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夏琀 刘东 +2 位作者 张明 许中恒 杨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评估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71例... 目的评估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71例,根据随访6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137例和预后不良组34例。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检测可溶性PD-L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hs-CRP)、高敏肌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I,hs-cTnI)、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溶性PD-L1水平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可溶性PD-L1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预后不良组LDL-C、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预后良好组明显降低,HDL-C、hs-CRP、hs-cTnI、IL-6、IL-10、TNF-α、可溶性PD-L1水平较预后良好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可溶性PD-L1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502,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hs-cTnI及可溶性PD-L1水平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72,95%CI:1.069~7.717,P=0.036;OR=1.667,95%CI:1.022~2.717,P=0.040;OR=1.152,95%CI:1.023~1.297,P=0.019)。ROC曲线分析显示,可溶性PD-L1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其AUC为0.942(95%CI:0.897~0.973),敏感性为82.35%,特异性为94.16%。结论可溶性PD-L1水平升高增加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临床可将其作为预测临床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后 生物标记 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配体-1通过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激活黏着斑激酶促进肝细胞癌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洋 王语然 +4 位作者 于滢 涂丽 王曾丽 欧阳诗琪 唐小龙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012-2027,共16页
目的揭示PD-L1-PTP1B-FAK信号轴促进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进展的作用机制,并阐明其在HCC中的效应功能。方法通过GEPIA数据库获取HCC患者中PD-L1与FAK表达水平的10年生存分析曲线。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HCC组织与癌... 目的揭示PD-L1-PTP1B-FAK信号轴促进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进展的作用机制,并阐明其在HCC中的效应功能。方法通过GEPIA数据库获取HCC患者中PD-L1与FAK表达水平的10年生存分析曲线。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HC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D-L1与FAK在Y397位点磷酸化相对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内源性PD-L1低表达(SNU-387)和PD-L1高表达(Hep3B)细胞系,并构建SNU-387PDL1+和Hep3BPDL1-慢病毒转染的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D-L1的高表达和低表达对p-FAK(Y397)的影响。为明确FAK在HCC中的功能机制,分别在SNU-387PDL1+中施加FAK抑制剂、在Hep3BPDL1-中施加FAK激活剂进行功能挽救实验,结合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EdU增殖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评估肿瘤恶性效应。通过GENEMANIA数据库预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与PD-L1和FAK间功能交互,IHC分析PD-L1/PTP1B/p-FAK(Y397)三者的表达相关性,通过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和间接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验证PD-L1与PTP1B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验证PD-L1与PTP1B的调控关系,通过体外PTP1B磷酸酶活性实验检测PTP1B活性变化。Western blot筛选内源性PTP1B高表达(SNU-387)和PTP1B低表达(Hep3B)细胞系,利用Hep3BPTP1B+和SNU-387PTP1B-细胞系,检测p-FAK(Y397)水平及重复表达水平对其功能效应实验和挽救实验。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NU-387细胞和Hep3B细胞中p-FAK(Y397)下游通路信号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HCC组织中PD-L1与p-FAK(Y397)表达呈正相关(95%CI:1.065~3.801,P<0.01)。在SNU-387PDL1+细胞中显著增强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的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提高(P<0.01),FAK抑制剂可逆转该效应(P<0.05);而Hep3BPDL1-细胞中显著降低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1),FAK激活剂可恢复该效应(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HCC组织中PTP1B表达与PD-L1和p-FAK(Y397)呈负相关(95%CI:1.886~3.514,P<0.05)。Co-IP实验和IF实验证实PD-L1与PTP1B存在直接相互作用,PD-L1抑制PTP1B表达水平使其活性降低(P<0.01);SNU-387PTP1B-细胞中显著升高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提高(P<0.01),FAK抑制剂逆转了以上效应(P<0.05);而Hep3BPTP1B+细胞中显著降低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1),FAK激活剂的处理恢复其效应(P<0.05)。SNU-387细胞中FAK(Y397)位点的磷酸化激活可增强下游PI3K/AKT和MEK/ERK信号通路的活化(P<0.01);Hep3B细胞中抑制FAK(Y397)位点的磷酸化则能够削弱上述信号通路的活化(P<0.01)。结论PD-L1通过抑制PTP1B激活FAK,进而促进HCC的迁移侵袭和增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黏着斑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资料联合CT影像组学特征评估胃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状态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庆龙 詹鹏超 +4 位作者 邢静静 刘星 梁盼 张永高 高剑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1-1376,共6页
目的观察临床资料联合CT影像组学特征评估胃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按7∶3比例将277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195)与验证集(n=82):训练集含PD-L1阳性亚组88例、阴性亚组107例,验证集各含37及45例。比较不同... 目的观察临床资料联合CT影像组学特征评估胃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按7∶3比例将277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195)与验证集(n=82):训练集含PD-L1阳性亚组88例、阴性亚组107例,验证集各含37及45例。比较不同集别亚组间临床及常规CT特征,分析胃癌PD-L1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CT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建立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观察各模型评估胃癌PD-L1状态的效能。结果训练集亚组间Borrmann分型、cN分期、cM分期、临床分期、肿瘤最大径及厚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orrmann分型、临床分期及肿瘤厚径均为PD-L1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评估训练集胃癌PD-L1状态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8、0.832及0.841,在验证集分别为0.657、0.801及0.789;临床模型的AUC均低于其他模型(P均<0.05)。结论临床资料联合CT影像组学特征有助于评估胃癌PD-L1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2蛋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菌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配体的水平升高 被引量:6
4
作者 庞盼 朱玥洁 +5 位作者 贾斌 杨妍 胡金伟 张跃新 张峰波 丁剑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75-1678,共4页
目的检测布鲁菌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PD-1)和配体sPD-L1、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方法选取56例布鲁菌患者与48例健康志愿者,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sPD-1和sPD-L1的水平,... 目的检测布鲁菌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PD-1)和配体sPD-L1、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方法选取56例布鲁菌患者与48例健康志愿者,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sPD-1和sPD-L1的水平,用流式微珠阵列技术(CBA)法检测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并对37例布鲁菌病患者进行追踪随访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布鲁菌病患者血清中sPD-1和sPD-L1及IL-4水平均明显升高,而IFN-γ水平明显降低;37例随访患者治疗后血清中sPD-1和sPD-L1及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IFN-γ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结论布鲁菌患者血清中sPD-1、sPD-L1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PD-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spd-l1) γ干扰素(IFN-γ) 白细胞介素4(IL-4) 布鲁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5
作者 江南 罗亮 +3 位作者 刘莉 孙小琴 姜星 蔡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了解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 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 PD-L1)蛋白表达与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探讨s PD-1/s PD-L1在RAU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30例RAU患者(轻... 目的了解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 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 PD-L1)蛋白表达与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探讨s PD-1/s PD-L1在RAU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30例RAU患者(轻型18例,重型5例,疱疹型7例)及18例健康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U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19+、CD16++56+),散射比浊法检测RAU患者体液免疫指标(Ig G、Ig A、Ig M、C3、C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RAU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s PD-1、s PD-L1蛋白表达,并对s PD-1、s PD-L1表达水平与RAU患者免疫功能状况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值相比,RAU患者CD4+水平降低,Ig M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U患者的s PD-1及s PD-L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轻型、重型RAU患者的s PD-1及s PD-L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疱疹型RAU患者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RAU患者s PD-1表达量与CD19+、C4存在正相关关系(r1=0.389,P1=0.034;r2=0.382,P2=0.037)。结论 RAU患者以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为主,同时伴有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RAU患者s PD-1、s PD-L1蛋白高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影响PD-1/PD-L1信号通路参与RAU免疫机制的调节,可能在RAU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玉三龙汤降低肺癌荷瘤小鼠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配体(PD-1/PD-L1)的水平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星星 童佳兵 李泽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0-774,共5页
目的研究芪玉三龙汤在Lewis肺癌小鼠体内的抑瘤效应及对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配体(PD-1/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ewis肺癌细胞株培养移植法建立肺癌荷瘤小鼠模型,荷瘤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疗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 目的研究芪玉三龙汤在Lewis肺癌小鼠体内的抑瘤效应及对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配体(PD-1/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ewis肺癌细胞株培养移植法建立肺癌荷瘤小鼠模型,荷瘤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疗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联合组,每组8只;实验第11天开始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按(20.12、40.24、80.48)g/(kg·d)灌胃给药,化疗组按照0.4 m L顺铂腹腔注射给药,联合组以高剂量中药灌胃和顺铂腹腔注射联合给药,模型组按照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次/d,连续给药10 d;检测各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称取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荷瘤小鼠脾脏PD-1及肿瘤组织PD-L1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能够抑制肺癌移植瘤生长,抑瘤率为23.86%,联合组与化疗组抑瘤率相当;中药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脾脏组织PD-1 mRNA及PD-1蛋白表达,抑制肿瘤组织PD-L1 mRNA及蛋白表达。联合组PD-1、PD-L1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化疗组,但对其他指标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芪玉三龙汤能通过降低PD-1/PD-L1水平温和抑制肺癌移植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玉三龙汤 肺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和CD19+B细胞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表达水平增加 被引量:6
7
作者 刘伟 柴琳 +2 位作者 粱军利 鲁之中 杨思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配体以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方法采集15例早期HCC患者、13例进展期HCC患者和12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并分离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PD-1...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配体以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方法采集15例早期HCC患者、13例进展期HCC患者和12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并分离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PD-1、PD-L1和PD-L2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的水平,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One-way ANOVA分析PD-1与IFN-γ的相关性。结果进展期HCC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和CD19+B细胞中PD-1、PD-L1和PD-L2的表达水平和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和早期HCC患者,HCC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和CD19+B细胞PD-1、PD-L1表达水平与IFN-γ呈正相关。结论肝癌患者PBMC中PD-1、PD-L1和PD-L2分子表达增加,且PD-1、PD-L1与IFN-γ水平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 PD-L2 γ干扰素(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效应性T细胞的比例增加且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水平降低 被引量:4
8
作者 杨丰钒 张欣 朱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6-679,共4页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CD4+CD25-效应性T细胞(Teff)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以及两群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9例AS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eff和Treg...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CD4+CD25-效应性T细胞(Teff)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以及两群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9例AS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eff和Treg的比例以及PD-L1在这两种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活动期AS患者外周血中Teff的比例显著增加,Treg比例无明显变化;活动期AS患者外周血PD-L1+Teff的比例显著降低,且低于稳定期AS患者;活动期AS患者外周血Teff膜表面PD-L1的相对表达量也显著低于稳定期A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AS患者外周血PD-L1+Treg的比例和Treg膜表面PD-L1的相对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活动期AS患者外周血中Teff比例增加,PD-L1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1/PD-L1) 强直性脊柱炎 效应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治疗免疫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义维丽 赵文成 +4 位作者 黄东宁 覃莉 吴新天 周斐 吴凤英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8期88-93,共6页
目的汇总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后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等情... 目的汇总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后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发展、治疗及转归等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出现免疫相关性肺炎的晚期NSCLC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免疫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影像学表现、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共109例患者使用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13例(11.9%)患者出现免疫相关性肺炎。免疫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中位年龄和吸烟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非免疫相关性肺炎患者(均P<0.05)。发生免疫相关性肺炎的患者中,1~2级免疫相关性肺炎7例(53.8%),3~4级免疫相关性肺炎6例(46.2%);发生时间为免疫治疗后6.3~80.0周,中位发生时间为28.5周。9例(69.2%)患者出现免疫相关性肺炎临床表现,胸闷5例,气促9例,呼吸困难4例,咳嗽咳痰8例,呼吸衰竭5例,伴发热2例;其余4例(30.8%)患者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多灶性磨玻璃影1例,双肺斑片影4例,斑片影和结节影混合分布4例,斑片影合并蜂窝肺表现3例,实变影1例。12例患者接受了激素治疗,1例患者未治疗。激素治疗后,11例患者病情好转或稳定,1例患者病情加重。无免疫相关性肺炎导致的死亡病例。治疗好转后4例患者继续使用原免疫方案治疗,未见免疫相关性肺炎复发或加重。结论PD-1/PD-L1抑制剂所致免疫相关性肺炎是一种相对少见但可致命的不良事件,其影像学表现多样,激素治疗有效,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是减少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1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免疫相关性肺炎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肿瘤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琦(综述) 蒋敬庭(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2-737,共6页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D-1)是表达在T细胞表面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穿膜蛋白,在限制慢性炎症、感染或肿瘤中T细胞的活性方面起重要作用。可溶性PD-1(soluble PD-1,s PD-1)是由PD-1缺失3号外显子的转录剪接体转...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D-1)是表达在T细胞表面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穿膜蛋白,在限制慢性炎症、感染或肿瘤中T细胞的活性方面起重要作用。可溶性PD-1(soluble PD-1,s PD-1)是由PD-1缺失3号外显子的转录剪接体转录翻译而来,无法形成穿膜区,但其具有胞外结构域,具有与配体PD-L1/PD-L2结合的能力,能激活T细胞并促进DC成熟,而发挥抗肿瘤作用。随着免疫疗法及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出现并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新兴手段,关于PD-1及其抗体的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也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不同形式的PD-1被发现,意味着PD-1可能在机体中发挥着更加复杂及多面的功能,因此对于s PD-1的研究也逐渐展开及深入。本文就s PD-1作为肿瘤诊断、疗效预测及预后评估的潜在标志物及联合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了解sPD-1在抗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可溶性PD-1(sPD-1) PD-L1 肿瘤 免疫治疗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1蛋白及其配体与移植免疫耐受相关性研究进展
11
作者 钮柏琳 陈勇 龚建平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3-216,共4页
通过对B7超家族分子中新热点:程序性死亡-1蛋白(PD-1)及其配体(PD-L1和PD-L2)的相关信息及其在免疫应答调控中的作用,以及其在心脏移植、肝脏移植、异体角膜移植、肾移植等领域的移植免疫耐受研究的结果认为,PD-1信号通路的增强已经成... 通过对B7超家族分子中新热点:程序性死亡-1蛋白(PD-1)及其配体(PD-L1和PD-L2)的相关信息及其在免疫应答调控中的作用,以及其在心脏移植、肝脏移植、异体角膜移植、肾移植等领域的移植免疫耐受研究的结果认为,PD-1信号通路的增强已经成为各移植领域寻求增强免疫耐受的重要新途径,对其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在临床器官移植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1蛋白 配体 器官移植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在脓毒症免疫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丁烨 戴璐 +2 位作者 向雅婷 孙玥 俞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43-848,共6页
免疫抑制逐渐被认为是脓毒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原因之一。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已被证明会导致患者根除原发性感染的能力受损,并导致继发性机会性致病菌感染的频繁发生。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 免疫抑制逐渐被认为是脓毒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原因之一。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已被证明会导致患者根除原发性感染的能力受损,并导致继发性机会性致病菌感染的频繁发生。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1(PD-L1)在脓毒症免疫抑制阶段中表达上调,不仅在获得性免疫细胞(如T细胞)中,而且在先天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以及非免疫细胞中表达上调,导致其功能改变,通常会产生不利的后遗症。在许多脓毒症的临床前模型中,旨在阻断抑制性免疫检查点与免疫细胞接触的治疗药物已被证明可改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功能,增强宿主对感染的抵抗力,显著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免疫治疗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1(PD-L1) 免疫抑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夏伊 郑磊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59-1264,共6页
在肿瘤微环境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结合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而PD-1/PD-L1抑制剂的应用可重塑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有效识别并杀伤肿瘤细... 在肿瘤微环境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结合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而PD-1/PD-L1抑制剂的应用可重塑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有效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近年来,PD-1/PD-L1抑制剂已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展现出可观的临床效应,PD-1抑制剂纳武单抗、派姆单抗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不可切除/转移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的临床治疗。而PD-1/PD-L1抑制剂用于晚期胃癌治疗的临床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多数研究的总生存期和客观缓解率等结果均显示其具有一定效果。该文就PD-1/PD-L1信号通路,PD-L1表达与胃癌分型、预后的关系,以及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1/程序性死亡配体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信号通路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芝娴 陈江锋 郭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57-865,共9页
膀胱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长期以来以铂为基础的化疗一直是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预后不良。针对程序性死亡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通路的... 膀胱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长期以来以铂为基础的化疗一直是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预后不良。针对程序性死亡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通路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可耐受的安全性和长期持久的反应性,开创了晚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治疗的新时代。本文回顾PD-1/PD-L1及CTLA-4信号通路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关系,综述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抗PD-1/PD-L1及CTLA-4治疗的临床试验,重点介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阶段中的使用和最佳组合策略的临床研究,以期改进免疫抑制剂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使用,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1/程序性死亡配体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 膀胱尿路上皮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PD-1)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熙 江文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1-564,共4页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是免疫细胞表面一种细胞膜受体,在抑制T细胞免疫反应、维持机体免疫稳定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PD-1 mRNA可通过剪接形成可溶性PD-1(s PD-1),s PD-1对T细胞具有激活作用,并具有促进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功能。...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是免疫细胞表面一种细胞膜受体,在抑制T细胞免疫反应、维持机体免疫稳定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PD-1 mRNA可通过剪接形成可溶性PD-1(s PD-1),s PD-1对T细胞具有激活作用,并具有促进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功能。肿瘤患者体内s PD-1增加,使其具有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潜能。另外,s PD-1与PD-1抗体一样可以与肿瘤表面PD-L1结合,进而阻止它与T细胞表面的PD-1相结合,发挥抗肿瘤功能,因而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可溶性PD-1(sPD-1) 免疫调节 肿瘤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2在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诊断结直肠癌中应用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昕恬 陈锦南 +1 位作者 王奇雯 李晓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81-885,共5页
目的·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2(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2,PD-L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探究PD-L2联合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诊断结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 目的·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2(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2,PD-L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探究PD-L2联合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诊断结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PD-L2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差异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30例早期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黏膜PD-L2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差异;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观察经PD-L2荧光抗体孵育后的离体早期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荧光强弱的差异。结果·PD-L2低表达和高表达患者在病灶T分期和远处转移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D-L2表达水平的高低与T分期、远处转移均呈正相关关系(r=0.274,P=0.009;r=0.216,P=0.039);PD-L2膜表达强弱与病灶T分期之间也呈正相关(r=0.201,P=0.037)。生存分析表明,PD-L2高表达患者的存活率显著低于PD-L2低表达患者(P=0.000)。PD-L2在早期结直肠癌中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肠黏膜;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下,早期结直肠癌的荧光强度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结论·结直肠癌中PD-L2高表达预示了患者的不良预后,PD-L2联合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可能有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2 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 结直肠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1信号通路在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皓雷 王金海 +1 位作者 杜小正 袁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53-656,共4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1(PD-L1)是免疫球蛋白CD28超家族的共刺激分子,其通路由多种途径激活后转导抑制信号,在肿瘤的免疫逃逸、病毒感染、移植排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特殊的免疫抑制作用也可能参与...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1(PD-L1)是免疫球蛋白CD28超家族的共刺激分子,其通路由多种途径激活后转导抑制信号,在肿瘤的免疫逃逸、病毒感染、移植排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特殊的免疫抑制作用也可能参与缺血性卒中相应的病理过程。作者对近年来PD-1/PD-L1信号通路在缺血性卒中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发现PD-1/PD-L1通路通过调控炎性反应、促进免疫细胞凋亡、保护血-脑屏障、可能参与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发挥缺血后脑神经保护作用。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通路有望成为缺血性卒中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缺血性卒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与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1(PD-L1)在原发性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赖盛伟 席文锦 +4 位作者 史圣甲 王超 郝晓柯 刘家云 张翔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29-733,共5页
目的检测并分析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PD-L1)在原发性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索PSMA/PD-L1联合检测与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周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18... 目的检测并分析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PD-L1)在原发性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索PSMA/PD-L1联合检测与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周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18例原发性前列腺癌组织中PSMA与PD-L1表达,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前列腺癌组织中PSMA和PD-L1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相关性。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PSMA^+PD-L1^+、PSMA^+PD-L1^-、PSMA^-PD-L1^+、PSMA^-PD-L1^-四组,而后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PSMA/PD-L1联合检测与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生存周期曲线分析PSMA/PD-L1联合检测与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生存周期的关系。结果原发性前列腺癌组织中PSMA与PD-L1表达呈正相关,PSMA和PD-L1双阳性表达与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PSMA与PD-L1在原发性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两分子联合检测有助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评估及生存周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PD-L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刀消融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治疗胰腺癌及其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竞 张肖 +5 位作者 张啸波 魏颖恬 孟亮亮 张欣 何晓锋 肖越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28-631,共4页
胰腺癌特殊的肿瘤微环境不利于免疫治疗,而纳米刀消融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免疫抑制,使其成为目前唯一适用于胰腺癌的消融治疗方法。动物研究结果证实,纳米刀消融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治疗胰腺癌可延... 胰腺癌特殊的肿瘤微环境不利于免疫治疗,而纳米刀消融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免疫抑制,使其成为目前唯一适用于胰腺癌的消融治疗方法。动物研究结果证实,纳米刀消融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治疗胰腺癌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本文对纳米刀消融联合PD-1/PD-L1治疗胰腺癌及其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 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2蛋白 导管消融术 纳米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PD-L1)的翻译后修饰调控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媛媛 王秦豪 +3 位作者 茹懿 董健 李霞 张正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36-1043,共8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L1/PD-1)免疫检查点是最有前景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之一。肿瘤等细胞表面过度表达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导致肿瘤免疫逃逸;靶向PD-1/PD-L1的治疗策略主要通...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L1/PD-1)免疫检查点是最有前景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之一。肿瘤等细胞表面过度表达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导致肿瘤免疫逃逸;靶向PD-1/PD-L1的治疗策略主要通过阻断二者结合,恢复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肿瘤细胞中PD-L1的水平与功能受到多层次的调控,其中,PD-L1的翻译后修饰(PTM)近年来备受关注,主要包括糖基化、磷酸化、泛素化、乙酰化以及棕榈酰化修饰等,这些修饰方式能够影响PD-L1的稳定性、细胞内定位或功能,进而调控T细胞活化和肿瘤免疫,因而干预PD-L1的PTM亦可作为新的抗肿瘤免疫逃逸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PD-L1) 翻译后修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