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醇-可聚合表面活性剂混合胶束法合成微嵌段缔合聚合物及其流变性 被引量:8
1
作者 柳建新 郭拥军 +5 位作者 祝仰文 杨红萍 杨雪杉 钟金杭 李华兵 罗平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57-1763,共7页
低碳醇与可聚合表面活性剂(surfmer)可以形成混合胶束,本文通过稳态荧光猝灭法(SSFQ)测定了该混合胶束中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的聚集数,并通过绝热聚合和后水解工艺合成出不同微嵌段长度的较高分子量(Mw)缔合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十... 低碳醇与可聚合表面活性剂(surfmer)可以形成混合胶束,本文通过稳态荧光猝灭法(SSFQ)测定了该混合胶束中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的聚集数,并通过绝热聚合和后水解工艺合成出不同微嵌段长度的较高分子量(Mw)缔合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P(AM-NaAA-C16DMAAC)].聚合物结构经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表征证实,并通过流变性实验研究了微嵌段长度对增粘性能、抗盐性能、粘弹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调节缔合聚合物中微嵌段的长度,随着微嵌段长度增加,临界缔合浓度(CAC)逐渐降低,增粘性能、粘弹性能先逐步增加后逐步降低,并且发现其对聚合物的性能的影响规律中存在最佳嵌段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 缔合聚合 微嵌段长度 混合胶束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在(微)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红 张龙 胡道道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8,共6页
在(微)乳液聚合中用可聚合表面活性剂代替传统的表面活性剂,使提高胶乳的稳定性、得到透明高分子材料等成为可能。着重阐述了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在(微)乳液聚合反应中的作用,介绍了用可聚合表面活性剂通过(微)乳液聚合法制备微孔高分子材... 在(微)乳液聚合中用可聚合表面活性剂代替传统的表面活性剂,使提高胶乳的稳定性、得到透明高分子材料等成为可能。着重阐述了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在(微)乳液聚合反应中的作用,介绍了用可聚合表面活性剂通过(微)乳液聚合法制备微孔高分子材料、薄膜材料、功能化材料和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展望了其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 (微)乳液聚合 微孔高分子材料 薄膜材料 功能化材料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丙基型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的性能 被引量:5
3
作者 喻希 姚志钢 +1 位作者 胡艾希 陈学伟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共3页
通过对烯丙基型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烷基琥珀酸双酯磺酸钠的表面活性和应用性能的测定,研究和对比了两系列不同烷烃碳原子数(n)的烷基琥珀酸双酯磺酸钠的性能,得到了同系列产物结构与其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当n=8-16时,其中n=8,... 通过对烯丙基型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烷基琥珀酸双酯磺酸钠的表面活性和应用性能的测定,研究和对比了两系列不同烷烃碳原子数(n)的烷基琥珀酸双酯磺酸钠的性能,得到了同系列产物结构与其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当n=8-16时,其中n=8,γcmc最低;n=16,cmc最低,分散力最强;n=14,乳化力最好;n=12,起泡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 烷基琥珀酸双酯磺酸钠 临界胶束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海鹰 柴立元 吕春绪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7-69,74,共4页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含有聚合活性基团,在无皂乳液聚合、纳米材料制备等新兴领域得到应用。主要综述了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可形成的微观有序组合体结构类型,分别论述了它们的应用性能,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 聚合活性基团 结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在超声辐照下乳液聚合制备聚苯乙烯纳米粒子 被引量:6
5
作者 何玉晖 曹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75,共4页
合成了一种离子型可聚合表面活性剂马来酸酐衍生物磺酸钠(M12),它既可作为乳化剂又能充当引发剂,在超声辐照下乳液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纳米粒子。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可聚合表面活性剂与苯乙烯发生了共聚,随M12加入量的增加,M12共聚... 合成了一种离子型可聚合表面活性剂马来酸酐衍生物磺酸钠(M12),它既可作为乳化剂又能充当引发剂,在超声辐照下乳液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纳米粒子。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可聚合表面活性剂与苯乙烯发生了共聚,随M12加入量的增加,M12共聚组成提高。用凝胶渗透色谱、透射电镜对超声辐照乳液聚合产物的分子量、乳胶粒形貌和大小进行了表征,发现得到的是高分子量(>106)的聚苯乙烯纳米粒子,粒径为15nm~45nm,分布较窄。对该聚合反应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M12浓度增加、超声波输出功率增加、温度升高、加快氮气流速和单体浓度减少都有利于提高单体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 超声辐照 乳液聚合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丙基型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陶贤平 张跃军 马志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57-1362,共6页
以烯丙基二甲胺(ADMA)和1-溴代直链烷烃(溴代烷)为原料,采用丙酮回流法合成了烯丙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C12)、烯丙基二甲基十四烷基溴化铵(C14)、烯丙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C16)3种烯丙基型可聚合表面活性剂,优化了合... 以烯丙基二甲胺(ADMA)和1-溴代直链烷烃(溴代烷)为原料,采用丙酮回流法合成了烯丙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C12)、烯丙基二甲基十四烷基溴化铵(C14)、烯丙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C16)3种烯丙基型可聚合表面活性剂,优化了合成条件,C12, C14, C16的较佳合成条件:丙酮作溶剂、n(ADMA)∶n(溴代烷)=1∶1.1、反应温度55~65℃、反应时间56~60 h,该条件下产品的收率分别为78.15%,73.82%,68.20%。用FTIR、1H NMR和元素分析对产品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测定其表面活性及絮凝性能,考察产品结构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12,C14,C16的临界胶束浓度和临界表面张力依次减小,分别为6.5,1.7,0.55 mmol/L和37.2,35.1,33.5 mN/m;C12和C14的Krafft点低于0℃,C16的Krafft点为8℃;发泡、乳化及絮凝能力的强弱顺序为:C16>C14>C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丙基二甲胺 溴代直链烷烃 烯丙基二甲基烷基溴化铵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阳离子可聚合表面活性剂超声辐照乳液聚合制备聚合物纳米粒子 被引量:8
7
作者 郑媛媛 曹亚 何玉晖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19-822,826,共5页
合成了一种阳离子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C12N+),应用于超声辐照苯乙烯乳液聚合中,采用红外光谱、表面张力测试、核磁共振氢谱、透射电镜对聚合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可聚合表面活性剂... 合成了一种阳离子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C12N+),应用于超声辐照苯乙烯乳液聚合中,采用红外光谱、表面张力测试、核磁共振氢谱、透射电镜对聚合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可聚合表面活性剂与苯乙烯发生了共聚反应,且反应完全,制备了高纯聚合物纳米胶乳。实验证明,C12N+同时起到了乳化剂、引发剂和共聚单体三重作用,与用一般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比,表现出引发效率高(诱导期<15 m in)、反应速率快(最大反应速率为SDS体系的3倍)、低声强下单体转化率高(反应60 m in单体转化达到90%以上)、无乳化剂残留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 超声辐照 乳液聚合 高纯纳米胶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在RAFT乳液聚合中的作用机理
8
作者 李言 曹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1-113,117,共4页
以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C12N+)为乳化剂,羧端基十二烷基三硫代酯(DMP)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苯乙烯为单体,在不使用助稳剂条件下采用RAFT乳液聚合成功制备了聚苯乙烯纳米颗粒并对聚合机理... 以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C12N+)为乳化剂,羧端基十二烷基三硫代酯(DMP)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苯乙烯为单体,在不使用助稳剂条件下采用RAFT乳液聚合成功制备了聚苯乙烯纳米颗粒并对聚合机理及反应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C12N+乳化剂能在反应过程中参与单体共聚,形成的预聚物能起到助稳剂作用,反应温度以70℃为宜,产物平均粒径约为36nm,分子量分布小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聚合硼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海鹰 李斌栋 +1 位作者 林卫娜 吕春绪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1-344,共4页
以硼酸三乙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N,N-二羟乙基十二烷基胺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新型可聚合非离子硼酸酯表面活性剂(BE),由IR和1HNMR进行表征和确认,并考察了产物的抗水解性、表面活性、均聚合及与丙烯酰胺的共聚合性能。结果表明:合成产... 以硼酸三乙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N,N-二羟乙基十二烷基胺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新型可聚合非离子硼酸酯表面活性剂(BE),由IR和1HNMR进行表征和确认,并考察了产物的抗水解性、表面活性、均聚合及与丙烯酰胺的共聚合性能。结果表明:合成产物BE抗水解能力强,表面活性较高,pH=7时,cmc为0.066 mmol/L,γcmc为29.2 mN/m;BE有较强的均聚合和共聚合能力,产物特性黏度分别可达24.0 mL/g和80.0 mL/g以上;BE聚合产物也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γcmc可达31.0 mN/m^32.4 mN/m,达到了常规低相对分子质量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 硼酸酯 抗水解性 聚合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链长可聚合硼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翟羽佳 王海鹰 +2 位作者 林卫娜 李斌栋 吕春绪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5-538,共4页
以硼酸、N-羟甲基丙烯酰胺、烷基二乙醇胺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链长为八烷基(octyl borate ester,简称为OBE)、十二烷基(lauryl borate ester,简称为LBE)和十六烷基(hexadecyl borate ester,简称为HBE)的可聚合硼酸酯表面活性剂,研究了... 以硼酸、N-羟甲基丙烯酰胺、烷基二乙醇胺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链长为八烷基(octyl borate ester,简称为OBE)、十二烷基(lauryl borate ester,简称为LBE)和十六烷基(hexadecyl borate ester,简称为HBE)的可聚合硼酸酯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反应溶剂、阻聚剂、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由IR和1HNM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得到的优选条件为溶剂苯50 mL、阻聚剂吩噻嗪质量分数0.8%、反应温度60℃,LBE收率可达93.3%,OBE和HBE收率分别可达95.7%和89.6%;并考察了3种硼酸酯的表面张力和乳化性能,25℃时,OBE的CMC为5.2 mmol/L,γCMC为31.8 mN/m;LBE的CMC为0.069 mmol/L,γCMC为29.5 mN/m;HBE的CMC为0.087mmol/L,γCMC为28.6 m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 硼酸酯 表面张力 乳化性能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合聚氨酯型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志超 胡应模 刘在美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21-23,27,共4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 I)、马来酸酐(MA)、聚乙二醇(PEG400和PEG1000)和三乙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两种兼有非离子和阴离子性能的可聚合聚氨酯型表面活性剂Ⅰ和Ⅱ,用FT-IR以及1HNMR对产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其CMC值、流变特征、...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 I)、马来酸酐(MA)、聚乙二醇(PEG400和PEG1000)和三乙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两种兼有非离子和阴离子性能的可聚合聚氨酯型表面活性剂Ⅰ和Ⅱ,用FT-IR以及1HNMR对产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其CMC值、流变特征、浊点和乳化能力等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I的临界胶束浓度为8.3×10-3mol/L,此时的表面张力为38.67 mN/m,Ⅱ的临界胶束浓度为2.11×10-2mol/L,此时的表面张力为31.29 mN/m,溶液表现为牛顿型流体,其乳化能力明显优于常用乳化剂OP-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 聚氨酯 表面张力 乳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合阳离子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佘赛 殷绿 +3 位作者 邓瑾妮 潘毅 郑朝晖 丁小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3-706,共4页
该文以全氟烷基乙基醇(PFEA)为原料,设计合成了3种不同含氟链段长度的可聚合阳离子含氟表面活性剂——N-(乙酸全氟烷基乙基酯)-N-(乙醇丙烯酸酯)二甲基溴化铵(PFDM),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Zeta电位测定、表... 该文以全氟烷基乙基醇(PFEA)为原料,设计合成了3种不同含氟链段长度的可聚合阳离子含氟表面活性剂——N-(乙酸全氟烷基乙基酯)-N-(乙醇丙烯酸酯)二甲基溴化铵(PFDM),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Zeta电位测定、表面张力测定等手段考察了不同含氟链段长度对PFDM表面活性的影响,并证明了PFDM的可聚合性。结果表明,随含氟链段的增长,PFDM在水介质中形成胶束的胶束聚集数逐渐增大,CMC呈指数下降,表面活性逐渐增强,且具有良好的可聚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表面活性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 可聚合 阳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微乳液聚合制备多孔高分子材料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慧珺 李大松 彭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0-73,共4页
利用易于合成的马来酸单十二醇酯钠盐为可聚合表面活性剂,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助表面活性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微乳液聚合,制得了具有连续孔结构(即开孔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孔的尺寸为100 nm至数微米,材料呈半透明至白色不透明状... 利用易于合成的马来酸单十二醇酯钠盐为可聚合表面活性剂,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助表面活性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微乳液聚合,制得了具有连续孔结构(即开孔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孔的尺寸为100 nm至数微米,材料呈半透明至白色不透明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以及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水相)的含量对材料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单十二醇钠盐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 微乳液聚合 连续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合阳离子含氟表面活性剂在含氟丙烯酸酯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郝国庆 李兴建 +3 位作者 邓瑾妮 殷绿 郑朝晖 丁小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3-527,共5页
以可聚合阳离子含氟表面活性剂N-(乙酸全氟辛基乙基酯)-N-(乙醇丙烯酸酯)二甲基溴化铵(PF8DM)为乳化剂,进行含氟丙烯酸酯的细乳液聚合研究,考察了PF8DM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凝胶率的影响,PF8DM用量对乳液的稳定性和表面性能的影响;分别采... 以可聚合阳离子含氟表面活性剂N-(乙酸全氟辛基乙基酯)-N-(乙醇丙烯酸酯)二甲基溴化铵(PF8DM)为乳化剂,进行含氟丙烯酸酯的细乳液聚合研究,考察了PF8DM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凝胶率的影响,PF8DM用量对乳液的稳定性和表面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PF8DM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乳化剂考察其对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F8DM含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时,单体转化率达95%,凝胶率为0.6%;所得乳液具有优异的贮存、稀释、离心稳定性;当PF8DM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6%时得到的乳胶膜接触角达118.6°。在总含氟量相同的条件下,采用PF8DM为乳化剂制备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其乳胶膜的吸水率大大降低,拒水性也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阳离子表面活性 含氟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聚合聚氨酯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被引量:13
15
作者 董阳 金勇 +1 位作者 孙静 魏德卿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58-661,共4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和聚醚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类带有双键的可聚合非离子型聚氨酯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使用FTIR、1HNMR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表面张力仪对其表面活性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由烯丙基聚氧乙烯醚(Mn=1000)和聚...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和聚醚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类带有双键的可聚合非离子型聚氨酯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使用FTIR、1HNMR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表面张力仪对其表面活性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由烯丙基聚氧乙烯醚(Mn=1000)和聚氧丙烯醚(Mn=2000)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所得产物(Ⅲ),在浓度为0 06mol/L时可使溶液表面张力降至37 6mN/m(25℃),同时所合成的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产物均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10-4~10-5mol/L),且在浓度很低时仍然具备较好的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产物Ⅲ浓度为10-6mol/L时,表面张力为51 7m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高分子表面活性 非离子型聚氨酯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合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应模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由甲苯二异氰酸酯、丙烯醇和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醇合成了3种可聚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Ⅱ-PEG400、Ⅱ-PEG1000和Ⅱ-PEG2000),用FT-IR对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聚乙烯醇分子量的增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电导率显著增加、表面张力... 由甲苯二异氰酸酯、丙烯醇和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醇合成了3种可聚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Ⅱ-PEG400、Ⅱ-PEG1000和Ⅱ-PEG2000),用FT-IR对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聚乙烯醇分子量的增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电导率显著增加、表面张力由36.28 mN/m降低至31.30 mN/m、浊点由39.6℃增加至58.9℃,对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的乳化能力均优于常用乳化剂OP-10,以AIBN作引发剂在70℃下既能均聚又可与丙烯酸酯进行共聚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非离子表面活性 电导率 表面张力 乳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硼酸酯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化学性质及与LAS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海鹰 李斌栋 +1 位作者 户安军 吕春绪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3-257,共5页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可聚合硼酸酯表面活性剂(BES)水溶液不同温度下(288-313K)的表面活性和热力学函数变化;考察了BES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在0.5mol·L-1NaCl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298K时,BES临界胶束浓度cmc达到0.066mmol&#...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可聚合硼酸酯表面活性剂(BES)水溶液不同温度下(288-313K)的表面活性和热力学函数变化;考察了BES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在0.5mol·L-1NaCl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298K时,BES临界胶束浓度cmc达到0.066mmol·L-1,γcmc为29.2mN·m-1;在所考察的温度范围内BES胶束形成自由能(ΔGm0)在-22.4--25.8kJ·mol-1之间,胶束形成是熵驱动过程.BES/LAS混合体系为具有较大负偏差的非理想体系,BES/LAS分子间平均相互作用参数βm=-3.48;当溶液体相中BES摩尔分数αBES=0.5时,混合胶束中BES摩尔分数X1m为0.46,|βm|达到最大,而且此时混合溶液cmc为0.017mmol·L-1,达到最低,γcmc为27.8mN·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 硼酸酯 临界胶束浓度 分子相互作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MDB的合成及在颜料分散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郑斗波 房宽峻 +1 位作者 张霞 付少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3-146,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和1-溴代十二烷为原料,吩噻嗪为阻聚剂,在50℃恒温反应20 h,合成了可聚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MDB),用FT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水溶液的性质。以DMDB为分...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和1-溴代十二烷为原料,吩噻嗪为阻聚剂,在50℃恒温反应20 h,合成了可聚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MDB),用FT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水溶液的性质。以DMDB为分散剂,用超声波粉碎法制备了超细颜料分散体系,考察了DMDB质量分数分别为0.1%、0.3%、0.5%、0.7%、1%时超细颜料分散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当w(DMDB)≥0.3%时,分散体系的粒径小于300 nm,Zeta电位在25 mV左右,具有较好的离心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阳离子表面活性 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 临界胶束浓度 水性分散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聚合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邱婷 曹光群 +1 位作者 杨成 孙培冬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5-407,共3页
以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盐酸盐、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了中间产物N-3-氯-2-羟丙基-N,N-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铵。中间产物再和N-乙烯基咪唑(VI)发生季铵化反应,合成了一种可聚合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 以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盐酸盐、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了中间产物N-3-氯-2-羟丙基-N,N-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铵。中间产物再和N-乙烯基咪唑(VI)发生季铵化反应,合成了一种可聚合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目标产物乙烯基咪唑双季铵盐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工艺条件为:n(VI):n(中间产物)=1.2:1,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2 h,在此条件下,目标产物的产率达到81.2%。并利用IR,MS和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双季铵盐表面活性 N-乙烯基咪唑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可聚合大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在聚氨酯/聚丙烯酸树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费贵强 段仪豪 +2 位作者 王玮 耿欢琼 朱科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9-85,共7页
分别选择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亲水性单体和亲油性单体,合成出一系列阳离子可聚合嵌段大分子表面活性剂(PDM-b-PBMA)并将其应用于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PDM-b-PBMA)的制备.采用FT-IR、NMR、表面张力、... 分别选择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亲水性单体和亲油性单体,合成出一系列阳离子可聚合嵌段大分子表面活性剂(PDM-b-PBMA)并将其应用于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PDM-b-PBMA)的制备.采用FT-IR、NMR、表面张力、粒径等测试对PDM-b-PBMA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考察了亲油亲水的不同比重对PDM-b-PBMA的影响.对WPUA/PDM-b-PBMA进行流变、TEM、TGA、耐水性和力学性能等性能研究和应用测试.结果表明:PDM-b-PBMA有末端双键的存在.随着亲油单体BMA含量增加,分子量从1.8×10^(3)增至3.6×10^(3),PDI从1.26增至1.55,表面张力先减小后增大.PDM_(10)-b-PBMA_(15)的表面张力低至32.12 mN/m,且粒径为86.7 nm.与此同时,WPUA/PDM_(10)-b-PBMA_(15)的乳液稳定性较好,耐水性能最佳,其吸水率和接触角分别为7.3%及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可聚合大分子表面活性 嵌段共聚物 水性聚氨酯 乳液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