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试验数据的河南省小麦可实现潜力研究
1
作者 陈伟强 程道全 +2 位作者 马月红 闫军营 谭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8-603,共6页
在河南省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数据基础上,采用GIS空间插值分析、区域统计、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小麦可实现潜力的空间分布、影响因素与驱动力。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可实现潜力空间上大体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显著相... 在河南省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数据基础上,采用GIS空间插值分析、区域统计、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小麦可实现潜力的空间分布、影响因素与驱动力。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可实现潜力空间上大体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显著相关的因子主要有地下水埋深、地下水涌水量、单位播种面积机井数、可灌溉比例;小麦可实现潜力逐步回归模型中,地下水埋深是唯一引入的驱动因子,说明利用好水资源是进一步挖潜河南小麦生产能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可实现潜力 空间插值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帅蒙 陈伟强 +1 位作者 程道全 赵彦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21,共7页
基于GIS技术,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在确定合理试验设计的基础上,通过Kriging插值测算了在试验条件下河南省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结果表明,试验区小麦、玉米和水稻产量的空间变异属中等变异性,且服从正态分布,在一定区... 基于GIS技术,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在确定合理试验设计的基础上,通过Kriging插值测算了在试验条件下河南省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结果表明,试验区小麦、玉米和水稻产量的空间变异属中等变异性,且服从正态分布,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表现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河南省小麦、玉米和水稻在试验条件下,最高单产的平均值分别为7 027.55、8 038.36和8 280.17 kg·hm-2;河南省在现有粮食播种面积及"小麦-玉米"或"小麦-水稻"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达7 598.61万t,与2012年实际粮食产量比较,2012年增产潜力可达1 884.92万t,增产幅度达到32.99%;从绝对增产潜力来看,粮食增产潜力空间分布大体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从相对增产比例来看,大体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数据 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川河流域雨水资源化潜力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段喜明 吴普特 +1 位作者 陈晓兵 冯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5-150,共6页
根据三川河流域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多年平均降雨量,结合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的蓄水指标,确定了该流域的雨水资源化指标,计算了其雨水资源潜力,并对研究流域的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三川河流域雨水资... 根据三川河流域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多年平均降雨量,结合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的蓄水指标,确定了该流域的雨水资源化指标,计算了其雨水资源潜力,并对研究流域的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三川河流域雨水资源的理论潜力为20.680 2亿m3;可实现潜力为20.065 1亿m3,占理论潜力的97.03%,其中就地利用、叠加利用和异地利用方式分别占可实现潜力的10.98%,83.83%和5.19%;现实潜力为112 819.66万m3,占可实现潜力的56.23%,其中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各占0.69%,16.61%和82.70%。从流域雨水资源可实现潜力来看,三川河流域的雨水资源还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川河流域 雨水资源 潜力评价 理论潜力 可实现潜力 现实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阳市粮食生产能力及其提升潜力研究
4
作者 蒋玉根 吴豪翔 +7 位作者 宋一龙 裘希雅 王旭良 顾万帆 许杰 何旭华 邵赛男 戴学龙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8期1148-1151,1153,共5页
粮食生产能力是粮食生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耕地质量分级的基础上,按照耕地分布和粮食生产现状,对浙江省富阳市粮食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并通过抽样调查分等单元的可实现生产力,依据耕地质量的地力指数建立可实现产能的核算模... 粮食生产能力是粮食生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耕地质量分级的基础上,按照耕地分布和粮食生产现状,对浙江省富阳市粮食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并通过抽样调查分等单元的可实现生产力,依据耕地质量的地力指数建立可实现产能的核算模型,对区域粮食的生产能力和可实现的增长潜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富阳市粮食生产潜力38 778 t,可实现潜力为25.95%。粮食作物复种指数极大地影响产能提升,若能确保2005年以来的最高生产水平,富阳市可提升粮食产量26 332.53 t,提升17.18%。此外,加大旱粮品种开发和生产技术改进,对提高富阳市粮食生产潜力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可实现产能 可实现潜力 复种指数 富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榆林耕地生产潜力测算 被引量:1
5
作者 汪晗 李团胜 +2 位作者 史小惠 康欢欢 高凯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6-180,共5页
测算耕地生产潜力能够为粮食安全战略及粮食增产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为了解榆林各县区耕地生产潜力状况,简单快捷地测算耕地生产潜力,将耕地生产潜力分为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可实现生产潜力。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结合LOGIS... 测算耕地生产潜力能够为粮食安全战略及粮食增产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为了解榆林各县区耕地生产潜力状况,简单快捷地测算耕地生产潜力,将耕地生产潜力分为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可实现生产潜力。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结合LOGISTIC模型,计算可实现生产潜力。结果表明:榆林耕地自然生产潜力为660.37×104t标准粮,利用生产潜力为394.04×104t标准粮,可实现生产潜力292.02×104t标准粮。各县差异比较大,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都以定边县最大,吴堡县最小。单位面积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以子洲县最大,清涧县最低。可实现生产潜力以定边县最大,吴堡县最低,定县应为耕地保护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产潜力 利用生产潜力 可实现生产潜力 农用地分等 榆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Ps-RCPs耦合情景下我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谢臻 党昱譞 +1 位作者 孔祥斌 林小睿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5-127,共13页
研究目的:服务国家粮食永续安全目标,面向未来情景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管控数量和明确位置。研究方法:设定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代表性浓度路径(SSPs-RCPs)耦合情景,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有量模型,构建农业气候条件、地形和连片性、土壤环境健... 研究目的:服务国家粮食永续安全目标,面向未来情景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管控数量和明确位置。研究方法:设定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代表性浓度路径(SSPs-RCPs)耦合情景,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有量模型,构建农业气候条件、地形和连片性、土壤环境健康、农田基础设施四维划定体系。研究结果:(1)2035年、2050年中国内地人均粮食需求量分别为591.37 kg/a和548.92 kg/a,粮食总需求量分别为8.54亿~8.90亿t、7.35亿~8.13亿t。(2)2035年全国粮食平均可实现生产潜力为(7 729.41±1 699.99)~(7 828.68±1 739.41) kg/hm^(2),2050年为(8 126.89±1 828.73)~(8 661.90±2 100.90) kg/hm^(2),其中水稻优势产区位于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小麦位于黄土高原区和黄淮海平原区,玉米位于黄淮海平原区。(3)2035年、2050年永久基本农田理论应保量分别为0.98亿~1.11亿hm^(2)、0.86亿~0.99亿hm^(2),黑龙江、山东、河南等省份应保量最多。研究结论:遵循底线思维和择优划入原则,2035年将1.12亿hm^(2)的1—5级耕地、2050年将1.02亿hm^(2)的划入1—4级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即可满足我国粮食安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基本农田 情景模拟 耕地保护 粮食可实现生产潜力 斑块划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