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嵌埋式偏振光纤传感器用于电流变材料可控结构的振动测试 被引量:2
1
作者 韩雷 Volos.,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67-871,共5页
电流变材料结构的动态特性随外加电场而改变,使之成为重要可控结构.本文研究了嵌埋式偏振光纤传感器在该类结构振动测试中的应用.讨论了有关问题并观察到了结构自然频率及模态振幅衰减随外加电场的改变.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抗电磁... 电流变材料结构的动态特性随外加电场而改变,使之成为重要可控结构.本文研究了嵌埋式偏振光纤传感器在该类结构振动测试中的应用.讨论了有关问题并观察到了结构自然频率及模态振幅衰减随外加电场的改变.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抗电磁干扰,不接近结构表面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电流变材料 可控结构 振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刚度支承结构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2
作者 龚存忠 王贵龙 +2 位作者 国阳 徐科繁 张广辉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4-288,298,共6页
为研究支承结构的刚度特性及其对转子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并搭建了可控刚度支承结构试验台。针对某船用汽轮给水机组转子,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其模化转子模型,依次开展了模化转子临界转速及模态振型仿真、支承刚度敏感性仿真、不... 为研究支承结构的刚度特性及其对转子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并搭建了可控刚度支承结构试验台。针对某船用汽轮给水机组转子,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其模化转子模型,依次开展了模化转子临界转速及模态振型仿真、支承刚度敏感性仿真、不平衡响应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可控刚度支承结构有效调节了转子临界转速,减少了转子振动峰值;通过调整鼠笼和金属橡胶环的刚度范围,实现了对转子不平衡响应的显著减振效果,减振效果达到39.22%。该研究为舰船动力装置转子系统的减振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刚度支承结构 模化转子 刚度调节 临界转速 不平衡响应 减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可控性分析的换热网络旁路优化设计 被引量:14
3
作者 侯本权 孙琳 罗雄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26-1338,共13页
在换热网络的运行过程中其操作条件时常发生变化,旁路优化控制是调节物流出口温度、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然而,仅通过逐一对比或优化的方法确定旁路位置不能从理论上论证换热网络的可控性,也往往难以兼顾可控性与经济性。因此从控制理... 在换热网络的运行过程中其操作条件时常发生变化,旁路优化控制是调节物流出口温度、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然而,仅通过逐一对比或优化的方法确定旁路位置不能从理论上论证换热网络的可控性,也往往难以兼顾可控性与经济性。因此从控制理论的角度,基于结构可控性理论分析换热网络的结构特性。权衡可控性与经济性两方面因素,在可控性要求较高时,为实现设置最少的旁路以满足全部状态的可控性要求,提出了换热网络全部状态可控的旁路优化设计法。在旁路数目受限时,根据具体的经济性与可控性要求,为确定最佳的旁路位置,提出了准可控的旁路优化设计法。然后,基于结构可控性分析分别求解提出的两种旁路优化设计方案。最后,以某常减压蒸馏装置脱盐前换热网络为例分别求解全部状态可控和准可控的换热网络旁路位置,并与多次优化等其他求解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网络 结构可控 旁路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Metamaterial与结构的电磁波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许占显 林为干 孔立堵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2-134,137,共4页
提出了一种可控超电磁材料Metamatrial与结构,研究了在4~1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传输系数与单站雷达散射截面(RCS)的电可控特性。对开口谐振环(Split ring resonators,SRRs)和带有p-i-n二极管的金属细线阵列,通过对间断处置有的5个... 提出了一种可控超电磁材料Metamatrial与结构,研究了在4~1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传输系数与单站雷达散射截面(RCS)的电可控特性。对开口谐振环(Split ring resonators,SRRs)和带有p-i-n二极管的金属细线阵列,通过对间断处置有的5个p-i-n二极管施加电压来改变介质和整个结构的电参数的有效特性,从而实现电磁波的传输特性控制和此种材料与结构的电控制。应用金属波导理论、ANSOFT HFSS,高、低阻抗表面(HLIS)和辐射边界条件等模拟传输系数和单站雷达散射截面(RCS),得出整个超电磁Metamatrial材料与结构在谐振频带6.0GHz附近有好的近似导通与截止的控制特性;对于垂直入射的平面波,在不加铁氧体情况下RCS可减小-5dBm,传输系数约-30dB(5.4GHz附近);添加铁氧体其谐振频率将朝低频发生位移,在谐振点附近传输特性表现为更差,而通、断可控特性表现为传输系数可调范围约-28dB,RCS可调范围约-10d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吸波结构 超电磁材料 ANSOFT HFSS仿真 雷达散射截面(R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组合系统的结构可控性与渐近合作性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光红 张嗣瀛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21-528,共8页
研究一类由若干个具有相似结构的子系统和一个外部系统所组成的组合系统,并证明在适当的内联条件下,这类系统的结构可控性和渐近合作性等定性性质可由其修正的低阶子系统和解耦系统的相应性质所决定。
关键词 组合系统 相似结构 结构可控 渐近合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可控PMMA/PAN/PMMA三层核壳聚合物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日升 杨光智 +4 位作者 刘洋 凌立成 王霞 贾瑞萍 杨俊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1-144,共4页
采用多步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三层核壳结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AN/PMMA)聚合物微球。并通过改变单体加入量得到一系列不同结构的三层核壳微球。使用激光粒度仪、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对得到的三... 采用多步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三层核壳结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AN/PMMA)聚合物微球。并通过改变单体加入量得到一系列不同结构的三层核壳微球。使用激光粒度仪、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对得到的三层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聚合物微球具有清晰的三层核壳结构,直径在300 nm^500nm之间;其第二层及第三层厚度可分别控制在15 nm^30 nm,40 nm^70 nm之间,较易实现了三层核壳聚合物结构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结构可控 三层核壳 聚合物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旁路控制的换热网络结构可控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孙琳 侯本权 罗雄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30-537,共8页
换热网络的旁路控制是调节物流出口温度、节能降耗的有效方法,旁路位置的确定往往是实现最优控制的关键。因此,从控制理论的角度,对比分析具有旁路控制的换热网络结构可控性等结构特性。首先,基于图论的概念通过换热网络结构模型,求取... 换热网络的旁路控制是调节物流出口温度、节能降耗的有效方法,旁路位置的确定往往是实现最优控制的关键。因此,从控制理论的角度,对比分析具有旁路控制的换热网络结构可控性等结构特性。首先,基于图论的概念通过换热网络结构模型,求取其状态结构图以及状态结构阵。然后根据求解结果分析网络的结构可控性以及控制结构的强度与冗余度。通过实例对比分析证明结构可控性分析的方法,从控制理论的角度分析论证了换热网络旁路优化设计结果的可控性,并且本文方法从换热网络结构模型入手简化了求解过程,为换热网络的旁路优化控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网络 旁路 结构可控 结构强度 冗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可控PBMA-b-PSt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廖正福 许东颖 +2 位作者 赵建青 沈家瑞 陈用烈 《桂林工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59-62,共4页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RP)方法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可控 /“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 ,在合成结构可控共聚物过程中具有广泛应用 .采用二步加料方式的ATRP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可控结构的PBMA b PSt嵌段共聚物 ,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小于 1 ...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RP)方法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可控 /“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 ,在合成结构可控共聚物过程中具有广泛应用 .采用二步加料方式的ATRP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可控结构的PBMA b PSt嵌段共聚物 ,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小于 1 5 ,分子量可简单地通过改变反应投料单体 /引发剂比及控制单体转化率得到调控 ,同时对嵌段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IR ,1H NMR ,GPC ,DSC表征 ,确证了其结构 .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嵌段共聚物具有PBMA b PSt─X和PSt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可控 聚甲基丙烯酸丁酯-b-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合成 结构表征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可控的纳米多孔气凝胶材料 被引量:1
9
作者 蒋伟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9-52,共4页
综述了气凝胶材料的发展及潜在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纳米结构 气凝胶材料 纳米多孔材料 结构可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可控羧化嵌段离聚体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10
作者 廖正福 陈孟林 +1 位作者 赵建青 沈家瑞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60-63,共4页
嵌段离聚体由于其独特的相行为 ,近年来一直是高分子材料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通过 IR,DSC,GPC,WAXRD等技术对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的结构可控的聚甲基丙烯酸丁酯 -b-聚苯乙烯( PBMA-b-PSt)羧化嵌段离聚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
关键词 结构可控 羧化嵌段离聚体 结构表征 合成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层实体工艺制备可控孔隙结构多孔陶瓷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少斌 陈桦 +3 位作者 张耿 郭元章 李娜 孙雷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1,共5页
为了得到具有可控孔结构多孔陶瓷,采用叠层实体工艺,使用聚乙烯网格布作为骨架制作陶瓷坯体片材,通过激光切割得到目标形状后,由叠层工艺装置对片材进行粘接得到目标坯体,通过烧结得到具有可控孔隙结构的多孔陶瓷。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网... 为了得到具有可控孔结构多孔陶瓷,采用叠层实体工艺,使用聚乙烯网格布作为骨架制作陶瓷坯体片材,通过激光切割得到目标形状后,由叠层工艺装置对片材进行粘接得到目标坯体,通过烧结得到具有可控孔隙结构的多孔陶瓷。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网格布结构,得到的可控结构多孔陶瓷孔隙率可达65.49%,压缩强度可达36.10 MPa。并且随着网格密度增加,通孔直径减小,孔隙率减小,体积密度增大,压缩强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实体工艺 多孔陶瓷 可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复杂网络结构可控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潘玉剑 李翔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31,共9页
在对有关静态网络结构可控性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时效网络结构的可控性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改进后的最大匹配方法,初步揭示出时效网络的可控性特征;其次,通过将时效网络映射到LTV系统,给出研究时效网络结构可控的规范框... 在对有关静态网络结构可控性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时效网络结构的可控性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改进后的最大匹配方法,初步揭示出时效网络的可控性特征;其次,通过将时效网络映射到LTV系统,给出研究时效网络结构可控的规范框架;最后,在此框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单节点控制器情形下的网络节点控制中心性的上下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可控 时效网络 线性时不变系统 线性时变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结构控制与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翟倩楠 冯树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061-4072,共12页
石墨烯具有卓越的力学、电学、热学和阻隔性能,但疏水性、生物不相容性等缺点限制了其在诸多方面的应用。氧化石墨烯(GO)为石墨烯的衍生物,是一种新型的碳材料,边缘处具有羧酸官能团并且其表面含有羟基和环氧基团,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双... 石墨烯具有卓越的力学、电学、热学和阻隔性能,但疏水性、生物不相容性等缺点限制了其在诸多方面的应用。氧化石墨烯(GO)为石墨烯的衍生物,是一种新型的碳材料,边缘处具有羧酸官能团并且其表面含有羟基和环氧基团,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双亲性、生物相容性等性能,被视当代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碳材料之一。本文简述了氧化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制备方法和官能团可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介绍了氧化石墨烯的性能和的应用进展,分析了氧化石墨烯在制备和应用方面的一些不足。最后,阐述了石墨烯未来面临的挑战以及潜在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制备 结构可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折射率材料可控效应及结构设计
14
作者 王建玮 谢康 徐婧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2-138,144,共8页
控制电磁波的传播方向,甚至控制包括光波在内的波的传播方向,是一个充满前景的研究方向。本文对可控负折射率材料进行了研究,利用折射率的变化则可以实现波方向上的可控。根据对双金属环阵列结构产生负磁导率特性的分析,研究了该结构金... 控制电磁波的传播方向,甚至控制包括光波在内的波的传播方向,是一个充满前景的研究方向。本文对可控负折射率材料进行了研究,利用折射率的变化则可以实现波方向上的可控。根据对双金属环阵列结构产生负磁导率特性的分析,研究了该结构金属环局部开口状态至局部闭合状态导致的磁导率及最后导致折射率的变化,发现开闭口出现的不同特性,设计了双金属环局部闭合状态阵列可控结构的方案。分别对开口金属环阵列和局部闭合金属环阵列进行磁导率及它们与金属带组合结构折射率的实验,与理论结果相比较,并且对本文所设计的可控负折射率阵列结构进行了验证。最终结果证明,通过设计的这个结构,可以实现某一微波波段波传播的两个方向的控制,同时本文的实验结论也证明了利用折射率的改变来控制波的传输方向是可行的。应用合理的结构,通过操控电场,可以实现在波在方向上的改变。这对于研究和工程应用都有着可行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开口环谐振器 局部闭合环谐振器 负折射率 可控负折射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0特征值的复杂网络结构可控与优化研究
15
作者 王帅 李婷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95,共6页
网络结构可控对于网络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核心是确定结构可控时最少输入节点数量和输入节点集。针对无向网络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无向网络结构邻接矩阵的“0特征值”的结构可控最少节点输入数量求解办法,并进一步得到结构可控最少输... 网络结构可控对于网络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核心是确定结构可控时最少输入节点数量和输入节点集。针对无向网络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无向网络结构邻接矩阵的“0特征值”的结构可控最少节点输入数量求解办法,并进一步得到结构可控最少输入节点集,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网络结构优化策略与方法,并对网络进行了优化。实例计算表明,采用邻接矩阵“0特征值”求解无向网络结构可控最少输入节点数量方法,适用于稀疏网络和紧密网络,网络结构优化策略有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结构可控 网络优化 0 特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新型结构可控聚烯烃催化剂通过验收
16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1-281,共1页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石化扬子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新型结构可控性聚烯烃催化剂通过技术验收。
关键词 聚烯烃催化剂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通过验收 结构可控 扬子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验收 新型结构 中国石化 可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表面分子纳米结构的构筑及性质研究
17
作者 严会娟 万立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0-696,共7页
结合近期研究工作,简要介绍了在溶液环境下,利用有机分子在金属表面构筑纳米结构,利用光化学反应方法调控所得的纳米结构,利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对这些结构进行观察,及利用毛细管隧道结方法测量纳米结构电学性质的相关结果.并展望了... 结合近期研究工作,简要介绍了在溶液环境下,利用有机分子在金属表面构筑纳米结构,利用光化学反应方法调控所得的纳米结构,利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对这些结构进行观察,及利用毛细管隧道结方法测量纳米结构电学性质的相关结果.并展望了表面纳米结构的构筑、控制和性质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 表面纳米结构 电学性质 光反应 可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智能体网络系统的能控性代数条件 被引量:6
18
作者 董洁 纪志坚 王晓晓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7-754,共8页
能控性是多智能体系统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包括结构可控性和精准可控性。对多智能体系统的模型和能控性代数条件进行了总结。在相对协议和绝对协议条件下,运用图论和矩阵论的知识系统分析了多智能体系统能控性的代数条件。按照同质多智... 能控性是多智能体系统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包括结构可控性和精准可控性。对多智能体系统的模型和能控性代数条件进行了总结。在相对协议和绝对协议条件下,运用图论和矩阵论的知识系统分析了多智能体系统能控性的代数条件。按照同质多智能体到异质多智能体的顺序,对现有的多智能体系统模型和代数条件进行了梳理,并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对多智能体系统能控性的代数条件进行了改善,进一步提出了新的代数条件。多智能体能控性代数条件的改进大大简化了能控性的计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系统 结构可控 精准可控 相对协议 绝对协议 代数条件 图论 矩阵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方法合成PBMA-b-PSt嵌段磺化离聚体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正福 赵建青 +1 位作者 沈家瑞 陈用烈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76,80,共5页
采用二步加料的方式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 (ATRP) ,合成结构可控的 PBMA- b- PSt嵌段共聚物 ,再通过磺化、离子交换等手段 ,将嵌段共聚物转化为嵌段磺化离聚体。方法简单 ,操作方便 。
关键词 新方法 合成 PBMA-b-PSt嵌段磺化 离聚体 结构表征 结构可控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信可控网络中的QoS资源控制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曲延盛 李伟 +1 位作者 罗军舟 王鹏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782-2794,共13页
基于前期工作——可信可控网络体系结构TCNA(trustworthy and controllable network architecture),提出了一种QoS资源控制模型(resource control model for QoS,简称RCMQ).该模型从网络可控角度将QoS控制分为4层:QoS决策层面、QoS观测... 基于前期工作——可信可控网络体系结构TCNA(trustworthy and controllable network architecture),提出了一种QoS资源控制模型(resource control model for QoS,简称RCMQ).该模型从网络可控角度将QoS控制分为4层:QoS决策层面、QoS观测层面、QoS接口层面和QoS资源层面,模型部署包括独立集中的域内控制和一致性分布式控制.RCMQ模型闭环控制结构保证了QoS控制的有效性,而独立集中的QoS决策层面使得模型具有可扩展性.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RCMQ资源控制模型与InterServ模型相比,能够提供更为稳定的QoS传输,并且极大地减少了QoS状态维护,同时也从侧面说明可信可控网络体系比传统TCP/IP网络具有更高的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质量 可信可控网络体系结构 资源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