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血管内异物抓捕器用于取出回收困难的梭形下腔静脉滤器
1
作者 林俊东 胡添松 石荣跃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4-458,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血管内异物抓捕器用于取出回收困难的梭形下腔静脉滤器(IVC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置入可回收梭形IVCF后以改良血管内异物抓捕器取出患者资料,记录取出IVCF所需X线曝光时间、操作时间及治疗过程不良反应,以及1~6个月... 目的观察改良血管内异物抓捕器用于取出回收困难的梭形下腔静脉滤器(IVC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置入可回收梭形IVCF后以改良血管内异物抓捕器取出患者资料,记录取出IVCF所需X线曝光时间、操作时间及治疗过程不良反应,以及1~6个月随访期间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所见和并发症。结果对30例均成功取出IVCF,技术成功率100%(30/30);中位X线曝光时间5 min,中位操作时间31.5 min,患者无不适。随访期间复查超声显示下腔静脉无明显狭窄,未见附壁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改良血管内异物抓捕器用于取出回收困难的梭形IVCF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滤器 回收 改良血管内异物抓捕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静脉滤器困难性回收Nomogram个体化预测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姗姗 谢佳怡 +1 位作者 薛碧晨 徐宏博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637-1645,共9页
腔静脉滤器是为预防深静脉血栓脱落导致致命性肺栓塞而设计的装置,在滤器回收过程中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技术困难,需借助辅助器械和静脉通路。建立有效的预测模型提前预测滤器回收困难程度有助于术前规划、沟通和术中高效配合。本文回顾性... 腔静脉滤器是为预防深静脉血栓脱落导致致命性肺栓塞而设计的装置,在滤器回收过程中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技术困难,需借助辅助器械和静脉通路。建立有效的预测模型提前预测滤器回收困难程度有助于术前规划、沟通和术中高效配合。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进行的477例腔静脉滤器回收病例,其中顺利回收344例,困难性回收137例(包括35例回收失败)。运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困难性回收的相关风险因素,再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并用ROC曲线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其中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病例资料为训练队列,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资料为验证队列。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滤器是否贴壁、滤器是否穿透腔静脉、滤器与血管长轴之间夹角、实际使用时间与建议置入时间比值、是否规律抗凝是腔静脉滤器困难性回收的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滤器是否贴壁、滤器是否穿透腔静脉、是否规律抗凝是预测腔静脉滤器困难性回收的独立风险因素。将上述三种风险进一步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内部验证评价AUC值为0.819,外部验证评价AUC值为0.817;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的校准曲线均提示模型能有效预测困难性回收风险。构建腔静脉滤器困难性回收Nomogram图预测模型的纳入变量在术前易于获得,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和较低的泛化误差,可为血管介入医生在腔静脉滤器回收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模图 下腔静脉滤器回收 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 校准曲线分析 医院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关海涛 佟小强 +3 位作者 王健 杨敏 宋莉 邹英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估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IVC)滤器的滤过效果、稳定性、安全性及可回收性。方法中华小型猪26只,急性实验组7只,考查滤器在体内的释放及回收情况以及滤过效果和稳定性;长期观察组19只,分为A、B两组,A组5只,B组14只,考查...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估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IVC)滤器的滤过效果、稳定性、安全性及可回收性。方法中华小型猪26只,急性实验组7只,考查滤器在体内的释放及回收情况以及滤过效果和稳定性;长期观察组19只,分为A、B两组,A组5只,B组14只,考查滤器在体内的稳定性、致栓倾向、可回收性以及置入不同时间段(10~60天)IVC壁的病理改变。结果急性实验组共进行19次释放及15次回收,操作均顺利完成,其中一枚滤器脚进入左肾静脉,位置明显偏斜,其余滤器位置均无明显移动及偏斜。长期观察组释放过程均顺利完成,滤器无明显偏斜,除40天后一枚滤器脚位于血管轮廓外,未进行回收。正位测量猪IVC直径为1.6~2.2 cm,平均(1.85±0.17)cm。病理检查示:10天后IVC内膜轻度增厚;20天后滤器脚已被血管内膜覆盖,内膜中度增厚;30~60天后,内膜明显增厚。结论新型可回收IVC滤器滤过效果可靠,释放及回收简便,在动物体内使用安全,可回收期限可达6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下腔静脉滤器 可回收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丝和导管辅助在回收贴壁型Aegisy腔静脉滤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振阳 芮清峰 +3 位作者 刘允乐 周芙增 范坤坤 董凤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探讨泥鳅导丝、猪尾导管在可回收Aegisy腔静脉滤器回收钩贴壁时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20年4月我们对21例术中造影证实Aegisy腔静脉滤器回收钩贴下腔静脉管壁者,采用猪尾管搅拌、导丝成襻、成襻导丝与鹅颈抓捕器配合等技术回... 目的探讨泥鳅导丝、猪尾导管在可回收Aegisy腔静脉滤器回收钩贴壁时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20年4月我们对21例术中造影证实Aegisy腔静脉滤器回收钩贴下腔静脉管壁者,采用猪尾管搅拌、导丝成襻、成襻导丝与鹅颈抓捕器配合等技术回收腔静脉滤器。结果20例在导丝、导管辅助下顺利回收,1例未能成功回收,回收率95.2%。回收滤器完整,无折断现象。术中无下腔静脉破裂出血、肺栓塞并发症。19例随访6~36个月,(24.7±6.5)月,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无血流受阻,腹腔无明显出血表现。结论导丝、导管辅助可增加回收钩贴壁型Aegisy腔静脉滤器回收率,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回收静脉滤器 静脉血栓形成 回收钩贴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安全性和滤器附着物组织学分析
5
作者 王书青 胡家钱 +3 位作者 廉维帅 吴永发 谢晓云 李茂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3-1077,共5页
目的分析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的回收率和安全性,以及滤器附着物的组织学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5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234例行取除下腔静脉滤器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回收成功率、并发症及滤器附着物等情况,采用组... 目的分析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的回收率和安全性,以及滤器附着物的组织学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5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234例行取除下腔静脉滤器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回收成功率、并发症及滤器附着物等情况,采用组织染色分析附着物性质。结果234例行取除下腔静脉滤器患者中成功回收率91.03%(213/234),17例因滤器捕获血栓放弃回收,4例因滤器倾斜回收失败。所有患者围术期未发生腔静脉穿孔、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成功回收213例滤器中含有附着物156例,附着物组织学染色显示主要成分为混合血栓伴有少量纤维素退变。进一步分析表明,滤器附着物在≤14 d组发生率低于>14 d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91,P=0.009);非抗凝组滤器附着物发生率低于抗凝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74,P=0.005)。结论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取出率高,相关并发症少,在临床中应用安全性高,但滤器置入后滤器微小血栓形成不容忽视,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滤器 静脉血栓 滤器回收 安全性 混合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肖亮 徐克 +3 位作者 申景 李海伟 童家杰 张曦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07-711,共5页
目的探讨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操作技术。方法 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于我院就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6例,发病时间1~12h,发病诱因包括术后及骨折后卧床18例、产后... 目的探讨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操作技术。方法 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于我院就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6例,发病时间1~12h,发病诱因包括术后及骨折后卧床18例、产后5例、无明显诱因13例;合并肺动脉栓塞12例。症状表现为患肢肿胀(患肢大腿周径比健侧大3~10cm)、疼痛、皮肤呈青紫色或苍白,皮温升高或正常,合并肺动脉栓塞者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分别经股静脉或经右颈内静脉置入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后,均行静脉内置管溶栓治疗。术后45~75d经血管超声及血管造影复查证实下肢静脉及肺动脉内无新鲜或游离血栓后,经右颈内静脉入路行Günther Tulip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复查下腔静脉造影。术后给予抗凝、抗炎治疗3~5d。随访4~10个月。结果共置入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36枚,均一次性释放成功,释放过程平均耗时1.5min(0.5~5min),释放过程中滤器弹跳幅度小于2mm,1例滤器置入时倾斜25°,滤器置入后未出现新发生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12例患者于术后45~75d行Günther Tulip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均一次性回收成功,回收过程耗时4.4min(2~15min),下腔静脉造影复查未见管壁穿孔及破裂征象。其余24例患者未行滤器取出术,随访期间未出现肺动脉栓塞及下腔静脉闭塞的临床表现。结论 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具有释放定位准确、捕获血栓能力较高、可取出时间期限长(溶栓治疗时间窗长)、回收成功率高等优点,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良好,技术操作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可回收滤器 静脉血栓形成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在溶栓导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尹存平 陈翠菊 +5 位作者 郭曙光 周兴立 苏宏斌 段丽红 谢登波 傅艳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7-218,共2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作为血管外科常见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引起的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造成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可降低PE的发生和...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作为血管外科常见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引起的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造成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可降低PE的发生和预防致死性PE,其中近年可回收性IVC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得到证实并有了很大发展。在下肢DVT形成的治疗中,溶栓导管作为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手段,在临床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可回收静脉滤器 导管治疗 溶栓导管 临床研究 预防 下腔静脉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魏宝杰 翟仁友 +1 位作者 丁景然 戴定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69-372,共4页
目的 评价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RNIVCF)的稳定性、血栓捕获能力、可回收性及安全性。方法 体外实验评定RNIVCF捕获直径2.5、3和4mm混合血栓的能力。实验犬12只,10只经股静脉注入直径2.5mm自体不透X线混合血栓,评价RNIVCF血栓捕获能... 目的 评价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RNIVCF)的稳定性、血栓捕获能力、可回收性及安全性。方法 体外实验评定RNIVCF捕获直径2.5、3和4mm混合血栓的能力。实验犬12只,10只经股静脉注入直径2.5mm自体不透X线混合血栓,评价RNIVCF血栓捕获能力;2只在置入RNIVCF后第7天尝试取出。摄腹部及胸部平片验证滤过效果。结果 体外实验证实RNIVCF捕获了直径3和4mm混合血栓的100%、直径2.5mm混合血栓的95%~100%。成功地在12只犬下腔静脉(IVC)经皮置入13枚RNIVCF,其中1只犬为双IVC,置入2枚滤器。10只犬体内的11枚RNIVCF成功地捕获了经股静脉注入的直径2.5mm的混合血栓,无一死亡。2枚滤器在置入后第7天经皮回收没有困难。结论 可回收滤器既可以长期留置,又可以临时置入,更为实用。优点:①可经皮经5F输送器置入及回收;②滤器无钩刺,对腔静脉壁无损伤;③置入后稳定;④捕获小血栓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 预防 肺栓塞 动物实验 静脉血栓形成 经皮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收钩贴壁的疑难性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技巧及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樊刚 李波 董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回收钩贴壁的疑难性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技巧及应用价值。方法近3年置入172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在取出滤器的111例患者中,对回收钩贴壁的18例患者,采用鹅颈抓捕器-单个或多个加硬导丝辅助圈套加常规套取法。结果 18例常规取出法... 目的探讨回收钩贴壁的疑难性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技巧及应用价值。方法近3年置入172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在取出滤器的111例患者中,对回收钩贴壁的18例患者,采用鹅颈抓捕器-单个或多个加硬导丝辅助圈套加常规套取法。结果 18例常规取出法失败的病例,均成功取出。结论对回收钩贴壁的疑难性下腔静脉滤器,采用鹅颈抓捕器-单个或多个加硬导丝辅助圈套加常规套取法取出,损伤小,操作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下腔静脉滤器 回收钩贴壁 加硬导丝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回收Günther Tulip腔静脉滤器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亮 申景 +2 位作者 童家杰 李海伟 徐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6-371,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回收Günther Tulip腔静脉滤器的适应证选择及操作技术。方法 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4例,发病时间1~14 d。症状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肤呈青紫色...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回收Günther Tulip腔静脉滤器的适应证选择及操作技术。方法 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4例,发病时间1~14 d。症状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肤呈青紫色或苍白,皮温升高或正常,31例合并肺动脉栓塞者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分别经股静脉或经右颈内静脉置入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后,均行静脉内置管溶栓治疗。术后12~80 d经复查血管超声及血管造影证实下肢静脉及肺动脉内无新鲜或游离血栓后,经颈内静脉入路行Günther Tulip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复查下腔静脉造影。术后给予抗凝、抗炎治疗3~5 d。随访4~12个月。结果共置入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74枚,均一次性释放成功,1例滤器置入时倾斜25°。41例患者于术后41.3 d(12~80 d)经颈静脉行Günther Tulip腔静脉滤器取出术,成功率达97.6%,回收过程平均耗时5.8 min(1~115 min),下腔静脉造影复查未见管壁穿孔及破裂征象。成功回收的病例均一次性回收成功,1例因滤器与血管壁致密融合导致回收失败。其余33例患者未行滤器取出术,随访期间未出现肺动脉栓塞及下腔静脉闭塞的临床表现。结论经颈静脉回收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具有回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良好,技术操作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 可回收滤器 效果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活检钳联合可调弯鞘回收腔静脉滤器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焦强 李学锋 +4 位作者 武欣 王清霖 沙斐 曹娟 柴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5-1017,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腔静脉滤器回收方法的可行性及初步经验。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0月,对3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入可回收腔静脉滤器者,采用一次性活检钳联合可调弯鞘进行腔静脉滤器的回收。结果 39例均成功回收滤器。射线曝光下回收滤... 目的探讨一种腔静脉滤器回收方法的可行性及初步经验。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0月,对3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入可回收腔静脉滤器者,采用一次性活检钳联合可调弯鞘进行腔静脉滤器的回收。结果 39例均成功回收滤器。射线曝光下回收滤器的操作时间为1分08秒~12分57秒,平均5分58秒,回收滤器均结构完整,无折损断裂,术中术后无死亡及血管损伤、出血、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随访6~28个月,平均12个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一次性活检钳联合可调弯鞘回收腔静脉滤器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弯鞘 静脉滤器 滤器回收 静脉血栓 一次性活组织取样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回收腔静脉滤器的使用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蓬 章希炜 +3 位作者 杨宏宇 邹君杰 董剑 陈国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1,150,共4页
目的: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植入可回收腔静脉滤器的临床体会。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6例,单侧32例,双侧4例;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45岁。术前均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并明确栓塞范围、栓尾位置、解剖条件和腔静脉情... 目的: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植入可回收腔静脉滤器的临床体会。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6例,单侧32例,双侧4例;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45岁。术前均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并明确栓塞范围、栓尾位置、解剖条件和腔静脉情况。手术在DSA室局麻下进行,经右颈内静脉穿刺植入可回收腔静脉滤器于下腔静脉,捕捉血栓和预防肺血栓栓塞症;监测滤器位置,4周时回收。随访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胸片检查。结果:可回收腔静脉滤器植入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滤器形态及位置佳。可回收腔静脉滤器捕捉血栓患者29例,占80.56%。1例3周后橄榄体及限制性导管滑出,急诊回收滤器。回收术后随访:36例随访3~10个月无肺血栓栓塞症相关症状,后期死亡0例。结论:可回收腔静脉滤器预防肺血栓栓塞症安全有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预防肺血栓栓塞症植入可回收腔静脉滤器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肺血栓栓塞症 可回收静脉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期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的回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邹耀祥 冯翔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超期的可回收滤器是否仍可回收以及回收的技术要点和安全性。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共实施6例超期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手术,其中Günther Tulip(CookMedical,Bloomington,IN)2例,OptEase(Cordis Corporation,Bridg... 目的探讨超期的可回收滤器是否仍可回收以及回收的技术要点和安全性。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共实施6例超期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手术,其中Günther Tulip(CookMedical,Bloomington,IN)2例,OptEase(Cordis Corporation,Bridgewater,NJ)4例。Günther Tulip 2例分别植入了120 d和140 d,OptEase 4例平均植入时间为56 d。结果 2例Günther Tulip均顺利回收,患者术中无不适主诉,术后造影下腔静脉无充盈缺损、无对比剂外漏。4例OptEase中3例取出,1例放弃。结论超期的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多数仍是可以被顺利回收的,回收的成功率与植入的时间和滤器的结构有关,细致小心的术中操作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多数因各种原因错过了最佳回收时间的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患者来说,回收手术仍是值得尝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 滤器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nali和Celect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欢 牛鹿原 +3 位作者 罗小云 张昌明 冯亚平 张福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89-993,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Denali和Celect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回收的难易程度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Denali或Celect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19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Denali组101例,Celect组95例。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Denali和Celect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回收的难易程度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Denali或Celect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19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Denali组101例,Celect组95例。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回收过程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Denali组、Celect组分别有87例(86.1%)、75例(78.9%)尝试回收,回收成功率分别为98.9%(86/87)、97.3%(73/75)(P>0.05)。Denali组滤器留置时间显著长于Celect组[(95.8±44.5)d对(73.6±38.2)d,P=0.001]。Celect组有更多患者需结合其他技术取出,通常更多需通过颈部和腹股沟入路双向进行,相应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均显著高于Denali组[(67.2±17.8)min对(58.5±18.9)min,P=0.003;(15539.4±6082.6)元对(13127.5±3252.6)元,P=0.002],但对比剂用量未明显增加。CT评价显示Celect组倾斜、穿透发生率均较高(P<0.001)。结论Denali滤器相对Celect滤器体内留置时间更长,取出时需应用额外回收技术概率较小,滤器倾斜和穿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回收 回顾性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ok腔静脉滤器回收时机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施洪峰 肖颖 +4 位作者 隋守光 邓益民 李玮 张晓飞 钟孟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06-909,共4页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VCF)Gunther Tulip和Cook Celcet回收的合适时机。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共为58例患者施行VCF植入术,其中植入Gunther Tulip和Cook Celcet分别为13例和31例,有21例患者遵嘱在3个月内复诊接受回...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VCF)Gunther Tulip和Cook Celcet回收的合适时机。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共为58例患者施行VCF植入术,其中植入Gunther Tulip和Cook Celcet分别为13例和31例,有21例患者遵嘱在3个月内复诊接受回收术。结果 21例患者中19例VCF顺利回收,Gunther Tulip(平均植入54.4 d,最长79 d)顺利回收3例,失败2例;Cook Celcet(平均植入37.6 d,最长67 d)顺利回收16例,回收成功率100%。结论尽管有较多VCF长时间留置仍能安全回收的病例,但尽早行回收术有助于提高VCF回收率。Cook Celcet似乎是更好的选择,但较昂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滤器 滤器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DSA导引改良导丝成襻法在回收钩贴壁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晓东 萧炜亮 +2 位作者 刘琼 柏晨辉 郭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7-710,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导丝成襻法在回收钩贴壁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有31例患者通过常规方法取出Günther Tulip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失败。旋转DSA判断滤器回收钩贴壁情况、旋... 目的 探讨改良导丝成襻法在回收钩贴壁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有31例患者通过常规方法取出Günther Tulip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失败。旋转DSA判断滤器回收钩贴壁情况、旋转X线球管切线位显示贴壁侧滤器与血管壁间最小间隙后,采用改良导丝成襻法回收滤器。结果 7例回收钩开口偏向血管腔患者,再次采用常规套取法成功取出滤器。采用改良导丝成襻法成功取出滤器23例,失败1例,改良导丝成襻法回收成功率为95.8%(23/24)。平均手术时间为65 min(45~120 min)。术后下腔静脉造影未见对比剂外渗或滞留。随访期超声复查下腔静脉无明显狭窄,未见附壁血栓形成。结论 旋转DSA导引下应用改良导丝成襻法取出回收钩贴壁滤器简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腔静脉 滤器 导丝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技术回收倾斜贴壁下腔静脉滤器31例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聂梦林 汪海洋 +2 位作者 付健 刘凡运 孙建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8-494,共7页
目的探讨球囊移位和导丝成襻Loop技术取出倾斜贴壁的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IVCF)的技巧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处理的31例IVCF倾斜贴壁回收困难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6例,... 目的探讨球囊移位和导丝成襻Loop技术取出倾斜贴壁的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IVCF)的技巧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处理的31例IVCF倾斜贴壁回收困难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为(57.9±16.4)岁。滤器留置(7~693)d,术中采用球囊辅助移位、导丝成襻Loop技术解除回收钩贴壁状态,取出滤器。记录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下腔静脉(IVC)通畅性。结果31例倾斜贴壁IVCF均成功取出,其中应用Denali滤器3例,OptEase滤器20例,Celect滤器6例,Günther Tulip滤器2例。采用球囊辅助移位技术12例,导丝成襻Loop技术19例(单Loop 6例,同向双Loop 9例,双向双Loop 4例)。手术时间为35~157 min。回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68%(3/31),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4~48个月,1例因颅内胶质瘤死亡,IVC通畅率为100%。结论采用球囊移位、导丝成襻Loop技术可有效解除滤器倾斜,提高倾斜贴壁所致取出困难的可回收IVCF回收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倾斜贴壁 回收方法 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佳欣 刘丽萍 +1 位作者 赵渝 李凯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9-345,共7页
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IVCF)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为国内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科学网(Web of Science)TM核心数据库,采用CiteSpace软件对1975年至2020年可回收IVCF的总体特征和知识图谱进行定量统计和... 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IVCF)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为国内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科学网(Web of Science)TM核心数据库,采用CiteSpace软件对1975年至2020年可回收IVCF的总体特征和知识图谱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665篇有效文献,近20年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发文量最多,为452篇,中国发文量排在第2位,为40篇。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远期并发症、随访管理、滤器回收、创伤患者滤器应用等方面。结论 当前可回收IVCF研究领域的成果主要集中在美国。未来研究可探讨高效的随访管理方式,以提高滤器回收率,减少滤器相关远期并发症。对于长期留置滤器患者抗凝治疗和滤器类型选择等相关问题,还需要大量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滤器 可回收 管理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10年1722例下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佳欣 刘丽萍 +3 位作者 赵渝 李凯平 王学虎 李凤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9-224,共6页
目的 探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年间下腔静脉滤器(IVCF)应用趋势,分析影响IVCF回收的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IVCF置入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诊断、伴发疾病、治疗方案、所在科室、IVCF置入指征、IVCF... 目的 探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年间下腔静脉滤器(IVCF)应用趋势,分析影响IVCF回收的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IVCF置入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诊断、伴发疾病、治疗方案、所在科室、IVCF置入指征、IVCF类型、IVCF回收情况、出院诊断等。采用Origin 2021软件绘制研究结果趋势图,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VCF回收的因素。结果 10年间共置入1 722枚IVCF,年均增长率为15.2%,54.8%(944/1 722)患者有置入IVCF绝对适应证。87.6%(1 509/1 722)IVCF为可回收型,其中611枚回收成功,总回收率为40.5%;至2020年回收率达70.5%(146/207)。拟合趋势线绘制提示,以绝对适应证置入IVCF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入年份、患者年龄、Charlson共病指数(CCI)、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分型、恶性肿瘤、抗凝禁忌、肺栓塞是IVCF回收的影响因素。结论 过去10年IVCF在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应用日趋增加,其回收率逐年提高。高龄、伴有多种疾病、恶性肿瘤、肺栓塞、抗凝禁忌、中央型和混合型DVT患者IVCF回收率低。应加强对IVCF长期留置患者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下腔静脉滤器 适应证 回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功取出突入下腔静脉壁内的滤器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俊良 张希全 王鑫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0-91,共2页
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置入是预防因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主要措施。近年来,可回收滤器的出现减少了永久滤器置入所带来的并发症,但由于种种原因,即便... 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置入是预防因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主要措施。近年来,可回收滤器的出现减少了永久滤器置入所带来的并发症,但由于种种原因,即便是在短时间窗内,可回收滤器也会有难以取出的情况。以往IVCF突入下腔静脉壁内被视为取出禁忌。2019年2月,本中心成功将头端突入下腔静脉壁内的IVCF取出,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下肢深静脉血栓 滤器置入 可回收滤器 肺栓塞 IVC PULMONA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