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参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朱鹤宸 朱舒舒 龙明智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1,共5页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常合并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随着诊断技术的完善及代谢性疾病患者逐年增多,HFpEF发病率不断升高。因漏诊率高且发病机制复杂,HFpEF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常合并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随着诊断技术的完善及代谢性疾病患者逐年增多,HFpEF发病率不断升高。因漏诊率高且发病机制复杂,HFpEF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作为炎症及纤维化生物标志物,与HFpEF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HFpEF的诊断、预后评估及疗效动态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纤维化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代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孔祥萦 孟雅玲 顾群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和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在简单型和复杂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外科体外循环(CPB)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和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在简单型和复杂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外科体外循环(CPB)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龙江院区(小儿胸心)手术的0~12岁的CHD患儿11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简单型46例、复杂型71例。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观察简单型和复杂型CHD患儿围手术期血清NT-proBNP和s ST2水平变化,分析其与临床变量的相关性和对早期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CHD患儿术后NT-proBNP(3315.54±3052.24)pg/m L和s ST2(260.76±130.06)pg/m L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1),且复杂型CHD患儿围手术期心肌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高于简单型CHD患儿(P<0.01)。其水平与年龄(NT-proBNP术前r=-0.821、术后r=-0.791,sST2术前r=-0.300、术后r=-0.406,P<0.01)、体质量(NT-proBNP术前r=-0.846、术后r=-0.784,sST2术前r=-0.263、术后r=-0.413,P<0.01)呈负相关,与CPB时间(NT-proBNP术前r=0.439、术后r=0.459,sST2术前r=0.189、术后r=0.432,P<0.01)、手术时间(NT-proBNP术前r=0.318、术后r=0.372,sST2术后r=0.455,P<0.01)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NTpro BNP(OR=1.093)和术前s ST2(OR=1.268)是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NT-proBNP(OR=1.041)和s ST2(OR=1.171)是住监护室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s ST2(OR=1.041)是患儿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D患儿围手术期NT-proBNP和s ST2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类型、体质量及CPB时间等,联合应用对患儿术后早期结果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儿童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蒋伟 王辉 +1 位作者 黄中伟 黄新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291-2297,共7页
目的研究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stimulated expressed gene 2 protein,sST2)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epsis-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SA-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3... 目的研究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stimulated expressed gene 2 protein,sST2)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epsis-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SA-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接受sST2检测的395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分为非AKI组(281例)和AKI组(114例)。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的基础临床数据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ST2对SA-AKI的诊断能力,logistic回归评估sST2是否为SA-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构建两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净重新分类指数(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评估sST2的加入对模型预测能力的提升效果。结果AKI组患者sST2水平高于非AKI组(P<0.001)。sST2诊断SA-AKI的AUC为0.839(0.799~0.874),显著高于其他实验室指标(P<0.0001)。sST2>85 ng/mL是SA-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315,95%CI:5.867~34.926,P<0.001)。增加sST2显著改善了预测模型的AUC(0.954 vs.0.909,P<0.0001)、NRI(21.48%,95%CI:11.48%~31.49%,P<0.0001)及IDI(8.62%,95%CI:5.75%~11.49%,P<0.0001)。结论血清sST2可能成为潜在的预测脓毒症AKI发生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九月 常淑敏 +4 位作者 孙溢晗 于倩 陈贵铭 包文奇 侯爱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8-573,共6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首次确诊STEMI并行急诊...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首次确诊STE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206例。根据是否在随访期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脑卒中、心力衰竭及缺血驱动的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事件)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采用Cox回归分析STE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估sST2和NT-proBNP对STE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并用Delong检验分析单用sST2或NT-proBNP及sST2联合NT-proBNP的预测效能。结果:随访3年,共发生MACE 62例。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患者sST2、NT-proBNP水平均较高,左前降支病变、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比例较高,LVEF较低,冠状动脉慢血流比例较大(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ST2(HR=1.018,95%CI:1.012~1.024,P<0.001)和NT-proBNP(HR=1.001,95%CI:1.000~1.010,P<0.001)均是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ROC曲线和Delong检验分析显示,sST2联合NT-proBNP预测MACE的AUC为0.854,灵敏度为64.5%,特异度为93.1%,sST2联合NT-proBNP预测MACE的效能优于单用sST2或NT-proBNP(Z=2.119,P=0.034;Z=2.178,P=0.029)。结论:sST2、NT-proBNP是预测STE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MACE的有效指标,且二者联合预测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心肌梗死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4天时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水平与6个月内心原性死亡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蔡娟 周陵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7-47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出现第4天时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水平与6个月内心原性死亡的关系。方法:入选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入住我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的4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从...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出现第4天时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水平与6个月内心原性死亡的关系。方法:入选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入住我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的4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从症状开始出现至第4天时(如缺乏,以之后第一次数据代替)血清sST2的表达水平,并收集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随访6个月的临床资料,对心原性死亡患者(心原性死亡组,n=45)和生存患者(生存组,n=379)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心原性死亡组症状出现第4天时血清sST2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242.71(84.38~340.25)ng/ml vs 42.97(29.67~81.96)ng/ml,P<0.001];(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症状出现第4天时血清sST2水平与6个月内心原性死亡独立相关(P<0.001),在纳入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后,对心原性死亡仍有独立预测价值(P<0.001);即使在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这种预测价值仍然存在(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发生4天时血清sST2水平可以预测心肌梗死患者短期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心原性死亡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欧阳巍立 杨杨 王连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患者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or gene 2 protein,sST2)的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12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目的: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患者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or gene 2 protein,sST2)的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12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3例,依据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组。入选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术结果为阴性的对照组患者共85例。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sST2、Killip分级、B型脑尿肽前体(proBNP)、肌钙蛋白T(cTnT)、射血分数(EF)值、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Gensini评分等临床指标,分析sST2与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proBNP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同对照组相比,UA组sST2水平无明显变化,但STEMI组和NSTEMI组sST2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STEMI组sST2水平高于NSTEMI组(P<0.05)。同对照组相比,ACS患者Gensini评分较高,其中NSTEMI组高于STEMI组及UA组(P<0.05)。血清sST2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86,P<0.001)。proBNP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80,P<0.001)。结论:血清sST2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以及冠脉病变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GENSIN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明 张月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5-60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ST2)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ST2)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37例,根据PCI术前SNYTAX评分分为低分组(n=76)和中高分组(n=61)。比较2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高分组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血清sST2对出院后3个月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SYNTAX评分中高分组血清sST2高于低分组(P<0.05)。血清sST2是中高分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是血清sST2、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室壁瘤形成(均P<0.05)。预测MACE事件的ROC曲线显示,血清sST2联合CK-MB后曲线下面积最大(P<0.05)。结论血清sST2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STEMI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发生MACE的风险越高。联合检测CK-MB对MACE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 SYNTAX评分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BD对新生小鼠脑组织中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刘艺琳 杨晓夏 +3 位作者 赵文彦 牛珂 黄云燕 罗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在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内的表达及定位,初步探究IL-33/ST2轴信号通路在HIBD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7 d龄C57BL/6小鼠随机分配在假手术组(Sham)与HIBD模型组(HIBD),每组各10只,选用... 目的:通过观察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在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内的表达及定位,初步探究IL-33/ST2轴信号通路在HIBD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7 d龄C57BL/6小鼠随机分配在假手术组(Sham)与HIBD模型组(HIBD),每组各10只,选用改良的Rice-Vannucci法制作HIBD动物模型,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评定脑梗死状况,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ST2阳性细胞在新生鼠HIBD模型脑内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新生小鼠HIBD模型,与Sham组相比,HIBD小鼠脑内ST2表达增加,ST2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均有表达。结论:HIBD小鼠脑内ST2表达增加,ST2可能参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新生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引起C2C12肌管IL-6蛋白及IL-6、GLUT4基因表达的变化
9
作者 邱国荣 徐晓阳 谢敏豪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06-810,共5页
目的:研究骨骼肌细胞在不同时间的电刺激下产生的GLUT4基因与肌源性IL-6蛋白含量及其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小鼠骨骼肌肌母细胞(C2C12)为研究对象,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当刺激时间为45 min、60 min、75 min、90 min及12... 目的:研究骨骼肌细胞在不同时间的电刺激下产生的GLUT4基因与肌源性IL-6蛋白含量及其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小鼠骨骼肌肌母细胞(C2C12)为研究对象,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当刺激时间为45 min、60 min、75 min、90 min及120 min时C2C12肌管内糖原含量、GLUT4和IL-6 mRNA表达以及C2C12肌管上清液IL-6含量。结果:(1)电刺激各组GLUT4 mRNA表达均有所增加,其中60 min、75 min和120 min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电刺激75 min和120 min组IL-6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电刺激各组上清液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随电刺激时间增加,上述各项指标均先增加,后下降,90 min时达低谷。(3)随电刺激时间延长,C2C12肌管糖原含量逐渐减少,其中,刺激120分钟组糖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结论:(1)电刺激C2C12肌管对细胞糖代谢产生了一定影响;(2)电刺激C2C12肌管引起的GLUT4 mRNA表达的增加很可能与肌管收缩产生的IL-6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2C12肌管 刺激 IL-6蛋白含量 GLUT4基因表达 IL-6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貂细小病毒VP2基因的可溶性表达优化及包涵体蛋白复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翔宇 蔡熙姮 +8 位作者 史宁 王洋 由海波 鲁荣光 闫喜军 侯金利 李滋睿 胡博 徐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共6页
为探究水貂细小病毒(MEV)VP2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对MEV VP2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用ELISA初步评价重组蛋白在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通过大肠埃希菌表达外源基因的方法构建MEV VP2原核表达体系,经诱导表达得到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目的蛋白... 为探究水貂细小病毒(MEV)VP2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对MEV VP2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用ELISA初步评价重组蛋白在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通过大肠埃希菌表达外源基因的方法构建MEV VP2原核表达体系,经诱导表达得到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目的蛋白,对蛋白进行纯化、透析复性并鉴定;加入分子伴侣pTf16质粒构建共表达系统,优化表达条件以提升可溶性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及鉴定。将纯化后的可溶性蛋白、复性后的包涵体蛋白及纯化后的全病毒蛋白作为抗原包被酶标板,用间接ELISA方法对MEV标准阴、阳性血清进行检测,初步对比评价3种抗原的血清学诊断价值。结果表明,经过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重组蛋白原核表达载体;重组VP2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67 ku;优化诱导温度和诱导试剂浓度未能解决包涵体表达问题;构建了共表达系统,优化表达条件后可溶性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得到明显提高;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两种重组蛋白皆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间接ELISA结果表明可溶性表达蛋白更适合作为MEV的候选诊断抗原。通过分子伴侣共表达和包涵体蛋白复性的方法获得了大量有活性的目的蛋白,为建立水貂细小病毒血清学诊断方法和制备MEV病毒样颗粒(VLPs)及VP2蛋白多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貂细小病毒 VP2基因原核表达 可溶性蛋白 包涵体复性 血清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中Wistar大鼠大脑皮层甲基化结合蛋白-2基因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玉稚 潘虹 +2 位作者 王汉森 包新华 吴希如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 :研究甲基化结合蛋白 2 (methyl CpG bindingprotein 2 ,mecp2 )基因在发育中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层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 timePCR) ,Northern印迹杂交对mecp2基因在正常Wistar大鼠发育的不同阶段 :胚胎第... 目的 :研究甲基化结合蛋白 2 (methyl CpG bindingprotein 2 ,mecp2 )基因在发育中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层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 timePCR) ,Northern印迹杂交对mecp2基因在正常Wistar大鼠发育的不同阶段 :胚胎第 1 5天 (E1 5 )、第 1 7天 (E1 7)、第 1 9天 (E1 9)、出生当日 (P0 ) ,生后第 7天 (P7)、生后第 1 4天 (P1 4 )、生后第 2 8天 (P2 8) ,成年期大鼠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应用Western印迹杂交对MeCP2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mecp2基因是在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层中表达的mRNA ,约为 1 0kb。从胚胎至成年期的发育过程中 ,mecp2基因mRNA的表达虽有波动 ,但差异无显著性。mecp2基因在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层中仅表达一种MeCP2 ,相对分子质量为 75 0 0 0。在不同发育阶段其表达水平表现为 ,胚胎E1 5表达水平最低 ,自胚胎E1 9始至成年期MeCP2表达水平较E1 5明显增高。生后第 7日至成年期 ,各时间点间表达水平的变化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 :随着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发育成熟 ,MeCP2的表达水平逐渐增高 ,说明MeCP2对神经元的成熟有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发育 WISTAR 大鼠 大脑皮层 甲基化结合蛋白-2 基因表达 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蜂毒素基因转染对HepG2细胞生长及 AFP表达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绍祥 文军慧 凌昌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 :将蜂毒素基因置于甲胎蛋白 (AFP)转录调控元件 (r AFP)驱动之下 ,构件重组腺病毒载体 ,观察蜂毒素基因转染对肝癌细胞生长及 AFP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蜂毒素基因置于 r AFP之后 ,用细菌内高效同源重组法将目的基因重组入腺病毒... 目的 :将蜂毒素基因置于甲胎蛋白 (AFP)转录调控元件 (r AFP)驱动之下 ,构件重组腺病毒载体 ,观察蜂毒素基因转染对肝癌细胞生长及 AFP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蜂毒素基因置于 r AFP之后 ,用细菌内高效同源重组法将目的基因重组入腺病毒质粒中 ,将腺病毒质粒用 Pac 酶切线性化后 ,用脂质体介导转染 2 93细胞进行腺病毒的包装。携有蜂毒素基因的腺病毒感染肝癌细胞后 ,RT- PCR实验观察蜂毒素基因是否发生转录 ;MTT法测定蜂毒素基因转染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EL ISA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 AFP。 结果 :RT- PCR实验表明蜂毒素基因转染肝癌细胞后可以被转录 ;蜂毒素基因在 r AFP的控制下 ,可以特异性的抑制 AFP阳性肝癌细胞的增殖 ,并降低其 AFP的生成量。结论 :蜂毒素基因转染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及 AFP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介导 蜂毒素 基因转染 HEPG2细胞 AFP 基因表达 甲胎蛋白 肝癌 癌细胞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B-msBlyS的构建
13
作者 傅春华 田聆 +2 位作者 魏于全 文艳君 李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 克隆BALB c小鼠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msBlyS)的cDNA片段并测序分析 ,为研究msBlyS诱导的抗肿瘤作用提供目的基因。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 (RT_PCR)法从BALB c小鼠脾脏组织总RNA中获得 5 6 6bp的msBlyS基因cDNA。通过T... 目的 克隆BALB c小鼠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msBlyS)的cDNA片段并测序分析 ,为研究msBlyS诱导的抗肿瘤作用提供目的基因。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 (RT_PCR)法从BALB c小鼠脾脏组织总RNA中获得 5 6 6bp的msBlyS基因cDNA。通过TA克隆测序无误 ,再将其定向连接到pSecTag2B真核表达载体上 ,转化E .coliXL1_blue。限制性内切酶筛选出阳性克隆pSecTag2B_msBlyS ,末端终止法完成msBlyScDNA的序列测定。结果 测得的msBlyScDNA序列与基因文库中报道序列完全相同 ,插入相位正确 ,未改变目的基因的阅读框架。结论 成功克隆了小鼠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基因 ,为研究其诱导的抗肿瘤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真核表达载体 pSecTag2B-msBlyS 抗体 基因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neu胞外配体结合区2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明 郭宁 +3 位作者 胡美茹 王嘉宁 施明 沈倍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用PCR技术扩增HER 2 neu胞外配体结合区 2 (RLD2 )cDNA ,并将扩增的基因片段克隆于硫氧还蛋白 (TrxA)原核表达载体中 ,获得TrxA RLD2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表达 .通过插入偶联翻译序列 ,实现TrxA与RLD2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共表达 .表达产物... 用PCR技术扩增HER 2 neu胞外配体结合区 2 (RLD2 )cDNA ,并将扩增的基因片段克隆于硫氧还蛋白 (TrxA)原核表达载体中 ,获得TrxA RLD2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表达 .通过插入偶联翻译序列 ,实现TrxA与RLD2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共表达 .表达产物经免疫印记检测可被抗HER 2 neu特异性抗体识别 .经离子交换层析和钴亲和层析纯化 ,RLD2蛋白的纯度达 90 % .用质谱法分析RLD2蛋白的分子量 ,与预期值相符 .结果表明 ,利用TrxA表达体系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HER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NEU 配体结合区 原癌基因 硫氧还蛋白 大肠杆菌 可溶性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illusa myloliquefaciens中性植酸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和性质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艳 孙建义 +2 位作者 赵学新 付石军 翁晓燕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0-64,72,共6页
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是一种嗜热细菌,其产生的中性植酸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通过TD PCR技术将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编码的中性植酸酶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 30a(+)上,在大肠杆菌 BL21(DE3)中得到... 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是一种嗜热细菌,其产生的中性植酸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通过TD PCR技术将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编码的中性植酸酶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 30a(+)上,在大肠杆菌 BL21(DE3)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表达量占大肠杆菌可溶性蛋白的33.5%.采用金属Ni2+亲和层析对基因表达产物进行纯化,表达产物具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原核表达 植酸酶基因 蛋白纯化 中性植酸酶 性质 基因表达产物 大肠杆菌 PCR技术 NI^2+ 可溶性蛋白 生物学功能 芽孢杆菌 淀粉液化 嗜热细菌 基因克隆 高效表达 亲和层析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郑澜 陆爱云 周志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429,共6页
目的:探讨低氧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9组。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及低氧、超低氧两种不同程度的递增低氧刺激,在运动中和运动后... 目的:探讨低氧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9组。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及低氧、超低氧两种不同程度的递增低氧刺激,在运动中和运动后给予低氧处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HIF-1α、VEGFmRNA在骨骼肌组织中的定位及含量。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低氧训练骨骼肌HIF-1α蛋白表达对骨骼肌VEGF转录的促进作用。结果与结论:低氧和运动训练可增加骨骼肌组织HIF-1α蛋白和VEGFmRNA含量,低氧训练骨骼肌组织HIF-1α蛋白表达的增加对VEGF基因转录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低氧训练 MRNA表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HIF-1Α蛋白 骨骼肌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显微图像分析 蛋白表达 RNA含量 基因表达 SD大鼠 递增负荷 低氧刺激 不同程度 原位杂交 相关分析 运动训练 基因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F2A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EBV^+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伟 黎桂仙 +2 位作者 陈洪浪 尹金宝 姜恩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4-429,I0001,共7页
目的:构建爱泼斯坦-巴尔(EB)病毒(EBV)潜伏膜蛋白2A(LMP2A)基因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融合基因(CSF2A)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CSF2A融合蛋白对EBV阳性(EBV+)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根据重叠延伸原理,将LMP2A与G... 目的:构建爱泼斯坦-巴尔(EB)病毒(EBV)潜伏膜蛋白2A(LMP2A)基因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融合基因(CSF2A)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CSF2A融合蛋白对EBV阳性(EBV+)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根据重叠延伸原理,将LMP2A与GM-CSF在编码(Gly4Ser)3多肽的DNA基因片段连接下进行重组。采用DNA重组技术将融合基因片段连接于p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上,行酶切电泳分析和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设pIRES2-CSF2A重组质粒转染组为实验组,pIRES2-LMP2A质粒转染组和pIRES2-eGFP空质粒转染组为对照组,分别转染树突状细胞(DC)。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CSF2A基因和蛋白表达;MTT和Hochest法检测各组EBV+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形态学。结果:酶切实验和序列测定,CSF2A融合基因正确插入pIRES2-eGFP质粒,并成功获得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CSF2A。转染pIRES2-CSF2A至DC后,检测到CSF2A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pIRES2-CSF2A质粒转染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呈时间依赖性;Hochest检测,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学改变并产生凋亡小体。pIRES2-CSF2A质粒转染组作用于EBV+肿瘤细胞48h时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结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CSF2A可有效转染DC,并明显抑制EBV+CNE2细胞增殖且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膜蛋白2A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融合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对肺癌细胞株bcl-2基因表达的抑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海燕 张洹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3-486,共4页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iRNA)对bcl-2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Ambion公司提供的设计软件和试剂盒,设计合成以bcl-2基因为靶标的siRNA,通过脂质体将合成的siRNA转入A549和NCIH460细胞株,以未转染细胞和转染bcl2的反义药物G3139为对照,...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iRNA)对bcl-2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Ambion公司提供的设计软件和试剂盒,设计合成以bcl-2基因为靶标的siRNA,通过脂质体将合成的siRNA转入A549和NCIH460细胞株,以未转染细胞和转染bcl2的反义药物G3139为对照,经MTT法检测siRNA对细胞生长的抑制,RTPCR检测bcl2mRNA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和bcl-2蛋白表达,反应siRNA对bcl-2表达的抑制效应。结果siRNA组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各时间点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反义组在24、48h也有显著差异(P<0.05),而72h无差异(P>0.05)。转染12h后,siRNA组bcl-2mRNA与对照组和反义组有显著差异(P<0.05)。转染48h后,siRNA组bcl2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反义组,siRNA组和反义组细胞阻滞于S期。结论体外转录合成的siRNA可抑制A549和NCIH46细胞bcl2基因的表达,效率可达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基因表达 SIRNA 肺癌细胞株 bcl-2蛋白表达 BCL-2MRNA RT-PCR检测 流式细胞仪检测 bcl-2表达 MTT法检测 mRNA水平 A549 G3139 细胞存活率 对照组 抑制作用 设计合成 反义药物 转染细胞 细胞生长 细胞周期 抑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患者血清中ST2、CA125和HE4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9
作者 田春迎 李铤 +3 位作者 陈媛媛 刘玟妍 李睿尧 于秀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784,共7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糖类抗原125 (CA125)和人附睾蛋白4 (HE4)水平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阐明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于本院就诊并经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卵巢良性病变...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糖类抗原125 (CA125)和人附睾蛋白4 (HE4)水平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阐明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于本院就诊并经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卵巢良性病变和卵巢恶性肿瘤首诊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卵巢良性病变组53例,卵巢癌组83例,另取同期体检的55名健康女性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入院第1天抽取空腹肘静脉血并留取血清,采用循环增强荧光免疫发光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ST2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CA125和HE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诊断卵巢癌的性能,计算截断值(Cut-off值)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以AUC值代表各指标的诊断性能。采用Kendall法分析血清中ST2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TNM分期、肿瘤最大直径、远端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癌胚抗原(CEA)、CA125、糖类抗原199 (CA199)、HE4、P53和Ki67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卵巢良性病变组患者血清中CA125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和卵巢良性病变组比较,卵巢癌组患者血清中ST2、CA125和HE4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T2的AUC值为0.719 (95%CI:0.616~0.822), CA125的AUC值为0.868 (95%CI:0.794~0.942), HE4的AUC值为0.867 (95%CI:0.793~0.942), ST2+CA125+HE4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894 (95%CI:0.832~0.955)。不同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和腹膜转移的卵巢癌患者血清中ST2、CA125及HE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和肿瘤最大直径卵巢癌患者血清中ST2、CA125及HE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患者血清中ST2水平与TNM分期、远端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CA125水平、HE4水平和Ki67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ST2水平与肿瘤最大直径、CEA、CA199水平和P53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ST2、CA125和HE4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血清ST2、CA125和HE4联合检测筛查卵巢癌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可提高卵巢癌患者的诊断效能。ST2与卵巢癌高TNM分期和癌转移有关,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糖类抗原125 人附睾蛋白4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改变人肝细胞系HepG2蛋白质表达谱
20
作者 张艳 范学工 +4 位作者 陈仁 肖志强 冯雪萍 田雪飞 陈朝晖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61-565,共5页
目的研究H.pylori作用后肝细胞系HepG2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通过对差异蛋白质点的鉴定与分析,以探讨H.pylori对肝细胞的病理作用。方法采用体外肝细胞和H.pylori共培养,应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H.pylori处理前后细胞总蛋白,筛选出差异表达... 目的研究H.pylori作用后肝细胞系HepG2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通过对差异蛋白质点的鉴定与分析,以探讨H.pylori对肝细胞的病理作用。方法采用体外肝细胞和H.pylori共培养,应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H.pylori处理前后细胞总蛋白,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并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鉴定出7种表达上调的蛋白质点,包括整合素-β1、蛋白激酶C-α、LIM同源盒蛋白Lhx1、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β亚单位、PINCH蛋白、MAPK激酶3、Ras相关蛋白Rab-37等。这些蛋白质参与了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免疫、细胞生长、信号传导等众多事件。结论H.pylori可能通过介导这些蛋白质的上调而发挥对HepG2细胞的病理作用。这种蛋白质组的差异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H.pylori与人类肝胆疾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系HepG2 蛋白表达 幽门螺杆菌 H.pylori 蛋白激酶C-Α 人肝 整合素β-1 MAPK激酶 基因表达调控 病理作用 s相关蛋白 差异表达 分析鉴定 表达上调 结果鉴定 电泳分离 Β亚单位 起始因子 细胞免疫 细胞生长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