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居民可行能力不平等的测算
1
作者 康锋莉 区蕾 赖磊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89-92,共4页
文章基于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熵计算中国居民的可行能力不平等程度,两种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性别和年龄分层结果发现,男性受教育程度更集中,21~35岁之间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最不公平,36~45岁... 文章基于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熵计算中国居民的可行能力不平等程度,两种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性别和年龄分层结果发现,男性受教育程度更集中,21~35岁之间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最不公平,36~45岁之间居民的身体与心理健康差异较大,而46~55岁之间居民在生活条件,家庭收入和家庭资产方面的可行能力也最不平等。城乡结果表明,农村受教育程度更为集中,但生活条件、家庭收入和家庭资产以及心理健康的不平等程度更大。东中西部分解结果显示,生活条件各地差异并不明显。西部地区的家庭资产及医疗可及性最不平等,中部地区居民的身体健康最集中,但心理健康差异更大,东部地区受教育程度不平等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行能力不平等 生活质量指标 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 基尼系数 泰尔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技术使用中的隐形不平等:正义判定与矫治策略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晒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38,共7页
智能技术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部分人设置了隐形障碍。运用可行能力理论对智能技术设置的隐形障碍进行分析可知,人们在智能技术使用中存在的差异本质上是人的可行能力不平等,包括内在的能力不平等和外在的自由与机... 智能技术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部分人设置了隐形障碍。运用可行能力理论对智能技术设置的隐形障碍进行分析可知,人们在智能技术使用中存在的差异本质上是人的可行能力不平等,包括内在的能力不平等和外在的自由与机会不平等。内在能力不足和自由与机会缺乏并不是由当事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而是由当事人以外的原因造成的,即内在能力不足和自由与机会缺乏不是当事人“应得”的,据此可以判定,智能技术使用中存在的可行能力不平等是不正义的。对于这种表现为可行能力不平等的不正义必须进行矫治,包括对智能技术使用中的可行能力弱势者给予包容性赋能和共情式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可行能力不平等 不正义 包容性赋能 共情式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