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持续发展报告鉴证目标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博 吴一凡 胡朝会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1-75,共5页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一个关于可持续发展报告鉴证目标的理论框架。该框架将利益相关方所期望的结果视为终极目标,这也是确定鉴证目标的出发点。同时,鉴证方所期望的结果被视为直接目标,这些直接目标旨在服务于终极目标。研究...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一个关于可持续发展报告鉴证目标的理论框架。该框架将利益相关方所期望的结果视为终极目标,这也是确定鉴证目标的出发点。同时,鉴证方所期望的结果被视为直接目标,这些直接目标旨在服务于终极目标。研究结果表明:终极目标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且根据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终极目标的具体含义也会有所不同;直接目标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提升报告的可信度,具体包括真实性(Credibility)、成本效益性(Cost-effectiveness)、合规性(Compliance)、健全性(Completeness)与可持续性(Continuity),简称为“5C”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报告鉴证 鉴证目标 直接目标 终极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中国城镇化政策响应
2
作者 程艺 袁嘉露 +1 位作者 刘海猛 崔怡萍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4,共7页
筛选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提出之后中国发布的32份全国性城镇化政策文件,剖析SDGs与中国城镇化政策的耦合关系和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政策较好地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政策导向逐渐由数量累积转变为质量提升,由城乡二元转变... 筛选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提出之后中国发布的32份全国性城镇化政策文件,剖析SDGs与中国城镇化政策的耦合关系和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政策较好地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政策导向逐渐由数量累积转变为质量提升,由城乡二元转变为城乡融合,由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由单要素管理转向现代化系统治理,由强调硬件建设转变为多维统筹的软硬件协同推进。从空间指向来看,城镇化政策尤其关注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成渝地区为顶点的“菱形”区域。中国城镇化政策与SDGs各目标的匹配不够均衡,SDG11内部子目标之间也有较大差距;已有政策对性别平等、清洁能源、城市遗产、城市灾害等子目标关注不足。未来应加强中国城镇化政策与SDGs的协同衔接,增强城镇化政策的区域协调与公平性,建立面向SDGs的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制度,以推动新型城镇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议程 可持续发展目标 城镇化政策评估 新型城镇化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农业氮素污染减半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
3
作者 何佩莹 陈彬卉 +1 位作者 张秀明 谷保静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1-319,共9页
为探究浙江省农业氮素污染减半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本研究对浙江省90个县(市、区)的农业氮素污染排放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成本效益分析评估了农业氮素污染减半的成本效益,并量化了其对浙江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潜在贡-献。... 为探究浙江省农业氮素污染减半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本研究对浙江省90个县(市、区)的农业氮素污染排放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成本效益分析评估了农业氮素污染减半的成本效益,并量化了其对浙江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潜在贡-献。结果表明,2017年浙江省农业氮素污染(包括NH_(3)、N_(2)O、NO_(x)、NO_(3)等4种形式的活性氮)总排放量为21万t,利用现有技术基本-上可以将氮素污染减半(NH_(3)56%、N_(2)O 37%、NO_(x) 45%、NO_(3)49%),需要投入32亿元,但这将带来165亿元的社会效益。浙江省农业氮素污染减半有望使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水平整体提高32%。研究表明,优化农业氮素管理可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为区域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氮素污染 氮素减排 成本收益 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引领下饲料产业绿色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4
作者 杨天啸 王岩 +1 位作者 王广凤 徐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9-152,共4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简称“双碳”)的宏伟目标,旨在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饲料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分析“双碳”目标引领下饲料...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简称“双碳”)的宏伟目标,旨在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饲料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分析“双碳”目标引领下饲料产业绿色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基础上,重点探讨当前饲料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实现绿色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策略,以期为饲料产业绿色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饲料产业 绿色经济管理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潜力评价——以华东地区为例
5
作者 程可欣 王志芳 +2 位作者 张馨元 彭晋福 简钰清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53,共9页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我国目前尚缺乏衡量规划编制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致性的探索。为明晰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潜力,采用质性研究与统计分析的方法,从不同层级评价国土空间规...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我国目前尚缺乏衡量规划编制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致性的探索。为明晰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潜力,采用质性研究与统计分析的方法,从不同层级评价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中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的覆盖度、传导度和执行度。结果表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对不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覆盖度和传导度都较好,但不均衡。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整体执行度最高,多侧重于城市建设相关的目标,但在区域尺度或偏全球性问题上,则是省级指南执行度最高。研究创新性地采用质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现有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进行了不同维度的文本分析,同时构建了指南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评价体系。本文旨在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编制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建议,进而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中国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可持续发展目标 质性研究 扎根理论 文本分析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6
作者 禹梦情 董丹丹 +2 位作者 卓超 黄仲跃 邹冠炀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8-875,共8页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AMR)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严重威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现。本文基于SDGs的视角,探讨AMR对全球健康体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等产生的潜在后果及深远影响。分析全球及中国AMR防控的现状与挑战,提出综...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AMR)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严重威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现。本文基于SDGs的视角,探讨AMR对全球健康体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等产生的潜在后果及深远影响。分析全球及中国AMR防控的现状与挑战,提出综合性的应对建议:构建AMR全球协同治理机制,深化“同一健康”(One Health)实践框架,完善AMR监测与感染防控体系,加速新型疫苗研发,探索AMR创新应对技术,加强全民AMR素养教育。研究结论可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统筹应对AMR威胁,推进SDGs进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 抗微生物药物 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乡村景观资源评价——以成都市新都区为例
7
作者 汪雨彤 罗言云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4期55-65,共11页
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重要环节,因此中国乡村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亟须建立科学的、本土化的评价体系。以成都市新都区乡村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的人类活动参与程度从自然景观资源、半自然景观资源和人... 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重要环节,因此中国乡村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亟须建立科学的、本土化的评价体系。以成都市新都区乡村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的人类活动参与程度从自然景观资源、半自然景观资源和人工景观资源三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基于SDGs选取27个具体指标并建立框架,结合熵值法进行权重赋值,对新都区127个行政村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1)新都区乡村景观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空间差异,乡村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与城市化区域和主要河流流域呈现显著相关性;(2)新都区乡村景观资源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平衡,高分村庄占比较少;(3)景观资源可持续性主要依赖于自然与半自然景观资源。研究通过将SDGs与景观类别结合,实现了SDGs在乡村这一小尺度区域的本土化应用,为解决SDGs长期以来的尺度不匹配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为新都区乡村景观资源精细化评价、乡村规划及自然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目标 乡村景观资源 持续性评价 熵值法 本土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近半进展缓慢
8
作者 严政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共4页
联合国2025年5月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进展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发现仅有35%的目标正按计划推进或取得适度进展,近半数目标进展缓慢。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十年来,进展之所以缓慢,根源在于资金短缺、... 联合国2025年5月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进展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发现仅有35%的目标正按计划推进或取得适度进展,近半数目标进展缓慢。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十年来,进展之所以缓慢,根源在于资金短缺、政府行动能力不足、目标相互关系的复杂性等方面。鉴于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现状,目标复杂性和关联性、公众参与、数字能力、治理难度等均是现实挑战。中国在消除贫困、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社会事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目标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借鉴中国的实践经验,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未来进程中,各国要强化政策协同与一致,立足各自国情确立优先推进目标,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及提升数据获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目标 进展 数据 政策 生态环境 新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中国旱地社会-生态系统分类研究
9
作者 宫炳含 吕楠 +1 位作者 武旭同 余慧倩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743-4757,共15页
旱地(干旱指数小于0.65的区域)是人地关系最复杂、人地矛盾最突出的地区之一,是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中国旱地范围广阔,人-地相互作用特征明显且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开展中国旱地“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 S... 旱地(干旱指数小于0.65的区域)是人地关系最复杂、人地矛盾最突出的地区之一,是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中国旱地范围广阔,人-地相互作用特征明显且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开展中国旱地“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 SES)分类研究,有助于识别旱地SES的基本特征,提出与关键挑战和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相符的发展路径。基于SES理论和SDGs框架,构建了中国旱地SES分类框架,运用自组织映射网络的聚类方法进行SES分类,并分析各类型SES的特征、SDGs实现状态及其时空变异,研究时间为2000,2010和2020年。结果表明:(1)中国旱地SESs可划分为五个类型区:农业与城市化区(A)、农林牧交错带发展区(B)、草原工业化区(C)、绿洲待发展区(D)和高寒草地脆弱区(E)。(2)社会经济子系统的三个组分,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稳定性和人口特征,以及社会-生态相互作用子系统中人对自然的干预组分在5个SES类型区都呈现向好发展趋势,土地资源特征和生态系统服务在各类型之间差异较大,时间趋势差别较小。(3)整个旱地的SDGs存在显著组间差异,农业与城市化区的SDGs整体表现最好;绿洲待发展区的整体表现最差。各类型SES面临的关键挑战分别是:类型A,提升城市绿色空间并减少不平等;类型B,调节农牧结构失衡、水资源过度以及利用技术创新和转型。类型C、D和E,都面临提升经济发展的挑战,此外,类型C要兼顾减排;类型D兼顾生态系统服务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类型E兼顾生态系统服务维持和满足当地居民的生存、生活需求。研究建议要面向不同SES类型区的关键挑战,制定因地、因时制宜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优先提升人民基本需求,攻克SDGs短板,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社会-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目标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某林场生态建设模式创新研究
10
作者 杨序国 杨丽萍 《江西农业》 2025年第9期169-171,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成为许多国家和区域关注的重点。广西是我国南部最具生态优势区域,其林场生态建设模式的创新,对于促进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以及推动我国乃至世界生态建设都具有十分...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成为许多国家和区域关注的重点。广西是我国南部最具生态优势区域,其林场生态建设模式的创新,对于促进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以及推动我国乃至世界生态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林场在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众参与等问题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指导下,探索适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林场生态建设模式的创新路径,是林场生态建设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基于此,对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某林场生态建设模式的创新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目标 林场生态建设模式 创新策略 广西壮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思路和构建方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目标和逻辑主线 被引量:27
11
作者 汪劲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6,共8页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需要我们将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立法目的和价值取向。总则编规则体系应当以现行环境资源保护和循环经济与能源单行法律中的共通性规则加以构建,分则各编则应当以污染控制、自然生态保护和绿色低...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需要我们将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立法目的和价值取向。总则编规则体系应当以现行环境资源保护和循环经济与能源单行法律中的共通性规则加以构建,分则各编则应当以污染控制、自然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为指向,分别构建朝向社会、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目标的行政规制、权利衡平和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调节等法律规范体系类型。鉴于共通性生态环境规则和分则各编行为模式规范均包含不同性质的法律后果,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还应当在总则和分则中分别设立有关法律责任及其相关的适用性、引导性和程序性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法典 可持续发展 价值目标 逻辑主线 编订纂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目标6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足迹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屹 杨凤仪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3-863,共11页
本研究以黄河流域5座国家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索性地采用水足迹及其相关评价指标构建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水资源利用水平评价框架。在描述2010―2019年城市群水足迹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分别建立流域整体、上中游和下游城市群的空... 本研究以黄河流域5座国家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索性地采用水足迹及其相关评价指标构建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水资源利用水平评价框架。在描述2010―2019年城市群水足迹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分别建立流域整体、上中游和下游城市群的空间计量模型,探讨驱动水足迹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城市群水足迹及相关指标均有所下降,自上游至下游呈梯级分布格局,上中游和下游城市群水足迹表现出两极分化的集聚状态,整体向“低−低”集聚跃迁。驱动因素在不同城市群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和空间交互效应。为此,提出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城市群水资源生态系统韧性、根据不同城市群的比较优势实施差异性水资源系统治理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目标 城市群 黄河流域 水足迹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SDGs的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冰鑫 王鹏龙 +3 位作者 王勤花 王宝 高峰 赵雪雁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0,共10页
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之重要支撑,亦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核心内容。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判断人居环境的发展阶段、发展质量和发展程度,是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迫... 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之重要支撑,亦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核心内容。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判断人居环境的发展阶段、发展质量和发展程度,是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梳理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演变,分析全球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的科研产出,阐述了国内外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评价指标体系、地球大数据在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趋势、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协同与权衡关系以及基于SDGs的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地方化实施和监测评估等方面的进展,构建了面向SDGs的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未来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进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文献计量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目标导向下的主权债务与自然互换:发展趋势、演变动因及运用建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小翼 曹昊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29,共9页
主权债务与自然互换是一种债务互换机制,债权人通过减免部分债务换取债务国当地的环境保护项目。伴随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该机制呈现出法律关系复杂、互换合意难度降低、债务减免和环保金额增加等特点。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务不可持续问... 主权债务与自然互换是一种债务互换机制,债权人通过减免部分债务换取债务国当地的环境保护项目。伴随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该机制呈现出法律关系复杂、互换合意难度降低、债务减免和环保金额增加等特点。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务不可持续问题、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资金需求、主权债务重组规则的变化以及国际绿(蓝)色金融原则的发展对该机制的演变会产生影响。主权债务与自然互换面临着透明度建设、规则的双重适用和提升主权债券评级的风险等挑战。中国应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思想,推动国际债务治理规则更新,助力绿(蓝)色金融规则的国际化,并寻求主权债务与自然互换的改进,以妥善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债务与自然互换 可持续发展目标 集体行动条款 绿(蓝)色金融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挑战与赋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7,共9页
联合国经过多年筹划形成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立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相辅相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被认为是到2030年的全球发展路线图。现在这个议程时间表已经过半,但落实议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形势相当严峻,“重启”的呼声日... 联合国经过多年筹划形成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立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相辅相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被认为是到2030年的全球发展路线图。现在这个议程时间表已经过半,但落实议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形势相当严峻,“重启”的呼声日渐高涨。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为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行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作为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当代中国不仅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发展转型,提交了世人瞩目的成绩单;还发出坚持发展优先等“全球发展倡议”,特别重视深化合作、相向而行,共同推动全球发展事业进入开放、和谐、包容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可持续发展目标 全球发展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报告鉴证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博 叶茹倩 陆施予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84-90,共7页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讨可持续发展报告鉴证的应用目标,剖析不同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鉴证信息重点,挖掘其应用价值以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依据鉴证结果,投资者可评估投资风险与回报并做出相应的...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讨可持续发展报告鉴证的应用目标,剖析不同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鉴证信息重点,挖掘其应用价值以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依据鉴证结果,投资者可评估投资风险与回报并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债权人能够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合理制定信贷策略;政府机构可强化监管与政策制定;消费者与客户可理性消费,支持绿色、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员工可提升工作满意度与忠诚度;供应商可优化合作策略,强化供应链的协同效应;社区居民可维护环境权益。多方协同发力,共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报告 鉴证应用 利益相关者 直接应用目标 终极应用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
17
作者 范慧文青 李宗省 桂娟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0-413,共14页
青藏高原作为全球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其可持续发展对于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等多重压力的叠加,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文中以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现状为... 青藏高原作为全球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其可持续发展对于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等多重压力的叠加,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文中以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现状为基础,从理论分析与政策实践两方面着手,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梳理结果发现,国内外研究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持续实践、对策及评价等方面对青藏高原区域整体及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丰富探究,但目前研究仍存在缺乏时空连续性和综合多要素反馈机制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左玲丽 刘国华 +4 位作者 赵俊彦 李佳佳 郑舒元 王俊晨 苏旭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03-4216,共14页
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实现往往会因为生态保护或人类福祉之间可能存在的权衡关系而受到阻碍。将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ESs)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决策中能够避免各方利益的冲突,促进SDGs... 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实现往往会因为生态保护或人类福祉之间可能存在的权衡关系而受到阻碍。将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ESs)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决策中能够避免各方利益的冲突,促进SDGs的实现。然而,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山区,ESs对SDGs的贡献分析仍然不足。以川西地区为研究区,对2000—2020年11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了量化,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和定量指标法估算了碳固存、土壤保持和食物生产三种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并使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ESs对SDGs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可持续发展目标水平整体提升,但SDG1(无贫穷)和SDG3(良好健康和人类福祉)表现较差,分值低于5分。从空间上看,与环境相关的SDGs在川西北高原表现更好,与社会经济相关的SDGs在川西东部和川西南山地地区表现更好。(2)川西地区碳固存和食物生产服务呈现线性增长趋势,土壤保持服务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分别增长了0.23×10~8t、8.93×10~5t和1.23×10~8t。(3)与土壤保持和食物生产相比,碳固存对SDGs表现出更强烈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县域碳固存对本县域和邻近县域的SDG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和SDG1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SDG2(零饥饿)呈现显著负向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联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目标 生态系统服务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川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课程标准分析——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楚琪 张铭灿 陈实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3,共5页
在基础教育中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教育是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地理学科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地理教育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优势,随后以《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工具,构... 在基础教育中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教育是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地理学科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地理教育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优势,随后以《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工具,构建分析框架,并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体现,提出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目标 义务教育 地理课程标准 教学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创新系统、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来自不同国家的证据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星 吴婷 杨德艳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419,共16页
基于130个样本国家数据,实证探究国家创新系统、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关系。同时,比较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与不同目标维度下国家创新系统及其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影响差异。研究... 基于130个样本国家数据,实证探究国家创新系统、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关系。同时,比较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与不同目标维度下国家创新系统及其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创新系统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其构成要素不仅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呈现出异质性影响,而且对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的影响也表现出差异性,既有正向影响也有负向影响。此外,国家创新系统中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驱动。其构成维度不仅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中发挥了不同作用,而且在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中也体现出作用的差异性,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间接作用。这也意味着国家创新系统、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系统 可持续发展目标 动态能力 知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