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算法时代公众表达的可见性困境与可见性正义的实现路径
1
作者
何晶
王楠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42,共13页
算法重塑了可见性的运行机制,在激活公众表达可见性的同时也让其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引发对于可见性正义的审思。在流量思维与算法价值的驱动下,公众表达面临着不可见、不以自己的方式可见、可见性难“破圈”与可见性不可调控等现实困境...
算法重塑了可见性的运行机制,在激活公众表达可见性的同时也让其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引发对于可见性正义的审思。在流量思维与算法价值的驱动下,公众表达面临着不可见、不以自己的方式可见、可见性难“破圈”与可见性不可调控等现实困境,这显示出算法对可见性生产正义与分配正义的挑战。未来,可见性正义的实现既关乎社会公众的政治实践与权利保障,又指向以平台算法为代表的技术向善发展,如何争取可见性正义成为亟须面对的关键议题。主流媒体作为数字时代党性与人民性的坚守者,可以超越平台商业化算法的设计与运行逻辑,通过将公共性纳入新闻价值选择、重建“主流算法”和凸显地方公共议题,建立起公众表达可见性困境破局和可见性正义实现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可见性
可见性正义
公众表达
政治传播
主流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何为弱者?可见性的争夺策略、边界重组与价值审思
2
作者
赵海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156,共12页
可见性是涉及全体公民参与的公共实践,表现在议题的可见性、讨论的可见性和承认的可见性三个方面。在争夺可见性的策略上,弱者采用全民围观的视觉政治、表演式抗争与媒介化展演、图像政治与戏谑话语等剧目,构建以情感为核心的“个体情...
可见性是涉及全体公民参与的公共实践,表现在议题的可见性、讨论的可见性和承认的可见性三个方面。在争夺可见性的策略上,弱者采用全民围观的视觉政治、表演式抗争与媒介化展演、图像政治与戏谑话语等剧目,构建以情感为核心的“个体情感表达——他人情感体验——社会情感共同体”的可见性生产策略。但在可见性政治实践中,弱者在自我表达隐匿、虚假事件策划中处于不可见境地,公众对弱者的同情疲劳、“强-弱”身份边界的流动进一步解构“弱者”的道德话语及身份认同,最终弱者的“去主体性”伴随着公共理性和正义观念的建构过程。重塑可见性正义,需要超越“强”与“弱”、“看”与“被看”、赋权与去权、主流与边缘的二元结构,建立规范化的可见性机制,使可见性资源分配过程更加合理,营造良善的网络公共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观视觉
注意力资源
承认政治
大众孤独
可见性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算法时代公众表达的可见性困境与可见性正义的实现路径
1
作者
何晶
王楠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42,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弱势群体表达的特点、机制与趋势研究”(编号:20BXW106)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文科重大项目“数字人文主义:智能强国建设的价值取径”(编号:校20230337)。
文摘
算法重塑了可见性的运行机制,在激活公众表达可见性的同时也让其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引发对于可见性正义的审思。在流量思维与算法价值的驱动下,公众表达面临着不可见、不以自己的方式可见、可见性难“破圈”与可见性不可调控等现实困境,这显示出算法对可见性生产正义与分配正义的挑战。未来,可见性正义的实现既关乎社会公众的政治实践与权利保障,又指向以平台算法为代表的技术向善发展,如何争取可见性正义成为亟须面对的关键议题。主流媒体作为数字时代党性与人民性的坚守者,可以超越平台商业化算法的设计与运行逻辑,通过将公共性纳入新闻价值选择、重建“主流算法”和凸显地方公共议题,建立起公众表达可见性困境破局和可见性正义实现的新路径。
关键词
算法
可见性
可见性正义
公众表达
政治传播
主流媒体
Keywords
algorithmic visibility
visibility justice
public expressio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mainstream media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何为弱者?可见性的争夺策略、边界重组与价值审思
2
作者
赵海明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156,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社交媒体的涉华虚假信息传播及应对研究”(22CGJ047)。
文摘
可见性是涉及全体公民参与的公共实践,表现在议题的可见性、讨论的可见性和承认的可见性三个方面。在争夺可见性的策略上,弱者采用全民围观的视觉政治、表演式抗争与媒介化展演、图像政治与戏谑话语等剧目,构建以情感为核心的“个体情感表达——他人情感体验——社会情感共同体”的可见性生产策略。但在可见性政治实践中,弱者在自我表达隐匿、虚假事件策划中处于不可见境地,公众对弱者的同情疲劳、“强-弱”身份边界的流动进一步解构“弱者”的道德话语及身份认同,最终弱者的“去主体性”伴随着公共理性和正义观念的建构过程。重塑可见性正义,需要超越“强”与“弱”、“看”与“被看”、赋权与去权、主流与边缘的二元结构,建立规范化的可见性机制,使可见性资源分配过程更加合理,营造良善的网络公共领域。
关键词
围观视觉
注意力资源
承认政治
大众孤独
可见性正义
Keywords
visual spectatorship
attention resources
politics of recognition
mass solitude
visibility justice
分类号
G206.7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算法时代公众表达的可见性困境与可见性正义的实现路径
何晶
王楠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何为弱者?可见性的争夺策略、边界重组与价值审思
赵海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