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防智能可穿戴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磊 邵高耸 张庆利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9-671,共3页
结合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的现状、趋势以及消防部队执勤备战的需要,将不同功能的消防智能可穿戴设备设计组成一套消防智能可穿戴系统。该系统由智能消防头盔、智能手环、智能空气呼吸器、中央处理器、通信指挥终端等组成。介绍各子模块... 结合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的现状、趋势以及消防部队执勤备战的需要,将不同功能的消防智能可穿戴设备设计组成一套消防智能可穿戴系统。该系统由智能消防头盔、智能手环、智能空气呼吸器、中央处理器、通信指挥终端等组成。介绍各子模块的实现方式,研究智能可穿戴系统在灭火救援训练和灭火救援行动中的应用。在灭火救援训练中主要通过监测心率、运动强度保障训练安全,辅助制定训练计划;在灭火救援行动中主要通过只能可穿戴设备的通信、定位、呼吸保障功能辅助作战,保障作战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 智能可穿戴系统 灭火训练 灭火救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式柔性外骨骼人机智能系统安全性设计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蕊 张佳帆 张文蔚 《机电工程》 CAS 2008年第12期85-88,共4页
可穿戴式柔性外骨骼人机智能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驱动器的选择和布置、保护措施和安全控制策略的设计。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及保护操作者与周围人群的安全,通过对可穿戴式柔性外骨骼人机智能系统设计、使用、... 可穿戴式柔性外骨骼人机智能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驱动器的选择和布置、保护措施和安全控制策略的设计。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及保护操作者与周围人群的安全,通过对可穿戴式柔性外骨骼人机智能系统设计、使用、维护过程中的要点进行分析,提出了系统安全性评价方法,为今后柔性外骨骼人机智能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式柔性外骨骼人机智能系统 人机耦合 安全性评价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功耗可穿戴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方瑶 刘和剑 《绿色科技》 2016年第16期254-255,共2页
设计了便携健康监测系统,采用单片机及外围电路设计,方便携带,完成心率情况的监测并保存数据。医护人员及家属可以直接查看产品保存的有关所测的心率等各项信息,通过此产品既能随时对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监测,也能够对其进行长期地动态监测... 设计了便携健康监测系统,采用单片机及外围电路设计,方便携带,完成心率情况的监测并保存数据。医护人员及家属可以直接查看产品保存的有关所测的心率等各项信息,通过此产品既能随时对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监测,也能够对其进行长期地动态监测,得到完整的各方面的关于临床诊断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功耗 可穿戴检测系统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机器人与智能辅助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8
4
作者 侯增广 赵新刚 +2 位作者 程龙 王启宁 王卫群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65-1779,共15页
我国正面临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和数量庞大的残疾人群,康复机器人与智能辅助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有望为解决养老、失能辅助和康复问题提供部分技术手段.康复机器人与智能辅助系统涉及医学、信息、机械、电子、材料、力学等多个学科领... 我国正面临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和数量庞大的残疾人群,康复机器人与智能辅助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有望为解决养老、失能辅助和康复问题提供部分技术手段.康复机器人与智能辅助系统涉及医学、信息、机械、电子、材料、力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其研究与开发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本文从"康复机器人及多种康复训练模式"、"智能辅助系统与生机电技术"、"康复与辅助相关的多模态传感与控制方法"、"外骨骼和可穿戴系统、智能假肢与人机安全性"等方面介绍和讨论康复机器人和智能辅助系统的问题和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康复机器人和智能辅助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些许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康复机器人 智能辅助系统 外骨骼 可穿戴系统 智能假肢 康复训练 多模态传感 人机交互 生机电技术 人机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F RFID技术的无线脉搏血氧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嘉奇 谢生 +1 位作者 毛陆虹 陈力颖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6年第5期70-73,共4页
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医疗资源紧张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900MHz UHF RFID技术的无线脉搏血氧传感系统。系统整体构架由光电传感器、微处理器、RFID标签、RFID阅读器和上位机组成。光电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实时采集和处理脉搏血氧信号,RFID... 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医疗资源紧张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900MHz UHF RFID技术的无线脉搏血氧传感系统。系统整体构架由光电传感器、微处理器、RFID标签、RFID阅读器和上位机组成。光电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实时采集和处理脉搏血氧信号,RFID标签和阅读器实现数据无线通信,最终通过上位机完成数据收集和界面显示。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与临床用血氧检测仪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具有无线传输和低功耗的特点,为无线生物传感芯片的设计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射频识别 健康监测 可穿戴系统 血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实时运动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孟瑶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0-104,123,共6页
为了激励用户加强身体活动并实现对其运动状况的实时监护,提出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运动监测系统。系统由健康胸带、移动应用程序和服务器三部分组成。健康胸带内嵌有心电传感器和加速度计,采集人体心电和活动信号,使用蓝牙将信号传输... 为了激励用户加强身体活动并实现对其运动状况的实时监护,提出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运动监测系统。系统由健康胸带、移动应用程序和服务器三部分组成。健康胸带内嵌有心电传感器和加速度计,采集人体心电和活动信号,使用蓝牙将信号传输至移动设备。安装于移动设备的应用程序接收和分析心电和加速度信号,解析为运动参数并向用户实时展示。为了分析信号处理算法的性能、评价系统的可用性,进行了实地实验。受试者使用该系统按照给定方案运动,并填写可用性调查问卷。实验结果表明,可穿戴运动监测系统有效可行,能够给予受试者可靠的运动反馈,移动应用程序的功能设计有助于提高用户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系统 运动检测 加速度信号 心电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智能人体电网:概念、架构和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宏斌 张璇 +2 位作者 许嘉禾 郭庆来 谢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85-2597,共13页
全球气候面临严峻挑战,限制全球变暖刻不容缓。为了破解气候治理之困,学者们试图把宏观尺度的减碳研究延伸到个体尺度。目前对个人减碳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可穿戴技术和低碳行为上,存在着难以支撑多样应用场景和兼顾个人优先需求与减碳... 全球气候面临严峻挑战,限制全球变暖刻不容缓。为了破解气候治理之困,学者们试图把宏观尺度的减碳研究延伸到个体尺度。目前对个人减碳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可穿戴技术和低碳行为上,存在着难以支撑多样应用场景和兼顾个人优先需求与减碳行为的限制。因此,该文提出了“人体电网”这一概念,并从个人减碳技术路径发展的角度诠释其存在的必要性。人体电网通过协同人身上的源、网、荷、储和通信,达到兼顾人体需求和减碳的目标。文中归纳了人体电网的4个独有特征,并描述了基本架构和运行机制;然后,深入探讨了实现人体电网过程中将面临的关键技术和挑战,并尝试提出适用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最后,对其应用方向和减碳潜力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电网 个人减碳 信息物理生命系统 可穿戴系统 能量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电干电极的常用材料概述 被引量:3
8
作者 唐冬玉 刘莉 刘皓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0-868,共9页
可穿健康监控系统是降低慢性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与人体皮肤接触的表面生物电极是可穿健康监控系统的一个关键部分,它实现了生物电采集系统中人体离子导电到电子导电的转换。本文介绍了干电极的接触模式:表面接触,穿透... 可穿健康监控系统是降低慢性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与人体皮肤接触的表面生物电极是可穿健康监控系统的一个关键部分,它实现了生物电采集系统中人体离子导电到电子导电的转换。本文介绍了干电极的接触模式:表面接触,穿透接触和电容接触,并从基底材料和界面材料两方面综述了生物电干电极的常用材料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可穿戴系统 干电极 生物电势记录 基底材料 界面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涤纶刺绣心电电极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0
9
作者 董科 李思明 +3 位作者 吴官正 黄虹蓉 林钟石 肖学良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2,68,共8页
为制备一种生物相容性高的医疗级可穿戴电子服装用人体心电(ECG)监测电极,以碳纤维/涤纶复合长丝为电极导电材料,采用刺绣法开发了一种新型刺绣电极,对电极的电学性能和细胞毒性进行分析,并与镀银锦纶/涤纶刺绣电极进行对比;借助自行研... 为制备一种生物相容性高的医疗级可穿戴电子服装用人体心电(ECG)监测电极,以碳纤维/涤纶复合长丝为电极导电材料,采用刺绣法开发了一种新型刺绣电极,对电极的电学性能和细胞毒性进行分析,并与镀银锦纶/涤纶刺绣电极进行对比;借助自行研发的可穿戴带式心电监测系统评价织物电极采集ECG信号质量。结果表明:镀银电极电学性能较优,但在长期心电信号监测中,碳基电极的阻抗变化与镀银电极相近;对比医用凝胶电极,2种刺绣电极采集到的ECG信号质量良好,均能满足医疗诊断需求;镀银电极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其细胞存活率为3%,而碳基电极的细胞存活率为107%,细胞毒性为0级,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符合医疗体外材料测试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电极 碳纤维/涤纶复合长丝 可穿戴监测系统 心电信号 生物相容性 医疗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银导电纱线智能电加热针织毛衫的设计开发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洁琼 马大力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2-65,共4页
为满足人们对针织服装高档化和多功能化追求,通过对镀银导电纱线进行功能性分析,运用针织组织结构特点,并集成可穿戴智能控温系统,采用22.0 tex镀银导电纱线及35.7 tex×2(28 Nm/2)的羊毛、腈纶混纺纱(50∶50),在12针/25.4 mm龙星... 为满足人们对针织服装高档化和多功能化追求,通过对镀银导电纱线进行功能性分析,运用针织组织结构特点,并集成可穿戴智能控温系统,采用22.0 tex镀银导电纱线及35.7 tex×2(28 Nm/2)的羊毛、腈纶混纺纱(50∶50),在12针/25.4 mm龙星双针床电脑横机上,开发一款一体成形智能电加热针织毛衫。详细介绍纱线性能、织物结构设计、毛衫款式设计及产品功能性测试。该电加热毛衫具备智能加热功能,且轻柔、合体、穿着舒适,可满足人们冬季户外运动或工作的保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银导电纱线 智能加热服装 电加热毛衫 针织服装 可穿戴智能控温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部运动损伤防护智能服装的研发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柽安 鲁虹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9-124,共6页
针对硬拉项目初学者易出现腰部肌肉损伤的问题,研发了穿戴肌肉疲劳度检测系统,使穿戴者实时掌握竖脊肌疲劳度情况,从而避免肌肉过度疲劳。系统以可穿戴Myoware肌电传感器与Arduino UNO开发板为基础,完成对表面肌电脉冲信号的采集和计算... 针对硬拉项目初学者易出现腰部肌肉损伤的问题,研发了穿戴肌肉疲劳度检测系统,使穿戴者实时掌握竖脊肌疲劳度情况,从而避免肌肉过度疲劳。系统以可穿戴Myoware肌电传感器与Arduino UNO开发板为基础,完成对表面肌电脉冲信号的采集和计算,并将计算得到的表面肌电平均功率频率与肌电疲劳阈进行比较,判定是否达到肌肉疲劳。通过测量4名男性大学生硬拉运动过程中肌肉电信号从开始到疲劳恢复过程中的变化数据,将150 Hz作为该目标群体的肌电疲劳阈。同时,考虑各电子模块的可穿戴性和运动紧身衣的可洗涤性,以可拆卸式风琴袋作为载体,实现电子模块与运动紧身衣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服装 可穿戴肌肉疲劳度检测系统 肌电信号 肌肉疲劳度指标 竖脊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函数型数据分析方法的人体动态行为识别 被引量:17
12
作者 苏本跃 蒋京 +1 位作者 汤庆丰 盛敏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6-876,共11页
人体运动过程中,肢体的运动是连续的,而对应的运动捕捉数据是离散的.为了更好地分析人体日常运动行为的连续性与周期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函数型数据分析(Functional data analysis,FDA)的人体动态行为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函数型数据分... 人体运动过程中,肢体的运动是连续的,而对应的运动捕捉数据是离散的.为了更好地分析人体日常运动行为的连续性与周期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函数型数据分析(Functional data analysis,FDA)的人体动态行为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函数型数据分析方法,将可穿戴式运动捕捉系统采集的人体周期行为数据函数化,通过函数准确地定义数据的连续性与周期性;然后,根据导函数信息确定一个运动周期的起始点,并近似地提取出一个运动周期的数据序列;最后,根据不同行为一个周期内的曲线特征差异,利用支持向量机对动态行为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算法既能够较好地描述人体动态行为的连续性与周期性,又使得运动数据在标定的统一起始点处对齐,且在WARD数据集与自采集数据集上均取得了较好的识别率,分别达到97.5%与9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行为识别 连续性与周期性 周期行为 函数型数据分析 可穿戴式运动捕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