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6篇文章
< 1 2 2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建模方法比较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淑娟 张海红 +1 位作者 赵艳茹 赵华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8-112,共5页
对采摘于一枣园的180个壶瓶枣样本,随机分成150个样本校正集和30个样本预测集。用FieldSpec3光谱仪采集光谱,并进行多元散射校正(MSC)预处理,之后分别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和逐步回归法(SRA)提取特征波长,并结合光谱理论分析确定,再分... 对采摘于一枣园的180个壶瓶枣样本,随机分成150个样本校正集和30个样本预测集。用FieldSpec3光谱仪采集光谱,并进行多元散射校正(MSC)预处理,之后分别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和逐步回归法(SRA)提取特征波长,并结合光谱理论分析确定,再分别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立壶瓶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预测的简化模型和全波段模型。结果表明,全波段PLS模型预测的相关系数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87 4和1.088 9,预测效果最好;建立的MSC-SPA-PLS模型预测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99 0和1.407 8,建立的MSC-SRA-PLS模型预测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22 4和1.3851,与全波段的MSC-PLS相比,精度均降低;建立的MSC-SPA-LS-SVM模型预测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96 3和1.145 8,与全波段的MSC-LS-SVM相比,精度提高;建立的MSC-SRA-LS-SVM模型预测精度很低,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枣 可溶性固形物 可见/近红外光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校正法的香梨糖度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 被引量:20
2
作者 徐惠荣 陈晓伟 应义斌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6-129,147,共5页
应用可见/近红外光谱透射技术结合多元校正法探讨了样品在不同温度条件(5、10、15、20℃)下香梨糖度的快速无损检测。在波长500-900 nm范围内,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偏最小二乘法(PLS)、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 SVM1、LS SVM... 应用可见/近红外光谱透射技术结合多元校正法探讨了样品在不同温度条件(5、10、15、20℃)下香梨糖度的快速无损检测。在波长500-900 nm范围内,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偏最小二乘法(PLS)、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 SVM1、LS SVM2)和遗传算法偏最小二乘法(GA PLS)等多种多元校正法进行了建模预测比较研究。预测结果从优到差依次为LS SVM2、LS SVM1、GA PLS、PLS、SML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梨 糖度 无损检测 可见/近红外光 多元校正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大麦叶片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物酶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赵芸 张初 +2 位作者 刘飞 孔汶汶 何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82-2386,共5页
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对丙酯草醚胁迫下大麦叶片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与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含量预测进行研究。对500~900nm光谱采用移动平均法(moving average,MA)11点平滑方法进行预处理。采用蒙特卡罗-偏最小二乘法(monte ... 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对丙酯草醚胁迫下大麦叶片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与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含量预测进行研究。对500~900nm光谱采用移动平均法(moving average,MA)11点平滑方法进行预处理。采用蒙特卡罗-偏最小二乘法(monte carlo-partial least squares,MCPLS)方法分别对于CAT与POD的含量预测剔除7个与8个异常样本。基于全部光谱建立了CAT与POD含量预测的PLS,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与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模型,ELM模型对CAT含量预测效果最好,建模集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calibration,Rc)为0.916,预测集相关系数Rp为0.786;PLS模型对POD含量预测效果最佳,Rc为0.984,Rp为0.876。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算法分别为CAT与POD预测选择了8个与19个特征波长,基于特征波长建立的PLS,LS-SVM与ELM模型中,ELM模型对CAT与POD含量预测效果均最佳,CAT含量预测的相关系数为Rc=0.928,Rp=0.790;POD含量预测的相关系数Rc=0.965,Rp=0.941。基于全谱与基于特征波长的回归分析模型预测效果相当,且对POD含量的预测效果优于对CAT含量的预测效果,而这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得到精度和稳定性更高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实现对除草剂胁迫下大麦叶片CAT与POD含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 大麦 丙酯草醚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蛋清粉近红外光谱真实性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祝志慧 李沃霖 +4 位作者 韩雨彤 金永涛 叶文杰 王巧华 马美湖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5-253,共9页
引入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构建改进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CNN)蛋清粉真实性检测模型。该模型基于1D-CNN模型,无需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同时在网络中加入有效通道注意力模块和一维全局平均... 引入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构建改进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CNN)蛋清粉真实性检测模型。该模型基于1D-CNN模型,无需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同时在网络中加入有效通道注意力模块和一维全局平均池化层,提高模型提取光谱特征的能力,减少噪声干扰。结果表明,改进后的EG-1D-CNN模型可判别蛋清粉样本的真伪,对于掺假蛋清粉的检测率可达到97.80%,总准确率(AAR)为98.93%,最低检测限(LLRC)在淀粉、大豆分离蛋白、三聚氰胺、尿素和甘氨酸5种单掺杂物质上分别可达到1%、5%、0.1%、1%、5%,在多掺杂中可达到0.1%~1%,平均检测时间(AATS)可达到0.004 4 s。与传统1D-CNN网络结构及其他改进算法相比,改进后的EG-1D-CNN模型在蛋清粉真实性检测上具有更高精度,检测速度快,且模型占用空间小,更适合部署在嵌入式设备中。该研究可为后续开发针对蛋粉质量检测的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检测仪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清粉 红外光 真实性检测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林内枯叶跨林分间模型迁移的含水率检测方法
5
作者 张佳薇 姜天 +4 位作者 杨春梅 刘强 韩哲 刘泽盛 李明宝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9-450,共12页
森林地表枯叶含水率是森林火灾发生的重要因素,其精准检测对森林火灾的预防尤为重要。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根据光谱数据直接反演水分含量,从而实现枯叶含水率的快速检测,但不同可燃物光谱光照强度数据的特征波段不尽相同,需要对不同树种... 森林地表枯叶含水率是森林火灾发生的重要因素,其精准检测对森林火灾的预防尤为重要。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根据光谱数据直接反演水分含量,从而实现枯叶含水率的快速检测,但不同可燃物光谱光照强度数据的特征波段不尽相同,需要对不同树种的枯叶分别建立检测模型以匹配不同的光照强度与含水率反演关系,而对不同林分的光谱光照强度数据进行采集与标注也需要较高的时间成本,限制了光谱法的实际应用。为此,提出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LSTM)的森林地表枯叶含水率检测迁移学习方法,将训练好的模型参数迁移到新的模型中,避免重新训练模型,从而提高模型的学习效率、减小训练模型所需的数据量。结果表明,与经典反演方法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相比,Bi-LSTM具有更好的检测性能,蒙古栎和落叶松的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分别减小了0.62%和0.87%,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MSE)分别减小了0.28%和0.70%。且基于Bi-LSTM改进的迁移学习方法,大大降低了对标记近红外光谱数据的依赖。当目标域样本数为300个时,源域样本数为1000个时,检测模型的MAE、MSE、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 nation,R^(2))分别为3.27%、1.10%、0.918。MAE和MSE比没有源域训练的检测模型分别缩小了2.36%和1.02%,R^(2)提升了0.114。对比迁移前后说明迁移学习为降低光谱枯叶含水率建模时间成本、提高光谱检测实用性提供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叶凋落物 含水率 迁移学习 深度学习 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光谱法异位发酵床垫料水分快速检测
6
作者 何金成 郑积祥 洪思思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1-287,共7页
为满足异位发酵床垫料水分快速检测的需求,探讨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异位发酵床垫料水分预测模型的可行性。采集4~5个月的垫料样品,通过光谱仪获取400~990 nm光谱数据,并用CARS算法筛选关键特征波段。随后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 为满足异位发酵床垫料水分快速检测的需求,探讨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异位发酵床垫料水分预测模型的可行性。采集4~5个月的垫料样品,通过光谱仪获取400~990 nm光谱数据,并用CARS算法筛选关键特征波段。随后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比灰狼算法(GWO)、哈里斯鹰算法(HHO)、冠豪猪算法(CPO)三种优化算法,发现CPO算法优化效果最佳。通过Chebyshev混沌映射改进粒子群算法,形成CARS—ICPO模型。该模型在验证集和预测集上的决定系数R 2分别为0.9935、0.9956,均方根识差RMSE分别为0.011、0.009,显示出高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研究结果证实该技术在异位发酵床垫料水分预测的可行性,为其水分的快速检测和异位发酵床的智能化管理提供新方法以及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发酵床 垫料 可见—红外光 水分检测 神经网络 算法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小麦黄曲霉毒素B1含量检测
7
作者 朱成云 张小威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09-116,共8页
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质量与安全问题关系重大,然而小麦易受到真菌污染并产生霉菌毒素。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小麦黄曲霉毒素B1定量测量方法。使用近红外光谱对霉变小麦进行采样,并对收集的光谱进行预处理。采用混合... 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质量与安全问题关系重大,然而小麦易受到真菌污染并产生霉菌毒素。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小麦黄曲霉毒素B1定量测量方法。使用近红外光谱对霉变小麦进行采样,并对收集的光谱进行预处理。采用混合变量选择策略,构建iPLS—CARS和VCPA—GA算法对特征变量筛选;建立SVM模型,用于小麦AFB1定量测量。对比各类检测模型,结果表明,混合变量选择算法相比单一选择算法优势更明显。其中,利用iPLS—CARS筛选的特征变量所建SVM模型效果最好,预测相关系数(R_(p)^(2))为0.975 1,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5.878 5μg/kg。结果表明,基于混合变量选择策略的SVM模型可以很好地检测小麦中AFB1含量,为谷物真菌检测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 小麦 黄曲霉毒素B1 混合变量选择算法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研发便携式贝贝南瓜品质无损检测仪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加龙 马坤 +3 位作者 高鹏 朱金芳 张平 黄凡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4-262,共9页
为实现贝贝南瓜内在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搭建以微型光谱仪为核心部件的便携式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使用该装置采集不同发育期和贮藏期贝贝南瓜的光谱数据,采用一阶导数、卷积平滑(Savitzky-Golay,SG)、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 为实现贝贝南瓜内在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搭建以微型光谱仪为核心部件的便携式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使用该装置采集不同发育期和贮藏期贝贝南瓜的光谱数据,采用一阶导数、卷积平滑(Savitzky-Golay,SG)、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及以上方法组合的方式进行光谱预处理,筛选最佳的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特征波长,分别建立贝贝南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和硬度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多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然后筛选出最优的SSC和硬度预测模型并导入装置,用于贝贝南瓜SSC和硬度的快速无损检测。结果显示,贝贝南瓜SSC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SG+MSC,最优预测模型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其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p2、预测均方根误差和残差预测偏差分别为0.895 5、0.874 4°Brix、2.809 7;贝贝南瓜硬度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SG+MSC,最优预测模型为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其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p2、预测均方根误差和残差预测偏差分别为0.910 7、3.029 4 kg/cm2、3.214 4。以上结果表明,该检测装置能够较好地预测贝贝南瓜的SSC和硬度,可用于贝贝南瓜SSC和硬度的快速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贝南瓜 可见-红外光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硬度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莎豆含油率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魏海峰 时学双 +6 位作者 党锡强 米玛顿珠 张梦媛 常唯 赤列措姆 张斌 高文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3,共8页
为建立油莎豆块茎含油率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无损检测模型,提高育种材料的早代选择效率,本研究以109份油莎豆块茎样本为实验材料,采集波长范围为950~1650 nm、分辨率为1 nm的近红外光谱,并通过索氏提取法测定块茎粗脂肪含量,剔除异常样本... 为建立油莎豆块茎含油率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无损检测模型,提高育种材料的早代选择效率,本研究以109份油莎豆块茎样本为实验材料,采集波长范围为950~1650 nm、分辨率为1 nm的近红外光谱,并通过索氏提取法测定块茎粗脂肪含量,剔除异常样本后共得到103份样本,使用SPXY法将其按3∶1的比例划分为校正集与验证集。分别采用标准正态变换、多元散射校正、一阶导、二阶导、SG平滑以及混合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并基于此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通过对模型性能的对比分析,筛选出在校正集和验证集上预处理效果均较好的MSC+SG法,用于油莎豆含油率检测模型的构建;然后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无信息变量消除(UVE)算法以及MLP神经网络进行特征波长提取,并构建PLSR模型,结果显示,用CARS和UVE算法分别提取出115个和251个特征波段,建模效果均比全波段建模效果好,其中CARSPLSR模型预测性能最优,校正集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_(CV))、决定系数(R_(CV)^(2))分别为1.328、0.903,验证集RMSE_(P)、R_(P)^(2)分别为1.206、0.888,验证集相对分析误差(RPDP)为3.040;而MLP-PLSR模型的预测精度与CARS-PLSR模型接近,RMSE_(CV)、R_(CV)^(2)分别为1.387、0.903,RMSE_(P)、R_(P)^(2)分别为1.207、0.887,RPDP为3.040,但提取的特征波长仅77个,是3种方法中最少的,说明MLP法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光谱信息重叠,滤除无关信息,MLP-PLSR更适合用于油莎豆含油率检测。综上,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油莎豆含油率快速无损检测模型,可为提高育种工作中的检测效率提供有效方法,并为油莎豆含油率无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含油率 红外光 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 MLP神经网络 特征波长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光谱与联合优化策略的孵前种鸭蛋受精信息无损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灼廷 王巧华 +2 位作者 王东桥 陈燕斌 李世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9-1475,共7页
种鸭蛋的孵化是鸭蛋和鸭肉生产的重要保障,无精蛋不能孵化出雏鸭,且在孵化箱内容易变质影响受精蛋的孵化。为了解决人工照蛋剔除无精蛋的劳动强度大、资源浪费等问题,以入孵前种鸭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与深度学... 种鸭蛋的孵化是鸭蛋和鸭肉生产的重要保障,无精蛋不能孵化出雏鸭,且在孵化箱内容易变质影响受精蛋的孵化。为了解决人工照蛋剔除无精蛋的劳动强度大、资源浪费等问题,以入孵前种鸭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与深度学习的种鸭蛋孵前受精信息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可见-近红外光纤光谱仪对321枚樱桃谷种鸭蛋(受精蛋144枚,无精蛋177枚)采集光谱数据,将光谱数据按3∶1的比例划分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在原光谱数据中添加噪声与随机偏移、随机选取并计算平均光谱两种方法将训练集进行扩充。设计了一个端到端深度学习模型:自动编码1维卷积神经网络CAE-1DCNN,使用卷积、池化层代替自动编码器中的全连接层,得到改进的卷积自动编码器CAE,采用联合优化策略训练CAE-1DCNN模型,使其具备自动编码器在数据的压缩-重构过程中提取有用特征的能力,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取适用于分类任务的特征。采用了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无信息变量消除算法(UVE)三种常用特征波长选取算法和K-最近邻(KNN)、朴素贝叶斯(NB)、随机森林(RF)三种机器学习分类模型进行组合,与本文提出的模型进行对比;采用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算法(t-SNE)将特征提取效果进行可视化。最后采用梯度加权类激活图(Grad-CAM)将本文提出的模型对光谱数据的关注区域进行了可视化,探讨了光谱信息的生物可解释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CAE-1DCNN模型能较好地提取光谱数据中的有效信息,判别准确率为95.06%,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与深度学习相结合可以实现种鸭蛋孵前受精信息无损检测,使用联合优化策略训练的卷积自动编码器有较好的特征提取能力。端到端的CAE-1DCNN模型便于集成,为开发无损检测设备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孵前种鸭蛋 受精信息 深度学习 联合优化 可见-红外光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稻米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快速检测研究
11
作者 王静 杜朝炜 +5 位作者 杨勇 艾志录 任广跃 张德榜 范会平 宋晓燕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3-143,共11页
为实现稻米品质的定量快速检测,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采用3种数据划分方法、4种预处理方法、3种特征波长筛选方法,建立稻米中蛋白质、直链淀粉和水分的偏最小二乘(PLS)模型。结果表明:蛋白质采用归一化(NOR)预处理法建立的模型效果最好;... 为实现稻米品质的定量快速检测,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采用3种数据划分方法、4种预处理方法、3种特征波长筛选方法,建立稻米中蛋白质、直链淀粉和水分的偏最小二乘(PLS)模型。结果表明:蛋白质采用归一化(NOR)预处理法建立的模型效果最好;直链淀粉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预处理建立的模型效果最佳;而水分则采用去线性趋势(DT)预处理建立的模型效果最优。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竞争自适应重加权法(CARS)和稳定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SCARS)3种特征波长筛选方法对预处理后的光谱进行筛选,SCARS可有效提高蛋白质和水分PLS模型的预测精度,预测决定系数分别为0.9582和0.9216;直链淀粉采用CARS法显著提高了预测模型的效果,预测系数为0.8464,与全光谱相比提升33.42%。且蛋白质、直链淀粉和水分最佳预测模型的相对分析误差均大于2.5,表明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红外光 偏最小二乘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检测鲜食玉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2
作者 杨光辉 张永立 +5 位作者 王美蟠 刘燕德 姜小刚 孙静 周新群 韩太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32-1939,共8页
我国是世界上鲜食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是衡量鲜食玉米品质的关键指标,目前迫切需要有效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以应对市场的检测需求。为实现鲜食玉米SSC的快速无损检测,本研究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结合化学计量学... 我国是世界上鲜食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是衡量鲜食玉米品质的关键指标,目前迫切需要有效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以应对市场的检测需求。为实现鲜食玉米SSC的快速无损检测,本研究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的鲜食玉米SSC预测模型。以甜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室自主搭建的近红外检测装置,探索基于鲜食玉米物料的多点采集方法;获取果穗中部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经马氏距离法剔除异常光谱后,选取103个样品进行建模。数据集按照4:1的比例划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应用Savitzky-Golay平滑(SGS)、标准正态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导数(FD)以及去趋势(DT)等五种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SSC全波段预测模型。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以及随机蛙跳算法(RF)进行特征波段选择,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PLSR)和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SVR)的SSC特征波段模型。结果表明:SNV、MSC以及FD取得了较好的预处理效果,与全波段建模相比,特征波段模型预测精度显著提升。SNV预处理结合CARS特征提取所建立的“SNV-CARS-PLSR”模型表现最优,训练集决定系数(R_(C)^(2))、训练集均方根误差(RMSE_(C))、测试集决定系数(R_(P)^(2))、测试集均方根误差(RMSE_(P))、剩余预测偏差(RPD)分别为0.869、0.219、0.858、0.191、2.715。相较于SNV预处理的全波段模型,“SNV-CARS-PLSR”模型在测试集的R_(P)^(2)提高了12.3%。对比不同特征波段模型建模方法,基于SVR建立的“SNV-CARS-SVR”模型稍优于基于PLSR建立的“SNV-CARS-PLSR”模型,“SNV-CARS-SVR”模型的R_(C)^(2)为0.881,RMSE_(C)为0.207,R_(P)^(2)为0.869,RMSE_(P)为0.185,RPD为2.843。该研究可为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鲜食玉米果穗SSC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红外光 可溶性固形物 化学计量学 特征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输电线钢芯腐蚀原位检测方法
13
作者 吴升泽 吴田 +3 位作者 陈龙 邱中华 普子恒 吴凤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58,共7页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提出了一种输电线钢芯腐蚀原位检测方法。首先,通过近红外检测获得4类不同腐蚀状态输电线表面的近红外光谱;然后,对比分析获得最佳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通过潜在投影图(LPG)选择了最佳建模波长,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提出了一种输电线钢芯腐蚀原位检测方法。首先,通过近红外检测获得4类不同腐蚀状态输电线表面的近红外光谱;然后,对比分析获得最佳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通过潜在投影图(LPG)选择了最佳建模波长,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降维数据和鹈鹕优化算法(POA)优化参数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SVR)的腐蚀状态分类识别模型;最后,采用能谱分析数据验证模型对腐蚀状态识别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处理和Savitzky-Golay平滑预处理可以达到99.16%的最大方差解释率,通过LPG筛选出了10个最佳波长,结合最佳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与最佳波长并利用PCA得到4类样本的可视化聚类结果,将PCA二维得分数据输入POA-SVR分类模型,得到最终分类准确率高达96.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钢芯 腐蚀 原位检测 红外光技术 主成分分析(PCA) 支持向量机回归(SV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润滑油磨粒含量检测研究
14
作者 殷雄 崔洪帅 +5 位作者 刘雪婧 马世一 周延 种道彤 熊兵 李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6-825,共10页
发动机内润滑油中的金属磨粒含量检测对于预防发动机磨损至关重要,准确、快速地检测出滑油中磨粒含量能及时判断机械设备的磨损状况。为了快速高效地检测出润滑油磨粒形成的固液两相流中的磨粒含量,提出了一种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数学建... 发动机内润滑油中的金属磨粒含量检测对于预防发动机磨损至关重要,准确、快速地检测出滑油中磨粒含量能及时判断机械设备的磨损状况。为了快速高效地检测出润滑油磨粒形成的固液两相流中的磨粒含量,提出了一种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数学建模算法预测磨粒含量的方法。通过搭建的近红外吸收光谱实验系统,在Fe和Cu两种金属磨粒、5种不同粒径大小下共10组工况下,利用波长检测范围在900~2500 nm的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磨粒浓度在6~15μg·mL^(-1)范围内的光谱数据。针对单波长上光谱信息无法良好解释滑油内磨粒浓度变化的问题,采用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SPXY)算法将光谱数据集进行划分。建立润滑油磨粒含量预测偏最小二乘(PLS)模型,分析各工况下的模型预测结果,得到各工况下的磨粒均可被有效检测,模型决定系数(R^(2))最高为0.8318。针对仅采用PLS建模预测效果不完全理想的问题,采用多种数据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数据矫正后建模,结果表明除个别异常工况外,其他工况的模型决定系数R^(2)均大于0.8,优化了PLS模型预测效果。为进一步优化润滑油磨粒模型预测效果,建立了润滑油磨粒遗传规划(GP)模型和润滑油磨粒遗传规划-偏最小二乘(GP-PLS)模型,其中,GP模型相比PLS优化模型更加稳健且预测效果更好,R^(2)最高可达0.9562,平均引用误差(MFE)最大为14.73%;GP-PLS模型,相对于GP模型,R^(2)最高为0.9430,MFE最大为10.86%,MFE得到有效降低,使模型预测准确度更高。通过对磨粒含量预测模型的研究分析,得出几种模型均能有效预测滑油中的磨粒含量变化,其中,GP-PLS模型在预测磨粒含量变化方面整体表现的更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光谱分析法结合建模算法来预测滑油磨粒固液两相流中的磨粒含量是具备可行性的,为发动机内设备机械磨损故障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 磨粒检测 偏最小二乘 遗传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测定白酒中乳酸和乙酸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构建
15
作者 余松柏 贾俊杰 +7 位作者 邵燕 龙兴 赵兴蓉 吴奇霄 宋亚谊 黄张君 王松涛 沈才洪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7-273,共7页
为建立不受白酒中乙醇体积分数影响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并测定白酒中乳酸和乙酸含量,将其作为近红外光谱建模的参考值,并结合核偏最小二乘算法(KPLS)建立近红外快速检测模型。结果表明,利用有机聚合物为填充颗粒的色谱柱进行高效... 为建立不受白酒中乙醇体积分数影响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并测定白酒中乳酸和乙酸含量,将其作为近红外光谱建模的参考值,并结合核偏最小二乘算法(KPLS)建立近红外快速检测模型。结果表明,利用有机聚合物为填充颗粒的色谱柱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酸和乙酸含量时,乳酸和乙酸的峰面积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58%和1.66%,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15%与103.28%。建立近红外快速检测模型,测定乳酸和乙酸的最佳预处理方法分别为消除常数偏移量和矢量归一化,最佳附加预处理方法为Z-score标准化,最佳变量筛选方法为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最佳条件下验证模型的乳酸和乙酸测试集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6.37 mg/100 m L和5.95 mg/100 m L,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5 3和0.959 1,外部验证样本预测值与实际值间一致性良好,模型重复预测样本乳酸和乙酸含量的RSD分别为2.28%和2.22%,方差分析检验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模型的预测精密性良好。综上,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数据建立近红外光谱模型,可实现白酒中乳酸和乙酸含量的快速准确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乳酸 乙酸 高效液相色 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馥郁香型白酒基酒中4种主要有机酸检测模型构建
16
作者 张云霞 余佶 +3 位作者 李运通 余冰 靳喜庆 姚茂君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80,共9页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对47个馥郁香型白酒基酒中的4种主要有机酸进行快速定量分析。[方法]采用Kennard-Stone(K-S)算法划分样本,结合归一化(Normalization)、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和SavitzkyGolay平滑等预处理策略...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对47个馥郁香型白酒基酒中的4种主要有机酸进行快速定量分析。[方法]采用Kennard-Stone(K-S)算法划分样本,结合归一化(Normalization)、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和SavitzkyGolay平滑等预处理策略,通过交叉验证优化模型参数,并评估主成分数和波段选择对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R)模型性能的影响。[结果]PCR模型对4种主要有机酸(乙酸、正丁酸、正戊酸、正己酸)的预测相关系数均高于0.9,预测均方根误差均小于7;PLSR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均高于0.8,预测均方根误差均小于8,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结论]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PCR和PLSR建模方法可有效实现馥郁香型白酒基酒中4种有机酸的快速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 主成分回归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籽粒角质率近红外光谱快速定量检测研究
17
作者 张亚军 李颖 +7 位作者 冀春晓 王烨 赵雅琴 赵林茂 王庆康 宋宪亮 郭启芳 谷淑波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0-245,共6页
玉米籽粒角质率是评价玉米品质的关键指标。针对现有检测方法误差大、通用性差或需要破坏种子等问题,以324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与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了玉米角质率和粉质率的无损检测模型,2种模型均具有高的预... 玉米籽粒角质率是评价玉米品质的关键指标。针对现有检测方法误差大、通用性差或需要破坏种子等问题,以324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与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了玉米角质率和粉质率的无损检测模型,2种模型均具有高的预测精度和好的稳定性(R_(val)^(2)>0.900,RPD_(p)>3.000)。研究结果为玉米籽粒角质率的快速无损高通量检测提供了可靠方法,对玉米育种和品质改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红外光技术 角质率 粉质率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和机器学习模型的基质氮含量快速检测
18
作者 吴昊霖 王淑珍 +1 位作者 朱祝军 何勇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9-1171,共13页
为建立常见基质泥炭、蛭石和珍珠岩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测定的近红外模型,采用铵态氮和硝态氮对3种基质进行处理,采集基质的近红外光谱;并采用化学法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 为建立常见基质泥炭、蛭石和珍珠岩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测定的近红外模型,采用铵态氮和硝态氮对3种基质进行处理,采集基质的近红外光谱;并采用化学法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和机器学习算法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了3种基质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对铵态氮含量而言,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数+平滑处理;对硝态氮含量而言,泥炭、蛭石和珍珠岩的最佳预处理方法分别为多元散射校正+平滑、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一阶导数+平滑。采用PLSR法和SVM法均能建立基质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预测模型,且SVM模型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_(p)^(2))和预测相对分析误差(RPD)高于PLSR模型,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低于PLSR模型。泥炭、蛭石和珍珠岩的铵态氮含量SVM模型的R_(p)^(2)分别为0.983、0.936和0.925,RMSEP分别为0.073、0.528和0.540,RPD分别为7.74、4.50和4.80。泥炭、蛭石和珍珠岩的硝态氮含量SVM模型的R_(p)^(2)分别为0.912、0.956和0.921,RMSEP分别为0.716、0.933和0.976,RPD分别为3.23、3.75和3.30。本试验所构建的泥炭、蛭石和珍珠岩SVM模型可靠,可用于分析基质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硝态氮 铵态氮 红外光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透射近红外光谱的空心西瓜在线检测方法研究
19
作者 李佳琪 田喜 +2 位作者 王庆艳 何鑫 黄文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40-1447,共8页
西瓜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医学上具有解暑的功效。成熟度、甜度和是否空心是西瓜评价的关键指标,成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西瓜空心的筛选保证西瓜更高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全透射近红外光谱设备采集307个西瓜光谱... 西瓜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医学上具有解暑的功效。成熟度、甜度和是否空心是西瓜评价的关键指标,成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西瓜空心的筛选保证西瓜更高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全透射近红外光谱设备采集307个西瓜光谱。根据西瓜空心位置主要发生在瓜体中心的特点,创新性提出对光谱进行区域分割和权重处理。通过支持向量机(SVM)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算法分别挑选出最优的两种权重光谱,基于原始光谱、权重光谱以及进行多元散射矫正(MSC)和卷积平滑(SGS)预处理后的光谱,3种光谱采用SVM和PLSDA分别进行空心西瓜分类建模。结果显示,相比原始光谱建立的模型,通过预处理并不一定会加强模型效果,甚至会降低模型效果,通过两种权重光谱建立模型效果最好,准确率分别为96.74%(SVM)和92.39%(PLSDA),权重处理后的光谱相比原始光谱和其他两种预处理后的光谱具有更好的建模效果。采用SVM和PLSDA两种算法挑选出的权重光谱和原始光谱分别进行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建立分类模型,模型准确率分别为98.92%(SVM),96.77%(PLSDA)和95.70%(原始光谱)。结果表明,1D-CNN建模效果相比SVM和PLSDA建模效果更好,并且光谱分割和权重处理后的光谱在1D-CNN中仍然适用,效果相比原始光谱更好,此研究为空心西瓜无损在线分级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透射红外光 空心西瓜 权重光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标准曲线法检测车用汽油中甲醇和乙醇
20
作者 何桂梅 袁洪福 +5 位作者 李蓉 郝璐 邓天龙 杜彪 岳欣 龚丽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0-880,共11页
采用不同厂家生产的4种92^(#)汽油和4种95^(#)汽油配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甲醇汽油样品、乙醇汽油样品和甲醇-乙醇汽油样品,分别作为定标样本集A和验证样本集B。参考标准方法DB13/T 5029—2019和GB/T 33648—2017,采用甲醇和乙醇羟基(O—H... 采用不同厂家生产的4种92^(#)汽油和4种95^(#)汽油配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甲醇汽油样品、乙醇汽油样品和甲醇-乙醇汽油样品,分别作为定标样本集A和验证样本集B。参考标准方法DB13/T 5029—2019和GB/T 33648—2017,采用甲醇和乙醇羟基(O—H)中红外光谱特征峰(3200~3600 cm^(-1)),结合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甲醇和乙醇质量浓度标准曲线,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中红外光谱标准曲线测定甲醇和乙醇质量浓度的最大预测相对偏差绝对值分别32.6%和31.0%,此方法不仅不适用于检测含醇汽油样品中的甲醇和乙醇,且存在仪器现场适应性差的问题。采用光谱投影法从汽油近红外光谱中提取甲醇和乙醇光谱分量,结合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一种无需多元分析建模的近红外光谱检测含醇汽油中甲醇和乙醇质量浓度的方法,甲醇和乙醇质量浓度最大预测相对偏差绝对值分别为1.9%和6.2%,预测相对偏差平均值分别为1.3%和2.9%;对于甲醇-乙醇汽油溶液,甲醇和乙醇浓度预测相对偏差平均值均为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甲醇 乙醇 红外光 红外光 定标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