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ngo可撑开椎间融合器联合微创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初步探讨 被引量:10
1
作者 丁一 海涌 +6 位作者 杨晋才 刘玉增 尹鹏 丁红涛 潘爱星 张黎明 李远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8-812,共5页
目的探究Pango可撑开椎间融合器联合微创螺钉内固定系统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应用Pango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微创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共23例25个椎间隙。其中,Pango应用于PE-TLIF术式13例,... 目的探究Pango可撑开椎间融合器联合微创螺钉内固定系统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应用Pango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微创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共23例25个椎间隙。其中,Pango应用于PE-TLIF术式13例,应用于MIDLF术式10例。随访期间,对所有患者通过VAS、ODI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通过观测椎间隙高度(IH)、节段性前凸角(SA)、椎间融合以及融合器与钉棒系统情况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23例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39±5.49)个月。(1)术后7 d随访时,VAS-LBP评分、VAS-LP评分、IH、SA分别为(3.26±1.09)分、(1.82±1.40)分、(13.47±1.51)mm、(17.52±5.41)°,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H矫正率为(38.20±32.21)%,SA矫正率为(37.46±36.38)%。(2)在末次随访时,VAS-LBP评分、VAS-LP评分、ODI评分、IH、SA分别为(0.91±0.84)分、(0.86±0.75)分、(12.91±7.00)%、(12.21±1.59)mm、(16.22±5.5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H丢失率为(9.13±9.00)%,SA丢失率为(7.52±18.70)%。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评价标准,15个节段发生Ⅰ级融合,9个节段发生Ⅱ级融合,1个节段发生Ⅲ级融合。仅3例患者(共3个节段)融合器发生明显下沉,未见患者发生融合器移位以及微创螺钉内固定系统松动或断裂情况。结论Pango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可有效维持椎间隙的高度,恢复脊柱生理曲度,利于椎体间植骨融合,联合微创通道或内镜术式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 腰椎管狭窄症 融合 减压 微创性 可撑开融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可撑开型融合器的体外生物力学评价
2
作者 吴研飞 马剑雄 +4 位作者 代菁 赵兴文 卢斌 靳洪震 马信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44-650,共7页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双向可撑开型融合器进行体外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将20具新鲜小牛脊柱L3/4节段标本随机分为4组进行造模,分别为正常组(完整状态)、不稳组(髓核摘除组)、传统融合器组[置入传统子弹型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双向可撑开型融合器进行体外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将20具新鲜小牛脊柱L3/4节段标本随机分为4组进行造模,分别为正常组(完整状态)、不稳组(髓核摘除组)、传统融合器组[置入传统子弹型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融合器]和新型融合器组(置入自行研制的双向可撑开融合器),每组5具标本。利用MTS多自由度(脊柱运动)模拟测试系统在实验标本上施加400N预载荷,同时在前屈、后伸、左弯、右弯、左旋和右旋等方向依次施加8Nm载荷,测试各方向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另外选择20具新鲜小牛脊柱L3/4节段标本,其中10具进行融合器的沉陷实验,10具进行融合器的拔出实验,每种实验均分为传统融合器组和新型融合器组,分别置入融合器,采用Bose Electroforce动态力学测试系统进行测试,比较分析两种融合器在椎间隙内的稳定性。结果:不稳定组和传统融合器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方向ROM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融合器组与正常组比较,在后伸、左弯、左旋和右旋工况下ROM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融合器组、新型融合器组与不稳组比较,各方向ROM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融合器组在屈伸、左右弯、左旋工况下的ROM值较传统融合器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沉陷实验中,双向可撑开融合器最大压缩载荷(2265.67±13.01N)明显高于PEEK融合器(1665.67±10.83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出实验中,双向可撑开融合器拔出强度(759.87±15.17N)高于传统PEEK融合器(93.37±3.15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置入自行研制的新型双向可撑开融合器在屈伸、侧弯、左侧旋转方向上比传统PEEK椎间融合器具有更好的力学稳定性,且在抗移位能力和抗沉陷能力方面优于传统PEEK融合器,在力学性能上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脊柱 可撑开融合器 双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