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证护理联合早期干预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
1
作者 林伦芳 唐锡科 罗鲜菊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4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联合早期干预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PI)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价值。方法:筛选于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240例进行对照试验,设立研究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联合早期干预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PI)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价值。方法:筛选于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240例进行对照试验,设立研究组与对照组,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等分配至两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联合早期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PI及DVT的发生率、活动能力(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自主行走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PI及DVT发生情况方面,研究组患者在术后24 h和72 h的PI及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能力方面,研究组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自主行走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联合早期干预通过科学、系统的护理和康复计划,显著降低了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PI和DVT的发生率,加快了术后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压力损伤 下肢静脉血栓 循证护理 早期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镜在下肢静脉癌性血栓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少芒 姚燕丹 胡以则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12期37-39,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镜引导下局部化疗与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癌性血栓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应用血管镜具有直视下三维成像及活检功能的先进性 ,直视下及活检诊断癌性血栓 ,同时在血管镜引导下插管对癌性血栓给予局部化疗与溶栓 ,插管后注入 ... 目的 :探讨血管镜引导下局部化疗与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癌性血栓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应用血管镜具有直视下三维成像及活检功能的先进性 ,直视下及活检诊断癌性血栓 ,同时在血管镜引导下插管对癌性血栓给予局部化疗与溶栓 ,插管后注入 5 -Fu 0 .5 g ,天普洛欣 5 0万u ,再用 5 -Fu 1g 2 4h均匀滴入 ,拔管前再注入天普洛欣 5 0万u。结果 :血管镜直视下及活检病理切片诊断癌性血栓并在血管镜引导下插管局部化疗和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癌性血栓是可取的 ,12条患肢中有 9条 72h内完全消肿 ,治愈率 75 % ,有 2条腿部分消肿 ,总有效率达到 91.7%。结论 :血管镜在诊断下肢癌性血栓是有价值的 ,在血管镜引导下插管局部联合溶栓和化疗治疗下肢深静脉癌栓的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安全、疗效确切 ,并发症少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因癌细胞的生长未能有效控制 ,该治疗仅在减缓病情发展和减轻症状起到一定作用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可行性下肢静脉癌性血栓 血管镜 局部化疗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黎春晖 周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DVT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早期活动依从性、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护理总满意度、早期活动总依从性比对照组高,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护理 妇科 肿瘤 围术期 下肢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4
作者 贾翠 王佳玲 江小运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6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ICU治疗的96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DVT发生率、其...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ICU治疗的96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DVT发生率、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DVT相关知识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DVT、血液高凝状态、皮下瘀斑、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危害、DVT发生原因、临床干预措施、自我护理方法DVT相关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应用于ICUDVT预防中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对DVT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DVT及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预防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巍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6期3058-3059,共2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清丰县中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6例卵巢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 目的探讨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清丰县中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6例卵巢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以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均干预7 d。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抑郁自估量表(SDS)和焦虑自估量表(SAS)评估患者干预前后心理情绪变化。结果干预后7 d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后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7 d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采取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风险,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腹腔镜手术 护理干预 静脉血栓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警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彭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3期6307-6309,共3页
目的探讨预警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宫颈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96例老年宫颈癌患者,均行宫颈癌根治术。其中2018年1—12月收治的47例患者为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2019年1—12月收治的49例患者为... 目的探讨预警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宫颈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96例老年宫颈癌患者,均行宫颈癌根治术。其中2018年1—12月收治的47例患者为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2019年1—12月收治的49例患者为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预警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周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下肢周径、下肢血流速度、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下肢水肿、皮下淤血]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1周后,研究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低于常规组,下肢周径小于常规组,下肢血流速度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LEDVT、下肢水肿、皮下淤血发生率(0、6.12%、2.04%)低于常规组(12.77%、25.53%、17.02%)(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3.88%)高于常规组(76.60%)(P<0.05)。结论预警性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加快血流速度,缩小下肢周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护理干预 老年人 宫颈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间歇性充气加压预防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20
7
作者 高丽琴 庄利梅 +6 位作者 曹玲玲 朱蕾 周婷 周喆 赵娟 苏涛丽 李巧玉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2期23-25,共3页
目的将围手术期间歇性充气加压用于预防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观察其预防效果。方法将6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术前、术中、术后均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对照组在术后开始使用间歇性... 目的将围手术期间歇性充气加压用于预防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观察其预防效果。方法将6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术前、术中、术后均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对照组在术后开始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比较两组不同阶段的D-二聚体浓度,术后下肢肿胀程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围手术期间歇性充气加压可有效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间歇充气加压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超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对策 被引量:28
8
作者 陈丽艳 宋文珺 +2 位作者 辛兰 房庆娥 焦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10期57-58,共2页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杜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 11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 ,提出预防应从病因出发 ,通过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结果 对 119例开展预防性抗凝治疗 ,改进术后护...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杜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 11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 ,提出预防应从病因出发 ,通过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结果 对 119例开展预防性抗凝治疗 ,改进术后护理 ,仅3例并发DVT ,发生率 3 .95 %。结论 认为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协助医师做好预防性抗凝治疗 ,观察预防治疗后的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术后 后下 预防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曹樱花 赵晓辉 王颖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3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DVT形成情况。结果观...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DVT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7 d的凝血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有利于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术后DVT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 下肢静脉血栓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性插管技术在左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建 王秀平 +3 位作者 王彬 姚中强 张岩 李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0期1553-1555,共3页
目的:探讨左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导管溶栓治疗(CDT)中,常用插管技术失败情况下采用辅助性插管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采用经右股静脉或/和右侧颈静脉等常用技术途径插管失败的35例LEDVT患者,6例采用同轴插管技术、8例采用翻山鞘技术... 目的:探讨左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导管溶栓治疗(CDT)中,常用插管技术失败情况下采用辅助性插管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采用经右股静脉或/和右侧颈静脉等常用技术途径插管失败的35例LEDVT患者,6例采用同轴插管技术、8例采用翻山鞘技术、19例采用左(患)侧股静脉插管技术、2例采用微导管技术等4种辅助性插管技术。结果:同轴插管技术,插管成功率83.33%(5/6),翻山鞘技术:插管成功率75.00%(6/8),(患)侧股静脉插管技术:插管成功率89.47%(17/19)。微导管技术:插管成功率100%(2/2);四种方法总插管成功率85.71%(30/35)。经过3~14天导管溶栓治疗后血栓均基本溶解,下肢肿胀消退,未发生与插管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LEDVT导管溶栓治疗中,在常用技术插管失败情况下,上述辅助性插管技术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下肢 辅助插管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雅英 刘谷婕 洪美容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4期215-216,共2页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经皮椎体成形术 护理对策 预防 血管内皮细胞 骨水泥单体 局部血栓形成 人体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孙艳芳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6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分析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对照组60例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有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8.33%;在实验组60例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有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0.00%。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轻其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盆腔手术 围手术期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8期125-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4年2月收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4年2月收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满意度、治疗有效率及肺栓塞发生率。结果:两组的治疗依从性、满意度、治疗有效率及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满意度、治疗有效率,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普遍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肾病综合征 下肢静脉血栓 针对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红芳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10期1436-1436,共1页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预防护理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 手术成功率 综合预防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静脉性皮肤溃疡微创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一例报道
15
作者 李鹏 杨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10期836-837,共2页
2005年10月—2010年5月昆明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以下简称我科)行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治疗静脉性皮肤溃疡620例,其中1例术后随访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
关键词 下肢静脉皮肤溃疡 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 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李敏 柏亚妹 刘云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2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8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充气加压等常规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8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充气加压等常规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穴位电刺激。连续10d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及股总静脉血流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可有效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穴位电刺激 间歇充气加压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治疗与护理 被引量:34
17
作者 吴远美 刘英 余喜亚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5期55-57,共3页
目的 评价对具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患者进行恰当的预防性治疗与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近期医学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 ,临床发现住院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特别是具有... 目的 评价对具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患者进行恰当的预防性治疗与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近期医学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 ,临床发现住院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特别是具有各种高危因素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给患者带来痛苦 ,严重者可发生肺栓塞 ,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 ,低剂量肝素和小分子量肝素的应用安全、有效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结论 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 ,应加强护理 ,做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性治疗 ,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治疗 护理 高危因素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静脉血栓误诊为癌栓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晓红 申叶珍 《临床误诊误治》 2002年第3期215-215,共1页
关键词 诊断 病例报告 下肢静脉血栓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减灭术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鹤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1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减灭术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 94例卵巢癌减灭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采取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卵巢癌减灭术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 94例卵巢癌减灭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采取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中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4.26%),对照组中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17.02%),试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卵巢癌减灭术患者采取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可以使其发生率明显减低,对病情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减灭术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 术后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原发性纤溶症三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11期1009-1010,共2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DVT)是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尸体解剖发现至少50%的癌症患者合并有DVT。由于恶性肿瘤凝血功能紊乱的特殊性,在治疗恶性肿瘤合并DVT过程中,除发生肺梗塞等常见的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DVT)是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尸体解剖发现至少50%的癌症患者合并有DVT。由于恶性肿瘤凝血功能紊乱的特殊性,在治疗恶性肿瘤合并DVT过程中,除发生肺梗塞等常见的并发症外,也会发生特殊的并发症,如原发性纤溶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下肢静脉血栓 原发纤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