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7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基因的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
1
作者 石福欣 李国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4-366,共3页
从Hela细胞中提取总RNA,以此总RNA为模板,应用反转录PCR方法扩增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基因,把得到的基因片段重组到质粒PUC19上,经转化、筛选和鉴定得到含有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基因的克隆。测定其全部... 从Hela细胞中提取总RNA,以此总RNA为模板,应用反转录PCR方法扩增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基因,把得到的基因片段重组到质粒PUC19上,经转化、筛选和鉴定得到含有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基因的克隆。测定其全部999bp核苷酸顺序,测出的核苷酸顺序与文献报道的顺序有二处不同,据此推导出的氨基酸顺序有二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 白细胞介素-6 反转录 PCR DNA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与肠易激综合征:机制与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莉 赵春华 闵寒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1-438,共8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以反复发作的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IBS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以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失衡为主要表现的...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以反复发作的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IBS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以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失衡为主要表现的肠道低度炎症和免疫激活是IBS的重要发病机制。其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作为一种核心的促炎细胞因子,在IBS患者中表达显著升高,其可通过改变个体对IBS易感性、促进胃肠道运动与分泌、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诱导内脏高敏感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等机制参与IBS发病,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本文就IL-6在IBS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开展IBS病因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低度炎症 促炎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6受体基因在昆虫细胞内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常炳圣 李元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6-39,共4页
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人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6受体( sIL- 6R)基因。方法将人 sIL- 6R cDNA克隆至杆状病毒转移载体 pAcGP67B中,再将重组转移载体质粒与野生病毒 AcNPV DNA共转染昆虫细胞 Sf9;经同源重组后,以终点稀释和斑点杂交法筛选... 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人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6受体( sIL- 6R)基因。方法将人 sIL- 6R cDNA克隆至杆状病毒转移载体 pAcGP67B中,再将重组转移载体质粒与野生病毒 AcNPV DNA共转染昆虫细胞 Sf9;经同源重组后,以终点稀释和斑点杂交法筛选重组杆状病毒;采用空斑分析法纯化重组的病毒,然后以纯化的重组病毒感染昆虫细胞 Sf9。结果斑点杂交实验证实,纯化得到的重组病毒含有人 sIL- 6R基因; SDS- PAGE结果显示,表达产物 sIL- 6R相对分子质量为 47 000左右; Western blot和受体配基结合实验表明,表达产物具有与其配基特异性地结合的能力。结论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能分泌表达 sIL- 6R,表达产物具有免疫活性和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 克隆 分泌表达 杆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_(80)KD)含量测定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江方 刘蓓玲 +2 位作者 郑列琳 钱黎 张学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45-345,共1页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细胞中止在某一分化发育阶段,并呈恶性克隆性增殖的疾病,这种分化障碍和恶性增殖与参与造血细胞分化发育和增殖的细胞因子异常分泌密切相关。已经证实,白细胞介素6(IL-6)参与了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是许多肿瘤的生...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细胞中止在某一分化发育阶段,并呈恶性克隆性增殖的疾病,这种分化障碍和恶性增殖与参与造血细胞分化发育和增殖的细胞因子异常分泌密切相关。已经证实,白细胞介素6(IL-6)参与了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是许多肿瘤的生长因子。由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80kD)可以与IL-6协同作用增强IL-6的生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 SIL-6R 急性白血病 分化发育 患者 造血细胞 血清 生物效应 分泌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国玲 邓星奇 王喜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46-124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表达水平与肺癌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健康成人,10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L-6和sIL-6R水平,并进行化疗前...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表达水平与肺癌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健康成人,10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L-6和sIL-6R水平,并进行化疗前后对比。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清IL-6、sIL-6R均高于对照组,化疗后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临床分期越高血清IL-6、sIL-6R水平越高,而与肺癌病理类型无关。结论:动态观察血清IL-6、sIL-6R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白细胞介素-6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谵妄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婷婷 邓珣 +1 位作者 吴瑛 张山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0-1195,共6页
目的:分析术后谵妄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9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187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评价其认知功... 目的:分析术后谵妄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9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187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评价其认知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确定术后谵妄和白细胞介素-6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预测因子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能力。结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7.9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谵妄病人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增加了3.655倍[OR=3.655,95%CI(1.014,13.182)],术后6 h白细胞介素-6水平高(≥830.50 pg/mL)的病人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增加5.042倍[OR=5.042,95%CI(1.480,17.178)]。术后谵妄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在老年人群中的预测能力优于非老年人(P<0.05)。结论:术后谵妄和术后6 h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高是预测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指标,医护人员应重视围术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因素的筛查,以利于有针对性地提供预防及给予相应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谵妄 认知功能障碍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在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朱玲玲 张亚妮 +2 位作者 史婷婷 于晓辉 张久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85-589,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一种免疫疗法,在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其可诱导多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一...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一种免疫疗法,在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其可诱导多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已被证明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癌症进展及影响ICIs的临床应用。本文就细胞因子IL-6如何调节免疫检查点的表达以及对免疫阻断疗法和irAEs的影响进行探讨,总结靶向IL-6信号转导对ICIs功效及irAEs治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华咏梅 王宏伟 牟福元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重组人类可溶性受体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64只雄性SD大鼠,从加力第1天起在大鼠牙齿局部分别注射重组人类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Ⅱ(sIL-1-R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两者混合物,测量...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重组人类可溶性受体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64只雄性SD大鼠,从加力第1天起在大鼠牙齿局部分别注射重组人类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Ⅱ(sIL-1-R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两者混合物,测量磨牙移动距离,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被移动磨牙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应用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组织化学染色对破骨细胞和破牙骨质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的时相性改变进行分析。结果各受体组大鼠磨牙牙周组织形态学时相性变化与对照组相似,但各时间点牙槽骨吸收程度均较轻微,多数大鼠牙根表面很少或几乎没有明显牙骨质吸收迹象。与对照组相比,在第14天所有受体注射组牙槽骨及牙根表面TRAP染色阳性细胞降低了约50%(P<0.05),但受体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鼠正畸牙局部注射重组人类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可以减少牙齿移动距离并减少牙根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正畸牙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朱海兵 郭扬波 +3 位作者 侯静 殷青云 胡号应 马崔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3-294,共2页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人SIL-2R含量,并进行有关量表评定。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SIL-2R明显高于正常组(P...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人SIL-2R含量,并进行有关量表评定。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SIL-2R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男女患者间无差异;Ⅰ型精神分裂症血清SIL-2R浓度显著高于Ⅱ型和混合型(P<0.05),后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SIL-2R浓度与起病年龄呈负相关(r=-0.469,P<0.05),与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呈正相关(r=0.446,P<0.05);氯氮平和利培酮能显著升高血清SIL-2R浓度(P<0.01,P<0.05);此外,治疗后血清SIL-2R水平升高与病程,治疗前的SIL-2R和PANSS总分显著相关。结论 血清SIL-2R升高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亦可能成为其临床亚型分布和早期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的新指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尤其是氯氮平)可能通过升高SIL-2R血清浓度达到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抗精神病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中瘦素、白细胞介素6、前列腺素E_2及骨组织中β_2-肾上腺素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孙影 杨丽 +4 位作者 吕辰鹏 方霁 左娜 沈家珍 张荣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5-758,共4页
目的: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骨质疏松(OP)模型大鼠血清中瘦素(LEP)、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_2(PGE_2)及骨组织中β_2-肾上腺素受体(ADRB2)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法复制OP大鼠模型;造模12周后以双能X线法检测骨矿物质... 目的: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骨质疏松(OP)模型大鼠血清中瘦素(LEP)、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_2(PGE_2)及骨组织中β_2-肾上腺素受体(ADRB2)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法复制OP大鼠模型;造模12周后以双能X线法检测骨矿物质密度(BMD),确定OP模型是否复制成功;用药12周后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LEP、IL-6和PGE_2的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骨组织中ADRB2的表达。结果:造模12周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多个部位BMD显著下降(P<0.01),提示OP模型复制成功。用药12周后模型组LEP、IL-6和PGE_2较假手术组均有显著增高(P<0.05);骨碎补总黄酮组LEP和IL-6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P<0.01),PGE_2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ADRB2表达与假手术组和给药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假手术组和给药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去卵巢OP大鼠血清LEP、IL-6、PGE_2和骨组织ADRB2表达升高;而骨碎补总黄酮能降低去卵巢OP大鼠血清中LEP、IL-6水平和骨组织ADRB2表达,抑制骨吸收,这可能是骨碎补总黄酮防治OP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总黄酮 瘦素 白细胞介素6 前列腺素E2 受体 肾上腺素能 β2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安冲剂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符逢春 刘百祥 +3 位作者 王萍 段建平 彭桂阳 刘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2期2658-2659,共2页
目的:观察肾安冲剂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lL一2R)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肾安冲剂对阿霉素肾病大鼠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阿霉素尾静脉注射制造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 目的:观察肾安冲剂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lL一2R)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肾安冲剂对阿霉素肾病大鼠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阿霉素尾静脉注射制造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肾安冲剂小剂量组、肾安冲剂中剂量组、肾安冲剂大剂量组和泼尼松组,每组12只。造模后开始给药,治疗8周后以ELISA检测大鼠血清slL-2R和TNF-α水平。结果:模型组阿霉素肾病大鼠血清slL-2R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与各治疗组,各治疗组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血清slL-2R和TNF-α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且以肾安冲剂大剂量组对血清slL-2R和TNF-α水平的调节作用最好。结论:肾安冲剂通过调节阿霉素肾病大鼠的免疫功能,发挥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安冲剂 阿霉素肾病大鼠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R-146a-IRAK轴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瘘管型克罗恩病模型大鼠瘘管创面的作用
12
作者 倪健 朱晓文 于海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0-327,共8页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瘘管型克罗恩病(CD)模型大鼠瘘管创面的修复作用以及其对miR-146a/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信号轴的调节机制。方法:RT-PCR检测80例瘘管治疗的瘘管型CD患者术后血清中miR-146a和IRAK的mRN...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瘘管型克罗恩病(CD)模型大鼠瘘管创面的修复作用以及其对miR-146a/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信号轴的调节机制。方法:RT-PCR检测80例瘘管治疗的瘘管型CD患者术后血清中miR-146a和IRAK的mRNA表达。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分析miR-146a和IRAK的关系。将成功制备的CD瘘管病变模型大鼠分为对照组(Con)、ADSC干预组(ADSC)、ADSC+miR-146a-antagomir干预组(ADSC+antagomir)、ADSC+miR-146a-antagomir+siRNA-IRAK干预组(ADSC+antagomir+si),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1 h,ADSC组大鼠以2×10^(6)个/ml ADSC悬液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NC;ADSC+antagomir组大鼠以2×10^(6)个/ml ADSC悬液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ADSC+antagomir+si组大鼠以2×10^(6)个/ml ADSC悬液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siRNA-IRAK,Con组大鼠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NC;每组每日定时处理2次,连续处理14 d。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瘘管创面组织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中的血管新生;Western blot检测瘘管创面组织中IRAK、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miR-146a表达在CD瘘管病变患者术后的血清中明显降低,IRAK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miR-146a能靶向调控IRAK表达;与Con组相比,ADSC组、ADSC+antagomir组、ADSC+antagomir+si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的细胞凋亡率、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瘘管组织中IRAK、Bax表达明显降低,瘘管组织中新生血管的数量以及Bcl-2、VEGF表达明显升高;与ADSC组相比,ADSC+antagomir组、ADSC+antagomir+si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细胞凋亡率、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瘘管组织中IRAK、Bax表达明显升高,瘘管组织中新生血管的数量以及Bcl-2、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与ADSC+antagomir组相比,ADSC+antagomir+si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中细胞凋亡率、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瘘管组织中IRAK、Bax表达明显降低,瘘管组织中新生血管数量以及Bcl-2、VEGF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DSC促进CD模型大鼠瘘管病变术后的瘘管愈合,这可能与调控miR-146a/IRAK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创面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克罗恩病 瘘管病变 创面愈合 miR-146a/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信号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受体在大鼠小脑间位核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颂华 李冰 +1 位作者 邱一华 彭聿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5-648,共4页
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小脑皮层颗粒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6受体(interleukin-6 receptor,IL-6R),该受体介导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神经保护作用。然而,大鼠小脑核团是否也表达IL-6R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应用RT-PCR、Wes... 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小脑皮层颗粒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6受体(interleukin-6 receptor,IL-6R),该受体介导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神经保护作用。然而,大鼠小脑核团是否也表达IL-6R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应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在基因、蛋白和细胞水平检测IL-6R在大鼠小脑间位核的表达。结果显示:(1)在小脑间位核PCR扩增产物的凝胶电泳图上,在365 bp位置可见一清晰的条带,与IL-6R mRNA预计扩增片断的长度一致;(2)在West-ern blot实验体系中,IL-6R免疫反应阳性条带出现在分子量为80 kD处;(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小脑间位核中出现大量IL-6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以上结果表明:小脑间位核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表达IL-6R,提示IL-6在小脑间位核内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6受体 小脑间位核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和白细胞介素-6在放射性膀胱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阮绥鑫 李良 陈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目的检测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放射性膀胱损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人输尿管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进行培养,分别应用5、10和15 Gy的X线照射24、48和72 h,将未行照射的SV-HUC-1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CC... 目的检测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放射性膀胱损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人输尿管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进行培养,分别应用5、10和15 Gy的X线照射24、48和72 h,将未行照射的SV-HUC-1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实时定量PCR检测NF-κB和IL-6 mRNA的表达。将siRNA-NF-κB质粒转染至15 Gy X线照射72 h后的细胞株建立siRNA-NF-κB组(si-NF-κB组),将未转染质粒的15 Gy X线照射72 h后细胞株作为空白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IL-6蛋白的表达。将2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模型组(一次性给予20 Gy X线照射,建立放射性膀胱损伤大鼠模型)和对照组(不给予照射),每组10只,2周后处死大鼠,实时定量PCR检测膀胱组织中NF-κB和IL-6 mRNA的表达。结果SV-HUC-1细胞中,细胞增殖活性随着照射剂量和照射时间的增加而降低,NF-κB和IL-6 mRNA的表达随着照射剂量和照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si-NF-κB组中IL-6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放射性膀胱损伤大鼠模型的膀胱病变组织中,NF-κB和IL-6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F-κB和IL-6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X线对膀胱的损伤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病变组织中NF-κB和IL-6的表达升高,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膀胱损伤 核因子ΚB 白细胞介素-6 炎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缭云 李德华 +1 位作者 张玲荣 王守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7-88,共2页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IL - 2R)与戊型肝炎肝细胞损害和病期的关系。采用双抗夹心法对 18例戊型肝炎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清进行SIL - 2R测定。急性期SIL - 2R与恢复期比较 ,差别有显著性(P <0 0 5 ) ,恢复期与正常...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IL - 2R)与戊型肝炎肝细胞损害和病期的关系。采用双抗夹心法对 18例戊型肝炎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清进行SIL - 2R测定。急性期SIL - 2R与恢复期比较 ,差别有显著性(P <0 0 5 ) ,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相关分析表明 ,急性期SIL - 2R与ALT存在正相关 ,(r =0 85 7,t=6 7788,(P <0 0 5 ) ,而与Bil虽也存在正相关 ,但差别无显著性 (r =0 10 5 7,t=0 42 5 2 ,(P >0 0 5 )。戊型病毒性肝炎时 ,肝功能的损害与免疫参与有关 ,测定血清SIL - 2R可作为对戊型肝炎病情预测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戊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移植受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晓峰 陈国千 +5 位作者 吴国荣 肖华龙 胡志刚 叶书高 朱艳红 陈静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463-3464,共2页
目的:探讨肺移植受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检测的临床意义以及在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SA-ELISA法,动态检测18例肺移植受者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每月、急性排斥和感染时血清sIL... 目的:探讨肺移植受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检测的临床意义以及在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SA-ELISA法,动态检测18例肺移植受者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每月、急性排斥和感染时血清sIL-2R的浓度,将术后所测的各组结果分别与术前比较。结果:sIL-2R在肺移植术24h后血清水平均急剧升高,达(226.0±42.5)ng/L,1周后下降至(89.9±25.0)ng/L,与术前比仍偏高(P<0.01),sIL-2R在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时有高水平表达,与术前及感染时比较显著升高(P<0.01)。结论:肺移植受者血清sIL-2R的表达可以反映肺移植术后的免疫状态,有助于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急性排斥反应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与其受体及急性期蛋白反应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晓军 段萱 +3 位作者 黎燕 林红 付剑峰 陆道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 (interleukin 6 ,IL 6 )及可溶性IL 6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leoma ,MM)病人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缓解 2 7例 ,未缓解 19例 )及正常对照者 (2 9例 )血清 ,利用‘7TD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 (interleukin 6 ,IL 6 )及可溶性IL 6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leoma ,MM)病人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缓解 2 7例 ,未缓解 19例 )及正常对照者 (2 9例 )血清 ,利用‘7TD1细胞检测患者血清中IL 6的生物学活性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其中的sIL 6R水平。采用DNA结合蛋白的凝胶阻滞电泳检测MM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急性期蛋白反应因子 (acutephasereactionfactor,APRF)活性。结果 :MM患者血清中IL 6及sIL 6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且其水平与骨髓瘤负荷量呈正相关。DNA结合蛋白的凝胶阻滞电泳结果表明 :M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急性期反应因子APRF活性表达增强 ,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无APRF活性的表达。结论 :在MM条件下 ,IL 6信号转导途径中的某些调控机制 (如蛋白激酶等 )发生改变 ,从而使得核内的APRF激活转录 ,提示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多发笥骨髓瘤 急性期蛋白反应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及其受体与胆管癌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宁 黄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474-475,共2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子结构及其生物学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IL-6属细胞因子家族,在抗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及肿瘤免疫治疗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其促肿瘤生长作用,使之成为抗肿瘤治疗中重要的...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子结构及其生物学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IL-6属细胞因子家族,在抗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及肿瘤免疫治疗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其促肿瘤生长作用,使之成为抗肿瘤治疗中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近年的研究表明IL-6及其受体(IL-6R)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就IL-6及其受体与胆管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胆管癌 受体 促肿瘤生长作用 IL-6 肿瘤免疫治疗 自身免疫疾病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量激光对人牙周膜细胞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汤盟 崔占琴 +3 位作者 王阳阳 陈增国 李文静 张翠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1-532,共12页
目的通过观察高糖环境下低能量激光(LLL)对受静压力刺激的人牙周膜细胞(HPDL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以期探究LLL对糖尿病患者牙周组织炎症及正畸治... 目的通过观察高糖环境下低能量激光(LLL)对受静压力刺激的人牙周膜细胞(HPDL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以期探究LLL对糖尿病患者牙周组织炎症及正畸治疗过程中骨改建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PDLC,模拟正畸加力,结合LLL照射,将所培养细胞随机分为4组:低糖型杜氏改良Eagle培养基(DMEM)+压力刺激(A组),高糖型DMEM+压力刺激(B组),低糖型DMEM+LLL照射+压力刺激(C组),高糖型DMEM+LLL照射+压力刺激(D组),其中C、D组根据给予的激光能量密度值不同又分C1、D1组(能量密度值:3.75 J/cm2)和C2、D2组(能量密度值:5.625 J/cm2)。根据已有分组,对A、B、C、D组细胞进行加力,对C、D组细胞在细胞加力前进行LLL照射。分别观察0、12、24、48、72 h,定时提取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不同时段IL-6、TNF-α、OPG、RANKL的蛋白表达。结果1)在持续静压力刺激下,HPDLC分泌的IL-6、TNF-α浓度随时间逐渐上升;12 h后IL-6、TNF-α的浓度在A组与B、C1、C2组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1、D2组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OPG蛋白浓度在24h之前呈现出上升趋势,24h后随时间出现下降趋势;RANKL蛋白浓度随时间呈上升趋势;OPG/RANKL比值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持续静压力刺激12h后,A组与B、C1、C2组,B组与D1、D2组组间两两比较的OPG、RANKL及OPG/RANKL的比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高糖环境持续静压力刺激下,HPDLC分泌的IL-6、TNF-α浓度随时间呈现上升趋势;OPG的表达水平降低,RANKL的表达水平增加,OPG/RANKL的比值减小,提示高糖环境会促进骨吸收反应的发生;给予LLL照射干预后发现,IL-6、TNF-α的浓度出现下降,表明其可拮抗高糖环境所致的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并且能上调人HPDLC中OPG的表达,下调HPDLC中RANKL的表达,从而上调OPG/RANKL的比值,逆转高糖所致的骨代谢失衡。2)在3.75~5.625J/cm2这一能量密度范围内,随着给予的激光能量密度值的增大,其表现出的降低炎症因子及对HPDLC骨代谢的调控作用增强,提示在一定范围内,LLL调节骨改建的能力随剂量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环境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骨保护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人牙周膜细胞 低能量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受体基因非同义变异rs2228145和中国过敏性鼻炎病人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亚丽 张媛 +1 位作者 王成硕 张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5-699,共5页
目的过敏性鼻炎是鼻部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其发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在临床表现和遗传基础具有交叉重叠。本研究拟对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中发现的和哮喘相关的白细胞介素-6受体(interleukin-6 receptor,IL-6R)基... 目的过敏性鼻炎是鼻部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其发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在临床表现和遗传基础具有交叉重叠。本研究拟对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中发现的和哮喘相关的白细胞介素-6受体(interleukin-6 receptor,IL-6R)基因的rs2228145位点进行分析,检测其和中国过敏性鼻炎病人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2例明确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病人,以及416例正常对照,所有个体均为中国汉族。从外周血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应用时间飞行质谱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等位基因分析显示过敏性鼻炎及正常对照在IL-6R基因的rs2228145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存在差异(P=0.0039,Pcorrected=0.001 6)。基因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位点和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性,共显性模型(PA/C vs A/A=0.000,ORA/C vs A/A=0.546,95%CI:0.389~0.766)和显性模型(PA/C+C/C vs A/A=0.001,ORA/C+C/C vs A/A=0.575,95%CI:0.418~0.790)分析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果提示和哮喘相关基因IL-6R的rs2228145位点和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有关,可降低其发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哮喘 白细胞介素6受体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