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共振事故模型在可控飞行撞地事故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晓全 吴贵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70,共6页
介绍了功能共振理论,说明了事故发生机理,描述了功能单位,介绍了一般性能条件和功能性能波动状态,以及功能共振事故模型分析步骤。利用功能共振事故模型对可控飞行撞地事故进行了分析,识别描述了功能单位,建立了功能网络;根据一般性能... 介绍了功能共振理论,说明了事故发生机理,描述了功能单位,介绍了一般性能条件和功能性能波动状态,以及功能共振事故模型分析步骤。利用功能共振事故模型对可控飞行撞地事故进行了分析,识别描述了功能单位,建立了功能网络;根据一般性能条件评价了各个功能单位性能波动状态,在评价结果基础上分析了各个功能单位性能波动状态,确定了"管制员发出下降指令"和"输入导航点信息"两个随机状态功能单位;进一步分析了功能共振和失效功能连接,以及影响功能共振的功能因素,建立了功能共振失效网络,确定了"管制员发出下降指令"、"输入导航点信息"、"保持下降航路"、"到达指定导航点"四个功能共振单位;最后识别出了波动障碍,并制定了"调整飞行管理系统导航点信息显示方式"等多个性能监测措施管理可控飞行撞地功能性能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共振事故模型 功能共振理论 性能波动 可控飞行撞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可控飞行撞地事故原因分析方法 被引量:11
2
作者 杜红兵 王雪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6-139,共4页
由可控飞行撞地造成的死亡人数在民航运输飞行事故中占第1位,因而研究可控飞行撞地的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对保障飞行安全有重要意义。介绍了事故树模型和贝叶斯网络之间的内在转换关系,采用事故树分析了可控飞行撞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由可控飞行撞地造成的死亡人数在民航运输飞行事故中占第1位,因而研究可控飞行撞地的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对保障飞行安全有重要意义。介绍了事故树模型和贝叶斯网络之间的内在转换关系,采用事故树分析了可控飞行撞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包括机组、管制员和维修人员的失误,技术因素包括燃油重量、风速风向、能见度、飞机速度、偏离航线等,最后将事故树转化为贝叶斯网络。以人为因素中的机组人员失误为例,用贝叶斯网络模型对失误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计算出机组人员失误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工程 可控飞行撞地 贝叶斯网络 事故分析 概率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M模型的可控飞行撞地诱因关系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魏燕明 甘旭升 +1 位作者 游雯雯 蒋铭乐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2-176,共5页
为科学揭示可控飞行撞地(CFIT)诱因的内在规律,以有效预防CFIT事故,提出了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CFIT的诱因关系。该模型利用人们对CFIT的认识将其诱因联系起来,并借助于矩阵计算和图形分析技术,将复杂无序的CFIT诱发因素分析整理... 为科学揭示可控飞行撞地(CFIT)诱因的内在规律,以有效预防CFIT事故,提出了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CFIT的诱因关系。该模型利用人们对CFIT的认识将其诱因联系起来,并借助于矩阵计算和图形分析技术,将复杂无序的CFIT诱发因素分析整理成易于理解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在实例中,通过对CFIT事故的分析,归纳出导致CFIT的主要诱因,并采用ISM构建了诱因关系分析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实现步骤简单,逻辑关系明确,过程科学合理,层次结构客观实际,为CFIT诱因关系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飞行撞地 解释结构模型 诱因 邻接矩阵 可达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M—CRITIC法的通用航空可控飞行撞地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瑞山 占欣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9-135,共7页
为了研究通用航空可控飞行撞地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采用基元事件分析法对中国民航安全办公室不安全数据库中2006—2015年间发生的30起通用航空可控飞行撞地事件进行分析,建立通用航空可控飞行撞地影响因素体系;运用解释结... 为了研究通用航空可控飞行撞地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采用基元事件分析法对中国民航安全办公室不安全数据库中2006—2015年间发生的30起通用航空可控飞行撞地事件进行分析,建立通用航空可控飞行撞地影响因素体系;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两两对比分析,建立3层阶梯有向模型;运用CRITIC法计算各影响因素权重并排序。结果表明:影响通用航空可控飞行撞地事件的表层直接原因分别是注意力分配不当、违反标准运行程序、安全意识淡薄、应急能力弱、导航设备失效、发动机失效、其他天气意外、飞行保障不利和组织混乱;中层间接原因分别是驾驶技能不足、航前准备不足、机组资源管理欠缺、地形复杂、能见度和光线刺激;深层根本原因分别是疲劳驾驶、公司违规和违法组织飞行;影响通用航空可控飞行撞地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分别是飞行保障不利和组织混乱、航前准备不足、安全意识淡薄、驾驶技能不足和违反标准运行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航空 可控飞行撞地 基元事件分析法 解释结构模型 CRITIC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近着陆运输飞行事故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 被引量:45
5
作者 杜红兵 李珍香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8-122,共5页
进近着陆是最容易发生重大运输飞行事故的阶段,笔者对1980—1996年发生的民航运输飞行进近着陆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事故结果主要为飞机失去控制和可控飞行撞地的结果,飞机撞地后起火往往... 进近着陆是最容易发生重大运输飞行事故的阶段,笔者对1980—1996年发生的民航运输飞行进近着陆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事故结果主要为飞机失去控制和可控飞行撞地的结果,飞机撞地后起火往往造成机组人员和乘客大量伤亡;加强研究民航飞行安全中的人为因素控制,改善进近着陆的环境系统,重视机场应急计划的编制和应急救援的模拟演练等措施,对降低进近着陆阶段的飞行事故次数、改善航空运输安全和减少人员伤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近着陆事故 人为因素 统计分析 可控飞行撞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应分析在CFIT事故致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孙瑞山 刘冬梅 汪磊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5-100,共6页
为揭示可控飞行撞地(CFIT)事故致因规律,根据Reason-SHEL模型得出的10个CFIT事故致因因子,分析从飞行安全基金会数据库中整理出的2006—2011年间40起CFIT事故。在此基础上建立CFIT事故年份-成因列联表,再利用SPSS软件对表格进行对应分... 为揭示可控飞行撞地(CFIT)事故致因规律,根据Reason-SHEL模型得出的10个CFIT事故致因因子,分析从飞行安全基金会数据库中整理出的2006—2011年间40起CFIT事故。在此基础上建立CFIT事故年份-成因列联表,再利用SPSS软件对表格进行对应分析。将事故成因和年份同时反映在二维散点图中,实现数据可视化。最后对图形进行向量、圆心接近点以及区域化等3项分析。根据结果得出,CFIT事故的主成因是人因操作和外界环境;随着年份增加,飞行员状态(药物/疲劳、经验不足)对造成CFIT事故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不同年份有不同的重要致因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飞行撞地(CFIT) 对应分析 Reason—SHEL模型 列联表 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叶斯网络在CFIT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晓全 燕春光 尚晖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3-176,共4页
针对事故树分析法(FTA)在风险评价中的局限性,在可控飞行撞地(CFIT)事故树的基础上,建立贝叶斯网络(BN)。运用推理运算对贝叶斯网络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分析计算数据,寻找主要事故致因,并提出对应的改进措施。再将改进措施引入到贝叶斯网... 针对事故树分析法(FTA)在风险评价中的局限性,在可控飞行撞地(CFIT)事故树的基础上,建立贝叶斯网络(BN)。运用推理运算对贝叶斯网络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分析计算数据,寻找主要事故致因,并提出对应的改进措施。再将改进措施引入到贝叶斯网络中,评价相关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改进措施后,高度设置错误的后验概率最大,将成为预防CFIT的工作重点。最后指出贝叶斯网络方法是对传统的基于故障树分析的风险评价方法的有益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工程 事故树分析法(FTA) 贝叶斯网络(BN) 可控飞行撞地(CF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发展概述 被引量:8
8
作者 许卫东 呼曦 《航空制造技术》 2008年第16期50-53,共4页
EGPWS使用其内部自带的嵌入式全球地形数据库、机场位置数据库和人工障碍物数据库,并且利用飞机当前位置、无线电高度、气压高度和飞行航姿等信息来确定潜在的撞地危险,以增加飞行安全性。
关键词 近地警告系统 地形数据库 地形回避 强型 人工障碍物 航电系统 可控飞行撞地 飞行轨迹 当前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