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财务战略、可置信承诺与专用性资产投资的信号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敦力 魏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7-101,109,共6页
本文依据企业契约论的观点,将财务战略视作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而与要素所有者缔结的一种内生性不完备财务契约集,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受制于战略性财务契约缔结和履行的实际状态,具有状态依存特征。研究发现,企业财务战略的可实现性能够... 本文依据企业契约论的观点,将财务战略视作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而与要素所有者缔结的一种内生性不完备财务契约集,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受制于战略性财务契约缔结和履行的实际状态,具有状态依存特征。研究发现,企业财务战略的可实现性能够通过专用性资产的投资规模进行信号传递和解读,事前较大规模的专用性资产投资不仅能增强财务契约的可置信性,提高缔约效率,而且有助于财务战略的稳定性贯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战略 可置信承诺 专用性投资 信号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产专用性、可置信承诺与行为约束效应——基于控制性股东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毅 程新生 武毓涵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1-106,共6页
控制性股东向上市公司进行专用性资产投资,产生了资产专用性问题,资产专用性的特性使资产投资方的违约成本增加。控制性股东在这样的前提下对上市公司进行专用性投资,向契约各方传递了一种可置信承诺,承诺对契约的履行,减少投机行为以... 控制性股东向上市公司进行专用性资产投资,产生了资产专用性问题,资产专用性的特性使资产投资方的违约成本增加。控制性股东在这样的前提下对上市公司进行专用性投资,向契约各方传递了一种可置信承诺,承诺对契约的履行,减少投机行为以保证契约双方的利益实现。然而,资产专用性的行为效应存在着噪音,两权分离是一个研究视角,随着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加大,控制性股东因为获得超额收益而不惜牺牲中小股东的利益,使约束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专用性 可置信承诺 行为 约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置信承诺与诚信政府建设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国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3-116,共4页
政策执行是将公共政策从理念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的关键环节,也是有关各方进行利益表达和策略互动的动态过程。其中,作为政府组织为促进政策执行做出的奖励与惩处"承诺"对于政策执行结果具有直接影响。从政策执行博弈的可置信... 政策执行是将公共政策从理念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的关键环节,也是有关各方进行利益表达和策略互动的动态过程。其中,作为政府组织为促进政策执行做出的奖励与惩处"承诺"对于政策执行结果具有直接影响。从政策执行博弈的可置信承诺概念入手,可以发现探讨加强政府诚信建设与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力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可为政府诚信建设提供若干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执行 重复博弈 可置信承诺 诚信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信号发送和可置信承诺的国企改革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林可 王争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17,共15页
本文提出了两个关于FDI如何促进国企改革的假说:信号发送假说和可置信承诺假说。在信息不对称下,国企改革可以成为一个地方政府开明程度的信号,为了发送信号吸引FDI,地方政府有动力进行更多的国企改革。同时,国企改革减少了地方政府干... 本文提出了两个关于FDI如何促进国企改革的假说:信号发送假说和可置信承诺假说。在信息不对称下,国企改革可以成为一个地方政府开明程度的信号,为了发送信号吸引FDI,地方政府有动力进行更多的国企改革。同时,国企改革减少了地方政府干预市场的动机,从而使得维护公平竞争的承诺变得可信,因此能吸引更多的FDI。本文对这两个假说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信号发送假说较好地吻合了1991-1996年期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企改革 FDI 信号发送 可置信承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加可置信股改承诺的博弈分析
5
作者 羊卫辉 夏洪胜 彭晓华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7-78,共2页
本文采用博弈理论来探讨A股证券市场中的股权分置问题,具体运用囚徒困境模型、子博弈纳什均衡,剖析股权分置改革对象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行为背后的博弈对策。
关键词 博弈论 囚徒困境 可置信承诺 股权分置改革 证券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医保基金收支中的承诺兑现--基于制度可持续的视角 被引量:8
6
作者 沈世勇 李全伦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5,共5页
医保制度改革是世界性难题,医保基金收支中的挑战更多地源于政府作为强制性制度的构建者和参与者双重身份之间所产生的矛盾。保险人(政府)能否兑现医保基金收支中的"期初承诺"是关系到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研究发现... 医保制度改革是世界性难题,医保基金收支中的挑战更多地源于政府作为强制性制度的构建者和参与者双重身份之间所产生的矛盾。保险人(政府)能否兑现医保基金收支中的"期初承诺"是关系到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研究发现,保险人政策目标的多重性降低了其执行医保基金支付承诺的意愿;隐形债务的压力、不合理的医保支付等削弱了承诺兑现的能力,直接表现为医保基金的"惜付"行为。这就导致了新农合、居民医保等非强制性缴费制度的用脚投票;本应由医保系统承担的风险转由个人自留;较高的缴费加重了企业劳动力成本负担。所以,政府需要做出可置信承诺,即构建起待遇给付的动态调整机制、补贴政策的法律约束机制、制度融合的分离均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保基金 承诺兑现 制度可持续 可置信承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价值链金融的风险管理机制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对虾产业链为例 被引量:32
7
作者 马九杰 罗兴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85,共10页
分析广东省湛江市对虾产业养殖环节和流通环节的价值链金融的运作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发现:在农业价值链金融中,基于风险控制的承诺可置信的前提条件是农超核心组织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全流程控制,包括农业核心组织对农业生产过程实施产前... 分析广东省湛江市对虾产业养殖环节和流通环节的价值链金融的运作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发现:在农业价值链金融中,基于风险控制的承诺可置信的前提条件是农超核心组织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全流程控制,包括农业核心组织对农业生产过程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对流通环节中的采购、仓储、交易、结算等进行全流程的把控。全流程控制是信息优势、基于抵押和高转换成本的威胁和惩罚以及监督优势的前提。因此,农业核心组织和金融机构应该基于价值链再造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全流程控制进行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的创新,从而更好地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促进金融普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流程控制 可置信承诺 农业价值链金融 对虾产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介入产业链外部融资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11
8
作者 许黎莉 般丽丽 陈东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73-979,共7页
本研究基于“第三方”抵押品替代机制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介入产业链外部融资的作用机理与缔约条件。研究发现,(1)产业链特有的资金闭环、信贷担保契约镶嵌于生产契约的互联机制设计,使得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可以通过市场化... 本研究基于“第三方”抵押品替代机制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介入产业链外部融资的作用机理与缔约条件。研究发现,(1)产业链特有的资金闭环、信贷担保契约镶嵌于生产契约的互联机制设计,使得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化解信贷风险,介入产业链外部融资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2)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在产业链外部融资中发挥了“第三方”抵押品替代的作用,通过系统外增信,缓解了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配给。(3)核心企业的最终禀赋、信息与监督优势、风险承担能力以及对农业经营主体的违约惩罚,是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介入产业链外部融资的基本缔约条件。本研究结果为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外部融资 农业信贷担保机构 抵押品替代机制 可置信承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低保制度的功能定位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胡思洋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5-102,共8页
低保工作已经逐渐成为社区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确定低保对象甚至已经成为基层信访与干群矛盾的焦点。低保制度的初衷是为了"兜底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低保项目往往被权力异化成送人情、维稳、炫耀性寻租以及基层治理的手段... 低保工作已经逐渐成为社区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确定低保对象甚至已经成为基层信访与干群矛盾的焦点。低保制度的初衷是为了"兜底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低保项目往往被权力异化成送人情、维稳、炫耀性寻租以及基层治理的手段,导致"逆向补贴"和"成本转嫁",在经济新常态下进一步加重财政负担。功能错位使低保制度偏离了"兜底线"本位,反而成为"劫贫济富"的工具甚至诱发社会矛盾的"动乱器"。功能错位的根源在于供方的道德风险,改革的路径是通过约束政府权力让低保制度回归"兜底线"的功能本位,改革的逻辑不是单纯加强监督等计划经济思维,而是通过完善社会救助立法体系和征信体系、向社会组织分权等低成本的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增加供方制造道德风险的成本,减少政府制造道德风险的机会,消除行政垄断,让官办社会组织回归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社会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定位 成本转嫁 道德风险 社会分权 可置信承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博弈活动的道德选择研究
10
作者 孙菲菲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5-67,共3页
伦理学是实践哲学,因此道德选择对于实践生活中的道德原则到道德实践的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一种观点认为选择就是绝对命题。另一种观点认为道德规范的选择如果有例外也是对道德规范的修正。但是在经济博弈活动中,道德选择则大部分是... 伦理学是实践哲学,因此道德选择对于实践生活中的道德原则到道德实践的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一种观点认为选择就是绝对命题。另一种观点认为道德规范的选择如果有例外也是对道德规范的修正。但是在经济博弈活动中,道德选择则大部分是在追求主观效用最大化过程中行为的道德选择。它不仅要考虑自己的选择还要考虑对方的选择。这种选择可以通过博弈论语义学假言判断形式及可置性模型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选择 经济活动 博弈论语义学 可置信承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期权式合同的自我履约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展 石岿然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671-4676,共6页
以期权式合同为分析对象,考察它的基本特点与效果。结果表明,企业与农户签订具有这种期权性质的合同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户的违约风险。而企业通过收取期权费也使自身承担的市场风险有了一定的补偿,契约双方能够初步形成一种风险共担的机... 以期权式合同为分析对象,考察它的基本特点与效果。结果表明,企业与农户签订具有这种期权性质的合同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户的违约风险。而企业通过收取期权费也使自身承担的市场风险有了一定的补偿,契约双方能够初步形成一种风险共担的机制。但是,期权式合同的履行有赖于企业作出可置信承诺,即对农户进行专用性投资,由此使签约双方能够形成一种有效的自我履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权式合同 可置信承诺 专用性投资 自我履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