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陇南市主要森林类型死可燃物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1
作者 王康锋 罗永忠 +5 位作者 逯真佳 马立鹏 张存焘 郭鹏 马婧 赵亮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138,共7页
【目的】探究陇南市主要森林类型死可燃物特征,并对森林火灾危险性进行评估,为区域森林火灾预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陇南市4种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森林类型死可燃物载量、干鲜比、平衡含水率、燃点和热值差异,并采用... 【目的】探究陇南市主要森林类型死可燃物特征,并对森林火灾危险性进行评估,为区域森林火灾预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陇南市4种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森林类型死可燃物载量、干鲜比、平衡含水率、燃点和热值差异,并采用隶属函数模糊评价法对不同森林类型火灾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4种森林类型死可燃物总载量呈油松林>落叶松林>栎类林>华山松林,且油松死可燃物总载量(16.02 t/hm2)显著高于其他3种森林类型(P<0.05),死可燃物中腐殖质和枯落物1载量显著高于枯落物2和枯落物3(P<0.05)。油松枯落物1死可燃物干鲜比显著高于落叶松(P<0.05),枯落物2死可燃物干鲜比最高(58.21%~66.47%),腐殖质最低(51.29%~55.56%)。栎类死可燃物平衡含水率最大,落叶松最小;枯落物3死可燃物平衡含水率最高(16.78%~20.38%),腐殖质层最低(12.22%~13.86%);死可燃物平衡含水率与可燃物直径成正比。腐殖质燃点显著高于枯落物,热值则与之相反(P<0.05)。隶属函数模糊评价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中油松火灾危险性最大,其次是栎类和落叶松,华山松最低。【结论】不同森林类型和组分死可燃物载量、干鲜比、平衡含水率、燃点和热值存在差异。油松可燃物总载量最高,燃点和平衡含水率最低,导致其火灾危险性最大,因此在陇南市森林的经营和林火预防工作中,应加强对油松林可燃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市森林 可燃物特征 危险性评价 隶属函数模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十三陵林场公益林可燃物特征与经营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淑香 王立明 《森林防火》 2007年第1期14-17,共4页
针对北京十三陵林场的森林状况,对森林可燃物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选取了十三陵林场的127个小班为研究对象,以样地内的植物树种组成、林分年龄、郁闭度、坡度、坡向、海拔高度、乔木生物量、草本高度和盖度、灌木高度和盖度为基本因子... 针对北京十三陵林场的森林状况,对森林可燃物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选取了十三陵林场的127个小班为研究对象,以样地内的植物树种组成、林分年龄、郁闭度、坡度、坡向、海拔高度、乔木生物量、草本高度和盖度、灌木高度和盖度为基本因子,结合可燃物的结构特征、生物量特征和可燃物的分布特征,对基本因子的燃烧性进行排序,并赋值划分一定的等级,最后得出综合燃烧性指标,以此为准划分燃烧性等级,统计不同等级所包含的小班面积和所占百分比。并针对这些可燃物特征提出了公益林管理与经营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陵林场 公益林 可燃物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背景下昆明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可燃物特征
3
作者 王秋华 肖慧娟 +3 位作者 任金鑫 罗建 李世友 陶汝坤 《防护林科技》 2013年第11期4-7,共4页
通过连续2年的外业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持续干旱背景下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华山松、云南油杉、地盘松、麻栎和旱冬瓜等5个主要林型的可燃物特征,结果表明:与2012年的载量相比较,华山松林的载量增加了2.68kg·m-2,增加59.16%,地... 通过连续2年的外业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持续干旱背景下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华山松、云南油杉、地盘松、麻栎和旱冬瓜等5个主要林型的可燃物特征,结果表明:与2012年的载量相比较,华山松林的载量增加了2.68kg·m-2,增加59.16%,地盘松林的载量增加了4.06kg·m-2,增加1.28倍,增长很明显;云南油杉的载量增加了0.01kg·m-2,麻栎林的载量增加了0.05kg·m-2,增加不明显;而旱冬瓜林的载量减少了0.12kg·m-2,减少了5.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可燃载量 可燃物特征 西山国家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伐对北京西山油松林可燃物特征及潜在火行为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宋洁 朱敏 +3 位作者 刘晓东 任云卯 王奇峰 金莹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47,共7页
本研究在北京西山林场选择不同疏伐强度油松林,疏伐强度分别是未疏伐林分(CK)、低强度疏伐15%(L)、中强度疏伐35%(M)、高强度疏伐50%(H)。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不同疏伐强度对林分可燃物载量及分布特征影响;应用Behave Plus... 本研究在北京西山林场选择不同疏伐强度油松林,疏伐强度分别是未疏伐林分(CK)、低强度疏伐15%(L)、中强度疏伐35%(M)、高强度疏伐50%(H)。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不同疏伐强度对林分可燃物载量及分布特征影响;应用Behave Plus林火软件,研究不同林分潜在火行为特征。结果表明:1)油松林地表可燃物载量随疏伐强度加大而增加,即H>M>L>CK;2)各林分可燃物负荷量垂直分布均以0~2 m层最大,随着高度的增加呈现减少的趋势;3)不同疏伐强度对林分潜在火行为指标(火蔓延速率、火线强度、火焰高度及单位面积发热量)影响显著,趋势为L>CK>M>H。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地区的森林可燃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疏伐 可燃物特征 地表潜在火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othermel模型的红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蔓延速率及参数修正 被引量:4
5
作者 耿道通 宁吉彬 +3 位作者 李兆国 于宏洲 邸雪颖 杨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9-88,共10页
【目的】该研究以室内模拟野外真实条件下的燃烧试验为手段,测定不同坡度和含水率条件下东北红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蔓延速率,与基于Rothermel模型预测蔓延速率对比,并对Rothermel模型进行修正,以提高Rothermel模型预测红松人工林地表可... 【目的】该研究以室内模拟野外真实条件下的燃烧试验为手段,测定不同坡度和含水率条件下东北红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蔓延速率,与基于Rothermel模型预测蔓延速率对比,并对Rothermel模型进行修正,以提高Rothermel模型预测红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燃烧蔓延速率的适用性。【方法】以红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内构建不同含水率和坡度的可燃物床层结构,平地无风条件下进行30次点烧试验,5°、10°、15°和20°条件下分别进行15次点烧试验。根据热电偶记录的温度时间数据及位置数据计算燃烧蔓延速率,在平地条件下对Rothermel模型中相关可燃物的参数进行拟合,得到最优模型,在此基础上对Rothermel模型坡度参数修正。【结果】在各试验条件下,红松人工林地表火蔓延速率最大值为0.631 m/min,最小值为0.114 m/min;直接使用Rothermel模型预测0°~20°坡度条件下红松人工林地表火燃烧蔓延速率平均绝对误差为0.059 m/min,范围为0.003~0.241 m/min,平均相对误差为27.4%,范围为2.4%~152.6%;在使用平地无风条件下点烧试验数据重新修正Rothermel模型的可燃物特征参数βop的基础上,基于5°~20°条件下点烧试验数据修正坡度参数,修正参数后的Rothermel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平均值降低了0.024 m/min,为0.035 m/min,范围为0.003~0.102 m/min,平均相对误差降低了10.4%,为17.0%,范围为1.8%~65.5%;修正参数后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R^(2)为0.9135。【结论】在0°~20°坡度条件下不能直接使用Rothermel模型对红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燃烧蔓延速率进行预测,需要对模型中的可燃物特征参数和坡度参数进行修正,拟合参数后模型预测误差显著降低,预测精度显著提升,可以对我国0°~20°坡度条件下红松人工林地表火蔓延速率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hermel模型 蔓延速率 可燃物特征 坡度 红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燃物处理对大兴安岭地区主要林型火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宗学政 田晓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目的】模拟研究不同强度的可燃物处理对大兴安岭地区典型森林的火行为影响,为开展可燃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9年火险期,分别对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等天然林和兴安落叶松与樟子松人工... 【目的】模拟研究不同强度的可燃物处理对大兴安岭地区典型森林的火行为影响,为开展可燃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9年火险期,分别对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等天然林和兴安落叶松与樟子松人工林进行可燃物调查和清理。每种林型分别设置3块样地(20 m×20 m),每块样地再分别设置4块小样地(10 m×10 m)。对每块样地进行林分结构调查,然后对4块小样地分别进行可燃物处理,包括割除枯死灌木和草本、清理枯枝和地表凋落物等。按可燃物处理程度分为未处理、低、中和高强度处理4个等级。低强度处理后林内无易燃及枯死灌草、地表无大型可燃物(>10 h),可燃物梯最小高度为3 m,中强度处理后倒木、灌木及小乔木全部清除,高强度处理后地表存留可燃物不会支持火的持续燃烧和蔓延。调查可燃物处理后的可燃物空间分布。利用可燃物特征分类系统(FCCS)分别模拟各林分在火险期内一般天气情景和干旱情景下的火行为。一般天气情景下,模型输出的指数包括地表火蔓延速度、火焰高度和火强度指标;干旱情景下,模型输出指数为潜在地表火(火强度、火焰高度和蔓延速度)及潜在树冠火行为(树冠火发生指数、蔓延指数和蔓延速度指数)。【结果】模拟结果显示,低强度可燃物处理后,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和人工林地表火蔓延速度分别降低51.6%和42.8%,火焰高度分别降低33.6%和39.4%,平均火强度分别降低22.8%和34%;而兴安落叶松白桦天然混交林、白桦林和樟子松人工林的火行为变化不明显。中强度可燃物处理后,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白桦林、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和樟子松人工林的地表火蔓延速度分别降低29.4%、37.1%、79.1%、83.3%和19.7%,火焰高度分别降低33.3%、29.8%、67.2%、69.7%和38.1%。高强度可燃物处理后,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兴安落叶松白桦天然混交林、白桦林和樟子松人工林平均蔓延速度分别降低95.3%、97.6%、85.7%、88.9%和77.6%,平均火焰高度分别降低93.1%、93.9%、92.6%、87.6%和87.3%。干旱情景下,5种林型地表火行为指标随着可燃物处理强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P<0.01),白桦林无树冠火发生,其他4种林型树冠火发生可能性及蔓延速度随可燃物处理强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一般天气情景和干旱情景下,中强度可燃物处理后,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白桦林、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和樟子松人工林的地表火蔓延速度均低于1 m·min^(-1),火焰高度低于1 m,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地表火蔓延速度和火焰高度分别低于人工0.1 m·min^(-1)和0.1 m;各林型地表火焰高度低,蔓延速度慢,易于直接扑灭;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和樟子松人工的树冠火发生降幅超过20%,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和人工林地表火蔓延速度减少40%以上,树冠火发生可能降低30%。而高强度可燃物处理后,会影响森林结构及其功能,因此,针对当前主要林型进行中强度的可燃物清理,清理地表未分解的枯落物和易燃灌木草本以及树冠下空间易燃可燃物,就可以有效降低地表火蔓延速度和避免树冠火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物特征分类系统 可燃处理 火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林火动态研究
7
作者 田晓瑞 宗学政 +1 位作者 王志成 刘嘉雷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1年第1期47-58,共12页
【目的】研究小兴安岭地区的森林火险与火发生规律,调查主要森林类型的可燃物特征,分析潜在火行为,为林火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1980—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利用R计算火险天气指数,分析火险指数、火发生和过火面积的变化。... 【目的】研究小兴安岭地区的森林火险与火发生规律,调查主要森林类型的可燃物特征,分析潜在火行为,为林火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1980—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利用R计算火险天气指数,分析火险指数、火发生和过火面积的变化。采用标准地方法调查小兴安岭6种典型林分的可燃物特征,利用可燃物特征分类系统模拟各可燃物类型在不同天气情景下的潜在地表火和树冠火行为特征。【结果】小兴安岭的林火主要发生在春季(4—6月)和秋季(9—10月)2个时段,干旱年份夏季也可能发生森林火灾。森林的地表可燃物积累较多,主要为地表凋落物和木质可燃物(<1000 h),地表火强度随可燃物含水率降低而增大。林下植被以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为主的林分潜在地表火蔓延速度显著高于林下以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 subsp.amurensis)-苔草(Carex sp.)为主的林分,但其火强度低于林下以暴马丁香-苔草为主的林分。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都可能发生树冠火。【结论】林火管理有效减少了火发生。小兴安岭北部林区可燃物载量多,潜在火行为相关指数高,是未来林火管理的重点区域。干旱情景下,6种林分类型均有发生树冠火的可能,可以通过清理可燃物梯和减小针叶树种的密度来降低森林火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动态 可燃物特征 火行为 小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