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溶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联合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检测在诊断结直肠癌中的意义
1
作者 王瑞萍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s CTLA-4)、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诊断法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8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抽取其静脉血,测量s CTLA-4、CEA...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s CTLA-4)、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诊断法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8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抽取其静脉血,测量s CTLA-4、CEA及CA19-9值。对比观察3种诊断方法和联合诊断法在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方面的差异。结果联合诊断法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单独任何一种诊断方法(P<0.05)。在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方面与其他诊断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 CTLA-4、CEA及CA19-9联合诊断法在敏感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甲甲 钟佳伶 +2 位作者 张娟 王智斌 黄文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分析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基因-318 T/C、CT60 G/A、+49 G/A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92例宫颈癌患者及355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抽提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后用直接测序法检测CTLA-4基因-318 T/C、CT6... 目的分析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基因-318 T/C、CT60 G/A、+49 G/A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92例宫颈癌患者及355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抽提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后用直接测序法检测CTLA-4基因-318 T/C、CT60 G/A、+49 G/A多态性;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MTT法检测携带不同基因型的PBMCs的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IL-2、IL-4、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TLA-4-318TT基因型相比,CC基因型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χ2=7.440,P<0.05);与CTLA-4 CT60GG基因型相比,AA基因型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χ2=12.165,P<0.05);携带CTLA-4-318 T、CT60 G等位基因的宫颈癌患者增加(χ2分别为13.482和14.138,P均<0.05);而CTLA-4+49 G/A多态性与降低宫颈癌发病风险无关;携带CTLA-4-318TT、TC、CC的PBMCs细胞增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42,P<0.05),而携带CT60、+49不同基因型的PBMCs细胞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0.578、0.150,P均>0.05)。CTLA-4-318 T/C、CT60 G/A、+49 G/A不同基因型间IL-2、IL-4和TGF-β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宫颈癌组分层分析发现,CTLA-4-318 T/C基因多态性与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HPV感染因素无关(χ2分别为6.310、1.362和4.772,P均>0.05),而与肿瘤分期有关(χ2=18.555,P<0.05)。结论 CTLA-4-318 T/C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及病情进展有关,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细胞的增殖及TH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基因多态性 宫颈癌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华贝 张海英 +6 位作者 杨虹 谭爱花 林葆菁 何云燕 胡艳玲 秦秋兰 李虹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9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EH患者40例(EH组)、正常健康体检者41例(对照组),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为内参,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两组外周血中CTLA4的水平,应用多媒... 目的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EH患者40例(EH组)、正常健康体检者41例(对照组),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为内参,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两组外周血中CTLA4的水平,应用多媒体图象分析软件进行灰度扫描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组CTLA4水平明显升高(0.55±0.23 vs 0.29±0.17,P<0.01)。结论 CTLA4在EH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增加,提示CTLA4可能与EH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彭学标 蔡艳桃 曾抗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35-137,共3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复生浸膏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T细胞表面CD28和CTLA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倪海雯 章亚成 +3 位作者 沈群 姜鹏军 杨月艳 夏雯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47-50,共4页
目的:研究血复生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骨髓T细胞表面分化决定簇2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8,CD28)和(或)细胞毒T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cell antigen 4,CTLA4)表达的影响,探讨血复生治疗AA的作用机制。方... 目的:研究血复生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骨髓T细胞表面分化决定簇2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8,CD28)和(或)细胞毒T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cell antigen 4,CTLA4)表达的影响,探讨血复生治疗A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门诊及住院的30例重型A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血复生加环孢菌素治疗,对照组单用环孢菌素治疗。10名自愿者骨髓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时间为3个月,双色免疫荧光法测定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骨髓T细胞表面CD28、CTLA4表达的变化。结果:AA患者治疗前CD28的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CTLA4水平有所上升,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CD28水平较用药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血复生可增强环孢菌素的免疫调节作用,对AA的治疗起到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t淋巴细胞 表面抗原 分化决定簇28 细胞毒t细胞相关抗原4 血复生浸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患者CTLA-4基因多态性与ANA、抗dsDNA抗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艳 肖林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CTLA-4)+49A/G多态性与SLE的相关性以及对ANA、抗dsDNA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92例SLE患者、60例健康对照的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49基因型多态性,...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CTLA-4)+49A/G多态性与SLE的相关性以及对ANA、抗dsDNA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92例SLE患者、60例健康对照的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49基因型多态性,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LE患者ANA与抗dsDNA抗体。结果SLE患者中CTLA-4第一外显子+49 GG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92例SLE患者ANA阳性率87.0%,抗dsDNA阳性率为44.6%;ANA阳性组与阴性组的CTLA-4+49基因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抗dsDNA阳性组与阴性组的CTLA-4+49基因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dsDNA阳性SLE患者CTLA-4+49 GG型26例(63.4%),抗dsDNA阴性SLE患者,CTLA-4+49 GG型仅14例(27.5%),2组相差显著(P<0.01)。结论CTLA-4第一外显子+49A/G多态性与SLE显著相关,CTLA-4+49A/G多态性与SLE患者ANA无关联,与抗dsDNA抗体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基因多态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ANA 抗DSDNA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药饼灸对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兔共刺激分子CTLA-4、4-1BB、CD28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支博远 毛凯荣 +2 位作者 田岳凤 翟春涛 李玮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对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兔共刺激分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4-1BB、CD28的影响。方法选择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条灸组和隔药饼灸组,每组8只。模型组、艾条灸组和隔药饼灸组予环磷酰...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对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兔共刺激分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4-1BB、CD28的影响。方法选择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条灸组和隔药饼灸组,每组8只。模型组、艾条灸组和隔药饼灸组予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模型。模型制备成功次日,艾条灸组和隔药饼灸组分别予艾条灸和隔药饼灸,隔日1次,共10次。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予艾灸。艾条灸组和隔药饼灸组末次干预次日,空白组和模型组同时间,采集腹腔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LA-4、4-1BB、CD28;腹腔静脉取血后,摘取脾脏和肝脏,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脏和肝脏组织CTLA-4、4-1BB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清CTLA-4、CD28水平均高于空白组,血清4-1BB水平低于空白组(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艾条灸组和隔药饼灸组血清CTLA-4、CD28水平均降低,血清4-1BB水平均升高(P均<0.05);与艾条灸组比较,隔药饼灸组血清CTLA-4、CD28水平均降低,血清4-1BB水平升高(P均<0.05)。模型组脾脏和肝脏组织CTLA-4阳性表达均高于空白组,4-1BB阳性表达均低于空白组(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艾条灸组脾脏和肝脏组织CTLA-4阳性表达均降低(P均<0.05),肝脏组织4-1BB阳性表达升高(P<0.05),而脾脏组织4-1BB阳性表达升高不明显(P>0.05);隔药饼灸组脾脏和肝脏组织CTLA-4阳性表达均降低(P均<0.05),4-1BB阳性表达均升高(P均<0.05)。艾条灸组与隔药饼灸组脾脏和肝脏组织CTLA-4、4-1BB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隔药饼灸能够通过调节共刺激分子CTLA-4、4-1BB、CD28而改善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兔的免疫功能,其效果优于艾条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饼灸 免疫抑制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4-1BB CD28 大耳白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地区汉族人群CTLA-4 rs4675369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2
8
作者 袁贝贝 魏红霞 +2 位作者 程莉 张金花 张葵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67-469,共3页
目的观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rs467536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关系。方法用分子量阵列技术对710例PBC患者和743例健康对照者CTLA-4 rs4675369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两组人群中基因型及等位... 目的观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rs467536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关系。方法用分子量阵列技术对710例PBC患者和743例健康对照者CTLA-4 rs4675369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两组人群中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明确该基因位点是否为PBC易感位点。结果 PBC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8.3%和51.4%,均高于对照组的21.7%和46.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G基因型比值比(OR)为1.43(95%CI:1.13-1.81),经年龄、性别因素校正后为1.43(95%CI:1.12-1.82)。结论江苏地区汉族人群CTLA-4rs4675369位点多态性与PBC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CD_(28)/CTLA-4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迟小伟 刘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33-34,共2页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CD152)+T细胞和癌组织细胞表面B7表达水平,以进一步探讨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研究对象包括同期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胃癌组)36例、胃炎及胃溃疡患者10例(胃良...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CD152)+T细胞和癌组织细胞表面B7表达水平,以进一步探讨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研究对象包括同期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胃癌组)36例、胃炎及胃溃疡患者10例(胃良性疾病组)、健康查体者26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组外周血中CD3+、CD4+、CD8+、CD2+8、CTLA-4(CD152)+T细胞水平,检测前两组胃组织细胞B7分子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外周血CD2+8T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1)、CTLA-4(CD152)+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1);胃组织细胞B7-1(CD80)、B7-2(CD86)表达水平胃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癌患者存在B7-CD28/CTLA-4共刺激通路异常,此可能为影响T细胞有效清除肿瘤细胞、从而使肿瘤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 共刺激分子 CD28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TLA-4联合CEA、CA19-9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谢荃沁 吴昌平 蒋敬庭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20-42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s CTLA-4)水平与结直肠癌(CRC)患者的临床病理的特征关系,评价其对CR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11例CRC患者的术前血清及临床病理资料,以37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中s...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s CTLA-4)水平与结直肠癌(CRC)患者的临床病理的特征关系,评价其对CR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11例CRC患者的术前血清及临床病理资料,以37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中s CTLA-4含量,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二元Logistic回归比较s CTLA-4、CEA和CA19-9对CRC的诊断价值。结果 CRC患者血清中s CTLA-4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9.37,P<0.01);溃疡型腺癌s CTLA-4水平明显高于隆起型腺癌(t=2.40,P<0.05);CEA单独检测特异性最高(97%),而s CTLA-4、CEA、CA19-9联合检测的准确性最高(91%)。结论血清s CTLA-4、CEA和CA19-9 3者联合检测在CRC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潜在的CRC辅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结直肠癌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信号通路和CTLA-4在眼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倩丽 吕正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免疫疗法的深入研究及广泛应用显著推动了肿瘤学的发展。其中针对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CTLA-4)的免疫治疗药物已成为生物制药和肿瘤治... 免疫疗法的深入研究及广泛应用显著推动了肿瘤学的发展。其中针对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CTLA-4)的免疫治疗药物已成为生物制药和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关PD-1信号通路和CTLA-4在眼科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关于PD-1信号通路和CTLA-4在眼生理病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临床应用此类免疫抑制剂后出现的眼部相关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分子-1 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 自身免疫性眼病 代谢病相关眼病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肝细胞肝癌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朱晓芸 吴夏慧 罗毅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7期3-5,共3页
肝细胞肝癌(HCC)发病率高,明确诊断时大多为晚期,常规的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效果不佳。HCC的发生发展和免疫逃逸相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具有阻断免疫逃逸,激活T细胞持续的抗肿瘤作用。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1/PD-L1)抑制剂、... 肝细胞肝癌(HCC)发病率高,明确诊断时大多为晚期,常规的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效果不佳。HCC的发生发展和免疫逃逸相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具有阻断免疫逃逸,激活T细胞持续的抗肿瘤作用。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1/PD-L1)抑制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为晚期肝癌常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展多项大型临床研究,改善了晚期HCC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本文阐述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并探讨联合治疗策略在未来HCC治疗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肝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治疗相关肝毒性的诊断与管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华雨薇 赵林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798-806,共9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启了肿瘤治疗的新时代,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加,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亦不断被报道并逐渐引发关注。肝毒性是其中较常发生且具有一定致死性的严重不良反应,及早识别、诊断并对其进行恰当管理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外临床...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启了肿瘤治疗的新时代,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加,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亦不断被报道并逐渐引发关注。肝毒性是其中较常发生且具有一定致死性的严重不良反应,及早识别、诊断并对其进行恰当管理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外临床指南均对免疫治疗相关肝毒性的管理发布了指导性建议,但在肝毒性分级、激素使用剂量、激素治疗无效的后线治疗以及免疫治疗再挑战方面,仍存有较多争议和商榷空间。此外,早期识别肝毒性的发生、发现兼具灵敏度和特异度的预测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相关肝毒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程序性死亡[蛋白]-1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眼部毒性:全球文献病例统计分析
14
作者 吕琛 焦甲勋 +1 位作者 杜雪亭 朱小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1-407,共7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阻断肿瘤的免疫逃逸途径,从而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然而,免疫系统的激活也会引起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所导致的眼...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阻断肿瘤的免疫逃逸途径,从而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然而,免疫系统的激活也会引起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所导致的眼部毒性并不常见,但是能够涉及到眼部所有组织,可能影响部分患者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疗程。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收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导致眼部毒性的病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用药情况、临床症状、发生时间、治疗方法及转归等进行汇总分析,以期提高医务人员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眼部毒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眼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血清共刺激分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光成 易婷婷 +3 位作者 刘素兰 蒋兴亮 郭晓兰 张国元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8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血清共刺激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28(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蛋白(LAG3)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CHB患者31例(CHB组)和体检健康者23例(对照...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血清共刺激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28(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蛋白(LAG3)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CHB患者31例(CHB组)和体检健康者23例(对照组),CHB组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取对照组和CHB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48周外周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CD28、CTLA4和LAG3,检测HBV-DNA载量、HBe Ag判断病毒学应答(VR)及HBe Ag转阴情况。结果 CHB组随访到24周时仍31例、48周时仅10例。CHB组治疗前血清CD28、CTLA4和LAG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8周血清CD28、CTLA4和LAG3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血清CD28和CTLA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血清LAG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后,VR共27例、HBe Ag转阴13例。CHB患者VR后血清LAG3水平较VR前升高(P<0.05),HBe Ag转阴后血清LAG3和CTLA4水平高于转阴前(P均<0.05)。结论 CHB患者血清CD28、CTLA4和LAG3水平降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使其水平逐渐升高,其中LAG3可能具有预测疾病转归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共刺激分子 细胞分化抗原28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蛋白 慢性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