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寒地黑土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1
作者 黄彦 徐聪 司振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31,40,共7页
为帮助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做出合理有效的决策,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为研究区,基于DPSIR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寒地黑土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方法测算2013-2021年克山... 为帮助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做出合理有效的决策,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为研究区,基于DPSIR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寒地黑土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方法测算2013-2021年克山县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结果显示:(1)各子系统在2013-2021年间呈不同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响应子系统对克山县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贡献率最高。(2)克山县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在2013-2021年间呈波动上升趋势,可持续状态由弱可持续转为可持续。(3)制约克山县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障碍因子主要为除涝面积、旱田耕地面积、水利支出、农村用电量和耕地保护面积。响应子系统对提升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有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可以增加水利支出,优化除涝设施,调整旱田耕地的管理方式以及加强耕地保护力度,从而进一步提升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水土资源 障碍因子 DPSIR-TOPSIS模型 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模型在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及启示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艳中 李江风 +1 位作者 张祚 胡鹏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4,共5页
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这使开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成为当务之急,而科学发展观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开展,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足迹模型是目前可持... 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这使开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成为当务之急,而科学发展观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开展,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足迹模型是目前可持续发展评价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提供了重要途径。该文分析生态足迹模型在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研究现状,指出研究中主要存在评价精度较低、研究内容不全、应用方法单一等不足,并从研究尺度、研究精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对土地利用相关政策启示等角度,提出需进一步改进的方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应用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法与ANN的县域喀斯特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苏广实 胡宝清 罗华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2-268,共7页
探讨综合运用GIS、网格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技术和方法进行县域喀斯特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以广西都安县为例,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构建都安喀斯特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5年相关分析数据获取各指标数据;将都安县域... 探讨综合运用GIS、网格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技术和方法进行县域喀斯特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以广西都安县为例,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构建都安喀斯特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5年相关分析数据获取各指标数据;将都安县域划分成253个评价网格单元,按照网格单元指标数据提取原理获得的评价网格单元各评价指标数据,根据指标性质,运用效用函数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运用ANN的BP模型进行都安喀斯特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绘制评价结果分布图。结果表明:构成都安喀斯特土地利用系统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土地可持续利用亦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在空间分布上可区分为:不可持续性、弱可持续性、中可持续性、较强可持性、强可持续性等5个等级,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都安喀斯特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法 ANN 喀斯特 土地利用 可持续利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客观组合赋权法的即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17
4
作者 周玲玲 王琳 +1 位作者 刘伟峰 余静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年第4期50-55,共6页
以即墨市为例,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并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客观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指标权重较好地反映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即墨市水资源... 以即墨市为例,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并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客观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指标权重较好地反映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即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主要影响指标为人口自然增长率、造林面积、环保投资额占GDP比重、生态用水比例和GDP增长率;2即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呈"升(1999-2005)-降(2005-2009)-升(2009-2011)"的发展趋势。从建立多途径的水资源供给体系、形成节约型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完善水资源管理和运行体制方面提出了响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DPSIR模型 变异系数法 熵值法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和突变级数法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壬 陈兴伟 +1 位作者 陈莹 李孝成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年第5期77-83,共7页
为减少评价过程中指标信息筛选和权重赋予的人为主观影响,提出粗糙集和突变级数相耦合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以福建省为例,以9个设区市为研究单元,从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等方面,构建由4大准则20项指标... 为减少评价过程中指标信息筛选和权重赋予的人为主观影响,提出粗糙集和突变级数相耦合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以福建省为例,以9个设区市为研究单元,从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等方面,构建由4大准则20项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进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表明:1)应用粗糙集约简冗余指标,依据属性重要度对指标排序,并耦合突变级数法进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可行的,不仅可筛除冗余指标信息,而且无需过多人工干预,可很大程度地减少人为主观影响;2)福建省各设区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排序为龙岩>三明>宁德>南平>漳州>福州>泉州>莆田>厦门,呈现自西向东、西北向东南可持续利用水平递减的空间格局,且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的4个可持续利用分区,可为水资源分区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评价 粗糙集 突变级数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丁琪 陈新军 +1 位作者 李纲 方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88-97,共10页
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其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开展自然资源可持续评价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基础,因此其可持续利用评价一直是国内外资源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热门话题。在分析矿产资... 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其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开展自然资源可持续评价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基础,因此其可持续利用评价一直是国内外资源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热门话题。在分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特性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国内外在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为今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可持续利用评价 研究进展 局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栅格空间数据的粤北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黎景良 后斌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0-43,共4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区域发展的立足之本,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进行科学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择粤北山区的韶关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和G IS技术,构建一套适合研究区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区域发展的立足之本,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进行科学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择粤北山区的韶关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和G IS技术,构建一套适合研究区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一个土地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模型。然后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和空间化处理,对研究区域进行基于栅格空间数据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最后总结研究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提出适合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格空间数据 粤北山区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线投影动态聚类的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源 王丹 黄成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1-246,共6页
针对现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的不足,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框架,构建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并且通过频度分析-理论分析-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评价的指标因子;同时,基于对当前方法的反思,引入投影寻踪技术,建立了基于曲... 针对现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的不足,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框架,构建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并且通过频度分析-理论分析-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评价的指标因子;同时,基于对当前方法的反思,引入投影寻踪技术,建立了基于曲线投影动态聚类的定量分析模型,以探索建立新的可持续性描述框架。四川省乐山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应用表明,该方法在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与精度上具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区域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评价 曲线投影动态聚类 乐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值法的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以石家庄市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赵德义 高晓巍 周耀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4741-14744,14790,共5页
从生产稳定性、经济可行性、资源保护性和社会可接受性4个方面选取25个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石家庄市为例,对其所辖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为石家庄市... 从生产稳定性、经济可行性、资源保护性和社会可接受性4个方面选取25个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石家庄市为例,对其所辖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为石家庄市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熵值法 县域 石家庄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耕地资源(1997-2008)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袁中友 杜继丰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4-107,共4页
在界定珠江三角洲耕地可持续利用涵义的基础上,从"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角度选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构建评价模型,定量评价该区域1997-2008年耕地利用系统可持续性水平动态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 在界定珠江三角洲耕地可持续利用涵义的基础上,从"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角度选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构建评价模型,定量评价该区域1997-2008年耕地利用系统可持续性水平动态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耕地利用系统持续性水平波动较大,整体持续性水平较低。生态和社会可持续性的波动是造成整体持续水平波动主要原因,经济不可持续则是造成生态、社会和整体持续性水平过低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利用评价 指标体系 耕地资源 珠江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与优化调控模式研究——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广实 胡宝清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7-131,共5页
土地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核心,是土地可持续利用优化调控模式设计的重要依据。以广西典型喀斯特县域——都安县为研究案例,综合运用GIS、网格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技术和方法进行都安县喀斯特土地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 土地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核心,是土地可持续利用优化调控模式设计的重要依据。以广西典型喀斯特县域——都安县为研究案例,综合运用GIS、网格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技术和方法进行都安县喀斯特土地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构成都安喀斯特土地利用系统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土地可持续利用亦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在空间分布上可区分为:不可持续性、弱可持续性、中可持续性、较强可持性、强可持续性等五个等级。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五种都安喀斯特土地可持续利用优化调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优化调控模式 喀斯特 广西都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视角下的城市圈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员开奇 董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6-231,236,共7页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低碳视角下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增强发展可持续性的根本途径。以武汉市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立足低碳视角,与城市圈土地利用特点相结合,建立低碳视角下的城市圈土地可持续利用评...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低碳视角下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增强发展可持续性的根本途径。以武汉市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立足低碳视角,与城市圈土地利用特点相结合,建立低碳视角下的城市圈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CSDEA(指标凝聚法)和熵值法对各指标值进行分析综合,在获得评价结果后进一步计算得到各评价对象的改进方案。结果显示,黄石市、黄冈市、咸宁市、潜江市为土地可持续利用CSDEA有效,仙桃市、天门市、孝感市、武汉市、鄂州市为土地可持续利用CSDEA无效,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984 9,0.979 1,0.972 5,0.957 4,0.808 2,评价值最低的是鄂州市,在地均农业产值等9个指标上均存在不足,需要降低的指标包括农村恩格尔系数、地均碳排放量等,其中地均碳排放量应降低97.33t/hm2。综合来看鄂州市仍需较大提升。评价结果和改进方案客观反映了城市圈土地利用的现状和不足,经济发展应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和集约利用,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指标凝聚法 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子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对策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文生 许士国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1-53,63,共4页
针对太子河流域的特点,建立了以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生态环境状况为具体考察对象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进行实例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在1995年、2002年的水资源属于低可持续... 针对太子河流域的特点,建立了以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生态环境状况为具体考察对象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进行实例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在1995年、2002年的水资源属于低可持续,2010年、2020年属于中可持续。2020年接近高可持续,该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本流域的承载力,进一步开发的潜力不大,这一结论与太子河流域的实际情况相符。最后,提出了太子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模式识别模型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太子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袁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4069-4071,4083,共4页
结合快速城市化下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合理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方面构建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构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和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障碍因... 结合快速城市化下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合理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方面构建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构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和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障碍因素诊断模型。最后以武汉市为例,评价了武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并分析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可持续利用评价 指标体系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以四川省犍为县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牛乐德 鲁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735-4737,4803,共4页
在阐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犍为县自然、社会经济状况,依据评价目标及原则,系统分析了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因素及相互关系。从生产性、资源保护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4个方面,建立了犍为县土地资源可持续... 在阐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犍为县自然、社会经济状况,依据评价目标及原则,系统分析了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因素及相互关系。从生产性、资源保护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4个方面,建立了犍为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功效函数法,对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然后,用多目标加权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值,对犍为县土地资源1997~2004年利用水平进行了客观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评价 评价指标 犍为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泉州市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初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8-273,共6页
在分析福建省泉州市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泉州市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区域分异规律及其主导指标,并制定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指标体系 区域分异 福建省泉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发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辉玲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5年第3期214-217,共4页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土地,国内外的这方面研究进展很快。有指示因素-判断标准-临界值评定监测体系、土地质量指标计划PSR框架评价、生态系统方法评价等。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评价工作,势在必行。...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土地,国内外的这方面研究进展很快。有指示因素-判断标准-临界值评定监测体系、土地质量指标计划PSR框架评价、生态系统方法评价等。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评价工作,势在必行。表2,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评价 生态系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栅格空间数据的粤北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18
作者 黎景良 后斌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9-722,共4页
选择粤北山区的韶关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构建了一套适合研究区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个土地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模型。然后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和空间化处理,对研究区域进行了基于栅格空间数... 选择粤北山区的韶关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构建了一套适合研究区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个土地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模型。然后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和空间化处理,对研究区域进行了基于栅格空间数据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最后总结研究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提出了适合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格空间数据 粤北山区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文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5期216-218,共3页
从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合理性3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包括21个指标的长沙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长沙市统计年鉴2010~2014》数据,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极值法、熵权法,对长沙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 从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合理性3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包括21个指标的长沙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长沙市统计年鉴2010~2014》数据,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极值法、熵权法,对长沙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2年,长沙市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得分不高,且伴有下降趋势,总体上处于可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2013年的可持续利用水平最高,并摆脱可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进入到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阶段;2009~2013年,其可持续利用水平并不稳定。长沙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总体上仍处于可持续利用起步阶段,可持续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长沙市 可持续利用评价 可持续发展 极值法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层裂隙-孔隙水功能特征及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东东 吴勇 陈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5-61,共7页
红层区内裂隙-孔隙水分布广泛,开展红层裂隙-孔隙水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红层区水文地质特征,确定了裂隙-孔隙水的主导功能特征,以地下水属性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红层裂隙-孔隙水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相... 红层区内裂隙-孔隙水分布广泛,开展红层裂隙-孔隙水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红层区水文地质特征,确定了裂隙-孔隙水的主导功能特征,以地下水属性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红层裂隙-孔隙水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指标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等级划分方法,并开展了实例研究。该指标体系和实例评价结果能够体现红层区风化带裂隙-孔隙水水量贫乏及仅满足基本的人畜饮水的主导功能特点,对评价区地下水主导功能的正确认识是建立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确定评价等级内涵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孔隙水 指标体系 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 红层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