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体颗粒在聚电解质多层膜表面的可控组装 被引量:1
1
作者 秦胜 陈柳生 +1 位作者 史燚 金熹高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52-1555,共4页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磺化聚苯乙烯胶体颗粒在由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聚苯乙烯磺酸钠层状自组装而成的多层膜表面的组装.该组装受表面性质影响,通过对多层膜的最外层的组装条件或利用盐溶液对多层膜进行后处理可...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磺化聚苯乙烯胶体颗粒在由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聚苯乙烯磺酸钠层状自组装而成的多层膜表面的组装.该组装受表面性质影响,通过对多层膜的最外层的组装条件或利用盐溶液对多层膜进行后处理可以控制胶体颗粒在膜表面的组装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膜 胶体 可控组装 磺化聚苯乙烯胶体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面体框架核酸对脑靶向肽分子的可控组装及性能
2
作者 闫美玲 彭红珍 +3 位作者 左婷婷 田甜 诸颖 孙艳红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01-1509,共9页
通过设计带手臂链的四面体框架核酸,组装1~3条肽段修饰的手臂链的互补链,以及组装不同种类的脑靶向肽修饰的互补链,比较其毒性、细胞靶向摄取,探讨肽链的数量和种类对四面体DNA纳米探针脑靶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在100 nmol/L浓度范围内,... 通过设计带手臂链的四面体框架核酸,组装1~3条肽段修饰的手臂链的互补链,以及组装不同种类的脑靶向肽修饰的互补链,比较其毒性、细胞靶向摄取,探讨肽链的数量和种类对四面体DNA纳米探针脑靶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在100 nmol/L浓度范围内,探针无细胞毒性。细胞在不同时间段内对脑靶向Angiopep-2(ANG)肽链修饰的四面体探针的摄取量与单纯四面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细胞共孵育0.5 h,与脑胶质瘤细胞U87共孵育1 h,四面体框架核酸组装3条肽链被摄取的量明显比组装1条肽链的摄取量多(P<0.01),但在与细胞共孵育2 h后,组装不同数量肽的探针在细胞内的摄取量没有显著差异。除此外,组装相同数量的噬菌体展示肽TGN和细胞穿膜肽TAT后,组装肽的四面体探针细胞摄取量比单纯四面体细胞内显著升高(P<0.01),但3种肽链组装的四面体探针在bEnd.3中细胞摄取量并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肽链的数量可能影响短时间内细胞对其摄取的速率,但并不影响2 h后细胞对探针的摄取总量,这一发现可有效节省出四面体修饰位点,为四面体框架核酸的更多功能修饰提供借鉴,在修饰单个靶向肽延长作用时间达到靶向目的的同时,可增加其它位点的功能化修饰,使其结构功能最大化,而且DNA框架核酸还可以作为其它脑靶向肽TGN和TAT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面体框架核酸 脑靶向探针 可控组装 靶向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金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组装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能
3
作者 张丝涵 喻倩 +2 位作者 王锐 杨占旭 孔宪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24,32,共7页
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经过阳离子化后,在其表面通过界面可控自组装方法修饰金纳米粒子(Au NPs)制备PS-Au复合物SERS基底,通过调制组装体系中Au NPs数量控制PS微球表面金纳米粒子密度。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 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经过阳离子化后,在其表面通过界面可控自组装方法修饰金纳米粒子(Au NPs)制备PS-Au复合物SERS基底,通过调制组装体系中Au NPs数量控制PS微球表面金纳米粒子密度。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和拉曼光谱对PS微球及PS-Au复合物的表面形貌、组成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金纳米粒子尺寸为40 nm、体积为3 mL时,组装得到的PS-Au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并展现出较好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其增强因子达到105。该复合物材料作为增强基底进一步被应用于农药福美双的SERS检测,其灵敏度达到0.1×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微球 可控组装 聚苯乙烯-金纳米粒子复合物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纳米所在三维离散纳米结构可控组装方面取得新成果
4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2-152,共1页
纳米材料具有各种优异的理化性质。将纳米材料组装成有序的超结构,是研究纳米材料间相互作用和构建新型纳米器件的关键一步。模板指导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自下而上”的策略。与化学合成以及物理加工所得模板相比,生物材料模板大小均... 纳米材料具有各种优异的理化性质。将纳米材料组装成有序的超结构,是研究纳米材料间相互作用和构建新型纳米器件的关键一步。模板指导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自下而上”的策略。与化学合成以及物理加工所得模板相比,生物材料模板大小均质、易于改造和易于大量制备,在指导纳米结构组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可控组装 离散 三维 苏州 纳米材料 理化性质 纳米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离散纳米结构可控组装及其性质研究获重要进展
5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1-141,共1页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王强斌课题组与武汉病毒研究所纳米生物学实验室合作,发展了一种病毒纳米颗粒指导的三维离散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策略。他们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天然病毒纳米颗粒结构进行改造,
关键词 纳米结构 可控组装 武汉病毒研究所 离散 三维 性质 纳米生物学 纳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研究生院:分子手性诱导与可控组装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6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9-109,共1页
近日,研究生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曾力希与其导师何裕建教授等人对分子的手性组装与调控研究取得新进展。他们以重要生物分子卟啉作为研究对象在水溶液中利用分等级的静电组装同时实现了手性的诱导、记忆、传递和放大等功能... 近日,研究生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曾力希与其导师何裕建教授等人对分子的手性组装与调控研究取得新进展。他们以重要生物分子卟啉作为研究对象在水溶液中利用分等级的静电组装同时实现了手性的诱导、记忆、传递和放大等功能。该工作对帮助阐明自然界生命体中的手性均一性起源和发展手性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具有潜在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 手性诱导 可控组装 生物分子 中科院 工程学院 制备方法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所在短肽可控组装及功能化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7
作者 新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80-280,共1页
作为生物体中蛋白质的组成基元,短肽具有极强的自组装、易修饰和结构多样性的特点,其组装体在生物医药方面有显著的应用潜力。苯丙氨酸二肽因其超强的自组装能力,及作为生物组装体特有的光电性质,近年来被广泛关注,已成为诸多短肽... 作为生物体中蛋白质的组成基元,短肽具有极强的自组装、易修饰和结构多样性的特点,其组装体在生物医药方面有显著的应用潜力。苯丙氨酸二肽因其超强的自组装能力,及作为生物组装体特有的光电性质,近年来被广泛关注,已成为诸多短肽类化合物中的明星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组装 短肽 功能化 化学 结构多样性 生物体 苯丙氨酸 光电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结构可控组装及其应用取得新进展
8
作者 化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98,共1页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纳米结构可控组装及其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 可控组装 纳米结构 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 重点实验室 研究人员 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化学所:在功能材料的可控组装、聚集态结构和性能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9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2-132,共1页
最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功能材料的组装与性能研究方面又取得了新的进展,他们发展了一种基于无机/有机功能材料的固态超分子体系,在无机一有机... 最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功能材料的组装与性能研究方面又取得了新的进展,他们发展了一种基于无机/有机功能材料的固态超分子体系,在无机一有机界面形成“分子口袋”,通过界面间强烈作用达到高选性分离富集茈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功能材料 中科院化学所 可控组装 聚集态结构 性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超分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所在卟啉超分子纳米结构的可控组装、超分子手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10
作者 化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8-128,共1页
近几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一直致力于功能单元的设计与界面的超分子组装。最近,研究人员在金属卟啉的可控组装、多维高级结构和超分子... 近几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一直致力于功能单元的设计与界面的超分子组装。最近,研究人员在金属卟啉的可控组装、多维高级结构和超分子手性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可控组装 分子手性 金属卟啉 分子纳米结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超分子组装 重点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规整化对嵌段共聚物溶液自组装行为的影响
11
作者 赵明珠 金碧鑫 李霄羽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9-328,共20页
随着纳米科技的深入发展,具有精确可控形貌和结构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受到了广泛关注,在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两亲性的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可以自组装成各种胶束结构,如柱状胶束、囊泡,球形胶束等。尤其在液晶嵌段共聚物体... 随着纳米科技的深入发展,具有精确可控形貌和结构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受到了广泛关注,在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两亲性的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可以自组装成各种胶束结构,如柱状胶束、囊泡,球形胶束等。尤其在液晶嵌段共聚物体系中,通过引入液晶规整化作用作为其溶液态自组装驱动力,可以制备出不同形貌和尺寸的纳米胶束结构,从而直接决定了其组装体的功能和性能。因此,控制胶束结构的尺寸十分重要。近年来,如何通过简单高效的方法实现对聚合物纳米组装结构尺寸的精确控制,成为了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液晶嵌段共聚物(liquid crystalline block copolymers,LC BCPs)的溶液态自组装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包括对液晶规整化作用驱动自组装的深入理解、精确控制胶束形貌和尺寸的组装方法以及可控多级自组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嵌段共聚物 精确可控组装 多级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重大研究计划取得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飞雪 陈拥军 +3 位作者 刘冬生 刘鸣华 田中群 张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8-164,共7页
2005年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在纪念该刊创办125周年之际,把"我们能推动化学自组装走多远?"列为未来最具挑战性的25个科学问题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十一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 2005年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在纪念该刊创办125周年之际,把"我们能推动化学自组装走多远?"列为未来最具挑战性的25个科学问题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十一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多领域的科学家充分讨论和酝酿从而提出了"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重大研究计划。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科学家开拓和认识了多种新型弱相互作用力,发展了多种具有"中国标签"的新组装基元,建立了类似于有机"人名反应"的组装新方法,实现了多组分、多层次组装体的功能,构建了一批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潜在实用价值的可控自组装体系,实现了从跟随到原创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推动了我国化学可控自组装研究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心。本文介绍了"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重大研究计划的总体科学目标、总体布局和实施思路,以及该重大研究计划资助下取得的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组装 组装驱动力 组装基元 组装方法与理论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链置换和亚分子瓦的可控4臂DNA分子瓦自组装
13
作者 姚莉娜 赵涛涛 +2 位作者 李蒙蒙 崔光照 王延峰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86-91,共6页
提出了用DNA链置换电路控制亚分子瓦(sub-tile)自组装4臂DNA分子瓦的模型,在亚分子瓦原型基础上设计了亚分子瓦的分解结构,通过修改链置换反应中"小支点"的反应速率,观察"小支点"反应速率对这种可控的DNA自组装时... 提出了用DNA链置换电路控制亚分子瓦(sub-tile)自组装4臂DNA分子瓦的模型,在亚分子瓦原型基础上设计了亚分子瓦的分解结构,通过修改链置换反应中"小支点"的反应速率,观察"小支点"反应速率对这种可控的DNA自组装时间响应的影响.Visual DSD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提高控制链与其他反应链的比值及"小支点"的反应速率,可以加快DNA亚分子瓦自组装的反应速度,同时也证实了在室温下实现可控的DNA亚分子瓦自组装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亚分子瓦 4臂DNA分子瓦 可控亚分子瓦自组装 室温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自组装DNA折纸结构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仵宇帅 尚颖旭 +1 位作者 蒋乔 丁宝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8-231,共14页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DNA纳米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可控自组装技术,使人们能构建出各种复杂的纳米结构. DNA折纸结构具备可编程性、空间可寻址性、易修饰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多种优越的特性,这些优异的性质使其在药物递送方面具有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DNA纳米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可控自组装技术,使人们能构建出各种复杂的纳米结构. DNA折纸结构具备可编程性、空间可寻址性、易修饰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多种优越的特性,这些优异的性质使其在药物递送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可控自组装DNA折纸结构作为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展望了DNA折纸纳米载体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讨论了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组装 DNA折纸结构 药物递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粒子组装体系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刁鹏 梅岗 张琦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7-581,共5页
制备纳米粒子组装体系是构筑纳米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纳米粒子组装体系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和应用研究。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纳米粒子组装体系 组装 可控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酸/邻菲罗啉钌LBL薄膜的制备及电化学调控荧光开关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斌 王晓红 +3 位作者 刘宗瑞 段莉梅 徐玲 白锁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2-828,共7页
通过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基于电致变色多酸P_8W_(48)与发光邻菲罗啉钌Ru(phen)的杂化红光薄膜[(PEI/P_8W_(48))_m/PEI/PSS/Ru(phen)/PSS]_(15)[m=1,3,5;PEI=聚乙烯亚胺;PSS=聚(4-苯乙烯磺酸钠)].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对薄膜的组成及... 通过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基于电致变色多酸P_8W_(48)与发光邻菲罗啉钌Ru(phen)的杂化红光薄膜[(PEI/P_8W_(48))_m/PEI/PSS/Ru(phen)/PSS]_(15)[m=1,3,5;PEI=聚乙烯亚胺;PSS=聚(4-苯乙烯磺酸钠)].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对薄膜的组成及增长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对薄膜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进行了考察;通过荧光光谱对薄膜的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薄膜在外加氧化还原电位下呈现出可逆的电致变色-荧光开关性质;在阶跃电位-0.85 V/0.85 V下循环50次,其电致变色及荧光开关性能没有明显的减弱,体现了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可控组装 发光薄膜 电致变色性质 荧光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状多酸P_5W_(30)/阳离子聚电解质/氧化石墨烯杂化多层膜的电致变色性能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斌 王晓红 +4 位作者 李久明 王晓晖 谢立娟 段莉梅 刘宗瑞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3-241,共9页
为了提高薄膜[PEI/P_5W_(30)]_(30)的电致变色性能,将具有大的二维尺寸和良好导电性的氧化石墨烯引入该薄膜中。通过层层自组装(LBL)技术构筑了基于盘状多酸K12.5Nal.5[Na P_5W_(30)O_(110)]·15H_2O(P_5W_(30))、氧化石墨烯(GO)的... 为了提高薄膜[PEI/P_5W_(30)]_(30)的电致变色性能,将具有大的二维尺寸和良好导电性的氧化石墨烯引入该薄膜中。通过层层自组装(LBL)技术构筑了基于盘状多酸K12.5Nal.5[Na P_5W_(30)O_(110)]·15H_2O(P_5W_(30))、氧化石墨烯(GO)的复合薄膜[PEI/P_5W_(30)/PEI/GO]_(30)(PEI:聚乙烯亚胺),并利用UV-Vis光谱对薄膜的组成及增长进行监测;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薄膜的表面形貌进行考察,利用循环伏安法对薄膜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进行研究;薄膜在外加氧化还原电位下呈现出无色/蓝色的可逆变化,电致变色响应时间在10 s以内;此外,薄膜在阶跃电位0.75 V/-0.75 V下循环150次,电致变色性能没有明显减弱,体现了薄膜良好的电致变色可逆性。氧化石墨烯的引入使薄膜[PEI/P_5W_(30)/PEI/GO]_(30)呈现出响应速度快、抗电疲劳强的电致变色性能,将在电致变色器件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氧化石墨烯 可控组装薄膜 电致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