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观可持续性与景观可持续性科学 被引量:65
1
作者 赵文武 房学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53-2459,共7页
人类活动已经剧烈地改变了自然环境,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种种迹象表明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不可持续的运行轨迹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景观是理解与塑造人类社会和环境关系最具操作性的尺... 人类活动已经剧烈地改变了自然环境,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种种迹象表明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不可持续的运行轨迹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景观是理解与塑造人类社会和环境关系最具操作性的尺度,也是提供景观服务,实现人类福祉最重要的场所。景观可持续性研究对于人类具有重要意义。景观可持续性是指特定景观所具有的、能够长期而稳定地提供景观服务、维护和改善本区域人类福祉的综合能力。景观可持续性具有跨学科、多维度特征,强调景观弹性和可再生能力;景观服务是景观可持续性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它是连接自然资本与人类福祉的关键桥梁,也是将景观可持续性与景观生态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格局-过程-设计新范式的产生是景观可持续性研究的新发展。在景观可持续性快速发展的同时,聚焦于景观和区域尺度的景观可持续性科学应运而生。景观可持续性科学以景观格局、景观服务、人类福祉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充分融合了景观生态学空间显示方法、可持续性指标体系和GIS&RS等方法技术,其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之中。景观可持续性科学是可持续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它必将成为未来十多年可持续性科学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可持续性 景观可持续性科学 景观设计 景观服务 人类福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热点及其知识基础——以Sustainability Science载文数据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苏飞 应蓉蓉 +1 位作者 张慧敏 赵樱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64-2772,共9页
以Sustainability Science 2006—2015年间刊载的论文为基础数据,应用Cite Space软件,采取文献共被引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突现词分析等方法对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Sustainability Science载文质量和国际影... 以Sustainability Science 2006—2015年间刊载的论文为基础数据,应用Cite Space软件,采取文献共被引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突现词分析等方法对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Sustainability Science载文质量和国际影响力逐年上升;日、美、德、澳、加5国及东京大学、联合国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茨城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研究机构发文量位居前列,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Komiyama H、Lang D J、Miller T R、Talwar S、Clark W S等是期刊载文引用较多的作者,显示了这些学者在可持续性科学领域的权威性。可持续性科学研究主要聚焦"可持续性"、"气候变化"、"概念框架"、"管治"、"脆弱性"、"适应性"、"恢复力"等热点问题。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的知识基础主要包括"学科发展"、"跨学科研究"、"规划机制"、"灾害管控"、"信息管理"、"海岛环境"、"沿海脆弱性评估"、"土地利用"和"生态景观"等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性科学 研究热点 知识基础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性科学视角下矿产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源自内蒙古的实证数据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锋正 郭晓川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2-70,共9页
在简要综述矿产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现状基础上,本文依据可持续性科学理论,通过剖析内蒙古的实证数据和深入研究矿产资源型企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指出其转型升级的路径为:以低碳化、生态化成长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产... 在简要综述矿产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现状基础上,本文依据可持续性科学理论,通过剖析内蒙古的实证数据和深入研究矿产资源型企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指出其转型升级的路径为:以低碳化、生态化成长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产业集群为形式,以资本市场为平台,切实推进生态化、高技术化、集群化和资本化发展。最后,文章提出了矿产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性科学 矿产资源型企业 转型升级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性科学:基于对象—过程—主体的分析模型 被引量:49
4
作者 诸大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共9页
2015年9月,联合国通过了未来15年即2016-2030年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成为指导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概念和中轴原理。基于这个背景,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加强整合性的研究,已经成为具有战略性意... 2015年9月,联合国通过了未来15年即2016-2030年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成为指导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概念和中轴原理。基于这个背景,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加强整合性的研究,已经成为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任务。本文提出基于对象-主体-过程的可持续性科学的分析模型,对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中的一些经常碰到的关键问题进行辨析:在对象维度,强调可持续发展是在生物物理极限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指出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方面有重要的包含互补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并列替代关系;在过程维度,强调可持续发展将适应性治理和源头性预防结合起来,运用压力-状态-响应即PSR方法进行全过程管理,而不是应对其中一个环节;在主体维度,强调利益相关者参与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不能脱离合作治理研究可持续发展。作为案例应用,讨论了可持续性科学视角下的绿色经济的对象、过程、主体问题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科学 对象-主体-过程分析 绿色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文明实践如何检验和深化可持续性科学 被引量:12
5
作者 诸大建 张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共10页
2022年,是联合国1992年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30周年,也是生态文明纳入中国“五位一体”现代化体系10周年。可持续性科学是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学理研究,在一些基础性问题上存在着弱可持续性与强可持续性的观点差异。中国生态文明不仅对促进... 2022年,是联合国1992年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30周年,也是生态文明纳入中国“五位一体”现代化体系10周年。可持续性科学是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学理研究,在一些基础性问题上存在着弱可持续性与强可持续性的观点差异。中国生态文明不仅对促进中国的绿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发展可持续性科学也具有重要意义,后一方面的研究工作亟须加强。文章基于中国生态文明的政策和实践,讨论可持续性科学研究中五个存在观点分歧的重要论题,指出中国生态文明是以强可持续性为导向的,可持续性科学的理论架构需要包括具有内在层次关系的五个关键命题,即可持续发展是追求地球生态物理极限内的经济社会繁荣,要在控制生态消耗规模的前提下实现资源效率变革,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要有不同的转型模式,要用目标-资本-治理建立三层次的发展模型,可持续性科学是跨学科的整合性范式。文章认为,可持续性科学的理论研究需要以强可持续性作为核心原理进行理论更新和版本升级,中国生态文明实践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没有的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可以在深化发展可持续性科学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 可持续性科学 可持续性 地球生态物理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全球变化科学到可持续性科学:探索可持续性转变
6
作者 肖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6-141,共6页
全球变化科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但可持续发展也对全球变化科学具有指导意义,并由此发展出一项全新的研究:可持续性科学.可持续性科学产生的背景是我们目前生活在一个大转变时期,这些转变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包括气候变暖... 全球变化科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但可持续发展也对全球变化科学具有指导意义,并由此发展出一项全新的研究:可持续性科学.可持续性科学产生的背景是我们目前生活在一个大转变时期,这些转变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包括气候变暖、土地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等的地球环境变化,二是包括人口增长与老化、城市化、经济全球化与贫富不均等社会转型.如何更好地理解这些变化并使这些变化过程向着可持续性目标转变,是可持续性科学的重大挑战.创新性、内生化和协调共振是可持续性转变的特征.目前的全球变化科学无论在研究的目标和对象,还是在介入的方式和方法上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新出现的可持续性科学却能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搭起坚实的桥梁,探索环境和发展的长期趋势是如何朔造自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性科学 可持续性转变 全球变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可持续性与景观可持续性科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桑吉草 《现代园艺》 2018年第8期208-208,共1页
人们的生产与活动已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例如: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方面,无法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面对这样的情况下,逐渐提出景观可持续性科学发展成为发展的一个重点,并且在景观可持续性科学的基础上,实施... 人们的生产与活动已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例如: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方面,无法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面对这样的情况下,逐渐提出景观可持续性科学发展成为发展的一个重点,并且在景观可持续性科学的基础上,实施景观可持续性建设模式,主旨就是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可持续性 景观可持续性科学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生态科学,建设美丽中国--2016年第十五届中国生态学大会综述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静 王建永 +5 位作者 田涛 张健 程正国 岳东霞 Wesly K.Cheruiyot 熊友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492-7500,共9页
综述了2016年8月25日至27日在兰州大学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生态学大会的8场特邀报告,29个主题会场和"全国生态学研究生论坛"的多个报告,内容包括全球变化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保护与恢复生态学、生态系统管理、动植物行为与生... 综述了2016年8月25日至27日在兰州大学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生态学大会的8场特邀报告,29个主题会场和"全国生态学研究生论坛"的多个报告,内容包括全球变化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保护与恢复生态学、生态系统管理、动植物行为与生态功能、人文与农业生态学等6个分支领域。内容从微生物到动植物,从微观尺度到宏观尺度,从自然生态到人文生态均有涉及。报告内容表明,单纯的基础研究比例在减少,应用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比重较前几届有增高,多学科交叉研究报告显著增加,未来生态学的发展不断贴近生产实践、朝向"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研究"方向发展,可持续性和绿色发展趋势明显。另外,本文还结合现代生态学100个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会议围绕"创新生态科学,建设美丽中国"的主题,旨在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途径,绿色发展的新道路,为我国生态学领域各类成果搭建了充分的展示平台,为生态学及其相关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重要渠道,其中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含北京)的报告和参会人数一直维持较高比例。总之,此次会议不仅促进了我国生态学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也充分展现了我国生态学的研究水平,扩大了我国生态学的影响,对促进我国生态学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生态学 可持续性科学 生态文明 会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中村可持续更新路径探索——以长沙后湖黄鹤村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秦书茜 张楠 +2 位作者 张勇 张趁 朱佩娟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1-471,共11页
城中村更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拆迁重建,另一种是就地整改;两种方式均难以满足城市对经济、社会、环境等多元目标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成为制约城市更新进程与效果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引入可持续性科学理论,并借鉴管理学中“对象-主体... 城中村更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拆迁重建,另一种是就地整改;两种方式均难以满足城市对经济、社会、环境等多元目标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成为制约城市更新进程与效果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引入可持续性科学理论,并借鉴管理学中“对象-主体-过程”的三维分析框架,以社区及单个项目作为研究的空间尺度,构建了城中村可持续更新模式的研究框架。该模式强调:在对象维度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多目标可持续发展;在过程维度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方法进行全过程管理;在主体维度强调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多方合作治理。通过长沙后湖黄鹤村政府总体统筹、企业承包、村社筹房协作的多方合作更新模式的实证研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迁而不拆+整体开发+综合整治”的更新路径进行了评析。实证结果显示:该模式在平衡多方主体利益、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保护村落文化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该模式不涉及农民自建房产权性质的变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城中村在更新过程中所涉及的农民市民化身份转化、农民生计风险等历史遗留问题。本研究是一次运用可持续性科学理论解读城市更新实践的尝试,为促进城中村可持续更新提供一种新思路,可为中国城中村更新工作提供经验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科学 城市更新 城中村 长沙 黄鹤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70
10
作者 傅伯杰 吕一河 +3 位作者 陈利顶 苏常红 姚雪玲 刘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8-804,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景观生态学发展迅速。景观生态学研究最为活跃的地区集中在北美、欧洲、大洋洲(澳大利亚)、东亚(中国),表明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广泛性和越来越高的认知度。从研究内容上看,景观生态评价、规划和模...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景观生态学发展迅速。景观生态学研究最为活跃的地区集中在北美、欧洲、大洋洲(澳大利亚)、东亚(中国),表明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广泛性和越来越高的认知度。从研究内容上看,景观生态评价、规划和模拟一直占居主导地位,其次是景观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探讨。随着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深入,以科学和实践问题为导向的学科交叉与融合不断加强,促进了景观生态学新的学科生长点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包括水域景观生态学、景观遗传学、多功能景观研究、景观综合模拟、景观生态与可持续性科学。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也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国际同行开始关注并在重要学术刊物上评介中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标志着中国景观生态学已逐步走上国际舞台。然而,中国景观生态学进一步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国科学家需要抓住人类对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性科学的共同夙求,放眼国际前沿、服务本土需求,从中国自身的特色出发,关注受人类干扰的和以人为主导的景观,以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多尺度、多维度耦合研究为核心,区域综合与区内分异并重,推动综合整体性景观生态学的建立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多功能景观 景观模型 可持续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学理论研究综述及再发展道路
11
作者 康博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5-157,共3页
长久以来,翻译学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是诸多学者、外语教育研究工作者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文章在研究罗新璋、陈应年先生编著的《翻译论集》的基础上,就翻译学理论的诸多论点进行梳理归纳,作出综述分析,并针对"如何给翻译学带来新生... 长久以来,翻译学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是诸多学者、外语教育研究工作者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文章在研究罗新璋、陈应年先生编著的《翻译论集》的基础上,就翻译学理论的诸多论点进行梳理归纳,作出综述分析,并针对"如何给翻译学带来新生命"进行了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学理论研究 梳理归纳 综述分析 可持续性科学再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