器系统采用中红外室温连续的带间级联激光器(ICL)作为光源,采用高速数据采集卡采集信号,利用上位机LabVIEW平台编写程序产生激光器扫描及调制信号、获取探测器信号并提取二次谐波,通过计算,确定大气烷烃气体浓度。根据气体采样时间、实时风速及车速,计算得到系统的响应时间为82.5s,实验测量为85~95s,与理论一致。对系统噪声水平进行测试,实验室中甲烷浓度波动为±40nL/L,乙烷波动为±2nL/L,车载过程甲烷浓度波动为+40至-80nL/L,乙烷波动为±4nL/L。为验证传感器性能,与美国Aeries公司的商用传感器结果做了对比,二者呈现较好的一致性。最后,给出了车载传感器系统在某条线路上的甲烷、乙烷浓度移动探测结果,以及某小区甲烷、乙烷浓度的二维分布测绘结果,分析了二种烷烃气体的变化关系。本文所开展的工作为探测烷烃气体泄漏并监测大气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红外激光器 气体检测仪 移动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苏丹红Ⅲ分子的电子结构、光谱与激发性质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一如 高阳 +1 位作者 吴永刚 王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26-2436,共11页
亲脂性偶氮染料苏丹红Ⅲ(Sudan RedⅢ)分子因染色后可使食品鲜艳、不褪色,常被放入食品添加剂中,食用后对人体的肝肾器官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苏丹红分子的毒性与其分子几何和电子结构密切相关,对其结构、电子激发... 亲脂性偶氮染料苏丹红Ⅲ(Sudan RedⅢ)分子因染色后可使食品鲜艳、不褪色,常被放入食品添加剂中,食用后对人体的肝肾器官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苏丹红分子的毒性与其分子几何和电子结构密切相关,对其结构、电子激发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结合def2-TZVP基组对苏丹红Ⅲ分子结构、红外与拉曼光谱和紫外光谱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PBE0和B3LYP杂化泛函方法计算的红外和拉曼光谱与实验值吻合;采用含时的B3LYP杂化泛函计算得到的苏丹红Ⅲ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峰为228、353和490 nm,与实验符合较好,它们是基态电子向第2激发态、第6激发态、第30激发态跃迁所致。采用空穴—电子分析法考察电子激发可知,S_(0)→S_(2)激发类型是氧、氮原子到萘环和苯环上的n—π*电荷转移激发,同时伴随着萘环、苯环环内间的π—π*局域激发。S_(0)→S 6激发类型是氮、氧原子到萘环,氮原子到苯环上的n—π*和萘环环内间π—π*电荷转移激发的叠加。S_(0)→S_(2)和S_(0)→S 6激发类型属于电荷转移激发为主的混合激发。S_(0)→S 30激发类型属于萘环环内的π—π*局域激发,同时也伴随着氧、氮原子到萘环上的n—π*和苯环到萘环上的π—π*电荷转移激发,S_(0)→S 30激发类型是以局域激发为主。通过分子片段对空穴、电子的贡献热图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电子激发转移过程。系统研究苏丹红Ⅲ分子的光谱及电子激发,为实验检测食品苏丹红Ⅲ分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苏丹红Ⅲ分子 空穴-电子分析法 红外与拉曼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电子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技术及器件
13
《中国光学》 EI CAS 1996年第6期52-53,共2页
TN213 96063908一种发红光的电子陷获型红外上转换材料的制备=The synthesis of one kind of electrontrapping infrared up—conversion materialwhich emits red light[刊,中]/龚平,杜力,过晓晖,刘英,候洵(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陕西,西安... TN213 96063908一种发红光的电子陷获型红外上转换材料的制备=The synthesis of one kind of electrontrapping infrared up—conversion materialwhich emits red light[刊,中]/龚平,杜力,过晓晖,刘英,候洵(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陕西,西安(710068)),贾炜(佛航光信息联营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000))∥光子学报.—1995,24(4).—293—295研制的电子陷获(ET)型红外上转换材料是在改进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使用硫化助熔法,在石英反应管中,基质合成和掺杂一次完成,具有工艺简单、生长周期短、重复性好的优点,由于反应在密闭系统中完成,安全可靠,对实验室环境保护好,用这种方法制备出的红外上转换材料,在室温下用紫外光或可见光激励后,用红外激发红光,并测量得了其激发光谱(红外)和发射光谱(红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上转换材料 电子陷获 光电对抗 无源干扰 光子学 薄膜红外探测 环境保护 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 红外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真空光声光谱研制和数据自动化测量
14
作者 吴鸣成 朱昂如 王兆永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45-149,共5页
本文报导国产化的超高真空光声光谱(Photoacoustic apectroscopy)的研制和数据的微机获得与处理。由于采用CO_2红外激光作为激发光源,谱仪分辩率优于2cm(-1)。实验结果表明PAS的表面探测灵敏度可达亚单层分子,并已成功地应用到研究表面... 本文报导国产化的超高真空光声光谱(Photoacoustic apectroscopy)的研制和数据的微机获得与处理。由于采用CO_2红外激光作为激发光源,谱仪分辩率优于2cm(-1)。实验结果表明PAS的表面探测灵敏度可达亚单层分子,并已成功地应用到研究表面反应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光谱 自动化测量 红外激光 探测灵敏度 吸附物 分辩率 激发光源 微机系统 表面反应 光声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煤的分子结构演化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炎 许睿 +5 位作者 路学忠 郭伟勇 杨小兵 李焕同 何亮 毛兴军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4-933,共10页
以宁夏宁东、贺兰山、宁南和香山等四大煤田不同矿区典型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煤结构进行表征,结合分峰拟合来获取煤结构参数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中煤阶煤光学性质是各向同性的,芳香层片尺寸... 以宁夏宁东、贺兰山、宁南和香山等四大煤田不同矿区典型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煤结构进行表征,结合分峰拟合来获取煤结构参数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中煤阶煤光学性质是各向同性的,芳香层片尺寸较小,任意取向;随着煤级的增加,芳香层间距d002值以最快的速率减小,延展度La则加快增长,在Rmax大于2.0%后,d002值变化幅度减缓与堆砌度Lc值增大相对应;在d002<0.3480 nm,拉曼参数ID1/IG、AD1/AD1+G开始线性减小,煤的分子结构中芳香层片尺寸增大,定向性增强,光学性质在平行和垂直于芳香层片方向上呈现各向异性,结构有序化程度增大;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红外光谱显示脂肪结构含量较低,芳香结构吸收带显著,芳香度参数迅速增大,脂肪烃侧链快速脱落,生烃潜力参数‘A’变小;贺兰山煤田和香山煤田煤叠加了岩浆热作用,变质温度较高,导致芳香环缩合程度增强,芳香烃类物质增多。研究结果对煤的结构演化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煤阶煤 X射线衍射 拉曼光谱 傅里叶红外光谱 煤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掺杂KDP晶体致色机理研究
16
作者 董琳玲 于杰 +2 位作者 叶未 杨淼 唐雪莲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5-1118,共4页
利用水溶法生长了二甲基橙染色KDP单晶体,通过调整pH值在4.1,晶体Z轴垂直于底板,高温生长区与低温生长区所需降温速率分别为0.1℃/30 min和0.1℃/20 min,能够生长透明度较好、尺寸为130 mm×25 mm×18mm的粉红色KDP单晶体。实... 利用水溶法生长了二甲基橙染色KDP单晶体,通过调整pH值在4.1,晶体Z轴垂直于底板,高温生长区与低温生长区所需降温速率分别为0.1℃/30 min和0.1℃/20 min,能够生长透明度较好、尺寸为130 mm×25 mm×18mm的粉红色KDP单晶体。实验结果表明:pH指明显影响晶体的外观质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引起晶体呈色与二甲酚橙中的CH3和CH2有关,退火处理的激发和发射光谱表明,100℃退火处理有助于晶体的颜色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DP晶体 有机染色剂 红外 激发-发射光谱 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相靛蓝分子结构动力学研究
17
作者 贺雪梅 杨帆 王建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75-76,共2页
靛蓝是从木蓝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常用有机染料,广泛应用于染色工艺以及绘画。靛蓝最迷人之处不是其明亮的蓝色而是其极好的光稳定性。本工作利用稳态红外光谱测量和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了靛蓝分子在DMSO溶液相中的多种结构,发现在中等浓度... 靛蓝是从木蓝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常用有机染料,广泛应用于染色工艺以及绘画。靛蓝最迷人之处不是其明亮的蓝色而是其极好的光稳定性。本工作利用稳态红外光谱测量和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了靛蓝分子在DMSO溶液相中的多种结构,发现在中等浓度下靛蓝可以单体,二聚体等寡聚体共同存在。进一步以NH的伸缩振动为探针,利用时间分辨的可见泵浦-红外探测光谱手段,结合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我们研究了靛蓝分子在激发态时的振动特征及其结构动力学。实验和计算结果有助于理解靛蓝分子光稳定性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蓝 泵浦-探测 红外光谱 激发态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堆肥腐殖酸与Cd(Ⅱ)高效络合机制2DCOS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文萍 汤佳 +4 位作者 蔡茜茜 刘晓明 余震 吕健 周顺桂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34-1540,共7页
超高温堆肥工艺是一种新颖的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相比于高温堆肥工艺,具有发酵温度更高、腐殖化过程更快、堆肥产物质量更好等优势。然而,超高温堆肥产物作为调理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和优势仍有待明确。采用激发-发... 超高温堆肥工艺是一种新颖的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相比于高温堆肥工艺,具有发酵温度更高、腐殖化过程更快、堆肥产物质量更好等优势。然而,超高温堆肥产物作为调理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和优势仍有待明确。采用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和傅里叶变换红外-二维相关光谱(FTIR-2DCOS)方法对比分析了超高温堆肥(HTC)、高温堆肥(TC)和污泥(SS)样品中提取的腐殖酸(HAs)与Cd(Ⅱ)的络合性能及相关反应机制。采用EEM-PARAFAC从HTC,TC和SS样品提取的HAs中鉴定出腐殖酸C1(Ex/Em=270,350/470)、类腐殖质物质C2(Ex/Em=270,325/470)和类蛋白质物质C3(Ex/Em=225,275/330)等3种组分,不同样品中不同组分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采用Ryan-Weber荧光猝灭模型对不同样品中HAs及HAs的各组分与Cd(Ⅱ)发生络合反应的荧光猝灭效应进行拟合,发现来源于HTC的HAs及其组分C1和C2对Cd(Ⅱ)络合稳定性和络合容量(LogKCd=5.72~5.95,CCCd=0.977~0.990)明显优于TC(LogKCd=5.62~5.67,CCCd=0.807~0.823)和SS(LogKCd=4.79~5.29,CCCd=0.476~0.581),表明HTC比TC和SS中HAs具有更好的Cd(Ⅱ)络合能力,而不同样品HAs中组分C1和C2是决定HAs与Cd(Ⅱ)络合性能的重要因素。采用FTIR-2DCOS对HAs与Cd(Ⅱ)发生络合反应时官能团变化顺序进行分析,发现HTC的HAs中羧基是与Cd(Ⅱ)发生络合时响应最为灵敏的官能团。由此推测,超高温堆肥通过促进堆肥腐殖化进程使羧基等不饱和基团含量增加是HTC的HAs与Cd(Ⅱ)具有更高效络合能力的另一关键因素。总之,样品HAs中相对高的腐熟程度以及羧基等官能团对Cd(Ⅱ)络合的高灵敏度是导致HTC络合Cd(Ⅱ)能力优于TC和SS的主要原因。EEM-PARAFAC和FTIR-2DCOS的结合,为定量表征堆肥中HAs与重金属络合性能及解析络合机制提供有力支撑,也为超高温堆肥产品应用于镉污染土壤修复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堆肥 腐殖酸 Cd(Ⅱ)络合 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二维相关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