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性骨髓瘤的B细胞成熟抗原靶向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与复发后处理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燕思佳 肖毅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9-935,共7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较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虽然有多种药物可用于其治疗,但仍不可避免复发。近年来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在治疗复发/难治性(R/R)MM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为RRMM患者带来了新的希...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较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虽然有多种药物可用于其治疗,但仍不可避免复发。近年来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在治疗复发/难治性(R/R)MM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为RRMM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国内外已有4种BCMA-CAR-T产品上市,其在RRMM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BCMA-CAR-T治疗后的RRMM仍有较高的复发率,而对于BCMA-CAR-T后的维持治疗方面的研究仍较少,BCMA-CAR-T治疗复发后的治疗有多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b细胞成熟抗原靶向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选能够增强B细胞与乙肝表面抗原肽结合能力的小分子化合物 被引量:1
2
作者 汤善宏 高柳村 +4 位作者 李运明 毕茜 靳江 宋朝君 杨桂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84-1285,1287,共3页
目的:筛选能够有效增强Epstein-Barr病毒转化的B细胞与HBsAg相关抗原肽结合能力的小分子化合物MLE(MHC loading enhancer)。方法:EB病毒转化的B细胞系与HBsAg17-31及全长在加或不加小分子化合物的情况下共孵育4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平均... 目的:筛选能够有效增强Epstein-Barr病毒转化的B细胞与HBsAg相关抗原肽结合能力的小分子化合物MLE(MHC loading enhancer)。方法:EB病毒转化的B细胞系与HBsAg17-31及全长在加或不加小分子化合物的情况下共孵育4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FITC标记的HBsAg17-31肽段在不加小分子化合物与B细胞共孵育4 h候后(阴性对照)的45±7.87(P=0.008),对氯苯酚(pCP)为60.33±14.34(P<0.01);HBsAg全长与B细MFI为19.97±4.95,加甲醇的MFI为24.67±4.24(P=0.506),加正丁醇的则为胞共孵育4 h后,其阴性对照MFI值为26.67±1.53,加入甲醇的MFL值为31.33±2.08(P=0.078),加入正丁醇的为51.67±3.61(P<0.01),而加入pCP的MFI值为71.67±3.51(P<0.01)。结论:这些小分子化合物能够有效增强Epstein-Barr病毒转化的B细胞与FITC标记的HBsAg17-31肽段及其全长的结合能力,甲醇的催化能力较弱,正丁醇的催化能力明显强于甲醇,对氯苯酚的催化能力最强;为进一步将MLE应用于HBV免疫治疗、乙肝疫苗佐剂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loadingenhancer b细胞 乙肝表面抗原 流式细胞术(F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对B细胞的活化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田芳 胡雪莉 +4 位作者 魏慧 刘浩 陈瑾 钱莉 杨维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02-1507,共6页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是否能够诱导小鼠B细胞活化及其机制。方法:SEA和脂多糖(LPS)分别体外刺激小鼠脾脏CD19+B细胞,72 h后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B细胞表面CD80、CD86及CD40的表达和B细胞细胞周期的改变;用荧光染料CFS...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是否能够诱导小鼠B细胞活化及其机制。方法:SEA和脂多糖(LPS)分别体外刺激小鼠脾脏CD19+B细胞,72 h后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B细胞表面CD80、CD86及CD40的表达和B细胞细胞周期的改变;用荧光染料CFSE分裂法检测B细胞增殖;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白介素(IL-)10、IL-6、γ干扰素(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同时利用ERK、JNK、p38MAPK和NF-κB信号转导抑制剂检测B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SEA与LPS组可以活化小鼠脾脏CD19+B细胞,使其表面高表达CD80、CD86和CD40;同时诱导S/G2期的B细胞比例显著增加,SEA可以诱导B细胞增殖。SEA与LPS能刺激脾脏CD19+B细胞分泌高水平的IL-10、IL-6。分别阻断NF-κB、ERK、JNK和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后可以抑制B细胞IL-10和IL-6的分泌。结论:SEA可以上调小鼠脾脏B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促进其增殖。同时,SEA可以通过NF-κB、ERK、JNK和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刺激小鼠B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可溶性虫卵抗原 b细胞 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构建及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被引量:1
4
作者 郝瑞栋 田芳 +7 位作者 杨振莉 汪敏亮 张大挺 李彦涛 凡鹏程 吴国祥 朱学军 刘根桃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158,共7页
目的:探索通过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方法。方法:构建基于鼠源BCMA scFv的CAR-BCMA分子,包装为慢病毒载体... 目的:探索通过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方法。方法:构建基于鼠源BCMA scFv的CAR-BCMA分子,包装为慢病毒载体并感染健康人T细胞构建CAR-BCMA-T细胞;构建BCMA阳性细胞系A549-BCMA、A549-BCMAOFP和K562-BCMA作为靶细胞。将CAR-BCMA-T细胞与构建的靶细胞和人骨髓瘤细胞U266共孵育,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BCMA阳性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构建MM患者来源CAR-BCMA-T细胞并检测其杀伤靶细胞A549-BCMA的能力,并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AR-BCMA-T细胞IFN-γ的释放水平。结果:健康人来源的CAR-BCMA-T经过11 d培养扩增300倍,阳性率达到43%;成功构建BCMA阳性靶细胞。在5:1效靶比下,CAR-BCMA-T对A549-BCMA、K562-BCMA和U266细胞的杀伤率分别在80%、60%和80%左右,显著高于对BCMA阴性细胞的杀伤率,且杀伤力与靶细胞的BCMA表达强度相关。在效靶比20:1时,MM患者来源CAR-BCMA-T细胞对靶细胞A549-BCMA的杀伤率达到95%以上,并且大量分泌IFN-γ。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健康人及MM患者来源的靶向BCMA的CAR-T细胞,其能够有效特异杀伤BCMA阳性的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成熟抗原 嵌合抗原受体 多发性骨髓瘤 Γ干扰素 杀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免疫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栾春燕 菅子莹 +1 位作者 程韬 陈宝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01-1705,共5页
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因其在恶性骨髓瘤细胞上高度选择性表达,故是理想的精准治疗靶点。本文就BCMA的生物学活性、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意义以及针对抗B细胞成熟抗原开发的免疫疗法(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 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因其在恶性骨髓瘤细胞上高度选择性表达,故是理想的精准治疗靶点。本文就BCMA的生物学活性、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意义以及针对抗B细胞成熟抗原开发的免疫疗法(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b细胞成熟抗原 双特异性抗体 抗体药物偶联物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人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重组表达和纯化
6
作者 常卿 俞敏达 李文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4,共5页
人源CD20作为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的膜蛋白,可以作为B淋巴细胞瘤免疫治疗的有效靶点。通过分子克隆引物设计,将CD20的胞外区以重复串联的方式克隆到pET28a载体上,两者之间通过Linker连接区(-GSSGGSSG-)连接,构建表达载体pET28a-Bi2... 人源CD20作为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的膜蛋白,可以作为B淋巴细胞瘤免疫治疗的有效靶点。通过分子克隆引物设计,将CD20的胞外区以重复串联的方式克隆到pET28a载体上,两者之间通过Linker连接区(-GSSGGSSG-)连接,构建表达载体pET28a-Bi20。测序正确后转化至大肠杆菌Transetta(DE3)中重组表达,优化表达条件为当菌液OD_(600)为0.6~0.8时,以IPTG终浓度1 mmol/L,37℃诱导5 h。表达产物带有C端6个组氨酸的亲和标签,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通过包涵体洗涤条件优化,变性条件下的镍亲和层析纯化,透析复性条件的摸索和优化,最终获得纯度大于95%的可溶CD20胞外区同源二聚体Bi20,建立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规模化量产CD20胞外区多肽的方法。经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证实纯化复性后CD20胞外区多肽Bi20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 细胞治疗 重组表达 连接区 包涵体变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治疗进展
7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283-1283,共1页
过去20年,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患者的生存时间获得显著延长,但多数患者最终仍会复发或变为难治性,MM仍然无法治愈。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表达仅限于一些B细胞谱系,在MM细胞上广泛表达,是MM的一个理想靶抗原。
关键词 b细胞成熟抗原 多发性骨髓瘤 抗原 《中国肿瘤临床》 治疗进展 bCMA 靶向 难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治疗进展
8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155-1155,共1页
过去20年,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患者的生存时间获得显著延长,但多数患者最终仍会复发或变为难治性,MM仍然无法治愈。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表达仅限于一些B细胞谱系,在MM细胞上广泛表达,是MM的一个理想靶抗原。多种... 过去20年,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患者的生存时间获得显著延长,但多数患者最终仍会复发或变为难治性,MM仍然无法治愈。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表达仅限于一些B细胞谱系,在MM细胞上广泛表达,是MM的一个理想靶抗原。多种靶向BCMA的治疗,包括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双特异性抗体(BsAbs)和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在复发/难治性MM患得显著的临床效果。2022年第49卷第20期《中国肿瘤临床》血液肿瘤专栏专家论坛栏目刊发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安刚教授撰写的《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治疗进展》一文,综述了近年来MM靶向BCMA治疗的研究进展,希望为同道提供临床与研究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抗体 b细胞成熟抗原 《中国肿瘤临床》 多发性骨髓瘤 中国医学科学院 嵌合抗原受体 抗原 血液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状态及外周血RDW-SD、sFLCR、sBCMA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沈娟 王勇 +1 位作者 王秋萍 凌晨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1-1166,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免疫状态及检测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值(sFLCR)、可溶性B细胞成熟抗原(sBCMA)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为该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7月至202...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免疫状态及检测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值(sFLCR)、可溶性B细胞成熟抗原(sBCMA)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为该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MM患者182例作为观察组,所选患者均随访3年,随访期间失访6例,最终纳入176例进行研究,将最终纳入的176例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53例)和预后良好组(123例),另外随机选取于我院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免疫状态,分析MM患者预后不良的单因素,予以Cox回归分析MM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将预后良好组纳入阴性,预后不良组纳入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外周血RDW-SD、血清sFLCR、sBCM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MM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获取曲线下面积(AUC),最佳截断值的确定依据约登指数最大的原则,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分析通过拟合方程进行。结果观察组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外周血RDW-SD及血清sBCM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sFLCR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RDW-SD水平(HR=1.091,95%CI:1.027~1.159)、血清sFLCR水平(HR=1.095,95%CI:1.035~1.159)、血清s BCMA水平(HR=1.088,95%CI:1.016~1.165)均是MM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外周血RDW-SD、血清sFLCR、sBCMA联合检测预测MM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值为0.880,高于三者单一检测(0.805、0.786、0.780,P<0.0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34%、68.29%。结论MM患者存在免疫状态异常现象,且患者发生预后不良与外周血RDW-SD及血清sBCMA水平和血清sFLCR水平有关,外周血RDW-SD、血清sFLCR、sBCMA联合检测预测MM患者预后不良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状态 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 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值 可溶性b细胞成熟抗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C1抗原的B细胞表位预测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清浩 王祥卫 +1 位作者 金燕 张立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6-409,共4页
目的 预测MUC1抗原的B细胞表位。方法 联合运用多种方法对MUC1的二级结构和表面特性,如理化 性质、亲水性、可塑性、溶剂可及性及免疫原性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MUC1的抗原表位。结果 MUC1存在有多个潜在的 抗原表位位点,可能的蛋... 目的 预测MUC1抗原的B细胞表位。方法 联合运用多种方法对MUC1的二级结构和表面特性,如理化 性质、亲水性、可塑性、溶剂可及性及免疫原性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MUC1的抗原表位。结果 MUC1存在有多个潜在的 抗原表位位点,可能的蛋白质抗原表位区域:1 -10,24 -54,65 -77,84 -91,108 -134,140 -156,159 -174,179 -196,199- 210,220- 233, 237- 265,270- 299,316 -337,351 -362,369- 396,411- 420,445 -502。结论 应用多参数预测MUC1抗原的B细胞表位,为进一步 研究MUC1结构和功能、构建MUC1突变体和选择表达新型MUC1分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1 表位预测 蛋白质抗原表位 b细胞表位 结构和功能 表面特性 二级结构 理化性质 免疫原性 亲水性 可塑性 可及性 多参数 步研究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的成熟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剑 沈倍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82-683,687,共3页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成熟 机体免疫系统功能 表面抗原受体 发育阶段 免疫活性 细胞凋亡 自身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MA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6
12
作者 吕雨琦 张明明 +3 位作者 魏国庆 丁淑怡 胡永仙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7-143,共7页
目的:探究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过程中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的99... 目的:探究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过程中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的9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化疗预处理前后和CAR-T细胞输注后患者肾功能的动态变化,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过程中共有25例患者发生AKI,AKI发生率为25.3%,中位发生时间为8.0(5.5,11.0)d,其中AKI 1期2例(8.0%),AKI 2期3例(12.0%),AKI 3期9例(3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化疗预处理后的血清肌酐(SCr)水平(OR=1.020,P<0.001)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严重程度(OR=6.501,P<0.01)与AKI的发生密切相关。化疗预处理后SCr水平预测AKI的曲线下面积为0.800(95%CI:0.694~0.904,P<0.001),最大约登指数为0.528,其所对应的截断值为83.0μmol/L,预测敏感度为72.0%,特异度为80.8%。3~4级CRS的患者AKI发生率为39.1%,而CRS低于3级的患者AKI发生率为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7,P<0.01)。结论:接受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AKI多发生于CAR-T细胞输注后的15.0 d内,表现为一过性的严重肾功能损害。化疗预处理后存在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应警惕AKI的发生,同时在CAR-T细胞治疗期间须注意防治C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b细胞成熟抗原 急性肾损伤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MA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祖成 王柯馨 +2 位作者 张棋琦 胡永仙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目的:研究以B细胞成熟抗原(BCMA)为靶点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后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carHLH)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BCMA靶向的CA... 目的:研究以B细胞成熟抗原(BCMA)为靶点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后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carHLH)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Ⅰ期单中心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1800017404)中的99例复发/难治MM患者(包括3例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carHLH组和非carHLH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疗效、CAR-T细胞扩增特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等差异,并总结carHLH患者的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99例患者中,发生carHLH 20例,carHLH发生率为20.20%,carHLH发生的中位时间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后的第7天(第0~19天),集中发生于CRS后第5~10天。与非carHLH患者比较,carHLH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CAR-T细胞治疗前骨髓浆细胞比例、治疗期间发生3~4级CRS的患者比例均更高(均P<0.05);CAR-T细胞扩增高峰更高(P<0.01);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IL)-6、IL-10和γ干扰素水平更高(均P<0.01);国际标准化比值和D-二聚体峰值更高,纤维蛋白原谷值更低(均P<0.01)。20例发生carHLH的患者中,单独使用托珠单抗治疗7例,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5例,同时使用托珠单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6例,均好转。MM客观缓解率17例接受疗效评估的carHLH患者为100.00%,78例接受疗效评估的非carHLH患者为94.87%(P>0.05)。结论:接受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的MM患者carHLH发生率较高,治疗前骨髓浆细胞比例越大越容易发生carHLH,且治疗后CAR-T细胞扩增程度及细胞因子水平与carHLH发生密切相关。并发carHLH者在接受以托珠单抗和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后疗效大多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细胞白血病 b细胞成熟抗原 噬血细胞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免疫突触在抗原捕获、加工和递呈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倩 杨桂连 王春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18-1421,1429,共5页
B细胞具有捕获外部抗原的能力,B细胞将其捕获的外部抗原在抗原加工区室中降解成肽段,然后抗原肽与进入区室的MHCⅡ类分子结合,表达于B细胞表面并提呈给CD4+T细胞,这是适应性免疫反应过程的一个关键性步骤。 B细胞与T细胞之间的这... B细胞具有捕获外部抗原的能力,B细胞将其捕获的外部抗原在抗原加工区室中降解成肽段,然后抗原肽与进入区室的MHCⅡ类分子结合,表达于B细胞表面并提呈给CD4+T细胞,这是适应性免疫反应过程的一个关键性步骤。 B细胞与T细胞之间的这种联系被称为T、B细胞的合作[1],这个过程B细胞形成生发中心,并且分化为能够产生亲和力更高的的浆细胞,同时发展成为记忆性B 细胞亚群。B细胞通过MHCⅡ类分子对抗原进行递呈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阶段:第一,B细胞可通过B细胞抗原受体( BCR)识别并捕获外部抗原;第二,捕获后的抗原在B细胞的抗原加工室中被降解为肽段,然后被降解的肽段与MHCⅡ类分子结合;第三, MHCⅡ类分子与肽段的复合物将表达于B细胞表面并提呈给CD4+T细胞,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抗原受体 抗原捕获 抗原加工 免疫突触 MHCⅡ类分子 递呈 CD4+T细胞 细胞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MA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棋琦 祖成 +3 位作者 孟夜 吕雨琦 胡永仙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50,共7页
目的:探究应用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的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共99例接受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 目的:探究应用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的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共99例接受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接受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TLS的危险因素。结果:99例患者中,17例发生TLS(TLS组),发生率为17.2%,发生时间为BCMA靶向的CAR-T细胞输注后(8.9±3.0)d。TLS组均出现TLS相关临床表现,其中出现肾功能不全17例,心律失常8例。TLS组均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时间为BCMA靶向CAR-T细胞输注后1.0(1.0,6.5)d,其中3~4级CRS 13例。TLS组治疗前血肌酐、血尿酸较非TLS组高,3~4级CRS患者的比例也高于非TLS组(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肌酐水平(OR=1.015,P<0.01)和严重CRS(OR=9.371,P<0.01)是TL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BCMA靶向的CAR-T细胞治疗的复发/难治MM患者具有较高的TLS发生率,高血肌酐水平和严重CRS是TLS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降低血肌酐、控制CRS严重程度预防TL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b细胞成熟抗原 肿瘤溶解综合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杆菌耐热抗原对A549细胞分泌SP-B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志晓 沙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70-1274,共5页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tb-HAg)刺激诱导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后对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B(SP-B)的分泌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Mtb-HAg分别刺激诱导A549细胞,相同条件分别培养24、48 h,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tb-HAg)刺激诱导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后对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B(SP-B)的分泌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Mtb-HAg分别刺激诱导A549细胞,相同条件分别培养24、48 h,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和阳性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和姜黄素组]。运用ELISA法检测对照组1、LPS组和实验组1(2、3μg/ml Mtb-HAg分别诱导A549细胞培养24 h和48 h)培养上清液中的SP-B表达量;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对照组1、LPS组和实验组1中基因SFTPB的相对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对照组2、姜黄素组和实验组2(2、3μg/ml Mtb-HAg分别诱导A549细胞培养24 h)中A549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刺激诱导相同时间,实验组1的SP-B表达量低于对照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浓度刺激诱导随时间的延长,实验组1中SP-B表达量降低的不显著。相同培养时间,随着Mtb-HAg浓度的增加实验组1表达SP-B的基因SFTPB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相同有效刺激浓度下,其相对表达量随作用时间变化不显著。姜黄素组和实验组2中的A549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P<0.05)。结论 Mtb-HAg对A549细胞表达SP-B的抑制作用明显,并能诱导A549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耐热抗原 A549细胞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b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CMA突变体构建BCMA CAR-T细胞体外杀伤功能评价模型
17
作者 张小雪 华静涵 +3 位作者 侯睿 刘丹 施明 曹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3-500,共8页
目的:为解决野生型B细胞成熟抗原(BCMA)被γ分泌酶切割导致表达不稳定的问题,构建抵抗γ分泌酶切割的BCMA突变体并构建靶细胞,用于评价BCMA CAR-T细胞的杀伤功能。方法:将野生型BCMA的穿膜域替换为人CD8α穿膜域,构建抵抗γ分泌酶切割的... 目的:为解决野生型B细胞成熟抗原(BCMA)被γ分泌酶切割导致表达不稳定的问题,构建抵抗γ分泌酶切割的BCMA突变体并构建靶细胞,用于评价BCMA CAR-T细胞的杀伤功能。方法:将野生型BCMA的穿膜域替换为人CD8α穿膜域,构建抵抗γ分泌酶切割的BCMA突变体(BCMA-CD8αTM),构建过表达该突变体的U266(U266^(BCMA Mut))、K562(K562^(BCMA Mut))、SKOV3(SKOV3^(BCMA Mut))和CHO(CHO^(BCMA Mut))细胞;构建装载NFAT-EGFP报告基因的BCMA CAR Jurkat细胞(BCMA-CAR-Jurkat-Reporter)与U266^(BCMA Mut)细胞共培养,采用FCM检测该细胞中EGFP表达水平以指示NFAT激活水平,荧光素酶法检测BCMA CAR-T细胞对Luciferase标记的K562^(BCMA Mut)细胞的杀伤作用,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RTCA)检测BCMA CAR-T细胞对SKOV3^(BCMA Mut)和CHO^(BCMA Mut)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应用γ分泌酶抑制剂LY411575抑制γ分泌酶活性,显著增强野生型U266细胞表面BCMA表达水平,平均荧光强度上调10倍以上;但撤除抑制剂后BCM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1);BCMA-CD8αTM突变体可抵抗γ分泌酶的切割作用,在U266细胞表面稳定表达(P>0.05);U266细胞及过表达BCMA-CD8αTM的U266细胞与BCMA-CAR-Jurkat-Reporter细胞共培养后都可激活Reporter系统、增强EGFP表达,但该效应在BCMA-CD8αTM过表达的U266细胞中更显著(P<0.01);BCMA-CD8αTM在BCMA表达阴性的K562、SKOV3和CHO 3种靶细胞中成功过表达,且在LY411575处理下该突变体的表达水平仅有小幅度升高;荧光素酶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效靶比下,BCMA CAR-T细胞均可特异、高效杀伤过表达BCMA-CD8αTM的K562细胞;RTCA结果显示,不同效靶比下,BCMA CAR-T细胞均可有效识别、杀伤过表达BCMACD8αTM的SKOV3和CHO细胞,但同等效靶比下的Mock-T细胞无此效应。结论:本实验构建的BCMA-CD8αTM突变体能够抵抗γ分泌酶的切割,在多种靶细胞表面稳定表达,为评价BCMA CAR-T细胞体外杀伤的有效性和特异性提供多种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成熟抗原 Γ分泌酶 CD8α穿膜域 CAR-T细胞 杀伤功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利用机械能判别与抗原的亲和力
18
作者 邓嘉成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5-205,共1页
高亲和力抗体的产生是依赖于B细胞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提取抗原的能力。B细胞首先与抗原呈递细胞(APC)相结合,其膜上的B细胞受体(BCR)与APC膜上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突触。随后B细胞从APC的膜上获取了抗原,并对其进行加工,呈递给辅助性... 高亲和力抗体的产生是依赖于B细胞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提取抗原的能力。B细胞首先与抗原呈递细胞(APC)相结合,其膜上的B细胞受体(BCR)与APC膜上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突触。随后B细胞从APC的膜上获取了抗原,并对其进行加工,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呈递细胞 b细胞 亲和力 机械能 判别 利用 细胞表面 细胞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可溶性BLyS受体,eBCMA-Fc融合蛋白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剑 冯建男 +2 位作者 林周 黎燕 沈倍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7-133,共7页
B细胞成熟抗原(BCMA)是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受体之一.它的胞外区与人IgG1Fc的融合蛋白eBCMA-Fc,又称为诱饵受体,具有拮抗BLyS的活性.为了设计新的拮抗肽,基于BCMA和Fc的晶体结构,通过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分子模拟方法,建立了eBCMA... B细胞成熟抗原(BCMA)是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受体之一.它的胞外区与人IgG1Fc的融合蛋白eBCMA-Fc,又称为诱饵受体,具有拮抗BLyS的活性.为了设计新的拮抗肽,基于BCMA和Fc的晶体结构,通过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分子模拟方法,建立了eBCMA-Fc融合蛋白的三维理论结构.利用均方根位移(root mean square distance,RMSD)对eBCMA-Fc融合蛋白与单体eBCMA、Fc构象差异进行分析.融合蛋白eBCMA-Fc中的eBCMA段与单体eBCMA的主链碳原子间RMSD值为0.036nm,Fc段与单体Fc的主链碳原子间RMSD值为0.064nm.结果表明,对比单体,融合蛋白eBCMA-Fc并未因eBCMA与Fc直接连接而发生构象的变化.分子对接方法显示,融合蛋白eBCMA-Fc中的BCMA与BLyS作用,而Fc扮演着稳定BCMA构象的支架作用.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理论分析,构建eBCMA-Fc融合基因,并将载有eBCMA-Fc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转化BL21(DE3)菌、在细菌中表达.目的蛋白经蛋白A亲和柱纯化大约为36kD,与理论预测值34kD相近.免疫印迹表明抗人IgG抗体能够识别eBCMA-Fc融合蛋白.ELISA证实,eBCMA-Fc融合蛋白能够结合BLyS.随着eBCMA-Fc融合蛋白增加,结合BLyS的融合蛋白也相应增加.而对照人IgG,即使在高浓度条件下,也不结合BLyS.此外,eBCMA-Fc融合蛋白能够抑制BLyS对B细胞肿瘤Daudi细胞的作用.这些研究为下一步设计和筛选BLyS拮抗肽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 b细胞成熟抗原(bCMA) 计算机辅助同源模建 分子对接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HBsAg含量与T、B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相关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聂琳 杨丽莎 +2 位作者 彭德珍 张敏 王君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免疫不全状态(非活动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含量与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HBV感染免疫不全状态(非活动期)者34例、健康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B...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免疫不全状态(非活动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含量与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HBV感染免疫不全状态(非活动期)者34例、健康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百分比,实时荧光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HBs Ag的含量。结果 HBs Ag的含量与B淋巴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性(P<0.05),高HBs Ag含量组的B淋巴细胞高于健康组与低HBs Ag含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无相关性。结论在慢性HBV感染免疫不全状态(非活动期)的人群中,HBs Ag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患者的免疫状态,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检测对于了解患者免疫状态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含量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免疫不全状态(非活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