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见光/近红外成像系统共轴折叠反射镜干涉检测技术(特邀) 被引量:3
1
作者 熊玉朋 路文文 +2 位作者 黄铖 陈付磊 陈善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102,共9页
由共用镜坯、径向折叠的多个环带反射镜组成的成像系统具有紧凑化、免装调的特点。为确保各反射镜的面形精度和相互位姿精度,提出了计算全息(Computer Generated Hologram,CGH)补偿干涉测量方法。针对可见光/近红外成像需求,基于共轴折... 由共用镜坯、径向折叠的多个环带反射镜组成的成像系统具有紧凑化、免装调的特点。为确保各反射镜的面形精度和相互位姿精度,提出了计算全息(Computer Generated Hologram,CGH)补偿干涉测量方法。针对可见光/近红外成像需求,基于共轴折叠思路设计了环带四反射镜成像系统;应用金刚石车削工艺加工了多环带共体反射镜;重点针对其中共体的主镜、三镜和次镜、四镜分别设计了CGH补偿器,通过合理选择离焦载频和CGH轴向位置,有效分离了干扰衍射级次的鬼像,实现了多个反射镜面形与相互位姿误差的同步检测。干涉测量结果表明,多个反射镜同时达到接近零条纹状态,面形精度和相互位姿精度较高,且无鬼像干扰。系统对100 m远处目标探测实验表明,反射镜不需要额外装调即可实现良好成像,具有集成度高、研制周期短、成像质量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近红外成像系统 折叠反射镜 干涉检测 计算全息 高次非球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光-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文书朱墨时序检验
2
作者 李昌盛 高树辉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1-793,共13页
刑事文书检验领域中,文字墨迹与印章印文形成时序的分析是验证文书物证真伪的关键技术。该文基于可见光-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Vis-NIR HSI)图谱合一优势,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研究了朱墨时序的判别问题。在光谱影像形态分析的基础上,... 刑事文书检验领域中,文字墨迹与印章印文形成时序的分析是验证文书物证真伪的关键技术。该文基于可见光-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Vis-NIR HSI)图谱合一优势,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研究了朱墨时序的判别问题。在光谱影像形态分析的基础上,采集了42000个不同朱墨时序样品的高光谱数据,建立朱墨时序高光谱数据集。分别使用中值滤波、Savitzky-Golay平滑滤波、多元散射校正和归一化方法对样本光谱进行预处理;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和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对光谱进行特征波长选择,分别建立逻辑回归(LR)等若干二分类机器学习模型和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模型,并比较了建模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基于CARS方法提取的光谱特征波长建立的CARS-1D-CNN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准确率分别达96.98%和95.54%,表明Vis-NIR HSI与1D-CNN结合能够有效识别朱墨时序。该方法与常规检验方法相互辅助、相互验证,能够提高朱墨时序检验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近红外高光谱成像(Vis-NIR HSI) 文件检验 朱墨时序 机器学习 1D-C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二区双通道荧光成像系统
3
作者 刘雯 倪沪桅 钱骏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3-420,共8页
本文基于光学手段,开发出了一套能够兼顾可见光与近红外二区(NIR-Ⅱ)窗口的双通道宏观成像系统,能够实时输出具有NIR-Ⅱ荧光信息的高质量明场图像,解决了常规的NIR-Ⅱ宏观成像系统提供的荧光图像与明场图像割裂较大的问题。实验中利用... 本文基于光学手段,开发出了一套能够兼顾可见光与近红外二区(NIR-Ⅱ)窗口的双通道宏观成像系统,能够实时输出具有NIR-Ⅱ荧光信息的高质量明场图像,解决了常规的NIR-Ⅱ宏观成像系统提供的荧光图像与明场图像割裂较大的问题。实验中利用不同厚度的脂肪组织测试了吲哚菁绿的NIR-Ⅱ窗口荧光信号分别在1 100~1 700 nm长通滤光片与1 300~1 700 nm长通滤光片下的抗散射能力与成像表现。接着利用所搭建的双通道宏观成像系统分别在小鼠以及大鼠模型上实现了淋巴结成像并模拟进行了淋巴结的切除手术,模拟了对腹腔淋巴结清扫的过程。最后,在大鼠模型上添加了不同厚度的生物脂肪组织,模拟实际手术中脂肪组织覆盖在淋巴结上的情况,观察双通道系统的穿透能力。可见近红外二区双通道荧光成像系统通过给操作者提供直观的影像信息,缩减手术时间、提高患者的预后,在临床手术导航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成像技术 双通道宏观成像系统 近红外二区 临床手术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激光对可见光CCD成像系统的干扰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长安 陈金宝 +6 位作者 马金龙 魏东 孙滨 裘伟 罗向前 周杰 张轶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27-1730,共4页
采用连续波红外激光对可见光面阵CCD成像系统进行了干扰实验,观察到饱和串扰、全屏饱和等干扰现象,并测到串扰阈值小于2.0×10^2W/cm^2,全屏饱和阈值为1.2×10^4W/cm^2。通过分析CCD输出电压、视频信号,提出基于有效干扰面积的... 采用连续波红外激光对可见光面阵CCD成像系统进行了干扰实验,观察到饱和串扰、全屏饱和等干扰现象,并测到串扰阈值小于2.0×10^2W/cm^2,全屏饱和阈值为1.2×10^4W/cm^2。通过分析CCD输出电压、视频信号,提出基于有效干扰面积的干扰效果评估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干扰面积与激光功率密度、辐照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激光功率密度对干扰效果的影响较大,而辐照时间在0.5~2.0 s之间时,辐照时间对CCD干扰效果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面阵CCD 成像系统 红外激光 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激光对可见光成像系统的硬损伤 被引量:4
5
作者 马金龙 刘长安 +8 位作者 裘伟 常星璋 毛静锋 白改朝 刘玄贤 罗向前 魏东 孙志伟 涂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23-2026,共4页
采用波长为1315nm的连续波化学氧碘激光对某型摄像机进行了辐照实验,研究了可见光CCD成像系统在响应波段外红外激光辐照下的硬损伤效应。开展了光学系统变光圈尺寸下的激光辐照实验,发现当辐照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光圈尺寸越小,光学系统... 采用波长为1315nm的连续波化学氧碘激光对某型摄像机进行了辐照实验,研究了可见光CCD成像系统在响应波段外红外激光辐照下的硬损伤效应。开展了光学系统变光圈尺寸下的激光辐照实验,发现当辐照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光圈尺寸越小,光学系统越难发生硬损伤,并解释了该现象的成因;测量到光圈尺寸最大、最小两种状态下的光学系统硬损伤功率阈值分别为几十W、几百W;得到CCD的激光损伤阈值为5.5×104W/cm2;结合相机输出的视频图像与显微镜拍到的被损感光器件实物照片分析了硬损伤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激光 可见光成像系统 电荷耦合器件 光圈 硬损伤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OTF的近红外成像系统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晓 师艺杰 +2 位作者 宋雁鹏 刘顺 张惠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9-294,共6页
以声光可调谐滤光器(AOTF)作为分光器件,采用FPA-640×512InGaAs焦平面阵列探测器作为光学敏感接收器件,设计了近红外成像系统。该系统由AOTF光路模块、射频驱动源模块及阵列探测器成像模块3大部分组成。首先介绍了AOTF的工作原理,... 以声光可调谐滤光器(AOTF)作为分光器件,采用FPA-640×512InGaAs焦平面阵列探测器作为光学敏感接收器件,设计了近红外成像系统。该系统由AOTF光路模块、射频驱动源模块及阵列探测器成像模块3大部分组成。首先介绍了AOTF的工作原理,并根据该原理设计了高频信号发生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用来驱动AOTF衍射出不同波长的光波;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作为核心处理单元的探测器成像模块,在接收到来自射频驱动同步接口电路的上升沿信号后,产生探测器正常工作所需时序,最终通过数据采集存储实现图像复原。搭建了近红外成像系统,实验表明,在0.9~1.7μm近红外波段范围内系统成像质量清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焦平面阵列探测器 声光可调谐滤光器(AOTF) 近红外 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可见光双波段复合光电制导组件共口径光学系统设计
7
作者 唐利孬 聂志强 +1 位作者 任丽 牛霞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0-214,共15页
设计了一套激光/可见光双波段复合光电制导组件共口径光学系统。共口径光学结构可以压缩系统尺寸,可见光成像子系统可以获得目标的高清图像,激光接收光学子系统可以对目标反射的激光光斑中心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整个系统入射光通光口径... 设计了一套激光/可见光双波段复合光电制导组件共口径光学系统。共口径光学结构可以压缩系统尺寸,可见光成像子系统可以获得目标的高清图像,激光接收光学子系统可以对目标反射的激光光斑中心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整个系统入射光通光口径26.7 mm,可见光成像系统F数为3,在5 km的作用距离内可识别出4.6 m×2.3 m的车辆类目标,在15 km的作用距离内可识别出10 m×10 m的建筑类目标;激光接收光学子系统全接收视场±5°,线性接收视场±1.3°,截获距离大于8 km。整体光学系统长度为90 mm,宽度为44.5 mm。加入机械结构后体积为93.6 mm×68 mm×50 mm,重量为227克。该系统结构简单紧凑,装调难度低,适用于光电制导组件小型化发展趋势,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光电制导组件 共口径 可见光成像系统 激光接收光学系统 四象限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亚甲基蓝荧光特性研制的近红外荧光成像系统 被引量:2
8
作者 黄陆茂 杜佩妍 +4 位作者 陈兰 张洒 周地福 陈春林 辛学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4-420,共7页
目的基于亚甲基蓝的荧光特性研制近红外荧光成像系统并开展相关实验以证实该系统的可行性。方法首先,根据亚甲基蓝的光学特性,分别定制特定LED光源与干涉滤光片,及CCD相机等相关的零部件,并进行近红外荧光成像设备的搭建。其次,利用研... 目的基于亚甲基蓝的荧光特性研制近红外荧光成像系统并开展相关实验以证实该系统的可行性。方法首先,根据亚甲基蓝的光学特性,分别定制特定LED光源与干涉滤光片,及CCD相机等相关的零部件,并进行近红外荧光成像设备的搭建。其次,利用研制的近红外荧光成像系统进行亚甲基蓝近红外荧光成像实验,并分析计算各种不同实验条件下的亚甲基蓝的SBR(Signal-to-background ratio)值及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最后,初步开展wistar鼠尿液收集实验,15只wistar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亚甲基蓝注射液(剂量分别为0、2、1.8、1.6、1.4 mg/kg),收集尿液,并将收集的尿液进行近红外荧光成像及分析各个剂量组的SBR值,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MB的SBR值受浓度及成像距离的影响,各种不同实验条件下P值均小于0.05。而不同剂量组wistar鼠尿液的SBR值随剂量的减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其中1.6 mg/kg的剂量组SBR值(8.71±0.20)最高,且不同剂量与SBR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系统可用于亚甲基蓝荧光的探测,有望进一步应用于腹部术中输尿管实时识别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 亚甲基蓝 近红外荧光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实时成像光谱仪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6
9
作者 吴长坤 张为 郝亚喆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8-354,共7页
针对高光谱成像需求,设计了一套可见/近红外实时成像光谱仪。光谱仪基于声光可调谐滤波器(Acousto-Optic Tunable Filter,AOTF)分光器件进行设计,光谱带宽为1.3μm,其中可见光相机工作在400~1000 nm波段,近红外相机工作在1000~1700 nm... 针对高光谱成像需求,设计了一套可见/近红外实时成像光谱仪。光谱仪基于声光可调谐滤波器(Acousto-Optic Tunable Filter,AOTF)分光器件进行设计,光谱带宽为1.3μm,其中可见光相机工作在400~1000 nm波段,近红外相机工作在1000~1700 nm波段。光谱仪控制系统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为核心处理单元,使用Cameralink接口采集相机数据,使用RS422串口对AOTF进行频率控制,通过AOTF同步信号与相机外触发信号相结合,实现了连续图像与多波长循环采集的一一对应,图像数据最后经过USB3.0接口传输到上位机进行实时显示。经外场测试,光谱仪成像质量良好,系统工作稳定,针对1024×1024分辨率图像,图像实时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20 frame/s,满足设计要求。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该控制系统接口丰富,且可靠性高、灵活性好,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光谱仪 声光可调谐滤波器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可见/近红外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近红外成像光谱仪光学系统 被引量:2
10
作者 申远 于磊 +3 位作者 陈素娟 沈威 陈结祥 薛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2-198,共7页
研究了一种在近红外波段具备良好成像能力的双凹面光栅成像光谱仪系统。对这种串联光栅系统中存在的主要像差像散和彗差进行了分析,并计算获得了该系统的最优成像条件:两个光栅和柱面透镜的最优摆放位置。这种改进型的Wadsworth系统可... 研究了一种在近红外波段具备良好成像能力的双凹面光栅成像光谱仪系统。对这种串联光栅系统中存在的主要像差像散和彗差进行了分析,并计算获得了该系统的最优成像条件:两个光栅和柱面透镜的最优摆放位置。这种改进型的Wadsworth系统可以在全波段近似消除彗差和像散,具备良好的光学成像质量,并仅通过刻线密度较低的光栅即可实现高光谱分辨率。设计了一个工作于780~1 100 nm波段的成像光谱仪系统,其光谱采样达到0.92 nm/pixel,全视场调制传递函数在17 lp/mm的奈奎斯特频率下高于0.45,系统像差得到充分校正,且加工和装调公差比较宽松。研究结果分析证明了设计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光谱仪 沃兹沃斯系统 凹面光栅 柱面镜 近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光电成像系统整机综合参数校准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红 康登魁 +3 位作者 姜昌录 王雷 郭羽 马世帮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3-258,共6页
为了准确、客观地评价可见光光电成像系统整机性能参数,研制了可见光光电成像系统整机综合参数校准装置。装置由积分球光源系统、标准测试卡、光学准直系统、支撑调整台、视频数据采集模块和综合处理软件等几部分组成,主要完成系统分辨... 为了准确、客观地评价可见光光电成像系统整机性能参数,研制了可见光光电成像系统整机综合参数校准装置。装置由积分球光源系统、标准测试卡、光学准直系统、支撑调整台、视频数据采集模块和综合处理软件等几部分组成,主要完成系统分辨力、调制传递函数(MTF)、对比度、噪声功率谱、噪声等效亮度、灵敏度等性能参数的测量。针对某型号可见光电视产品,验证了装置的有效性,给出了综合参数的测量结果,其截止频率为39.4 mm-1,对比度为76.5%,均方根噪声电压为2.14mV,噪声等效亮度(NEL)为0.045 5cd/m2,信号传递函数对应的灵敏度为47mV·(cd/m2)-1。最后,分别采用照度计和标准视频发生器对装置进行了标定,其积分球光源出口亮度和信号采集系统输出电压最大相对测量误差分别为-2.3%及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 光电成像系统 调制传递函数 噪声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成像系统MRC测试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文娟 张元 +1 位作者 戴景民 陈应航 《计量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5,共4页
通过分析国外现行的实现最小可分辨对比度(MRC)测量的方法,提出了一种采用两个重叠积分球对测试图案正反两面均匀照明,获取可调对比度的实现MRC测量的新方法,研制了相应的测量MRC仪器。采用新的方法测试图案的目标亮度和背景亮度可以单... 通过分析国外现行的实现最小可分辨对比度(MRC)测量的方法,提出了一种采用两个重叠积分球对测试图案正反两面均匀照明,获取可调对比度的实现MRC测量的新方法,研制了相应的测量MRC仪器。采用新的方法测试图案的目标亮度和背景亮度可以单独调节,而且还能得到精确的控制。测试结果表明,该仪器测量亮度的误差在±0.3 cd/m2的范围内,MRC的扩展不确定度不超过3%,适合各种试验现场对可见光成像系统成像质量的在线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最小可分辨对比度 可见光成像系统 成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可见光成像传感器定位系统的理论极限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响 林基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68,共6页
针对室内可见光定位系统的参数优化问题,计算了基于成像传感器接收的接收机位置的估计理论极限,求出了估计量的克拉美罗下界.对于室内典型的应用场景,当接收机的成像点测量值受高斯白噪声影响时,计算出接收机位置的最大似然估计量,并推... 针对室内可见光定位系统的参数优化问题,计算了基于成像传感器接收的接收机位置的估计理论极限,求出了估计量的克拉美罗下界.对于室内典型的应用场景,当接收机的成像点测量值受高斯白噪声影响时,计算出接收机位置的最大似然估计量,并推出克拉美罗下界.采用LED发射机和成像传感器接收机的真实参数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可实现精确的定位估计,定位精度一般处于毫米量级.定位误差取决于接收机距房顶的垂直距离、透镜焦距、成像传感器的像素大小以及帧速率等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 室内定位系统 克拉美罗界 最大似然估计 成像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景景 杜梅 孙滨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39,共5页
针对当前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存在融合效果差、效率低等问题,为了获得更优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结果,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首先收集待融合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采用Retinex算法对图像进行增强操作,... 针对当前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存在融合效果差、效率低等问题,为了获得更优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结果,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首先收集待融合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采用Retinex算法对图像进行增强操作,提升图像亮度和细节信息,然后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图像融合特征,并设计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规则,根据规则得到图像融合结果,最后应用多个数据集进行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融合后整体视觉效果好,重要细节信息丰富,熵和平均梯度的值超过了6,融合时间低于1 s,整体性能优于其它红外与可见光图像对比融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系统 可见光成像系统 卷积神经网络 融合规则 均梯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偏振成像系统的微小目标检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怀利 李迎春 张廷华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9-73,共5页
可见光偏振成像系统得到的微小目标图像特征较少,导致准确检测较为困难,基于此,本文设计一种可见光偏振成像系统的微小目标检测方法。根据可见光偏振成像系统获取图像原理,从多角度获取微小目标图像;通过图像空间位置,配准不同角度的目... 可见光偏振成像系统得到的微小目标图像特征较少,导致准确检测较为困难,基于此,本文设计一种可见光偏振成像系统的微小目标检测方法。根据可见光偏振成像系统获取图像原理,从多角度获取微小目标图像;通过图像空间位置,配准不同角度的目标图像,去除目标图像噪声,提取偏振特征;融合不同角度的目标图像,计算图像信息熵,增强检测目标;采用图像阈值分割的方式,划分目标图像范围,通过小面拟合的方式,完成微小目标检测。实验结果:应用该方法后检测到的微小目标图像品质因素高达0.99,图像信息熵、目标与背景对比度值较对比方法分别高0.2、0.25、0.19,0.03、0.05、0.03,检测到的微小目标具有较优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 偏振成像 成像系统 微小目标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基系统CMOS图像传感器成像距离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雷鹏 王俊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4,18,共6页
CMOS图像传感器以其集成度高、功耗低、抗辐射能力强和成本低等优势已经逐渐被应用到天基空间目标可见光监测系统中。作为系统成像能力和识别能力的重要指标,准确地分析和评估CMOS图像传感器的成像距离是天基系统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在对... CMOS图像传感器以其集成度高、功耗低、抗辐射能力强和成本低等优势已经逐渐被应用到天基空间目标可见光监测系统中。作为系统成像能力和识别能力的重要指标,准确地分析和评估CMOS图像传感器的成像距离是天基系统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在对CMOS和CCD传感器进行对比的基础上,从信噪比的角度出发,以深空作为背景,根据光度学和辐射度学的基本原理,对基于CMOS图像传感器的天基空间目标监测系统的成像距离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公式推导,并以STAR-1000 CMOS图像传感器为例验证了理论模型和计算公式的正确性,最后对进一步提高CMOS图像传感器成像距离的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图像传感器 成像距离 信噪比 可见光 天基监测系统 空间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图像处理技术在国外农业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保玲 姚飚 +1 位作者 史春建 邱白晶 《农业装备技术》 2004年第5期14-18,共5页
介绍了近红外图像应用原理和发展特点,并综合分析了近红外图像处理技术在国外农产品品质检测、杂草识别、病虫害检测、作物生长状态监测等多个方面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并对近红外图像处理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以促进我国在该... 介绍了近红外图像应用原理和发展特点,并综合分析了近红外图像处理技术在国外农产品品质检测、杂草识别、病虫害检测、作物生长状态监测等多个方面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并对近红外图像处理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以促进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图像处理技术 农业工程 近红外成像系统 构成 技术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序列编码放大显微系统的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焦小毅 林静 +2 位作者 程晓明 张彬 丁迎春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8-42,共5页
提出一种新的用于时间序列编码放大显微系统的成像方法,主要解决了非平带光谱激光源和放大过程的非平带增益问题,避免了脉冲边沿低水平振幅的浪费。使用通信波段1550nm波长锁模脉冲激光源,以线扫描方式对USAF-1951分辨率板第一组别刻痕... 提出一种新的用于时间序列编码放大显微系统的成像方法,主要解决了非平带光谱激光源和放大过程的非平带增益问题,避免了脉冲边沿低水平振幅的浪费。使用通信波段1550nm波长锁模脉冲激光源,以线扫描方式对USAF-1951分辨率板第一组别刻痕实现了清晰超快成像,有效地验证光学拉伸技术中的时间-空间-频率的一一映射特性和色散傅里叶变换中的放大过程,反映了该系统其在μm尺度、MHz帧率成像领域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光学 色散 近红外 光谱成像 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PA透射图像实时成像系统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菁 袁祥辉 《现代电子技术》 2001年第2期35-37,共3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可见光自扫描二极管列阵 (SSPA)的实时成像系统 ,分析了系统宙频图像采集的原理、结构及现实意义 ,并显示了成像结果。
关键词 SSPA 透射图像 实时成像系统 可见光自扫描二极管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光耦合功能成像乳腺诊断系统
20
作者 徐瑞雯 荣猛 李凯扬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8-512,共5页
双波长光耦合功能成像乳腺诊断技术是一种基于两种特征脉冲波的生物医学光子功能成像的新技术。提出这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波长光耦合功能成像乳腺诊断系统",是基于人体乳腺癌变组织中含氧血红蛋白和去氧血红蛋白在... 双波长光耦合功能成像乳腺诊断技术是一种基于两种特征脉冲波的生物医学光子功能成像的新技术。提出这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波长光耦合功能成像乳腺诊断系统",是基于人体乳腺癌变组织中含氧血红蛋白和去氧血红蛋白在两种波长分别为760和850 nm的近红外光上具有相反的吸收特性的原理,且诊断过程对人体零损伤,因此具有无辐射、经济、方便的优点。在设计中,依照脉冲光较连续光透过生物组织可以获取更多有效信息的新思路,结合对透射光电信号的功率谱和互相关功能图的分析方法,能从频谱中不稳定的突变信号定性检测出组织癌变后的血氧浓度变化。同时,借助相关性函数和系数的值,判定出两种波长(760/850 nm)透射信号的波形周期等参数的相似程度。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对547例患者所做的临床诊断,分析结果如下:正常乳腺组织的功率谱曲线的单一性比较好,曲线较平稳;良性病变功率谱曲线波动大,且很不平稳;而恶性病变更加严重。正常乳腺组织在两种波长的近红外光照射下,相关系数在0.9左右;良性病变组织在两种波长照射下吸收特性差异大,相关系数普遍低于0.8,相关性较弱;恶性病变组织相关性低于0.5,趋近于零,相关性小。该结果能有力地支撑理论,表明该系统可以对乳腺疾病做初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近红外 组织光学特性 功率谱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