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经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产业化发展
1
作者 于森 《艺术科技》 2016年第12期130-,共1页
华夏文化灿烂辉煌,上下五千年蕴含着许多璀璨的文化结晶。在这繁星的海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中最为闪亮的一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但是在经济至上的理念的冲击下,它的生存状态十分严峻,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悄悄地消失,都在渐... 华夏文化灿烂辉煌,上下五千年蕴含着许多璀璨的文化结晶。在这繁星的海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中最为闪亮的一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但是在经济至上的理念的冲击下,它的生存状态十分严峻,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悄悄地消失,都在渐渐地离开我们的视线。因此必须对非物质文化进行保护和推广,防止它们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从而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点精神传承和文化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经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措施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耦合的机理和动力
2
作者 李宝丰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05-108,共4页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域旅游耦合发展,是“文化强国”“体育强国”背景下激活与保护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的一种新思路。结合河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现状,从文化资源交融共享、市场需求升级创新、保护传承活化...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域旅游耦合发展,是“文化强国”“体育强国”背景下激活与保护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的一种新思路。结合河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现状,从文化资源交融共享、市场需求升级创新、保护传承活化利用、经济增长与就业、文化传播交流、社会影响与价值等方面分析二者之间的耦合机理,并揭示其耦合发展的动力因素,以期为河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 耦合机理 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现状(2013—2023年)——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3
作者 宋燕 王帅龙 王欣宇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5年第5期3-8,共6页
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之一,非遗的外宣翻译已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非遗文化的重要渠道,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生成中国非遗外宣翻译研究系列知识图谱,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2013—2023年... 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之一,非遗的外宣翻译已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非遗文化的重要渠道,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生成中国非遗外宣翻译研究系列知识图谱,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2013—2023年间中国非遗外宣翻译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基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非遗外宣翻译研究现状,旨在整体把握近年来学术界对于中国非遗外宣翻译的研究动态,以期为中国非遗文化“走出去”的后续研究提供路径参考,推动中国非遗外宣翻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外宣翻译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4
作者 齐达 江启迪 徐丛明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5年第4期99-101,共3页
在我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其独特性与差异性。目前在乡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乡村景观设计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大部分的公共空间都只是满足了基本的居住需要,缺乏对精神层次的追求。本文阐述了乡村振兴与非物质... 在我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其独特性与差异性。目前在乡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乡村景观设计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大部分的公共空间都只是满足了基本的居住需要,缺乏对精神层次的追求。本文阐述了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密联系,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乡村发展的独特意义。深入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途径,包括将非遗元素融入乡村建筑风貌、景观小品、公共空间等方面,以提升乡村景观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最后,对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提出展望,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景观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物质文化遗产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媒介变迁视角下的文化场域与动态转型
5
作者 彭译萱 《艺术传播研究》 2025年第2期87-98,共1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保护与传播也在媒介技术的不断更迭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媒介演变的角度出发,可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媒介时代中传播的特征及场域适应性,分析其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保护与传播也在媒介技术的不断更迭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媒介演变的角度出发,可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媒介时代中传播的特征及场域适应性,分析其传播模式在第一媒介及第二媒介时代的嬗变与困境,由此为在数字化与虚拟场域中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提出一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媒介变迁 文化场域 传播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6
作者 张善鑫 蒋光辉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蕴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和思想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形”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铸牢中华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蕴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和思想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形”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有感”实践,学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有效”成果。研究提出了以校本课程为依托,以校本教材开发和教师队伍建设为辅助,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载体;以主题活动为重点,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序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团,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感”实践;以学校为主导,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有形 有感 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中新媒体交互设计应用策略
7
作者 孙文涛 郭嵩 戴卓龙 《艺术家》 2025年第1期32-34,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资源进行再设计的文创产品。这类产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的固有文化元素为基石,巧妙结合了先进的新媒体数字技术,致力于在互联网交互平台上不断拓展非遗文创产品的影响力。我们秉持“新媒...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资源进行再设计的文创产品。这类产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的固有文化元素为基石,巧妙结合了先进的新媒体数字技术,致力于在互联网交互平台上不断拓展非遗文创产品的影响力。我们秉持“新媒体+传承”的研究思路,将传统文化与新媒体进行交互设计、深度融合,以期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的独特创新力。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能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非遗文创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从而实现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应用策略 创意产品 深度融合 文创产品 交互设计 固有文化 文创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赵雨萌 徐菲 +1 位作者 姚世杰 赵志军 《天工》 2025年第7期28-31,共4页
研究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基于536项数据,以黑龙江省非遗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学分析方法对非遗的时空分布进行可视化呈现,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基于536项数据,以黑龙江省非遗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学分析方法对非遗的时空分布进行可视化呈现,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黑龙江省非遗在时间上呈现“向中心汇聚”的发展轨迹,不同历史阶段的非遗在数量和类型上差异显著;空间上呈现聚集性分布,在哈尔滨、牡丹江和齐齐哈尔形成了3个高密度核心区。河流水系、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都是影响黑龙江省非遗时空分布的重要因素。针对黑龙江省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重视松花江、嫩江、牡丹江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政策保障与资金支持,促进非遗与经济的合理互动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黑龙江省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传承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新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创新研究
9
作者 陈筱薇 《当代音乐》 2025年第1期72-74,共3页
本研究探讨了数字技术在新疆地区传统音乐遗产保存与传承中的应用,以及面临的各种挑战。研究突出了如何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提升传统音乐的保护和教育质量,如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技术显著增强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 本研究探讨了数字技术在新疆地区传统音乐遗产保存与传承中的应用,以及面临的各种挑战。研究突出了如何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提升传统音乐的保护和教育质量,如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技术显著增强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学习的深度体验。同时,技术的跨学科应用对高效地收集音乐资料及其长期的数字化保存具有重要价值。此外,政府的政策支持及资金的有效配置对推广这些技术和持续进步具有关键作用。建议未来方向应关注开发既经济又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促进本土和国际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音乐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徐州剪纸艺术与动漫产业融合创新研究
10
作者 睢海楠 祁芸林 王艳群 《文学艺术周刊》 2025年第3期74-76,共3页
徐州剪纸是中国历史悠久且富有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之一,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延续至今。本文旨在探讨徐州剪纸与当下热门动画图案的有机结合,以实现对传统美术的创造性传承和现代文化多样性的拓展。这种跨领域的融合不仅能为传统剪纸艺术注... 徐州剪纸是中国历史悠久且富有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之一,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延续至今。本文旨在探讨徐州剪纸与当下热门动画图案的有机结合,以实现对传统美术的创造性传承和现代文化多样性的拓展。这种跨领域的融合不仅能为传统剪纸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表达方式,而且将为当代动漫的创新创造注入新的文化要素与创造力,推动各民族的相互交流与借鉴,为世界各地的多元文明交流与交融提出新的观点与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融合创新 物质文化遗产 动漫产业 传统美术 多元文明 民间美术 跨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理念与中国非遗保护实践
11
作者 贺少雅 萧放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年第1期7-13,共7页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国际公约和中国非遗保护法规文件精神指导下,20年来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公约与国内法及相关文件有着不同的逻辑走向,前者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社区主体性及其创造性,...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国际公约和中国非遗保护法规文件精神指导下,20年来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公约与国内法及相关文件有着不同的逻辑走向,前者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社区主体性及其创造性,后者重视统一性、民族主体性与传统性。中国非遗保护实践的特色在于:国家主导的系统性保护格局与相关制度创新,社会全面参与的中华文化传承,意识形态与价值观逐步增强的“非遗的人民性”。基于非遗保护的历史与经验,未来的中国非遗保护实践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政府主导应该抓关键与重点;鼓励社区民众的文化创造与族际的文化交流与共享;处理好非遗保护传承过程中的道、艺、器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可持续发展 文化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主题全球演变分析
12
作者 徐汝乐 唐英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5,共6页
本研究旨在系统梳理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研究主题,分析当前研究热点,并探讨在全球研究现状下未来发展的趋势。采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VOSviewer和Bibliometrix等软件工具,统计并分析了Web of Science... 本研究旨在系统梳理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研究主题,分析当前研究热点,并探讨在全球研究现状下未来发展的趋势。采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VOSviewer和Bibliometrix等软件工具,统计并分析了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非遗研究趋势、各国的发文情况、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以及相关期刊和文章的发表情况。通过这些分析,深入探讨了非遗研究主题的全球演变。非遗研究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研究热度持续攀升,尤其是在中国,相关研究表现出极高的活跃度。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展现了密切的合作,这种合作不仅局限于国内,还涵盖了广泛的国际合作。非遗研究覆盖了广泛的学科领域,虽主要集中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但也涉及了其他学科。在新时期,创新非遗的表现和传承方式,促进文化繁荣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化,可能成为非遗研究的重要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主题演变 文献计量 CITESPACE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措施
13
作者 潘鲁生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学理性研究是保护落实的基础。理清家底与资源存量,总结发展经验,有利于推进系统性保护措施落实,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社会氛围,提升公众参与度,使文化遗产项目回归生活。发挥数字技术与产业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学理性研究是保护落实的基础。理清家底与资源存量,总结发展经验,有利于推进系统性保护措施落实,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社会氛围,提升公众参与度,使文化遗产项目回归生活。发挥数字技术与产业力量,合理开发,适度应用,以系统性保护适应不同类目发展需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创造性转化,实现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宏观规划与微观举措,都要落实于国家、团体、个人权益保护,使传承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最大受益者,成为传承创新的最大活力来源。完善相关立法,以法律保护文化遗产本身及其传承环境。加强传承群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形成有益于文化遗产传承的发展环境,在适应社会需求中实现创新和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系统性保护 传承 权益保护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之民俗 大过非遗年
14
《中华手工》 2025年第3期28-29,共2页
“非遗年”概念的出现,与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关,人们不约而同地将2025年这个入选“人类非遗”后的第一个春节称作“非遗年”。但其实春节自身就是我国的非物质... “非遗年”概念的出现,与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关,人们不约而同地将2025年这个入选“人类非遗”后的第一个春节称作“非遗年”。但其实春节自身就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它也是多种非遗项目的聚合体,咱们一直都在过非遗年!但在特殊时间或节点上增加一些仪式感,又何乐而不为呢?非遗年,就应该热热闹闹、大大方方地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仪式感 聚合体 人类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域下安徽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15
作者 吕君丽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34-136,共3页
为更好地发挥安徽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分析安徽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禀赋的基础上,提出开发策略,为安徽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歌的传承与应用路径探究
16
作者 唐书群 何程远 《戏剧之家》 2025年第3期24-26,共3页
钦州海歌是流传于广西钦州地区沿海一带的地方民歌,用当地海察话演唱,已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一独具一格的地方艺术形式源于当地渔民长年累月的海上打渔劳动,本文将对钦州海歌的基本概况进... 钦州海歌是流传于广西钦州地区沿海一带的地方民歌,用当地海察话演唱,已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一独具一格的地方艺术形式源于当地渔民长年累月的海上打渔劳动,本文将对钦州海歌的基本概况进行阐述,分析钦州海歌的传承现状,较为全面地探究钦州海歌的传承与应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海歌 物质文化遗产 歌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17
作者 董宇轩 张鹏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1期129-130,共2页
文章基于新时代背景,探讨将山东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意义、价值、路径,旨在探析其在景观设计中如何有效传承与发展,从而优化城市形象和景观空间环境质量,以满足人们对景观空间多功能的需求,并为城市搭... 文章基于新时代背景,探讨将山东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意义、价值、路径,旨在探析其在景观设计中如何有效传承与发展,从而优化城市形象和景观空间环境质量,以满足人们对景观空间多功能的需求,并为城市搭建多元发展的平台提出看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景观设计 传承 发展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湘西苗绣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难题——基于社科法学的视角
18
作者 马晓萍 《染整技术》 2025年第1期114-116,共3页
通过社科法学视角,深入剖析湘西苗绣的保护现状、分布特点、研究方法和分析过程,揭示湘西苗绣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加强宣传、教育和旅游开发等策略,促进湘西苗绣的保护与发展,对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具... 通过社科法学视角,深入剖析湘西苗绣的保护现状、分布特点、研究方法和分析过程,揭示湘西苗绣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加强宣传、教育和旅游开发等策略,促进湘西苗绣的保护与发展,对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科法学 苗绣 知识产权 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生命:文化展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传统仪式为中心的考察
19
作者 李红 陈文苑 《蚌埠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8-104,共7页
以传统仪式类非遗项目为例,分析其当下的展示方式,包括实物展示、文化展演、影像展示和数字化展示。展示的特征体现为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等方面;通过保存资料、提升保护意识、唤起同理心、促进活化利用等途径能够实现非遗保护的目... 以传统仪式类非遗项目为例,分析其当下的展示方式,包括实物展示、文化展演、影像展示和数字化展示。展示的特征体现为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等方面;通过保存资料、提升保护意识、唤起同理心、促进活化利用等途径能够实现非遗保护的目的。非遗在展示过程中能够开启第二次生命,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非遗展示应该保持对文化的尊重,同时还须做好相应的阐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仪式 文化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叙事性创意设计研究
20
作者 戴菲 赵成成 庄怡宁 《天工》 2025年第8期50-52,共3页
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应用于设计的数字媒体叙事框架内。基于数字媒体叙事理论,用文献回顾、案例分析、内容剖析等多种方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开辟新路径。提炼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前沿策略,核... 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应用于设计的数字媒体叙事框架内。基于数字媒体叙事理论,用文献回顾、案例分析、内容剖析等多种方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开辟新路径。提炼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前沿策略,核心是提炼文化符号、展现文化特质、传达文化理念。构建融合数字媒体叙事架构的创意设计应用体系,提出优化思路,体现技术与艺术融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最终实现数字媒体叙事理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实践的融合创新,为数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提供有效方法论,增强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 物质文化遗产 叙事设计 文化创意 叙事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