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评价中的“计算主义”倾向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庆玲 胡建华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65,112,共11页
近年来,受科学范式和技术理性思潮的影响,数据为本的计算式教育评价成为现代高等教育评价的重要方式。随着计算话语的提升,大学评价呈现计算主义的倾向,主张一切皆可计算,大学成为“可算度的大学”。计算主义围困下的大学评价存在一定... 近年来,受科学范式和技术理性思潮的影响,数据为本的计算式教育评价成为现代高等教育评价的重要方式。随着计算话语的提升,大学评价呈现计算主义的倾向,主张一切皆可计算,大学成为“可算度的大学”。计算主义围困下的大学评价存在一定的教育风险,包括:去过程化的效果逻辑滋生大学的表演性文化,使大学评价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可计算的量化模式使大学评价陷入非理性,带来“高等教育的麦当劳化”;算法霸权的操作性评价加剧大学的内卷化,使人成为可算度的理性人;效率至上的计算主义原则带来学科发展的“丛林化”,使人文学科陷入被估算的风险。因此,要警惕统计数字的陷阱,促进大学评价从物的再生产走向人的再生产;摆脱计算主义的一元迷思,避免大学评价的“灯柱综合征”;超越大学评价的计划化指令,遵从大学内部涌现的秩序;弱化评价效应,由淘汰性评估转向发展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评价 计算主义 可算度的大学 算法霸权 数据化生存 唯科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