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标可移动的直线搜索问题的在线算法研究
1
作者 王明岳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8年第12期60-62,104,共4页
直线搜索问题也被叫做迷失的奶牛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算法叫做线性螺旋搜索。该算法被证明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在线算法,它的竞争比是9。如果这个问题中的目标可以移动,那么这个问题就被强化了。本文将提出被强化后的问题的最佳在线算... 直线搜索问题也被叫做迷失的奶牛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算法叫做线性螺旋搜索。该算法被证明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在线算法,它的竞争比是9。如果这个问题中的目标可以移动,那么这个问题就被强化了。本文将提出被强化后的问题的最佳在线算法及其竞争比。Minimax定理在这个算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可移动的直线搜索问题 迷失的奶牛问题 在线算法 竞争比 Minimax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SA考虑使用可移动的机器人月球基地
2
作者 靳力 瞭望 《航天器工程》 2008年第3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六足机器人 月球基地 NASA 可移动 月球着陆器 水平地面 探测器 挑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移动的景观
3
作者 王铭 《花卉》 2009年第8期1-1,4,共2页
“绿色奥运”的2008年北京奥运,促成了中国城乡环境绿化质量的大跃进,有监於此,本文引介“控根快速育苗容器”及整套容器培苗系统,期许产业界在预备高品观赏植栽素材时,能够及时使移植不必受限于季节,速成景观也不致因挖掘根球伤... “绿色奥运”的2008年北京奥运,促成了中国城乡环境绿化质量的大跃进,有监於此,本文引介“控根快速育苗容器”及整套容器培苗系统,期许产业界在预备高品观赏植栽素材时,能够及时使移植不必受限于季节,速成景观也不致因挖掘根球伤根系、而失水损伤有碍美景的展现,并让全树冠移植林荫成树;盛花的绿篱花木或结实累累的果树、立体造型绿雕、绿壁花墙等得在花博会场实现,成为司移动的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移动 景观 育苗容器 北京奥运 绿色奥运 绿化质量 城乡环境 立体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可移动阵元的同时透射和反射可重构智能超表面辅助隐蔽通感一体系统:联合主动和柔性被动波束成形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涛 许魁 +3 位作者 夏晓晨 胡国杰 李春国 谢威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1003,共13页
由于通信与目标感知波形的耦合共用,通感一体(ISAC)系统更容易面临信息泄露的风险。该文从隐蔽通信角度,研究了具有可移动阵元的同时透射和反射智能超表面(ME-STAR-RIS)辅助的ISAC系统。首先引入了ME-STAR-RIS,其阵元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 由于通信与目标感知波形的耦合共用,通感一体(ISAC)系统更容易面临信息泄露的风险。该文从隐蔽通信角度,研究了具有可移动阵元的同时透射和反射智能超表面(ME-STAR-RIS)辅助的ISAC系统。首先引入了ME-STAR-RIS,其阵元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以获取更有利的信道条件。根据离散阵元部署位置模型,构建了ME-STAR-RIS辅助ISAC系统的波束优化模型,旨在联合设计ISAC基站(BS)处的主动波束成形以及ME-STAR-RIS处的柔性被动波束成形(包括阵元位置、相移和振幅系数),在隐蔽通信质量约束下,最大化感知目标的探测波束增益。进而提出一种双层迭代优化算法有效求解主动和柔性被动波束成形。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并表明阵元移动能够有利于提升ISAC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 隐蔽通信 同时透射和反射智能超表面 可移动阵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可移动基站智能规划与优化
5
作者 赵欣然 陈美娟 +1 位作者 袁志伟 朱晓荣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83,共16页
为了在城市环境中快速部署可移动基站并实现运维优化,针对终端用户移动带来的网络覆盖率下降问题与密集部署基站带来的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网络覆盖规划与优化方法。在部署阶段,使用粒子群与果蝇混合优化算法,在... 为了在城市环境中快速部署可移动基站并实现运维优化,针对终端用户移动带来的网络覆盖率下降问题与密集部署基站带来的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网络覆盖规划与优化方法。在部署阶段,使用粒子群与果蝇混合优化算法,在建站成本最小化的情况下确定基站最优站址;在运维阶段,设计了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与轻量级梯度提升机算法的联合优化算法,根据终端接收信号强度优化站址,在性能指标仍无法达到要求时,能自动在合适位置新增基站。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站址规划算法在覆盖率与服务率方面均优于传统启发式算法;所设计的联合运维优化算法在网络覆盖率恢复能力方面优于传统k均值(k-means)聚类算法,并且能适应更多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移动基站 站址 规划 优化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6G动态场景的可移动去蜂窝网络覆盖性能分析
6
作者 翟浩雅 郑家康 +1 位作者 章嘉懿 艾渤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
6G动态场景面临频繁切换、覆盖不均匀及信道快速变化等挑战,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去蜂窝网络通过分布式节点协作实现连续覆盖,可移动天线通过小尺度位移主动改变信道环境,两者已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使能技术。基于可移动去蜂窝网络系统,采... 6G动态场景面临频繁切换、覆盖不均匀及信道快速变化等挑战,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去蜂窝网络通过分布式节点协作实现连续覆盖,可移动天线通过小尺度位移主动改变信道环境,两者已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使能技术。基于可移动去蜂窝网络系统,采用一种可实时调整天线辐射端口的可移动天线架构,通过动态适配机制以适应网络立体覆盖与高动态需求。通过构建信道相关性模型,表征移动速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机理,分析用户中断概率及网络中断速率的准确表达式,评估不同系统参数下的覆盖性能,并推导中断概率的近似闭式表达式,为6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移动通信 去蜂窝大规模MIMO 可移动天线 网络中断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移动T型三柔性梁的神经网络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
7
作者 刘浩然 邱志成 李旻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4-191,共8页
在太空作业中,卫星上搭载的太阳能帆板需要变换位置和朝向,以获得最佳光照角度,补充能量。太阳能帆板是一种柔性结构,具有模态频率低、容易激励和残余振动衰减慢等特点。卫星上太阳能帆板普遍为多柔性结构,“T”型结构能够模拟多柔性结... 在太空作业中,卫星上搭载的太阳能帆板需要变换位置和朝向,以获得最佳光照角度,补充能量。太阳能帆板是一种柔性结构,具有模态频率低、容易激励和残余振动衰减慢等特点。卫星上太阳能帆板普遍为多柔性结构,“T”型结构能够模拟多柔性结构在外部因素下的振动特性。考虑到太阳能帆板的工作特性,设计梯形轨迹运动以观测柔性梁的振动,并设计控制方案。针对所设计可移动T型三柔性梁测控试验平台,进行了主动振动控制方案设计。进行了系统辨识,设计基于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RBF neural network-based nonsingular fast terminal sliding mode controller,RBF-NFTSMC)进行三柔性梁系统的振动主动控制。由于梯形轨迹运动后容易造成较大激励,进行了梯形轨迹激励柔性梁,在轨迹运动结束后进行RBF-NFTSM控制器主动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RBF-NFTSM控制器相比于传统的大增益PD(proportion differentiation)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可以更快抑制柔性梁的残余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移动T型三柔性梁 振动抑制 梯形轨迹 基于神经网络的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RBF-NFTS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最小尺寸约束的内嵌可移动压电驱动柔顺机构拓扑优化设计
8
作者 刘敏 卢飞扬 +2 位作者 占金青 吴剑 朱本亮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4,共10页
为了使柔顺机构构型与压电驱动分布同时达到最优,并满足工艺制造要求,提出考虑最小尺寸约束的内嵌可移动压电驱动柔顺机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采用独立点密度插值模型描述主体结构的材料分布,利用水平集函数表征任意形状的内嵌可移动压... 为了使柔顺机构构型与压电驱动分布同时达到最优,并满足工艺制造要求,提出考虑最小尺寸约束的内嵌可移动压电驱动柔顺机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采用独立点密度插值模型描述主体结构的材料分布,利用水平集函数表征任意形状的内嵌可移动压电驱动器,通过结构指示函数识别实体和空相材料,采用滤波阈值技术控制主体结构的最小尺寸。同时建立非重叠约束以保证压电驱动器在优化过程中不与设计域边界发生重叠,并以柔顺机构的输出位移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建立独立点密度插值水平集联合拓扑优化模型,利用移动渐近线法求解拓扑优化问题。数值算例证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同时优化主体结构和压电驱动器的位置分布,并满足最小尺寸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顺机构 拓扑优化 压电驱动 最小尺寸约束 可移动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可移动不规则形状硬石表面的星球车牵引性能研究
9
作者 黄镕敏 黄铁球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探究含可移动不规则形状硬石的石-壤混合表面对星球车牵引力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星球车在硬石-软土混合地形行驶的轮-石-壤动力学模型。通过简化硬石轮廓形状、提取关键形状参数,计算其长短轴比和表面曲率,将其形状拟合为多... 为探究含可移动不规则形状硬石的石-壤混合表面对星球车牵引力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星球车在硬石-软土混合地形行驶的轮-石-壤动力学模型。通过简化硬石轮廓形状、提取关键形状参数,计算其长短轴比和表面曲率,将其形状拟合为多边形或椭圆。针对形状拟合后的硬石,基于Bekker压力沉陷模型和朗肯土压力模型,将硬石的长短轴比和移动方向上的推土面曲率作为硬石的形状参数,构建硬石与软土之间的动力学模型。使用C语言编写Adams子程序,计算硬石和刚轮的位移、受力曲线。3D打印出拟合后的硬石模型,检测分析刚轮碾压通过实际硬石和硬石模型的牵引力曲线,结果表明,两者的相对误差小于10%,验证了形状拟合方法的有效性;将硬石模型实验测量的力、位移及刚轮的牵引力数据与仿真结果比较,最大值处的相对误差小于15%,证明该轮-石-壤动力学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刚轮的牵引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石-软土混合地形 可移动硬石 不规则形状 刚轮 牵引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波段可移动加速器CT的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10
作者 李杰成 柳淘 +6 位作者 余鑫鑫 许州 周霖 邓阳全 马杰 马切 刘勇涛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5-711,共7页
随着国防工业、重工业、基础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场景需要高能可移动CT用于无损检测,针对当前现有加速器高能工业CT体积大、工作地点固定,无法实现现场检测等不足,本课题组研制了一台X波段2 MeV小焦点加速器CT系统。运动控制系统作为CT... 随着国防工业、重工业、基础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场景需要高能可移动CT用于无损检测,针对当前现有加速器高能工业CT体积大、工作地点固定,无法实现现场检测等不足,本课题组研制了一台X波段2 MeV小焦点加速器CT系统。运动控制系统作为CT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确保被检测物的运动精度和成像效果。本文主要工作是设计开发了X波段可移动加速器CT系统的运动控制系统,系统由PLC、运动系统和人机界面构成,可实现被检测物的点动、连续运动、相对/绝对点位的精确控制。运动控制系统集成于X波段可移动加速器CT系统并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运行可靠,移动便捷,稳定性高,控制精度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移动CT PLC 伺服电机 运动控制 H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移动快递柜和车载机器人协同配送绿色路径优化
11
作者 李文科 罗泽龙 +3 位作者 廖虹 吕杭宁 黄海南 陈诚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1-249,共9页
目的提高“最后一公里”配送效率,提出一种可移动快递柜和车载机器人协同的新型绿色配送模式。方法首先考虑客户服务偏好、时间窗、车辆容量以及可移动快递柜与配送机器人的协同,以碳排放量最小化为目标,构建路径优化模型。其次针对问... 目的提高“最后一公里”配送效率,提出一种可移动快递柜和车载机器人协同的新型绿色配送模式。方法首先考虑客户服务偏好、时间窗、车辆容量以及可移动快递柜与配送机器人的协同,以碳排放量最小化为目标,构建路径优化模型。其次针对问题特点,设计适用的自适应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最后基于实际案例进行数值实验分析。结果设计的算法在15个案例上能求得与Gurobi在1 h时间限制下相同或更优的解。若以配送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则10个案例中有3个会得到不同的解,碳排放量最小化目标所求解能以约0.3%的成本增加获得2.41%的碳排放量降低。在碳排放量和配送成本上,可移动快递柜和车载机器人协同配送模式比仅货车配送模式分别减少53.29%和33.38%,比固定快递柜模式减少41.85%和62.01%,比车辆移动停靠自提模式减少37.80%和32.76%。结论可移动快递柜和配送机器人协同配送能取得较好的效益,建立的路径优化模型和设计的求解算法可为低碳可持续的城市配送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与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车辆路径问题 可移动快递柜 配送机器人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缓速器加载的移动式PTO功率试验台研发
12
作者 王露 李华雷 +3 位作者 赵亚燊 唐鑫林 刘小锋 胡豪 《农业工程》 2025年第7期101-105,共5页
介绍一种可移动式动力输出轴(PTO)功率试验台,适用于野外试验测试、生产线末端检测、农机维修站等多种场景。试验台以电涡流缓速器为加载单元,配合分动箱实现加载功能,以满足拖拉机多种工作场景下的动力输出轴功率测试。该试验台具有体... 介绍一种可移动式动力输出轴(PTO)功率试验台,适用于野外试验测试、生产线末端检测、农机维修站等多种场景。试验台以电涡流缓速器为加载单元,配合分动箱实现加载功能,以满足拖拉机多种工作场景下的动力输出轴功率测试。该试验台具有体积小、质量小、适应性强及加载稳定可靠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动力输出轴 可移动 电涡流缓速器 功率试验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6G无线通信的可移动天线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虞湘宾 钱盼盼 蔡鸿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3-783,共11页
随着多天线技术的快速发展,复杂多变环境和高能耗将是当前以及未来无线通信面临的主要问题。可移动天线(Movable antenna,MA)技术凭借天线的移动性带来的信号功率提升、干扰抑制、灵活波束赋形和空间多路复用等优势,致力于提供低能耗且... 随着多天线技术的快速发展,复杂多变环境和高能耗将是当前以及未来无线通信面临的主要问题。可移动天线(Movable antenna,MA)技术凭借天线的移动性带来的信号功率提升、干扰抑制、灵活波束赋形和空间多路复用等优势,致力于提供低能耗且高效的通信环境自适应调整新思路,吸引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首先概述了MA技术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然后,给出了MA技术具体的应用场景,并由此阐述了MA技术优势。最后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总结了MA技术可能面临的挑战,论述并展望了MA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MA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将会进一步推动移动通信技术革新,助力6G通信进入新场景多需求下的多技术融合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可移动天线 空间自由度 6G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可移动小型堆开发与运输安全研究现状
14
作者 孙洪超 李国强 +6 位作者 王鹏毅 孟东原 王长武 王智鹏 庄大杰 孙树堂 张建岗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0-216,共7页
可移动小型堆(TNPPS)作为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的一种(一般指30 MW以下的SMR),当通过陆路、海运等方式运输后在运输工具上或者从运输工具卸载后能够运行和产生电能,可以满足偏远、局部区域的供热、用电需求,引起了各国的重视。本文简... 可移动小型堆(TNPPS)作为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的一种(一般指30 MW以下的SMR),当通过陆路、海运等方式运输后在运输工具上或者从运输工具卸载后能够运行和产生电能,可以满足偏远、局部区域的供热、用电需求,引起了各国的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国际可移动小型堆发展现状,重点对国际上不同类型可移动小型堆的特点、可移动小型堆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总结,并重点讨论了可移动小型堆运输安全相关问题及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 可移动小型堆 运输安全 安全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6G通信感知一体化的固定与可移动天线技术 被引量:8
15
作者 曾勇 董珍君 +6 位作者 王蕙质 朱立鹏 洪子尧 姜庆基 王东明 金石 张瑞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7-1407,共31页
多天线技术通过在收发端部署天线阵列,从而提供额外的空间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DoFs),大幅提升了无线通信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与此同时,多天线技术应用于雷达感知领域,实现了空间角度分辨能力并提升了感知自由度,大幅增强了无线感... 多天线技术通过在收发端部署天线阵列,从而提供额外的空间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DoFs),大幅提升了无线通信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与此同时,多天线技术应用于雷达感知领域,实现了空间角度分辨能力并提升了感知自由度,大幅增强了无线感知性能。然而,无线通信与雷达感知领域在过去数十年里独立发展。因此,尽管多天线技术在这两个领域分别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并没有通过发挥它们的协同作用来实现深度融合。随着感知与通信的融合被确定为第六代(the sixth-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网络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多天线技术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以填补上述空白。为此,本文围绕未来天线阵列规模持续扩张、阵列架构更加多样、阵列形态更为灵活等发展趋势,对面向6G通信感知一体化的多天线技术进行综述。首先介绍未来多天线的不同架构类型,包括以传统紧凑式阵列和新兴稀疏阵列为代表的集中式阵列架构、以无蜂窝大规模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为代表的分布式天线架构,以及三维连续空间阵元位置与朝向灵活可调的可移动天线/流体天线。然后,本文将介绍基于上述天线架构的远场/近场信道建模,并进行通信与感知性能分析。最后总结不同天线架构的特点,并展望解决因天线阵列规模的持续扩展及阵列形态的灵活多变引起的信道状态信息获取困难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移动通信 多天线技术 通信感知一体化 信道建模 集中式阵列 分布式阵列 可移动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可移动式风机装备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晓雷 徐胜文 +1 位作者 汪学锋 孙红军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477,共13页
可移动式风机是一种既能利用海上风资源进行发电储能,又具备一定自航能力的海上能源装备。与固定式海上风机以及系泊式漂浮风机相比,可移动式风机的有效作业水深更大,可以开发深远海蕴含的大部分风能,同时还可以为远海生产生活设施进行... 可移动式风机是一种既能利用海上风资源进行发电储能,又具备一定自航能力的海上能源装备。与固定式海上风机以及系泊式漂浮风机相比,可移动式风机的有效作业水深更大,可以开发深远海蕴含的大部分风能,同时还可以为远海生产生活设施进行供电。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最新研究资料,结合作者自身的理解和探索,从基础选型、概念可行性论证、一体化动力分析技术、作业决策技术、安全性评估、水池模型试验技术、建造及安装技术等多个方面,对研制可移动式风机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移动式风机装备 关键技术问题 推进系统 远海用电 灵活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超低场移动磁共振系统的电磁干扰抑制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磊 何为 +2 位作者 贺玉成 吴嘉敏 徐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708-4717,共10页
为了发挥超低场磁共振成像可移动化的优势,传统的被动电磁屏蔽方法应该被主动电磁干扰抑制方法所替代。该文首先分析了电磁干扰传输路径并发现人体耦合为主要传输路径。针对性地设计了用以采集人体耦合电磁干扰的“戒指”型电磁干扰检... 为了发挥超低场磁共振成像可移动化的优势,传统的被动电磁屏蔽方法应该被主动电磁干扰抑制方法所替代。该文首先分析了电磁干扰传输路径并发现人体耦合为主要传输路径。针对性地设计了用以采集人体耦合电磁干扰的“戒指”型电磁干扰检测线圈,并配合平面及螺线管型线圈共同构成了电磁干扰参考通道。该文提出相关窗口概念:一定采集间隔内的参考电磁干扰信号仍有助于更加精确地估计某一时刻核磁通道电磁干扰信号。选定各通道K空间外围数据为校准数据,由核磁通道校准数据构建校准目标矩阵;由相关窗口内参考通道校准数据构建校准源矩阵。对上述两个矩阵进行小波分解后并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得各层转移系数。由参考电磁干扰信号在相关窗口内构建重构源矩阵,并由各层转移系数求得核磁通道电磁干扰拟合值。最后从受污染的核磁信号减去求得的拟合值,实现主动降噪。一维信号以及人体成像实验表明,该主动电磁干扰系统可大幅降低外界电磁干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使得磁共振扫描仪可在无屏蔽的开放环境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场 无屏蔽可移动磁共振成像仪 主动电磁干扰抑制 小波分析 相关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移动设备在隐匿性心房颤动管理中的应用进展和挑战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晨曦 陈德芳 +2 位作者 陈清勇 沈灿 廖晓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3835-3840,共6页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引起心力衰竭、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致死率、致残率增加。隐匿性心房颤动无明显临床症状,且发作不规律,漏诊率高,无法及时规范诊疗,更易导致不良临床结局。近期临床研究表明可穿戴设备在隐匿性...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引起心力衰竭、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致死率、致残率增加。隐匿性心房颤动无明显临床症状,且发作不规律,漏诊率高,无法及时规范诊疗,更易导致不良临床结局。近期临床研究表明可穿戴设备在隐匿性心房颤动的筛查和管理中有显著优势。本文基于国内外近年相关文献复习,对可穿戴设备在隐匿性心房颤动筛查与管理中的最新研究现状、临床结局、成本效益、应用挑战及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在隐匿性心房颤动管理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更多循证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电子设备 可移动 隐匿性心房颤动 管理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移动中子源的瞬发γ活化成像研究进展
19
作者 程璨 赵冬 +4 位作者 梁旭文 杨晓艳 贾文宝 夏勋荣 顾加雨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9-757,共9页
瞬发γ活化成像技术基于瞬发γ射线中子活化分析,结合准直测量或者伴随粒子测量手段,以实现对样品内部中元素位置分布的测量。当前大多数相关研究都是基于大型中子源开展的,这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场景,可移动小型化中子源是该技术现场应... 瞬发γ活化成像技术基于瞬发γ射线中子活化分析,结合准直测量或者伴随粒子测量手段,以实现对样品内部中元素位置分布的测量。当前大多数相关研究都是基于大型中子源开展的,这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场景,可移动小型化中子源是该技术现场应用的必然要求。基于可移动中子源的瞬发伽马活化成像技术按照准直方式可分为基于单孔准直、编码孔准直及伴随粒子测量三类,对其技术原理、研究进展及仍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与讨论。目前的技术在空间分辨率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未来将进一步结合图像处理算法提高成像质量并降低测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移动中子源 瞬发伽马射线 元素分布成像 位置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移动光学超稳腔的研制及其稳定性测试
20
作者 高蓓 蒋源 +5 位作者 彭文鑫 李松浓 丁会 苏殿强 姬中华 赵延霆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2-857,共6页
可移动超稳腔可以减小环境振动对激光稳定性带来的影响,适合振动强度较大的运输条件。本文展示了一种由低膨胀系数玻璃制作的光学谐振腔,并测试了激光锁定到该可移动超稳腔的频率稳定性。支杆固定于金属热屏蔽罩内的机械设计使其具有良... 可移动超稳腔可以减小环境振动对激光稳定性带来的影响,适合振动强度较大的运输条件。本文展示了一种由低膨胀系数玻璃制作的光学谐振腔,并测试了激光锁定到该可移动超稳腔的频率稳定性。支杆固定于金属热屏蔽罩内的机械设计使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移动性。采用短延迟自外差干涉法测量了激光器锁定到超稳腔后的线宽,并且借助振动平台测试其稳定性。实验发现锁定后的激光器线宽和振动频率存在线性关系,激光器线宽会随着振动加速度增大出现饱和效应。去除振动时激光线宽可以恢复到无振动时的数值,证实该超稳腔具有较高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移动超稳定光学腔 超稳激光 PDH锁频 激光线宽 短延迟自外差干涉 相干包络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