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褐煤煤尘爆炸固态残留物粒度变化及气态残留物可燃性分析
1
作者
祝超
王浩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9-76,共8页
煤尘爆炸固态、气态残留物是分析起爆地点、传播路径的物证及部署救援工作的依据。采用20 L球形爆炸系统对不同浓度、不同粒径的褐煤煤尘进行爆炸实验,分析了褐煤煤尘爆炸固态残留物的粒度变化和气态残留物的可燃性。结果表明:褐煤煤尘...
煤尘爆炸固态、气态残留物是分析起爆地点、传播路径的物证及部署救援工作的依据。采用20 L球形爆炸系统对不同浓度、不同粒径的褐煤煤尘进行爆炸实验,分析了褐煤煤尘爆炸固态残留物的粒度变化和气态残留物的可燃性。结果表明:褐煤煤尘爆炸固态残留物的粒度范围较原始褐煤煤尘有所扩大;煤尘浓度一定时,随着煤尘粒径减小,褐煤煤尘爆炸固态残留物的D_(10)变化率趋于负向增大,D_(50)变化率在10%~20%范围内波动,D_(90)变化率趋于正向增大;煤尘粒径一定时,随着煤尘浓度增大,褐煤煤尘爆炸固态残留物的D_(10)先减小后增大,而D_(50)和D_(90)不断增大;褐煤煤尘爆炸气态残留物中主要含有O_(2),CO,H_(2),CO_(2),CH_(4),C_(2)H_(6),C_(2)H_(4),C_(2)H_(2),C_(3)H_(6);随着煤尘粒径减小或浓度增大,气态残留物中O_(2)和CO_(2)含量不断减小,CO,H_(2)及CH4等烃类气体含量不断增大;煤尘粒径一定时,100~200 g/m^(3)浓度范围内的褐煤煤尘爆炸气态残留物的可燃性指数小于1,表明气态残留物不可燃,300~600 g/m^(3)浓度范围内的褐煤煤尘爆炸气态残留物的可燃性指数大于1,表明气态残留物可燃;煤尘浓度一定时,180~250μm粒径范围内的褐煤煤尘爆炸气态残留物的可燃性指数小于1,表明气态残留物不可燃,38~180μm粒径范围内的褐煤煤尘爆炸气态残留物的可燃性指数大于1,表明气态残留物可燃;气态残留物中H_(2)和CO含量是影响褐煤煤尘爆炸气态残留物是否可燃的关键因素,且H_(2)的影响程度最大,CO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爆炸
褐煤煤尘
固态残留物
气态残留物
粒度分析
可燃性
分析
可燃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中掺比伴生硫化物的自燃特性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贾海林
翟晨光
+2 位作者
赵晓举
徐彦伟
张民远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6-111,共6页
为了深入探究矿井下伴生硫化物对煤自燃及着火燃烧特性的影响,向原煤中添加不同量的含硫物配制4种不同含硫量的煤样,通过TG实验、DSC测试和XRD分析,研究伴生硫化物对煤自燃及着火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Coats-Redfern法计算煤中掺加不...
为了深入探究矿井下伴生硫化物对煤自燃及着火燃烧特性的影响,向原煤中添加不同量的含硫物配制4种不同含硫量的煤样,通过TG实验、DSC测试和XRD分析,研究伴生硫化物对煤自燃及着火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Coats-Redfern法计算煤中掺加不同伴生硫化物时煤燃烧阶段的活化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中掺比伴生硫化物的增多,煤的特征温度相应减小,而吸氧量、可燃和稳燃指数相应增大,原煤中混入伴生硫化物后更易自燃;随着煤中掺比伴生硫化物的增多,煤燃烧阶段的活化能降低,煤更易着火燃烧;伴生硫化物的主要成分为水绿矾、叶绿矾,这些物质在常温下遇水和氧气能够发生化学循环反应,反应放热促使了煤更易自燃;伴生硫化物在温度高于200℃以后整体表现为放热,在温度为565℃时达到放热峰值,这使得煤燃烧阶段的活化能降低,煤更易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特性
伴生硫化物
可燃性指数
稳燃性判别
指数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轻质环保阻燃聚丙烯材料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郭建鹏
孔伟
+2 位作者
杨涛
王锡军
周晓兵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9-131,139,共4页
将低卤阻燃剂、聚磷酸盐、三聚氰胺氰尿酸盐、抗氧剂、抗铜剂、聚丙烯按一定比例制成新型轻质环保阻燃聚丙烯。采用极限氧指数(LOI)测试、垂直燃烧测试、灼热丝起燃温度测试、可燃性指数测试、热氧老化测试、抗铜老化测试、力学性能测...
将低卤阻燃剂、聚磷酸盐、三聚氰胺氰尿酸盐、抗氧剂、抗铜剂、聚丙烯按一定比例制成新型轻质环保阻燃聚丙烯。采用极限氧指数(LOI)测试、垂直燃烧测试、灼热丝起燃温度测试、可燃性指数测试、热氧老化测试、抗铜老化测试、力学性能测试、耐析出测试等测试方法研究了该阻燃聚丙烯材料。研究表明,溴盐阻燃剂1%、聚磷酸盐1.5%、三聚氰胺氰尿酸盐3%、抗氧剂0.3%、抗铜剂0.2%、聚丙烯94%时,可使聚丙烯(PP)的阻燃等级达到UL94 V-2级(1.6 mm),极限氧指数达到36%,同时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热氧老化3 000 h不粉化,具有良好的抗铜效果,750℃不起燃,GWFI960℃(材料的可燃性指数能够到达960℃),材料在注塑生产过程中不析出。材料以优异的性能替代阻燃聚碳酸酯(PC)、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广泛地应用于电子电器、电工、家电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
极限氧
指数
垂直燃烧
灼热丝起燃温度
可燃性指数
热氧老化
抗铜老化
阻燃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褐煤煤尘爆炸固态残留物粒度变化及气态残留物可燃性分析
1
作者
祝超
王浩
机构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工业安全与职业健康学院
出处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9-76,共8页
基金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项目(苏教师函〔2021〕11号)
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赴境外研修计划资助项目(苏教师函〔2019〕12号)。
文摘
煤尘爆炸固态、气态残留物是分析起爆地点、传播路径的物证及部署救援工作的依据。采用20 L球形爆炸系统对不同浓度、不同粒径的褐煤煤尘进行爆炸实验,分析了褐煤煤尘爆炸固态残留物的粒度变化和气态残留物的可燃性。结果表明:褐煤煤尘爆炸固态残留物的粒度范围较原始褐煤煤尘有所扩大;煤尘浓度一定时,随着煤尘粒径减小,褐煤煤尘爆炸固态残留物的D_(10)变化率趋于负向增大,D_(50)变化率在10%~20%范围内波动,D_(90)变化率趋于正向增大;煤尘粒径一定时,随着煤尘浓度增大,褐煤煤尘爆炸固态残留物的D_(10)先减小后增大,而D_(50)和D_(90)不断增大;褐煤煤尘爆炸气态残留物中主要含有O_(2),CO,H_(2),CO_(2),CH_(4),C_(2)H_(6),C_(2)H_(4),C_(2)H_(2),C_(3)H_(6);随着煤尘粒径减小或浓度增大,气态残留物中O_(2)和CO_(2)含量不断减小,CO,H_(2)及CH4等烃类气体含量不断增大;煤尘粒径一定时,100~200 g/m^(3)浓度范围内的褐煤煤尘爆炸气态残留物的可燃性指数小于1,表明气态残留物不可燃,300~600 g/m^(3)浓度范围内的褐煤煤尘爆炸气态残留物的可燃性指数大于1,表明气态残留物可燃;煤尘浓度一定时,180~250μm粒径范围内的褐煤煤尘爆炸气态残留物的可燃性指数小于1,表明气态残留物不可燃,38~180μm粒径范围内的褐煤煤尘爆炸气态残留物的可燃性指数大于1,表明气态残留物可燃;气态残留物中H_(2)和CO含量是影响褐煤煤尘爆炸气态残留物是否可燃的关键因素,且H_(2)的影响程度最大,CO次之。
关键词
煤尘爆炸
褐煤煤尘
固态残留物
气态残留物
粒度分析
可燃性
分析
可燃性指数
Keywords
coal dust explosion
lignite coal dust
solid residue
gaseous residue
particle size analysis
flammability analysis
flammability index
分类号
TD714.5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中掺比伴生硫化物的自燃特性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贾海林
翟晨光
赵晓举
徐彦伟
张民远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二矿
出处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6-111,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08079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4069)
+1 种基金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支持计划项目(IRT_16R22)
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B2015-04)
文摘
为了深入探究矿井下伴生硫化物对煤自燃及着火燃烧特性的影响,向原煤中添加不同量的含硫物配制4种不同含硫量的煤样,通过TG实验、DSC测试和XRD分析,研究伴生硫化物对煤自燃及着火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Coats-Redfern法计算煤中掺加不同伴生硫化物时煤燃烧阶段的活化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中掺比伴生硫化物的增多,煤的特征温度相应减小,而吸氧量、可燃和稳燃指数相应增大,原煤中混入伴生硫化物后更易自燃;随着煤中掺比伴生硫化物的增多,煤燃烧阶段的活化能降低,煤更易着火燃烧;伴生硫化物的主要成分为水绿矾、叶绿矾,这些物质在常温下遇水和氧气能够发生化学循环反应,反应放热促使了煤更易自燃;伴生硫化物在温度高于200℃以后整体表现为放热,在温度为565℃时达到放热峰值,这使得煤燃烧阶段的活化能降低,煤更易燃烧。
关键词
煤自燃特性
伴生硫化物
可燃性指数
稳燃性判别
指数
活化能
Keywords
spontaneous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associated sulfide
flammability index
combustion stability judgment index
activation energy
分类号
X936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轻质环保阻燃聚丙烯材料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郭建鹏
孔伟
杨涛
王锡军
周晓兵
机构
上海日之升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9-131,139,共4页
文摘
将低卤阻燃剂、聚磷酸盐、三聚氰胺氰尿酸盐、抗氧剂、抗铜剂、聚丙烯按一定比例制成新型轻质环保阻燃聚丙烯。采用极限氧指数(LOI)测试、垂直燃烧测试、灼热丝起燃温度测试、可燃性指数测试、热氧老化测试、抗铜老化测试、力学性能测试、耐析出测试等测试方法研究了该阻燃聚丙烯材料。研究表明,溴盐阻燃剂1%、聚磷酸盐1.5%、三聚氰胺氰尿酸盐3%、抗氧剂0.3%、抗铜剂0.2%、聚丙烯94%时,可使聚丙烯(PP)的阻燃等级达到UL94 V-2级(1.6 mm),极限氧指数达到36%,同时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热氧老化3 000 h不粉化,具有良好的抗铜效果,750℃不起燃,GWFI960℃(材料的可燃性指数能够到达960℃),材料在注塑生产过程中不析出。材料以优异的性能替代阻燃聚碳酸酯(PC)、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广泛地应用于电子电器、电工、家电领域。
关键词
轻质
极限氧
指数
垂直燃烧
灼热丝起燃温度
可燃性指数
热氧老化
抗铜老化
阻燃聚丙烯
Keywords
Lightweight
Limiting Oxygen Index
Vertical Combustion
Ignition Temperature
Flammability Index
Thermal Oxidation Aging
Copper Aging Resistance
FlameRetardant Polypropylene
分类号
TQ325.14 [化学工程—合成树脂塑料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褐煤煤尘爆炸固态残留物粒度变化及气态残留物可燃性分析
祝超
王浩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煤中掺比伴生硫化物的自燃特性分析
贾海林
翟晨光
赵晓举
徐彦伟
张民远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型轻质环保阻燃聚丙烯材料研究
郭建鹏
孔伟
杨涛
王锡军
周晓兵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