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基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霁龙 刘岩 +4 位作者 景媛媛 许庆丽 钱祥宇 张义红 张坤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7-165,共9页
为促进纤维基柔性可穿戴电子产品的发展,推动柔性可穿戴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带动传统纺织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归纳了近几年柔性纤维基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系统分类,包括传感器、能量收集储存设备和其他功能性电子设备;... 为促进纤维基柔性可穿戴电子产品的发展,推动柔性可穿戴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带动传统纺织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归纳了近几年柔性纤维基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系统分类,包括传感器、能量收集储存设备和其他功能性电子设备;讨论了目前纤维基可穿戴电子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指出多领域交叉综合、电子集成以形成系统、对人体安全无危险、可洗且穿着舒适是柔性纤维基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而基于纤维或纱线基的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将成为下一代多功能柔性可穿戴电子产品的发展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基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 感应器 纳米发电机 超级电容器 电子设备 智能纺织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移动设备在隐匿性心房颤动管理中的应用进展和挑战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晨曦 陈德芳 +2 位作者 陈清勇 沈灿 廖晓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3835-3840,共6页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引起心力衰竭、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致死率、致残率增加。隐匿性心房颤动无明显临床症状,且发作不规律,漏诊率高,无法及时规范诊疗,更易导致不良临床结局。近期临床研究表明可穿戴设备在隐匿性...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引起心力衰竭、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致死率、致残率增加。隐匿性心房颤动无明显临床症状,且发作不规律,漏诊率高,无法及时规范诊疗,更易导致不良临床结局。近期临床研究表明可穿戴设备在隐匿性心房颤动的筛查和管理中有显著优势。本文基于国内外近年相关文献复习,对可穿戴设备在隐匿性心房颤动筛查与管理中的最新研究现状、临床结局、成本效益、应用挑战及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在隐匿性心房颤动管理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更多循证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电子设备 可移动 隐匿性心房颤动 管理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超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3
作者 谭庆亭 王纪宸 +1 位作者 孟颖 张华斌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7-420,共4页
可穿戴超声技术为新兴医学成像手段,具有便携性更高、可穿戴及能长时间连续监测的优势,已用于心血管系统、肿瘤学等多个领域并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图像质量、数据处理及使用者体验等。本文就可穿戴超声技术研究... 可穿戴超声技术为新兴医学成像手段,具有便携性更高、可穿戴及能长时间连续监测的优势,已用于心血管系统、肿瘤学等多个领域并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图像质量、数据处理及使用者体验等。本文就可穿戴超声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电子设备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现实的眼镜式可穿戴视觉训练系统在黄斑裂孔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4
作者 袁静 王兴昌 +8 位作者 孙锡全 焦辉广 王倩 俞建雄 涂碧玥 严茜茜 赵振 童艳霞 张书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42-1147,共6页
目的评价基于扩展现实(XR)的眼镜式可穿戴视觉训练设备短期使用对黄斑裂孔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于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连续招募黄斑裂孔术后单眼低视力患者11例11眼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评价基于扩展现实(XR)的眼镜式可穿戴视觉训练设备短期使用对黄斑裂孔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于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连续招募黄斑裂孔术后单眼低视力患者11例11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自主研发的视觉康复训练镜LOOKBON T10进行生物反馈训练3个月,比较训练前后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敏感度、有效注视率、固视稳定性、阅读速度、视物垂直变形度(MV)和水平变形度(MH)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评分量表(CVRQoL-25)评分。结果患者训练后BCVA、视网膜敏感度、有效注视率、固视稳定率、阅读速度分别为0.69±0.19、(21.61±2.75)db、(92.43±4.06)%、(93.09±4.31)%和(104.82±21.85)个/min,较训练前的0.85±0.28、(17.71±3.17)db、(31.83±19.05)%、(32.35±19.12)%和(69.64±20.17)个/min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53、-5.987、-11.561、-12.003、-11.682,均P<0.001)。训练后MV和MH分别为(0.29±0.20)°和(0.21±0.24)°,较训练前的(0.44±0.24)°和(0.43±0.41)°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38、4.068,均P<0.01)。训练后CVRQoL-25评分为(1193.18±229.43)分,较训练前的(947.73±203.86)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87,P<0.001)。结论基于XR的眼镜式可穿戴视觉训练设备能有效改善黄斑裂孔术后视功能恢复不佳患者的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视力 可穿戴电子设备 黄斑裂孔 生物反馈训练 低视力康复 扩展现实 优选视网膜位点 受训视网膜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可穿戴设备定量分析近视相关环境因素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紫云 霍环环 +3 位作者 刘艺 王兴荣 胡媛媛 毕宏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46-754,共9页
目的评价智能可穿戴设备Eye-Monitor客观量化近视相关环境因素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设计,2021年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招募42名受试者,年龄18~25岁。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80台设备中抽取42台智能可穿戴设备,对近视... 目的评价智能可穿戴设备Eye-Monitor客观量化近视相关环境因素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设计,2021年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招募42名受试者,年龄18~25岁。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80台设备中抽取42台智能可穿戴设备,对近视相关环境危险因素进行静态和动态试验,其中静态试验包括用眼距离、坐姿头部倾斜角和光照强度测量,动态试验包括近距离工作时长、户外活动时长和看电子设备时长测量。选取总相对误差绝对值之和最大的设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设定值与Eye-Monitor测量值的相关性;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评价其客观监测值的准确性。通过变异系数评价各个设备客观监测值的稳定性。结果用眼距离、坐姿头部倾斜角、室内光照强度、近距离工作总时长、平均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长、户外活动时长、看计算机屏幕时长和看手机时长测量值与设定值之间均呈强正相关(rs=0.999、0.998、0.999、0.998、0.976、0.959、0.992、0.997,均P<0.001),95%一致性界限(LoA)分别为-1.23~2.32 cm、-1.49~4.24°、-13.90~26.90 lx、-6.46~0.11 min、-4.50~1.20 min、-4.01~1.34 min、-2.54~1.94 min和-2.15~0.45 min,超过95%的点在LoA内,准确性临床可接受。测量值变异系数分别为1.23%~2.99%、2.39%~8.25%、0.87%~8.03%、1.49%~12.52%、6.63%~13.59%、0.00%~14.15%、1.20%~8.33%和1.49%~12.51%,稳定性均较好。Eye-Monitor在测量户外光照强度的95%LoA为-336.50~130.00 lx,95%的点在LoA内,准确性较好。结论智能可穿戴设备能够客观量化用眼距离、坐姿头部倾斜角、室内光照强度、近距离工作总时长、平均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长、户外活动时长、看计算机屏幕时长和看手机时长,并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环境暴露 可穿戴电子设备 用眼距离 户外活动 准确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可穿戴超声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苗驰 刘皓 王探宇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8-93,共6页
探讨柔性可穿戴超声传感器技术进展。介绍超声传感器原理;分析以纺织品等柔性材料作为传感器基底的超声传感器主要特点,分析导体的可拉伸性与压电材料对制备柔性超声传感器的重要性;综述柔性可穿戴超声传感器在血压监测、血流速度监测... 探讨柔性可穿戴超声传感器技术进展。介绍超声传感器原理;分析以纺织品等柔性材料作为传感器基底的超声传感器主要特点,分析导体的可拉伸性与压电材料对制备柔性超声传感器的重要性;综述柔性可穿戴超声传感器在血压监测、血流速度监测和扫描成像方面的技术现状与应用;总结分析柔性可穿戴超声传感器开发、应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认为:柔性可穿戴超声传感器具有柔软、透气、可高度集成等特点,在智能可穿戴领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小型化、集成化柔性可穿戴超声传感器是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电子设备 柔性传感器 超声检测 医疗健康 智能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触觉传感器智能感知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尹宝凡 杨静 +1 位作者 李少波 胡建军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共20页
柔性触觉传感器在信号检测、灵敏度和可拉伸性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展现出在人体活动监测、个人医疗、人机交互和电子皮肤等领域广泛应用的前景。首先,对压阻式、压容式、压电式和摩擦式触觉传感器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调研,包括结构设计、... 柔性触觉传感器在信号检测、灵敏度和可拉伸性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展现出在人体活动监测、个人医疗、人机交互和电子皮肤等领域广泛应用的前景。首先,对压阻式、压容式、压电式和摩擦式触觉传感器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调研,包括结构设计、功能材料和性能参数的最新进展。然后,详细分析了柔性触觉传感器在人体活动监测、个人医疗、人机交互和电子皮肤应用场景中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柔性触觉传感器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触觉传感器 电子皮肤 触觉感知 可穿戴电子设备 柔性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银尼龙编织绳的应变传感与电致发热性能
8
作者 司苏求 孙凌宇 +3 位作者 王龙生 黄聃 许福军 刘玮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5,共7页
在可穿戴技术方面,具有超强柔韧性和功能性的电子器件备受关注,但制造稳定持久的导电纤维仍具挑战性。编织结构因其均匀和稳定的纤维排列方式,赋予材料更高的抗拉强度和耐磨性。采用编织机将镀银尼龙纱制成绳状结构,系统研究编织参数(... 在可穿戴技术方面,具有超强柔韧性和功能性的电子器件备受关注,但制造稳定持久的导电纤维仍具挑战性。编织结构因其均匀和稳定的纤维排列方式,赋予材料更高的抗拉强度和耐磨性。采用编织机将镀银尼龙纱制成绳状结构,系统研究编织参数(如纱锭数量和编织角度)对编织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根镀银尼龙纱相比,镀银尼龙编织绳的断裂伸长率提高230%以上。采用6锭、编织角度15.8°的参数编织的镀银尼龙编织绳展现出优异的力学和电学性能(断裂强度最高达184.7 MPa,传感系数超过1.3),以及良好的电热性能,在两端施加1.75 V电压时,温度可达87.8℃,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通过嵌入技术将编织绳嵌入平纹针织物,制成应变传感指套和护腕后,能有效监测手指的弯曲和手腕的连续转动,在人体运动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银尼龙纱 应变传感 可穿戴电子设备 导电性能 电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柔性压力传感器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伟平 王润 +1 位作者 周丽娟 梁敬业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2,共5页
传统的刚性传感器由于难以集成到柔性电子器件中且不能适应复杂变形环境等问题,应用受到严重限制,制备基于人类自然感知能力的柔性压力传感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概述了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工作机理,从... 传统的刚性传感器由于难以集成到柔性电子器件中且不能适应复杂变形环境等问题,应用受到严重限制,制备基于人类自然感知能力的柔性压力传感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概述了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工作机理,从传感层所使用的离子活性材料和微结构设计的角度重点介绍了离子型柔性压力传感器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离子型柔性压力传感器在电子皮肤、医疗健康、运动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 离子凝胶 柔性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可穿戴电子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潘晓君 鲍容容 潘曹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59-2373,共15页
可穿戴柔性触觉传感器是用来模仿人类触觉的器件,可以感知人体以及外界环境的运动、形变和压力等信息,在智慧医疗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大量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研究使其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并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 可穿戴柔性触觉传感器是用来模仿人类触觉的器件,可以感知人体以及外界环境的运动、形变和压力等信息,在智慧医疗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大量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研究使其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并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本文首先简述了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结构和基本性能;然后重点介绍了具有自愈合、自驱动以及可视化等新型高性能触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接下来讨论了柔性触觉传感器在可穿戴电子技术、医疗保健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柔性触觉传感器未来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应变传感器 可穿戴电子设备 人机交互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二硫化钼复合薄膜的挠曲电效应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栗志坤 于影 +3 位作者 左雨欣 史豪秦 金玉珍 陈洪立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4,共8页
复合薄膜中挠曲电材料的质量分数对薄膜的挠曲电效应影响显著,为探究聚丙烯腈(PAN)/MoS_(2)复合薄膜中MoS_(2)质量分数对其挠曲电压及挠曲电系数的影响规律,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PAN/MoS_(2)复合薄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 复合薄膜中挠曲电材料的质量分数对薄膜的挠曲电效应影响显著,为探究聚丙烯腈(PAN)/MoS_(2)复合薄膜中MoS_(2)质量分数对其挠曲电压及挠曲电系数的影响规律,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PAN/MoS_(2)复合薄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复合薄膜的结构、形貌、元素组成等进行表征,基于悬臂梁方法测试不同MoS_(2)质量分数对PAN/MoS_(2)复合薄膜挠曲电效应的影响,通过间歇式挠曲电效应测试检测复合薄膜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挠曲电压和挠曲电系数随着MoS_(2)质量分数的增大而提高,且在MoS_(2)质量分数为50%时挠曲电压和挠曲电系数达到最优,分别为0.8 V和1.96 nC/m;该薄膜的挠曲电效应稳定性优异,串联多个PAN/MoS_(2)复合薄膜可获得较高的挠曲电压,且电压衰减极弱,可广泛适用于微小型可穿戴电子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曲电效应 MoS_(2) 聚丙烯腈 静电纺丝 复合薄膜 挠曲电系数 可穿戴电子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运动手环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长期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谭颖 曹敏 +7 位作者 陈美铃 赵泽迪 郑澎 冯慧瑶 张玥 董晓梅 陈雄飞 吴雪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64-1270,共7页
背景智能运动手环在慢性病管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运动手环有助于提高患者运动干预的依从性和积极性,但运动手环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长期应用效果证据有待补充。目的构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智能运动手环干预模式,探讨智能运动手... 背景智能运动手环在慢性病管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运动手环有助于提高患者运动干预的依从性和积极性,但运动手环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长期应用效果证据有待补充。目的构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智能运动手环干预模式,探讨智能运动手环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长期应用效果。方法于2018年7—8月在广州市11个行政区中各选取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然后在每家机构招募2型糖尿病患者10~15例作为干预组,同时招募与干预组年龄相差±2岁、同性别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于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对两组患者开展干预,两组患者均接受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的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并由运动处方师开具运动处方,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佩戴智能运动手环,依托运动手环进行健康监测和管理,并在运动处方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运动挑战目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得分、糖尿病综合控制指标水平,以及关键指标达标率。结果对照组92例患者、干预组144例患者完成了1年的干预和随访。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DSCA的饮食管理、足部护理管理维度得分及总得分较干预前升高(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两组患者各项综合控制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较干预前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FP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干预前降低、三酰甘油(TG)较干预前升高(P<0.05),干预组患者腰围(WC)较干预前降低(P<0.05)。在关键指标达标率方面,干预组患者的干预后糖化血糖蛋白(HbA1c)达标率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同期数据(P<0.05);两组患者的干预后FPG达标率均高于干预前,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达标率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使用智能运动手环有助于糖尿病患者长期维持自我管理行为,保持血糖控制达标。血脂异常是影响血糖控制的重要因素,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尽早启动药物干预以调节脂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智能运动手环 运动 自我管理 可穿戴电子设备 长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家医学观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测量频率变化特点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喜杨 孙宁玲 +2 位作者 曾哲淳 王锦纹 苏江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975-2983,共9页
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进行居家医学观察,但其血压、心率(HR)等数据变化特点及血压管理情况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居家医学观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HR及测量频率的变化特点。方法通过iHealth云平台收集... 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进行居家医学观察,但其血压、心率(HR)等数据变化特点及血压管理情况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居家医学观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HR及测量频率的变化特点。方法通过iHealth云平台收集武汉市2019-12-01至2020-03-27所有通过iHealth BPM1型全自动智能血压计上传家庭血压测量数据并拥有连续血压值记录的ID号的高血压患者数据〔包括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并对其进行脱敏和敏感信息消除。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居家医学观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特点,采用ARIMAX多元回归评估年龄、性别、每日新发病例数、累计死亡数、不同时间粒度和交通管制等对患者血压、HR的影响。结果共1232台血压表在118 d内记录了36472次血压数据,男性平均SBP、平均DBP、平均HR均高于女性(P<0.05)。2020-01-23后,高血压患者的平均SBP由(141±19)mm Hg下降到(138±18)mm Hg(P<0.05)。通过ARIMAX多元回归调整月、周及年龄、每日新发病例数后发现,2020-01-23后居家医学观察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β_(HR)=-1.08×10^(-3),P=0.028,β_(HR)=-6.35×10^(-4),P=0.002),平均HR(β_(HR)=2.02,P=0.003)、血压测量频率(β_(HR)=0.035,P=0.002)升高;交通管制后居家医学观察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平均HR、血压测量频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居家医学观察的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HR和血压测量频率均高于居家医学观察的女性高血压患者,交通管制后居家医学观察高血压患者平均SBP下降。利用互联网平台,高血压患者通过可传输的家庭血压测量设备进行血压测量及数据的评估和处理,能够更好地进行院外自我血压管理,体现出“互联网+医疗健康”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可穿戴电子设备 家庭血压测量 血压 心率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元素在童装中的设计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科 毕婧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7-78,共2页
追溯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历史,从起源到发展再到蜕变,然后到今天的繁盛,已经有约60年的历史。科学、艺术与时尚的结合,使得服装设计充满无限可能。会发光发亮、会跟踪定位、会调节温度以及会健康监测等以科技和智能为主题的服装慢慢地走入... 追溯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历史,从起源到发展再到蜕变,然后到今天的繁盛,已经有约60年的历史。科学、艺术与时尚的结合,使得服装设计充满无限可能。会发光发亮、会跟踪定位、会调节温度以及会健康监测等以科技和智能为主题的服装慢慢地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也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设计 科技元素 童装 跟踪定位 健康监测 可穿戴电子设备 时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征可拉伸有机半导体研究进展及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15
作者 王金硕 银达 +1 位作者 刘宇 冯晶 《发光学报》 2025年第9期1612-1626,共15页
随着可拉伸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有机半导体因其具有可设计和调控的分子结构、光电性能和机械拉伸性在可拉伸光电器件研究领域备受关注。本征可拉伸有机半导体材料研究的核心目标是如何在不牺牲其光电性能的前提下提高材料的拉... 随着可拉伸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有机半导体因其具有可设计和调控的分子结构、光电性能和机械拉伸性在可拉伸光电器件研究领域备受关注。本征可拉伸有机半导体材料研究的核心目标是如何在不牺牲其光电性能的前提下提高材料的拉伸性。为此,国内外学者们采取了多种策略,包括主链和侧链工程、优化分子量,以及与弹性体共混、交联和添加增塑剂等方法,相关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有机半导体不仅能够实现较大的拉伸度,同时在重复拉伸/释放方面也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但是,当前本征可拉伸有机半导体的光电性能与非拉伸材料相比仍有差距,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揭示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拉伸机制,及提高有机半导体材料、薄膜和相关器件的光电性能的策略和方法。鉴于本征可拉伸有机半导体研究的重要性和当前面临的挑战,本文综述了过去十几年来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和多组分体系来提升有机半导体材料拉伸性能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为推动可拉伸有机半导体和光电器件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拉伸有机半导体 可拉伸光电器件 可穿戴电子设备 分子结构设计 多组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