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限域下页岩中可溶有机质的非均质性及页岩油赋存状态 被引量:3
1
作者 洪智宾 吴嘉 +3 位作者 方朋 余进洋 伍正宇 于佳琦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0-168,共9页
以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页岩储层中—低熟页岩油的族组分组成为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构建了纳米尺度的页岩可溶有机质体系模型,对地层条件下页岩可溶有机质体系在纳米尺度空间中的分子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并对页岩油可动性限... 以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页岩储层中—低熟页岩油的族组分组成为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构建了纳米尺度的页岩可溶有机质体系模型,对地层条件下页岩可溶有机质体系在纳米尺度空间中的分子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并对页岩油可动性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可溶有机质体系模型由饱和烃、芳香烃、非烃、沥青质4类族组分和水组成,质量分数分别为18.6%,18.9%,19.7%,38.6%和4.2%,4类族组分的代表分子分别为nC_(18),1-甲基菲,一个带有含羧基的长侧链基团的芳香双环结构和C_(58)H_(65)NS。②页岩可溶有机质体系模型模拟初态各族组分均一分布时能量较高,随着模拟时间推移,体系非均质性增强,能量逐步降低;饱和烃与芳香烃分子更易扩散,而非烃和沥青质具有自聚集现象,最终生成以分散小分子为主的游离子体系(饱和烃与芳香烃的总质量分数为42.9%)和以大分子聚集体为主的聚集子体系(非烃和沥青质总质量分数为74.3%);游离子体系中总分子质量更大,占原可溶有机质模拟体系总分子质量的66.7%,扩散速率更快,模拟终态时的密度更小。③分子质量和分子极性是影响纳米限域下页岩油可动性的重要因素;极性分子自聚集必然引发可溶有机质体系的非均质性变化,极性分子团簇非均匀分布并吸附在纳米孔喉空间中可造成页岩油的运移通道堵塞,从而限制页岩油的可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非均质性 可溶有机质体系 分子动力学模拟 纳米限域 沥青质聚集体 分子质量 分子极性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