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覆膜方式对白及生长及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1
作者 徐歆雅 陈晴 +5 位作者 吴郡颖 戴林刚 温宇珂 齐浩然 余秀梅 陈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5,共8页
【目的】明确不同地膜覆盖对白及生长及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为生物质膜覆盖在白及种植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种植白及,设置不覆膜(CK)、覆盖生物基质膜(BM)、覆盖塑料地膜(PM)3个处理,分别测定田... 【目的】明确不同地膜覆盖对白及生长及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为生物质膜覆盖在白及种植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种植白及,设置不覆膜(CK)、覆盖生物基质膜(BM)、覆盖塑料地膜(PM)3个处理,分别测定田间杂草去除率、白及农艺性状、白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遗传多样性。【结果】覆膜处理(PM、BM)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以BM抑制杂草效果最好,杂草去除率达99.74%。生物质膜覆盖可有效促进白及生长,与CK和PM相比,BM处理的白及叶片长宽比分别显著提高26.55%和22.03%,SPAD值显著增加21.92%和19.20%(P<0.05);BM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比CK处理上升26.58%、35.34%、49.80%、47.43%(P<0.05)。本实验从CK、PM和BM处理土壤分别获得26、23和29株细菌,BOXA1R形成42个遗传群,代表菌株的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供试菌株分布于8个属,较好地揭示了菌株间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不同处理土壤优势类群也存在差异,CK处理的优势细菌为粘着剑菌,占比15.4%,BM为假蕈状芽孢杆菌,占比13.8%,PM为花椒芽孢杆菌,占比17.4%。单独从BM处理白及根际土壤分离得到枯草芽孢杆菌、暹罗芽孢杆菌等9个具有促生功能的细菌种群。【结论】生物质膜覆盖种植白及在去除杂草、促进白及生长、有效提升土壤养分方面表现出优良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可降解地膜 除草效果 白及 土壤养分 可培养细菌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冷泉中厌氧细菌的分离培养和多样性研究
2
作者 杨晓宇 张晓华 +1 位作者 王晓磊 史晓翀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6,共12页
针对目前台湾冷泉厌氧可培养细菌类群多样性的认知不足的现状,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研究区域小尺度范围内可培养厌氧微生物多样性及分布规律。为此,本研究利用12种厌氧培养基,包括厌氧MA(2216E)、改良2216E(以下称为MA+、1/MA)、R2A、4种... 针对目前台湾冷泉厌氧可培养细菌类群多样性的认知不足的现状,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研究区域小尺度范围内可培养厌氧微生物多样性及分布规律。为此,本研究利用12种厌氧培养基,包括厌氧MA(2216E)、改良2216E(以下称为MA+、1/MA)、R2A、4种SPG厌氧培养基、3种NMS以及DZJ培养基,对采集自台湾冷泉的沉积物、海水、动物样品中的厌氧菌进行富集、分离和培养,然后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对分离纯化后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台湾冷泉厌氧细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从台湾冷泉共分离鉴定厌氧菌375株,它们分属3个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9个属、49个种,其中γ-变形菌纲占绝对优势地位,优势类群包括弧菌属(Vibrio)、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等。此外,还发现了15株(3种)潜在的海洋新菌。本研究还发现,不同培养基对不同类群的影响不同且程度各异,如MA(2216E)培养基对γ-变形菌纲分离培养效率较高,而SPG培养基在获得新菌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泉 可培养细菌 厌氧细菌 多样性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台湾冷泉区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研究
3
作者 岳丽 李娟娟 +4 位作者 翟欣奕 王佳琦 卢慧莹 张晓华 于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南海冷泉由于其特殊的海洋环境特征蕴藏着大量独特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聚焦南海台湾冷泉,旨在挖掘该冷泉环境中难培养细菌的资源,揭示其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采用复苏固体培养基(FSPB)、复苏液体富集培养基(FSY)、SOB固体培养基(SOB)... 南海冷泉由于其特殊的海洋环境特征蕴藏着大量独特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聚焦南海台湾冷泉,旨在挖掘该冷泉环境中难培养细菌的资源,揭示其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采用复苏固体培养基(FSPB)、复苏液体富集培养基(FSY)、SOB固体培养基(SOB)、MMJS固体培养基(MMJS)和SPM固体培养基(SPM)5种培养基,对南海台湾冷泉不同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富集和分离培养,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比较分析分离自不同培养基及南海台湾冷泉不同样品的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本研究从南海台湾冷泉8个站位的海水、沉积物以及生物样品中分离鉴定菌株690株,这些菌株分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6个纲和39个属。变形菌门的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细菌占比最高,包含14个属,其中食烷菌属(Alcanivorax)为优势属。5种培养基中,仅MMJS和SPM分离获得4个门的细菌,FSPB和FSY未分离获得放线菌门细菌,SOB未分离获得厚壁菌门细菌。海水和沉积物样品中均能分离获得4个门的细菌,但生物样品中未分离获得厚壁菌门细菌。在纲水平上,γ-变形菌纲是三种样品中最丰富的细菌类群,其在海水样品中的相对丰度高于沉积物样品和生物样品。本研究利用5种不同的培养基,成功地从南海台湾冷泉中获得了大量可培养的海洋细菌,且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手段展现出在分离海洋细菌上的异同。本研究为深入探究冷泉微生物的代谢特征及其在冷泉生态系统中的适应机制提供了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冷泉区 培养 可培养细菌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州湾赤潮高发区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及其溶藻特性研究
4
作者 赵张琪 蒋之琛 +6 位作者 堵飞超 詹皓禹 王婷婷 李宇航 颜天 孔凡洲 张德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51,共10页
于2021年3月—2022年1月,采集海州湾赤潮高发区的海水样品,通过分离培养、表型鉴定以及16S rDNA测序手段,对可培养细菌进行多样性评估。共分离得到641株细菌,归属于5门7纲79属185种。其中,假单胞菌门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厚壁菌门、放线菌... 于2021年3月—2022年1月,采集海州湾赤潮高发区的海水样品,通过分离培养、表型鉴定以及16S rDNA测序手段,对可培养细菌进行多样性评估。共分离得到641株细菌,归属于5门7纲79属185种。其中,假单胞菌门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浮霉菌门。值得注意的是,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亚硫酸盐杆菌属(Sulfitobacter)和袁其朋属(Qipengyuania)在不同批次和不同水层样品中均可检出,其中假交替单胞菌属为主要优势菌属,推测这些属的菌株是赤潮高发区广泛分布的可培养异养细菌。通过多样性分析发现,水体表层(S)和底层(B)的多样性指数高于中层(M),春季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指数高于其他季节,且在4月达到峰值。此外,从185株代表性菌株中筛选得到18株对剧毒卡尔藻具有溶藻作用的细菌。该研究可为近海有害赤潮高发区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生物控藻等应用领域提供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赤潮 多样性 可培养细菌 溶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5
作者 杨修镔 何祥驹 +6 位作者 胡浩然 李秀珍 窦彦霞 唐佳佳 毕朝位 青玲 吴根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72,共13页
为明确重庆市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病原物种类及其遗传多样性情况,于2022年4月至2023年7月在重庆市核桃种植区采集病害样品并进行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 16S rDNA鉴定和利用rep-PCR指纹图谱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重庆市... 为明确重庆市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病原物种类及其遗传多样性情况,于2022年4月至2023年7月在重庆市核桃种植区采集病害样品并进行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 16S rDNA鉴定和利用rep-PCR指纹图谱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重庆市北碚区、城口县等地获得呈现多角状黑斑症状的病害样品120份,分离获得54株病原菌,通过16S rDNA扩增等方法鉴定到为害重庆市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病原物为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和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基于大肠杆菌基因间共有重复序列(ERIC)和BOX插入因子(BOX)多态性扩增结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野油菜黄单胞菌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375 4,香农指数(I)为0.543 7,居群间基因多样性指数(G_(st))为0.519 7,基因流(N_(m))为0.462 0;成团泛菌3个居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53 9,I为0.525 3,G_(st)为0.100 7,N_m为4.465 7,表明重庆市野油菜黄单胞菌和成团泛菌遗传多样性较高,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 野油菜黄单胞菌 成团泛菌 遗传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上升流区不同水层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敬 凌娟 +2 位作者 石松标 韦章良 范利可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91,共12页
上升流通过增强扩散和独特的环境驱动着近海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直接影响环境中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分布,蕴藏了大量尚未培养和难培养的微生物和新基因资源。本研究从粤东上升流区表层、中层和底层共采集27份海水样品,探究... 上升流通过增强扩散和独特的环境驱动着近海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直接影响环境中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分布,蕴藏了大量尚未培养和难培养的微生物和新基因资源。本研究从粤东上升流区表层、中层和底层共采集27份海水样品,探究细菌多样性和分布模式及其与深度的相关性。采用纯培养方法共分离获得1928株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细菌分布在5门、9纲、32目、54科、121属中的262种。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门,占46.9%;放线菌纲(Actinomycetia)为优势纲,占44.8%;Microbacteriales为优势目级类群,占21.2%。总体来说,中层海水分离得到的菌株多样性明显低于表层和底层海水环境,但三个层级环境分离获得的优势种群基本相同,最优类群均为Microbacteriales目。从不同水层海水中分离得到的潜在新菌数排序为:底层>表层>中层。从不同培养基分离得到的潜在新菌率排序为2216E培养基>R2A培养基>ISP2培养基>MSM培养基>IMK培养基。通过细菌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表明,能显著影响细菌多样性变化的环境因子是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l content,Chl)、活性硅酸盐(active silicate salts,ASS)、活性磷酸盐(active phosphate,AP)、氨及部分氨基酸(ammonia,Amm)和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本研究系统调查了粤东上升流区可培养海洋细菌多样性及其分布情况,其结果为近海上升流区不同水层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研究积累了关键的资料和数据,也为近海典型上升流环境生物物种和基因资源的发掘和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上升流 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不同分离培养 不同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土家腊肉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产酶特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汪琳罗沙 粟桂蓉 +2 位作者 张婧一 彭清忠 易浪波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6,共9页
传统土家腊肉作为发酵肉制品滋味鲜美、营养丰富,但这一特殊生境中的微生物尚缺乏系统研究。采用纯培养法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传统土家腊肉中可培养细菌的类群、物种和遗传多样性,通过酶学分析方法对代表性菌株的... 传统土家腊肉作为发酵肉制品滋味鲜美、营养丰富,但这一特殊生境中的微生物尚缺乏系统研究。采用纯培养法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传统土家腊肉中可培养细菌的类群、物种和遗传多样性,通过酶学分析方法对代表性菌株的产胞外蛋白酶、脂肪酶、接触酶、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氨基酸脱羧酶和生物胺氧化酶的产酶特性进行研究。分离获得115株细菌,选取47个代表性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这47个分离菌株分属于三个大的系统发育类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及13个科、17个属,可分为43个物种。优势类群为厚壁菌门芽胞杆菌科(Bacillaceae)的芽胞杆菌属(Bacillus)菌株(16株,34%),大多数菌株与其系统发育关系最密切的已知物种的典型菌株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对47株典型菌株进行产酶特性分析,发现有39株产蛋白酶,21株产脂肪酶,47株产接触酶,23株产硝酸盐还原酶,14株产亚硝酸盐还原酶,32株不产氨基酸脱羧酶,12株产生物胺氧化酶,其中菌株Staphylococcus xylosus BCL-11和Micrococcus luteus BCL-34具有除氨基酸脱羧酶阴性外的6种酶活力,是潜在的优良肉品发酵剂种质资源。传统土家腊肉中微生物资源丰富,具有物种和遗传多样性,并蕴藏着较多的肉制品发酵剂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腊肉 可培养细菌 系统发育分析 多样性 胞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昆特依盐湖可培养嗜盐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想蓉 马欣 +3 位作者 陈胤勋 龙启福 王嵘 邢江娃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5-298,共14页
【目的】探究不同富集时间、培养盐度、稀释梯度、培养基等对氯化物型昆特依高盐盐湖可培养嗜盐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确定嗜盐细菌的最佳分离培养条件,挖掘更多的环境嗜盐细菌资源。【方法】从昆特依盐湖中采集水泥混合样本,选取7种培养基... 【目的】探究不同富集时间、培养盐度、稀释梯度、培养基等对氯化物型昆特依高盐盐湖可培养嗜盐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确定嗜盐细菌的最佳分离培养条件,挖掘更多的环境嗜盐细菌资源。【方法】从昆特依盐湖中采集水泥混合样本,选取7种培养基和10%、18% NaCl两个盐度,采用富集培养法、平板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分区划线法分离嗜盐菌;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与BLAST序列比对确定菌株系统分类学地位。同时采用免培养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昆特依盐湖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特征。【结果】免培养昆特依盐湖样本中共鉴定到细菌39门64纲101目219科703属,其中假单胞菌门(Pseudomonadota)、厚壁菌门(Bacill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为主要的优势菌门。根据菌落的大小、形态、颜色、光泽度、透明度、质地、隆起状态和边缘特征等,共分离出436株嗜盐菌,隶属于3门3纲6目9科28属77种,其中16株可能为潜在新种。3门为厚壁菌门(Bacillota)、假单胞菌门(Pseudomonadota)和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且均为免培养测序结果中的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芽孢杆菌属(Bacillus)、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喜盐芽孢杆菌属(Halobacillus)、枝芽孢菌属(Virgibacillus)和卤水杆菌属(Salicola)为优势菌属。肿块芽孢杆菌属(Tuberibacillus)、越南蔷薇菌属(Rossellomorea)和谷氨酸杆菌属(Glutamicibacter)是首次从盐湖中分离得到。18% NaCl分离得到的菌株数量明显少于10% NaCl,且多样性较低,芽孢乳杆菌科(Sporolactobacillaceae)是该条件下分出的特有菌科。7种培养基中,1/2 RCA培养基分离效果最好。最佳富集培养时间为0、7和60 d,最佳样品稀释梯度为10^(-2)和10^(-3)。【结论】从昆特依盐湖中共分离出嗜盐细菌3门3纲6目9科28属77种。应用多种培养基,设置不同盐度、富集培养时间和稀释梯度等可显著提升可培养嗜盐菌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盐细菌 生物多样性 氯化物型盐湖 分离培养 富集培养 梯度稀释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丁湖可培养好氧嗜盐细菌多样性及抗辐射特征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怡洋 刘阳 +6 位作者 阮迪 张璐 刘光琇 陈拓 张威 薛林贵 章高森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44-52,共9页
为了解新疆艾丁湖地区中可培养好氧嗜盐细菌的多样性及抗辐射相关特征,以去除盐组分的R2A为基础培养基,在NaCl浓度为50~300 g/L范围内对艾丁湖地区湖边滩涂沉积物和湖周盐碱地中可培养好氧嗜盐细菌进行分离。结果表明,经16S rRNA序列测... 为了解新疆艾丁湖地区中可培养好氧嗜盐细菌的多样性及抗辐射相关特征,以去除盐组分的R2A为基础培养基,在NaCl浓度为50~300 g/L范围内对艾丁湖地区湖边滩涂沉积物和湖周盐碱地中可培养好氧嗜盐细菌进行分离。结果表明,经16S rRNA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共得到80株好氧嗜盐细菌。湖周盐碱地的可培养好氧嗜盐细菌数量显著高于湖边滩涂沉积物,物种丰富度也显著高于湖边滩涂沉积物;其中,中度嗜盐菌不仅数量多且多样性丰富。分离所得的好氧嗜盐细菌隶属于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的22个属;其中,厚壁菌门(70.00%)是优势菌门,Bacillus(45.00%)是优势菌属。此外,还分离得到19株高度嗜盐的潜在新种。分离所得的80株可培养好氧嗜盐细菌中有34株在100 J/m2的UVC辐照后存活率(SR)大于10%,属于Bacillus的嗜盐-抗辐射细菌占25.00%;分离自100 g/L NaCl的Streptomyces sp.ALP-8和Streptomyces sp.ASS-29的抗辐射能力最强,SR分别为67.23%和65.73%;极端嗜盐细菌Staphylococcus sp.ASS-5(分离自300 g/L NaCl)、Sediminibacillus sp.ALP-17(分离自250 g/L NaCl)和Kocuria sp.ASS-27(分离自250 g/L NaCl)的SR也在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培养细菌 嗜盐细菌 多样性 抗辐射 艾丁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角厉蝽3龄若虫肠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促生潜力分析
10
作者 朱国渊 吴国星 +6 位作者 张曼 施春兰 次那有若 陈晓 宁婧怡 王思洁 高熹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33-3045,共13页
【目的】了解叉角厉蝽若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分析可培养细菌的促生长特性,为叉角厉蝽肠道细菌与宿主、植物间的关系研究及有益菌株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材料。【方法】采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法分离、纯化叉角厉蝽若虫肠道... 【目的】了解叉角厉蝽若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分析可培养细菌的促生长特性,为叉角厉蝽肠道细菌与宿主、植物间的关系研究及有益菌株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材料。【方法】采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法分离、纯化叉角厉蝽若虫肠道细菌,通过细菌形态特征、染色反应、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到的肠道细菌进行分类鉴定,测定其固氮、溶磷、产吲哚乙酸和产铁载体能力,定性分析分离菌株的促生潜力。【结果】从叉角厉蝽若虫肠道中分离到11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8株、革兰氏阴性菌3株;细胞形态3株为短杆状、1株为球状、7株为杆状。经鉴定11株肠道细菌分属于2门2纲3目4科4属,优势门、纲、目、科、属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85.67%)、芽孢杆菌纲(Bacilli,85.67%)、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75.80%)、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75.80%)、肠球菌属(Enterococcus,75.80%);在种分类水平由粪肠球菌(E.faecalis,75.80%)、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9.17%)、摩氏摩根氏菌(Morganella morganii,6.51%)、嗜线虫沙雷氏菌(Serratia nematodiphila,4.49%)、黏质沙雷氏菌(S.marcescens,3.30%)、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0.28%)、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0.27%)和高地芽孢杆菌(B.altitudinis,0.18%)8种组成。11株分离菌株的植物促生特性分析结果表明,2株沙雷氏菌促生潜力最大,具有固氮、溶磷、产吲哚乙酸和产铁载体4种促生活性,其次为摩根氏菌,具有溶磷、产吲哚乙酸和产铁载体3种促生活性。【结论】叉角厉蝽若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种类较丰富,分离获得的11株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生长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角厉蝽 可培养细菌 分离鉴定 细菌多样性 植物促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嵩明大哨天然蛹虫草内生及其生境土壤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
11
作者 许小蓉 虞泓 +5 位作者 郭媛媛 任方圆 陈婉月 普春艳 蔡皓月 张晓梅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9,共10页
了解云南嵩明大哨天然蛹虫草内生及其生境土壤中细菌物种组成、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丰富蛹虫草相关微生物的可利用资源多样性,增加对蛹虫草细菌区系中物种多样性的认识。采用8种分离培养基对10份来自云南嵩明大哨的蛹虫草及生境土壤... 了解云南嵩明大哨天然蛹虫草内生及其生境土壤中细菌物种组成、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丰富蛹虫草相关微生物的可利用资源多样性,增加对蛹虫草细菌区系中物种多样性的认识。采用8种分离培养基对10份来自云南嵩明大哨的蛹虫草及生境土壤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对部分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研究其多样性。结果表明:从蛹虫草子座、菌核及生境土壤中共分离到的373株纯培养物,对其中的217株进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蛹虫草子座、菌核及生境土壤中分布有210株分属于4门21科39属87种的细菌以及7株分属于1门4科4属6种的放线菌。其中生境土壤中的细菌类群(21科27属52种)明显较子座(5科7属15种)和菌核(11科17属41种)丰富。子座和菌核中的共有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共有优势种为Bacillus cereus、Bacillus mycoide和Paenibacillus terrae;生境土壤中的优势菌属为伴根瘤菌属(Pararhizobium)、贪噬菌属(Variovorax)和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优势种为Pararhizobium giardinii、Variovorax sp.和Stenotrophomonas indicatrix。云南嵩明天然蛹虫草内生及其生境土壤中分布有丰富的细菌类群,这为研究蛹虫草内生及其生境土壤中细菌的生物活性积累了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内生细菌 生境土壤细菌 培养分离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烟草可培养内生细菌多样性及黑胫病拮抗菌筛选
12
作者 张涵 吴文信 +7 位作者 陈夏晔 肖艳松 郑艳芬 赵栋霖 张鹏 张成省 李伟 高贵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80,共8页
为探寻烟草可培养核心微生物类群,并获得高活性的新型抗病功能菌株,从而为烟草病害防控提供更多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以4个不同生态区(湖南南陵丘陵、福建武夷丘陵、贵州黔桂山地和山东沂蒙丘陵生态区)中健康的烟草为研究对象,采集烟草根... 为探寻烟草可培养核心微生物类群,并获得高活性的新型抗病功能菌株,从而为烟草病害防控提供更多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以4个不同生态区(湖南南陵丘陵、福建武夷丘陵、贵州黔桂山地和山东沂蒙丘陵生态区)中健康的烟草为研究对象,采集烟草根、茎和叶3个部位样品,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对烟草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培养,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进行物种鉴定,分析烟草可培养核心微生物类群。同时,对所有菌株的烟草黑胫病拮抗能力进行测定,并选择一株高拮抗能力的菌株进行盆栽试验,验证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从4个生态区共分离鉴定856株细菌,分属于5个门8个纲56个属,在门水平上以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主,在属水平上以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为主;烟草可培养细菌群落在不同生态区有所不同,但其主要核心细菌类群均为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普里斯特氏菌属。共获得190株黑胫病拮抗菌株,分属于4个门6个纲14个属,主要以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为主;从中发现一株新型生防菌株柑橘假单胞菌GT03,其发酵液粗提物(1 mg/mL)对黑胫病菌抑制率高达100%,盆栽试验表明该菌株对黑胫病的防效高达79.87%,展现出极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可培养细菌 烟草黑胫病 生防菌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济礁沉积砂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分析
13
作者 江柔韵 简丽丽 +1 位作者 石松标 田新朋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0-180,共11页
南海岛礁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微生物,大量微生物资源尚待挖掘和利用,但由于地理因素限制导致目前研究较少。本研究运用寡营养结合高盐和高温条件对美济礁沉积砂中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选择性分离,探究其多样性及分布情况,并运用多... 南海岛礁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微生物,大量微生物资源尚待挖掘和利用,但由于地理因素限制导致目前研究较少。本研究运用寡营养结合高盐和高温条件对美济礁沉积砂中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选择性分离,探究其多样性及分布情况,并运用多种特殊培养基对所获得微生物功能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获得的674株细菌属于5门、6纲、26目、38科、62属、146种,相似性低于98.65%的潜在新种有42个,占28.7%。在获得的可培养细菌中,假单胞菌门和放线菌门是最为丰富的类群,占所有分离菌株数量的61.6%。功能筛选发现2种降解磷细菌、36种产脲酶细菌和57种产铁载体细菌。以上结果显示,美济礁珊瑚砂环境微生物丰度和丰富度较高,新种资源丰富。这为后续岛礁微生物资源开发和岛礁珊瑚砂环境生态修复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礁珊瑚砂 寡营养 高温高盐 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不同生境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
14
作者 郝墣钰 张义和 +1 位作者 韩玮 曾胤新 《极地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8-579,共12页
菲尔德斯半岛地区具有丰富多样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不但在当地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学作用,而且也是潜在、新颖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手段,对来源于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的原始土壤、企鹅粪土及海洋潮间带3类不同生境中的细... 菲尔德斯半岛地区具有丰富多样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不但在当地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学作用,而且也是潜在、新颖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手段,对来源于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的原始土壤、企鹅粪土及海洋潮间带3类不同生境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其开展了基于16S 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共分离得到分布于4个门、51个属的408株细菌,其中8株菌为潜在新种。结果显示,不同生境中可培养优势菌的组成存在明显差别,如原始土壤中放线菌占据明显优势,潮间带中拟杆菌占据绝对优势。相对于Luria-Bertani及Yeast extract-Peptone-Glycerol培养基,采用寡营养培养基Reasoner’s 2A从陆地样品中获得的分离菌株的多样性更高。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但能够增进对南极细菌多样性的认识,而且可进一步丰富我国的极地微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培养细菌 多样性 新种 菲尔德斯半岛 阿德雷岛 南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amo细菌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遗传多样性和潜在功能研究
15
作者 丁昊 李长鑫 +1 位作者 丁静 兰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11,共10页
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DAMO)是自然环境中减少甲烷排放的关键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亚硝酸盐依赖型厌氧甲烷氧化(n-damo)细菌在湖泊、河流、稻田和生物反应器等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和群落格局。然而,以往的环境调研主要集中在单一... 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DAMO)是自然环境中减少甲烷排放的关键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亚硝酸盐依赖型厌氧甲烷氧化(n-damo)细菌在湖泊、河流、稻田和生物反应器等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和群落格局。然而,以往的环境调研主要集中在单一生态环境或样本类型,使得n-damo细菌在全球生态格局中的总体作用和分布特征仍然存在一定的未知。此外,在描述不同生态环境中n-damo细菌多样性时,16S rRNA和pmoA基因之间的具体区别或偏好性尚不清楚。因此,为了填补这一研究空白,基于n-damo细菌的两个关键基因,即16S rRNA和pmo A,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来评估不同生态系统中n-damo细菌的多样性特征。研究发现,16Sr RNA和pmoA基因所揭示的n-damo细菌遗传多样性和潜在功能存在差异。保守性更高的16S r RNA基因在湿地环境中多样性最高,而在人工富集环境中多样性最低。pmo A基因则在淡水环境中表现出最高的多样性,但也同样在人工富集环境中表现出最低的多样性。热图和韦恩图显示,淡水环境和湿地环境中n-damo细菌的相似性最高,但人工富集和咸水环境下的n-damo细菌与其他环境差异显著。此外,系统发育分析显示,16S rRNA与pmoA基因具有不同的同源模式,16S r RNA因其保守性而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而pmo A基因则表现出更多的簇族分化。这些结果为了解DAMO微生物对不同生态系统中甲烷减排和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贡献提供了重要见解。此外,未来n-damo细菌的环境调研工作应同时分析16S rRNA和pmo A基因,从而对n-damo细菌的分布和功能进行更加科学地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DAMO) 亚硝酸盐依赖型厌氧甲烷氧化细菌(n-damo细菌) 16S rRNA基因 pmo A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虾酱中可培养细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永敢 李珍 +2 位作者 邢增葵 张来军 黄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0-72,77,共4页
虾酱是我国及东南亚国家常用的调味品。该研究分析了6种虾酱中可培养细菌的总数,从中分离到30株细菌,采用16SrD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8株菌株聚为3个类群。分离自海南三亚虾酱的SY1601B1,SY1601B4,SY160... 虾酱是我国及东南亚国家常用的调味品。该研究分析了6种虾酱中可培养细菌的总数,从中分离到30株细菌,采用16SrD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8株菌株聚为3个类群。分离自海南三亚虾酱的SY1601B1,SY1601B4,SY1601B5与B.amyloliquefaciens,B.siamensis及B.methylotrophicus 3个种亲缘关系较近;来自海南文昌、莺歌海的菌株WC1601B2,YGH1601B4与B.megaterium,B.aryabhattai聚类;其他13株来自广东台山、海南定安、三亚、黄流、莺歌海、文昌的菌株则与B.toyonensis,B.thuringiensis,B.anthracis及B.cereus聚类。以上结果反映了我国南海虾酱中可培养细菌遗传多样性丰富。由于制作工艺差异、发酵环境差异造成微生物类群多样,最终导致品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虾酱 细菌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抚石油污水灌区稻田土壤细菌遗传多样性——16S rDNA-PCR-DGGE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慧 张颖 +3 位作者 苏振成 徐慧 KRAVCHENKO Irina 张成刚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2-980,共9页
以不依赖于培养的16S rDNA-PCR-DGGE技术,评价了石油污染对我国最大的石油污水灌区——沈抚灌区稻田土壤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并对微生物群落中的优势菌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沈抚灌区土壤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 以不依赖于培养的16S rDNA-PCR-DGGE技术,评价了石油污染对我国最大的石油污水灌区——沈抚灌区稻田土壤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并对微生物群落中的优势菌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沈抚灌区土壤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含量为277—5213mgkg^-1干土,TPH在灌区干渠和支渠中的积累和分布趋势大体上是上游地区较严重,下游地区较轻,并且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91,P〈0.05)。在目前的污染程度下,石油污水能够刺激土壤好氧异养细菌(Aerobic heterotrophic bacteria,AHB)的生长,其数量与TPH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28,P〈0.001),而细菌遗传多样性与TPH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715,P=0.013)。DGGE图谱优势条带测序结果表明沈抚灌区土壤细菌群落中的优势菌群为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β-亚群和γ-亚群的菌种,这些优势菌群的形成可能与石油烃的生物降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灌溉 石油污染 细菌遗传多样性 16S rDNA 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斑紫菜外生细菌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锐 方文雅 +3 位作者 单媛媛 陈海敏 孙雪 叶央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1-168,共8页
为研究藻际微生物多样性与紫菜健康养殖的关系,从江苏南通(养殖)、山东青岛(野生)、浙江温州(养殖)三地的条斑紫菜叶状体和江苏东台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及其周围的海水样品中分离了条斑紫菜外生细菌。根据菌落特征和菌体形态将获得的63... 为研究藻际微生物多样性与紫菜健康养殖的关系,从江苏南通(养殖)、山东青岛(野生)、浙江温州(养殖)三地的条斑紫菜叶状体和江苏东台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及其周围的海水样品中分离了条斑紫菜外生细菌。根据菌落特征和菌体形态将获得的63株细菌分为21种表型。16SrDNA-V3片段DGGE分析结合序列测序比对结果表明:这些菌株与假交替单孢菌(Pseudoalter-omonas)、嗜冷单胞菌(Psychrobacter)和芽孢杆菌(Bacillus)等10属相应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通过对条斑紫菜外生细菌区系多样性分析得出:条斑紫菜藻体外生细菌组成与生活环境相关,但不同于周围海水细菌群落;不同来源(地点)、不同生理状况(健康与病烂)和不同生长阶段(叶状体和丝状体)的条斑紫菜外生菌种群组成差异较大。许多外生细菌对常见测试菌、海水养殖动物致病菌和人致病菌具有抑菌活性,其抑菌特点与紫菜生理性状相关。从健康条斑紫菜样品分离的外生菌中假交替单孢菌占优势,病烂紫菜未分离到假交替单孢菌,提示假交替单孢菌可能与紫菜健康生长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紫菜 外生细菌 遗传多样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Rep-PCR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高小宁 郑州 +2 位作者 赵志博 秦虎强 黄丽丽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0-349,共10页
【目的】由丁香假单胞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引起的溃疡病是猕猴桃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明确病菌的群体遗传特性将对了解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方法】采用ERIC-PCR(ent... 【目的】由丁香假单胞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引起的溃疡病是猕猴桃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明确病菌的群体遗传特性将对了解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方法】采用ERIC-PCR(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和BOX-PCR指纹技术分析了陕西省猕猴桃主要栽培区Psa的遗传特性。【结果】ERIC-PCR聚类结果显示,相似系数为0.626时,72个Psa菌株被分为6个类群,其中供试菌株中的75.7%属于第Ⅱ类群,且菌株无明显的采集地和寄主品种的聚类。BOX-PCR指纹聚类分析可将86个Psa菌株分为8个类群(相似系数为0.668),其中第Ⅰ类群菌株数量最多,占供试菌株数量的69.8%,其地理来源为眉县、周至、杨凌及其全部的意大利供试菌株,其中来源眉县的81.6%的菌株都聚集在该类群;菌株未表现出明显的寄主品种类群。【结论】陕西省猕猴桃溃疡病菌基因组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ERIC-PCR和BOX-PCR多态性分析技术可为我国Psa基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一个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 ERIC-PCR BOX-PC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醉马草免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雪兵 史应武 +1 位作者 曾军 娄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78-2187,共10页
为了解醉马草内生细菌的组成和多样性,采用液氮研磨法提取醉马草总DNA,利用内生细菌16S rRNA基因特异性引物对醉马草总DNA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构建醉马草内生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对筛选到249个克隆进行HaeШ酶切分析,得到57个操作... 为了解醉马草内生细菌的组成和多样性,采用液氮研磨法提取醉马草总DNA,利用内生细菌16S rRNA基因特异性引物对醉马草总DNA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构建醉马草内生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对筛选到249个克隆进行HaeШ酶切分析,得到57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归为4个门: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以及1个未知类群。其中74%的克隆与可培养细菌中的37个属具有高的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97%—100%),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p.)、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spp.)、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 spp.)最为丰富。另外26%的克隆序列与GenBank中已存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小于96%。研究结果表明,醉马草中可培养内生细菌丰富,多样并且可能存在一些潜在新物种或新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马草 内生细菌 培养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