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法解释的限度及其实践展开——基于牟某翰虐待案的分析视角
1
作者 袁玉杰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60,共14页
关于刑法解释的限度,实践中对此界定存在观点不一和标准模糊的问题,有必要基于宪法的系统指导功能,明确其理论基准和判断规则,以有效纾解实践困境,助益司法判断的体系化和精准化。首先,应以合法性原则重塑可能文义说,形成“宪法理念—... 关于刑法解释的限度,实践中对此界定存在观点不一和标准模糊的问题,有必要基于宪法的系统指导功能,明确其理论基准和判断规则,以有效纾解实践困境,助益司法判断的体系化和精准化。首先,应以合法性原则重塑可能文义说,形成“宪法理念—基本原则—比例规则”的体系框架,以奠立兼具正当性与体系性的理论基础。其次,应当确立文义解释与论理解释分层适用的判断规则,以有序推进解释进程。一是严格的文义解释需要优先适用,这是解释的开启条件;二是论理解释必须遵循系统沟通要求,即刑法规范体系外的价值内容,只有升级为刑事政策目标并被合乎宪法地确定为解释依据时,才能影响解释结论,这是解释的展开要件。最后,应当明晰通过比例原则的体系性检验的判断规则,以确证解释的范围与边界,即具体考察刑法规范目的是否处于前置法保护目的范围、刑法规范的入罪解释是否具备制裁补充性,以及刑法解释结果能否满足国民可接受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解释限度 可能文义说 合法性原则 论理解释 比例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