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膨胀微球制备方法和影响因素及应用进展
1
作者 滕乾程 杜美青 +3 位作者 谢正田 兀琪 郑静 吴锦荣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31,149,共9页
可膨胀微球是一种典型的单壁单芯的核-壳结构,由高分子聚合物壳和烷烃液体核组成。因其优异的发泡性能和可控的泡孔结构广泛应用于发泡剂等领域。然而,可膨胀微球的制备周期长、影响因素多且相互制约,导致其制备和研究困难。本综述总结... 可膨胀微球是一种典型的单壁单芯的核-壳结构,由高分子聚合物壳和烷烃液体核组成。因其优异的发泡性能和可控的泡孔结构广泛应用于发泡剂等领域。然而,可膨胀微球的制备周期长、影响因素多且相互制约,导致其制备和研究困难。本综述总结了可膨胀微球的5种制备方法,概括了粒径、膨胀温度和膨胀倍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性能调控的手段,分类总结了应用领域,尤其是热-机械转变特性的应用。最后对可膨胀微球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望为可膨胀微球的持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膨胀微球 制备方法 影响因素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聚酯树脂/可膨胀微球体系的非等温固化动力学 被引量:8
2
作者 成文俊 黄仁军 +3 位作者 吴盾 刘春林 王海利 谢立平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82,共5页
采用非等温DSC法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可膨胀微球复合体系的固化行为、放热峰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Kissinger方程和Crane方程对DSC数据进行处理求得复合体系的表观活化能、碰撞因子及反应级数等固化反应过程动力学参数;利用拉曼光谱仪与热... 采用非等温DSC法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可膨胀微球复合体系的固化行为、放热峰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Kissinger方程和Crane方程对DSC数据进行处理求得复合体系的表观活化能、碰撞因子及反应级数等固化反应过程动力学参数;利用拉曼光谱仪与热台联用技术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可膨胀微球存在下的固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膨胀微球的加入促进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交联固化反应,提高了交联固化速度。此外,利用外延法对复合体系的起始固化温度、恒温固化温度以及后处理温度进行初步探讨,为固化工艺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树脂 可膨胀微球 固化 动力学参数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膨胀微球/硅橡胶泡沫隔热保温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晓晴 文庆珍 +1 位作者 朱皓 朱金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52-2156,2162,共6页
采用物理发泡法,以可膨胀微球(EM)为发泡剂,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为基体,制备了EM/MVQ泡沫隔热材料,探究了发泡温度和发泡剂用量对硅橡胶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体式显微镜、导热系数仪、万能力学试验机、热重分析仪等表征了泡沫隔... 采用物理发泡法,以可膨胀微球(EM)为发泡剂,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为基体,制备了EM/MVQ泡沫隔热材料,探究了发泡温度和发泡剂用量对硅橡胶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体式显微镜、导热系数仪、万能力学试验机、热重分析仪等表征了泡沫隔热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可膨胀微球最合适的发泡温度为100℃;随着发泡剂用量的增加,EM/MVQ泡沫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和拉伸强度均下降。当发泡剂用量为20g/100g MVQ时,EM/MVQ泡沫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505 W/(m·K),拉伸强度为1.05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膨胀微球(EM)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 泡沫 隔热材料 物理发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膨胀微球在聚乙烯中的发泡特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章炎敏 彭宗林 李勇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7-110,117,共5页
探讨了可膨胀微球发泡剂(Expancel)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体系中的发泡规律。表征了Expancel的形态特征和热性能;然后将Expancel混入LDPE中,探讨了发泡温度、交联程度、发泡剂用量等工艺和配方因素对LDPE发泡的影响。结果表明:Expancel... 探讨了可膨胀微球发泡剂(Expancel)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体系中的发泡规律。表征了Expancel的形态特征和热性能;然后将Expancel混入LDPE中,探讨了发泡温度、交联程度、发泡剂用量等工艺和配方因素对LDPE发泡的影响。结果表明:Expancel微球膨胀后的体积是膨胀前的50倍,10 phr用量可使LDPE发泡体密度达0.2g/cm3,实测密度与理论计算值相当;在Expancel最高膨胀温度之下很宽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对LDPE发泡倍率的影响不大;LDPE的轻度交联有利于Expancel的膨胀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膨胀微球 低密度聚乙烯 发泡剂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膨胀微球Expancel在PLA中的发泡特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腾飞 张伟阳 程树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61,87,共5页
以可膨胀微球Expancel951DUl20为发泡剂,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不同质量配比的聚乳酸/可膨胀微球(PLA/Expancel)共混物,在平板硫化机中发泡后制得发泡样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导热系数仪以及弯曲和冲击测试等,表征了Expan... 以可膨胀微球Expancel951DUl20为发泡剂,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不同质量配比的聚乳酸/可膨胀微球(PLA/Expancel)共混物,在平板硫化机中发泡后制得发泡样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导热系数仪以及弯曲和冲击测试等,表征了Expancel微球受热前后的形态特征变化,分析了各项工艺参数和Expancel用量对PLA/Expancel发泡体密度、力学性能、泡孔形态、热阻隔性以及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Expancel微球膨胀后的体积是膨胀前的40—50倍,低剪切速率更有利于微球与PIA的共混;发泡体密度随Expancel用量增加而减小,力学性能也随之下降,具有完全闭孔结构,热阻隔性大大提高,吸水率约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膨胀微球 聚乳酸 发泡 轻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塑工艺对GFPP/可膨胀微球发泡制件收缩率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章超 葛从晓 何志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73,87,共6页
以可膨胀微球DU260为发泡剂添加到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GFPP)中,并注塑成哑铃状试样,研究塑化温度、微球添加量、注塑压力、注塑背压、螺杆转速以及保压时间等工艺参数对试样密度和收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可膨胀微球的发泡能显著改善GFP... 以可膨胀微球DU260为发泡剂添加到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GFPP)中,并注塑成哑铃状试样,研究塑化温度、微球添加量、注塑压力、注塑背压、螺杆转速以及保压时间等工艺参数对试样密度和收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可膨胀微球的发泡能显著改善GFPP的密度和收缩率,且收缩率与微球发泡减重有很强的相关性。确定最佳注塑工艺条件为塑化温度240℃、微球添加量3份(相对于100份GFPP)、注塑压力0.9 MPa、注塑背压0.04 MPa、螺杆转速25 r/min以及保压时间5 s。相比于GFPP材料,GFPP/DU260材料注塑试样的密度降低17.13%,平均收缩率降低75.91%,收缩率标准差降低45.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 可膨胀微球 注塑工艺 收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相添加剂对热可膨胀聚合物微球颗粒结构和膨胀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谢贵明 王稚阳 包永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682-4688,共7页
通过戊烷发泡剂存在下的偏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VDC-AN-MMA)悬浮共聚制备包覆型热可膨胀聚合物微球,考察氯化钠、柠檬酸和重铬酸钾等水相添加剂对聚合物微球颗粒结构和热膨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钠、柠檬酸和重铬酸钾... 通过戊烷发泡剂存在下的偏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VDC-AN-MMA)悬浮共聚制备包覆型热可膨胀聚合物微球,考察氯化钠、柠檬酸和重铬酸钾等水相添加剂对聚合物微球颗粒结构和热膨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钠、柠檬酸和重铬酸钾的添加均可起到降低聚合过程中形成难膨胀聚合物细微粒子的作用,当氯化钠添加量为4%(质量分数,基于单体,下同)、柠檬酸添加量为2.5%~5.0%、重铬酸钾添加量为0.05%~0.1%时,制备的可膨胀聚合物微球具有粒径分布窄、形态规整、聚合物对发泡剂包覆效果好等特点;加热后未膨胀聚合物微粒数目少,膨胀均匀,膨胀温度区间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 粒子 粒度分布 可膨胀聚合物 水相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微球在皮革涂饰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孙静 程建丽 魏德卿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06年第2期48-49,57,共3页
介绍了聚合物微球中的中空微球、可膨胀微球和交联微球的合成方法及基本性能,同时介绍了这些微球作为有机填料在皮革涂饰中的应用。
关键词 中空 可膨胀微球 交联 皮革涂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塑工艺对玻纤增强PBT/微球发泡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高亮 章超 +1 位作者 朱纳鑫 张恒頔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65,共6页
利用可膨胀微球注塑发泡方法制备了玻纤增强PBT/微球发泡材料,考察了不同注塑工艺对玻纤增强PBT/微球发泡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料筒温度、注塑压力与保压时间的提高有利于微球发泡从而降低玻纤增强PBT/微球发泡材料的密度,但... 利用可膨胀微球注塑发泡方法制备了玻纤增强PBT/微球发泡材料,考察了不同注塑工艺对玻纤增强PBT/微球发泡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料筒温度、注塑压力与保压时间的提高有利于微球发泡从而降低玻纤增强PBT/微球发泡材料的密度,但料筒温度升高会使拉伸比强度值与弯曲比强度值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注塑压力增加会使拉伸比强度值先下降再上升,弯曲比强度值波动上升;保压时间增加会使拉伸比强度值与弯曲比强度值均呈上升趋势。增加背压会使玻纤增强PBT/微球发泡材料密度上升,拉伸比强度值在背压为0时最大,呈波动下降趋势,弯曲比强度值则先下降再上升。螺杆转速增加会导致玻纤增强PBT/微球发泡材料的密度先减小后增大,比强度值先增大后减小。玻纤增强PBT/微球发泡材料成型最佳工艺参数为料筒温度240℃,注塑压力1.0 MPa,背压0 MPa,保压时间5 s,螺杆转速25 r/min,发泡材料的密度为1.3472 g/cm3,减重10.78%,拉伸比强度提高6.14%,弯曲比强度增加9.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可膨胀微球 注塑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