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后角膜曲率的改变(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虹霓 林静君 +3 位作者 黄梓材 郑康铿 黄奕霞 陈素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796-798,共3页
目的了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后角膜散光的演变情况。方法于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前、术后的不同时期用NidekARK900型角膜曲率计检测34眼的角膜曲率。结果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引起较大角膜散光,中度以上散光占76.5%,拆线后中度... 目的了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后角膜散光的演变情况。方法于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前、术后的不同时期用NidekARK900型角膜曲率计检测34眼的角膜曲率。结果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引起较大角膜散光,中度以上散光占76.5%,拆线后中度以上散光占32.35%,角膜最大曲率轴向与巩膜瓣的方位一致。结论可拆除缝线小粱切除术后早期引起的角膜散光较常规小梁切除术后散光大,拆线后1mo内逐渐减少,1mo后与术前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拆除缝线 小梁切除术 术后早期 角膜散光 角膜曲率 中度 术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在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跃华 郑红 郝玉萍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 探讨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对术后前房深度、眼压及滤过的影响。方法  2 5例3 0眼手术将结束时 ,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恢复前房。结果 术后 3眼出现浅前房Ⅰ度 ,1眼眼压控制不良。绝大多数病例眼压控制满意。结论... 目的 探讨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对术后前房深度、眼压及滤过的影响。方法  2 5例3 0眼手术将结束时 ,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恢复前房。结果 术后 3眼出现浅前房Ⅰ度 ,1眼眼压控制不良。绝大多数病例眼压控制满意。结论 术中联合应用透明质酸钠可提高青光眼滤过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钠 可拆除缝线 小梁切除术 术后 前房深度 眼压 滤过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仕冰 韦汉兴 陈明智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减少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的发生。方法本文对22例30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术后3~14d拆除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结果所有病人术后24h迅速形成前房,经1~16mo的术后观察,眼压控制率为93%。结论... 目的减少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的发生。方法本文对22例30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术后3~14d拆除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结果所有病人术后24h迅速形成前房,经1~16mo的术后观察,眼压控制率为93%。结论该方法可主动调节房水滤过量,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巩膜瓣 可拆除缝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拆除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冯梅艳 张前卫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期64-65,共2页
目的:评价可拆除缝线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2005年3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的病例30例30眼,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Ⅰ组)15例不做可拆除缝线,试验组(Ⅱ组)15例做可... 目的:评价可拆除缝线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2005年3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的病例30例30眼,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Ⅰ组)15例不做可拆除缝线,试验组(Ⅱ组)15例做可拆除缝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5±0.3)年,术后眼压降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01)。术后2周内平均眼压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1)。2周后的眼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最终的随访中,Ⅰ组成功率80.0%,Ⅱ组86.6%。结论:可拆除缝线的应用可有效地降低早期并发症,无需特殊的器械且经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拆除缝线 梁切除术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术应用丝裂霉素联合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秦广荣 《临床眼科杂志》 2002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 探讨减少小梁切除术后巩膜瓣瘢痕及浅前房和低眼压的方法。方法 对 5 0例 (5 2只眼 )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联合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经 3~ 2 0月的术后观察 ,眼压控制率为 94%。结论 该方... 目的 探讨减少小梁切除术后巩膜瓣瘢痕及浅前房和低眼压的方法。方法 对 5 0例 (5 2只眼 )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联合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经 3~ 2 0月的术后观察 ,眼压控制率为 94%。结论 该方法可减少巩膜瓣瘢痕及主动调节房水滤过量 ,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 ,减少并发症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 控制 巩膜瓣可拆除缝线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新式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及结膜缝合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覃勉 梁亮 《巴楚医学》 2021年第2期3-4,共2页
小梁切除术,或称保护性滤过手术,是全世界最常见的青光眼手术,是一种安全获得低眼压的有效治疗方法[1]。但术后早期因滤过过强或者滤过泡渗漏容易发生浅前房、脉络膜上腔积液、脉络膜出血以及低眼压性黄斑水肿等相关并发症,同时因术后... 小梁切除术,或称保护性滤过手术,是全世界最常见的青光眼手术,是一种安全获得低眼压的有效治疗方法[1]。但术后早期因滤过过强或者滤过泡渗漏容易发生浅前房、脉络膜上腔积液、脉络膜出血以及低眼压性黄斑水肿等相关并发症,同时因术后滤过道瘢痕化的发生,再次限制了房水外流,导致眼压升高[2]。青光眼手术医生急需一种方法,既能在术后早期相对紧密地缝合巩膜瓣以及结膜瓣,又能在术后滤过道瘢痕化导致眼压升高的初期,使巩膜瓣缝线松动,增加滤过率[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可拆除缝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可拆除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陈超 王玲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改良的可拆除缝线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6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30眼)接受常规小梁切除术,B组(20例35眼)接受联合改良的可拆除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月,观察两...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改良的可拆除缝线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6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30眼)接受常规小梁切除术,B组(20例35眼)接受联合改良的可拆除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月,观察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态、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dA组眼压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内B组眼压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改良可拆除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比常规小梁切除术能更好地预防青光眼术后早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改良可拆除缝线 术后并发症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瓣外置可拆除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颜雪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巩膜瓣外置可拆除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6月本院眼科收治的36例(50眼)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前和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眼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6个月... 目的:探讨巩膜瓣外置可拆除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6月本院眼科收治的36例(50眼)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前和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眼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眼压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巩膜瓣外置可拆除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瓣外置可拆除缝线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或无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德秀 史传衣 +1 位作者 郑爱贤 宋哲 《临床眼科杂志》 2001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比较有或无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验证方法 ,将 12 9例 (12 9眼 )青光眼分为试验组 (A组 )和对照组 (B组 )。对 A组施行有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 ,对 B... 目的 比较有或无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验证方法 ,将 12 9例 (12 9眼 )青光眼分为试验组 (A组 )和对照组 (B组 )。对 A组施行有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 ,对 B组施行无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A、B两组年龄、性别、青光眼类型、术前视力和眼压、前房深度、%值、视野及房角闭合程度、术前使用降压药种数等临床参数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情况、眼压、滤过泡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术后第 1天无一例发生浅前房 ,对照组术后第 1天 12例出现浅前房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后眼压在术后 3周内对比有显著差异 ,3周后差异无显著性。试验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累积存活率 86 .6 1± 9.5 1% ,对照组为 71.91± 9.88%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显微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术不仅能通过调控缝线来控制滤过量 ,而且能明显减少并发症 ,提高抗青光眼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可拆除缝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拆除巩膜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疗效观察
10
作者 张雪翎 《临床眼科杂志》 2007年第6期562-563,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可拆除巩膜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87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拆除巩膜缝线,术后观察前房、滤过泡形成情况,测量眼压、视力。结果术后Ⅰ度浅前房4只眼,Ⅱ度浅前房1只眼,其... 目的观察应用可拆除巩膜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87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拆除巩膜缝线,术后观察前房、滤过泡形成情况,测量眼压、视力。结果术后Ⅰ度浅前房4只眼,Ⅱ度浅前房1只眼,其发生率是5.75%;术后随访3~16个月,眼压的控制率是97. 70%。结论术后加用可拆除巩膜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可降低术后前浅房的发生,可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可拆除巩膜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巩膜瓣缝合术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比较
11
作者 张前卫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422-423,共2页
目的比较双向可调整缝线和可拆除缝线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观察组施行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照组施行可拆除缝线的小梁切除术。两组年龄、性别、眼压等临床参数无显著性差异。比较两组术后前... 目的比较双向可调整缝线和可拆除缝线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观察组施行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照组施行可拆除缝线的小梁切除术。两组年龄、性别、眼压等临床参数无显著性差异。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情况、眼压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无1例发生浅前房,对照组3例浅前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眼压术后1周内差异显著,两周后无差异。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双向可调整缝线相对于可拆除缝线能更好的控制滤过量,减少并发症,提高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调整线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可拆除缝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各型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商卫卫 王大博 +2 位作者 白海青 张彩 李廷 《临床眼科杂志》 2008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种类型青光眼、控制眼压及改善视力的疗效差异。方法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122例(132只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术中使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抑制滤过区瘢痕形成,并采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控制术后浅/或无前...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种类型青光眼、控制眼压及改善视力的疗效差异。方法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122例(132只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术中使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抑制滤过区瘢痕形成,并采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控制术后浅/或无前房,以获得功能性滤过泡和理想的眼压控制。随访半年。结果术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率低。术后半年,120只眼眼压控制在10.3~17mmHg,且术后全部形成功能性滤泡,手术成功率为98.48%。另将术前组(药物控制后)、术后组(手术后、出院前)眼压比较,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前房消失或变浅和低眼压等并发症。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多种类型青光眼的近、远期效果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丝裂霉素C 可拆除缝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传衣 张德秀 +1 位作者 雷玉民 邵之江 《临床眼科杂志》 2002年第6期498-500,共3页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及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 1998年 7月至2 0 0 0年 5月收治的难治性青光眼、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前房极浅或疑有恶性青光眼倾向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38例 (38只眼 )进行复合式...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及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 1998年 7月至2 0 0 0年 5月收治的难治性青光眼、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前房极浅或疑有恶性青光眼倾向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38例 (38只眼 )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根据眼压水平、滤过泡形态及前房情况适时拆除巩膜瓣缝线。定期随访患者平均 14± 2 .9个月。内容包括 :眼压、视力、滤过泡、前房、晶状体及眼底。结果  6只眼术后因眼压控制良好未作缝线拆除 ;32只眼分别于术后 3~ 31天拆线 ,拆线时间平均 12 .1± 7.9天 ,拆线后眼压平均下降 10 .1± 5 .4 m m Hg。患者术后一周平均眼压 13.7± 5 .9mm Hg,与术前平均眼压 2 6 .6± 10 .1mm Hg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术后 12个月末时眼压≤ 2 1m m Hg者 32只眼 (84 .2 % ) ,其中 2 8只眼眼压≤ 15 m m Hg。 12个月末时功能性滤过泡的累积存活率为 80 .1± 5 .4 %。术后 33只眼呈中度或深前房 ;4只眼术后第一天前房浅 度 ,经药物治疗前房逐渐加深 ;1只眼因伴发脉络膜脱离发生 度浅前房。并发症有前房积血 4只眼 ,脉络膜脱离 1只眼 ,无血管的薄壁微囊样滤过泡 1只眼 ,持续性低眼压 2只眼 ,低眼压性黄斑病变 1只眼。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既可避免术后早期滤过过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疗效 丝裂霉素 可拆除缝线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