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双向可撑开型融合器进行体外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将20具新鲜小牛脊柱L3/4节段标本随机分为4组进行造模,分别为正常组(完整状态)、不稳组(髓核摘除组)、传统融合器组[置入传统子弹型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目的:对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双向可撑开型融合器进行体外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将20具新鲜小牛脊柱L3/4节段标本随机分为4组进行造模,分别为正常组(完整状态)、不稳组(髓核摘除组)、传统融合器组[置入传统子弹型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融合器]和新型融合器组(置入自行研制的双向可撑开融合器),每组5具标本。利用MTS多自由度(脊柱运动)模拟测试系统在实验标本上施加400N预载荷,同时在前屈、后伸、左弯、右弯、左旋和右旋等方向依次施加8Nm载荷,测试各方向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另外选择20具新鲜小牛脊柱L3/4节段标本,其中10具进行融合器的沉陷实验,10具进行融合器的拔出实验,每种实验均分为传统融合器组和新型融合器组,分别置入融合器,采用Bose Electroforce动态力学测试系统进行测试,比较分析两种融合器在椎间隙内的稳定性。结果:不稳定组和传统融合器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方向ROM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融合器组与正常组比较,在后伸、左弯、左旋和右旋工况下ROM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融合器组、新型融合器组与不稳组比较,各方向ROM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融合器组在屈伸、左右弯、左旋工况下的ROM值较传统融合器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沉陷实验中,双向可撑开融合器最大压缩载荷(2265.67±13.01N)明显高于PEEK融合器(1665.67±10.83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出实验中,双向可撑开融合器拔出强度(759.87±15.17N)高于传统PEEK融合器(93.37±3.15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置入自行研制的新型双向可撑开融合器在屈伸、侧弯、左侧旋转方向上比传统PEEK椎间融合器具有更好的力学稳定性,且在抗移位能力和抗沉陷能力方面优于传统PEEK融合器,在力学性能上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双向可撑开型融合器进行体外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将20具新鲜小牛脊柱L3/4节段标本随机分为4组进行造模,分别为正常组(完整状态)、不稳组(髓核摘除组)、传统融合器组[置入传统子弹型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融合器]和新型融合器组(置入自行研制的双向可撑开融合器),每组5具标本。利用MTS多自由度(脊柱运动)模拟测试系统在实验标本上施加400N预载荷,同时在前屈、后伸、左弯、右弯、左旋和右旋等方向依次施加8Nm载荷,测试各方向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另外选择20具新鲜小牛脊柱L3/4节段标本,其中10具进行融合器的沉陷实验,10具进行融合器的拔出实验,每种实验均分为传统融合器组和新型融合器组,分别置入融合器,采用Bose Electroforce动态力学测试系统进行测试,比较分析两种融合器在椎间隙内的稳定性。结果:不稳定组和传统融合器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方向ROM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融合器组与正常组比较,在后伸、左弯、左旋和右旋工况下ROM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融合器组、新型融合器组与不稳组比较,各方向ROM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融合器组在屈伸、左右弯、左旋工况下的ROM值较传统融合器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沉陷实验中,双向可撑开融合器最大压缩载荷(2265.67±13.01N)明显高于PEEK融合器(1665.67±10.83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出实验中,双向可撑开融合器拔出强度(759.87±15.17N)高于传统PEEK融合器(93.37±3.15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置入自行研制的新型双向可撑开融合器在屈伸、侧弯、左侧旋转方向上比传统PEEK椎间融合器具有更好的力学稳定性,且在抗移位能力和抗沉陷能力方面优于传统PEEK融合器,在力学性能上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