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智超 刘淑强 +4 位作者 吴改红 贾潞 张曼 李甫 李慧敏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0-239,共10页
可吸收手术缝合线是当今国际生物医用纺织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掌握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创新方向以及临床和产业化需求提升我国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自主知识产权;首先介绍了可吸收缝合线的发展历程以及性能要求;其次列举了羊肠线、胶... 可吸收手术缝合线是当今国际生物医用纺织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掌握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创新方向以及临床和产业化需求提升我国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自主知识产权;首先介绍了可吸收缝合线的发展历程以及性能要求;其次列举了羊肠线、胶原线、甲壳质和海藻酸盐4种天然材料在天然可吸收缝合线方面的应用并总结分析最新国内外相关研究;然后综述了聚乳酸、聚乙醇酸、聚己内酯和聚乙烯醇4类合成高分子材料在可吸收缝合线方面的应用并总结分析国内外最新相关研究;系统对比了各种制备原料开发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优缺点,并侧重分析了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力学性能、降解性能以及附加抗菌性能3个重要指标。分析认为:目前市面上的可吸收手术缝合线仍以国外进口为主导,我国对于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开发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较少能够投入市场以及临床应用,另外,对用天然材料开发的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研究甚少。同时,提出各类材料作为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优缺点,为新型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用纺织品 可吸收手术缝合线 天然材料 合成高分子材料 降解性能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阵CCD的可吸收缝合线线径在线检测系统 被引量:7
2
作者 隋修武 刘蕾 +2 位作者 杜玉红 范博学 田松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54-1158,共5页
在可吸收缝合线的制备工艺中,为了保证缝合线线径均匀,提高生产效率,设计了可吸收缝合线线径的在线检测系统。系统由光学成像模块、基于CPLD的线阵CCD驱动模块、高速A/D数据采集和DSP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组成。实现了非接触式测量,线阵... 在可吸收缝合线的制备工艺中,为了保证缝合线线径均匀,提高生产效率,设计了可吸收缝合线线径的在线检测系统。系统由光学成像模块、基于CPLD的线阵CCD驱动模块、高速A/D数据采集和DSP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组成。实现了非接触式测量,线阵CCD信号的输出、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过程同步,采样频率为1 MHz。实验证明:该检测系统的响应时间为3 ms,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在检测范围0.002~4 mm内的测量精度为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式测量 线检测 可吸收缝合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缝合线的纺丝工艺及恒张力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隋修武 王硕 +1 位作者 李瑶 徐立伟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7-161,共5页
为了解决壳聚糖和胶原蛋白可吸收缝合线制备工艺中缝合线线径粗细不均、抗张强度不均的问题,设计了可吸收缝合线恒张力控制系统。检测装置采用敏感元件为电阻应变片的三辊式张力传感器;控制算法采用PID算法;执行装置采用变频调速三相电... 为了解决壳聚糖和胶原蛋白可吸收缝合线制备工艺中缝合线线径粗细不均、抗张强度不均的问题,设计了可吸收缝合线恒张力控制系统。检测装置采用敏感元件为电阻应变片的三辊式张力传感器;控制算法采用PID算法;执行装置采用变频调速三相电机。实验证明:恒张力控制系统能将被控张力误差控制在±0.1 N以内,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制作出的缝合线完全符合美国药典第32版中胶原缝合线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张力控制系统 三辊式张力传感器 PID 可吸收缝合线 变频调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蛋白与壳聚糖可吸收缝合线成型的有限元分析与精确纺丝工艺参数控制 被引量:3
4
作者 隋修武 王硕 +1 位作者 李瑶 李琰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4-91,共8页
为了解决胶原蛋白与壳聚糖材料的可吸收缝合线的湿法纺丝工艺中线径和强度不均匀的难题,进行了该种材料成型的数值仿真与纺丝成型机的控制系统设计.数值仿真采用Gambit与Fluent软件,对该混合液的射流喷嘴流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从理论上... 为了解决胶原蛋白与壳聚糖材料的可吸收缝合线的湿法纺丝工艺中线径和强度不均匀的难题,进行了该种材料成型的数值仿真与纺丝成型机的控制系统设计.数值仿真采用Gambit与Fluent软件,对该混合液的射流喷嘴流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从理论上论证了通过控制喷丝张力来调节缝合线线径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在JK1601型立管式湿法纺丝机上研制了缠绕张力和线径两个关键参数的闭环控制系统,缠绕张力控制采用归一化PID控制算法实现;线径控制采用线阵CCD非接触式在线测量与改进的自适应广义预测控制算法相结合来实现.实验表明:改进后JK1601型纺丝机制作的缝合线样品符合美国药典第35版的要求,直径和抗张强度的不均匀性分别由原来的25.4%、33.2%降低到5.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与胶原蛋白 可吸收缝合线 有限元分析 线阵CCD 广义预测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蛋白可吸收缝合线缝合乳房切口的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4
5
作者 叶永峰 郭宝玲 于松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1196-1196,共1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乳房疾病也有上升趋势,某些病种(如乳腺癌)甚至接近欧美国家的发病水平。现代女性追求形体美的观念也逐渐提高,以往乳房切口缝合多采用丝线缝合皮下组织.扣线皮钉缝合表皮。术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乳房疾病也有上升趋势,某些病种(如乳腺癌)甚至接近欧美国家的发病水平。现代女性追求形体美的观念也逐渐提高,以往乳房切口缝合多采用丝线缝合皮下组织.扣线皮钉缝合表皮。术后切口易感染,形成瘢痕组织增生。出院后还需拆线,病人依从性低。我院自2006年2月开始采用生物蛋白可吸收缝合线皮内缝合乳房部切口,利用生物蛋白的组织反应低,伤口愈合完整的产品特性,满足医护人员及病人需要,加快切口愈合,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缝合线 乳房疾病 切口缝合 临床应用 蛋白 生物 瘢痕组织增生 生活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二氧环己酮医用可吸收缝合线性能研究──关于生物学性能和临床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温永堂 郭振友 +3 位作者 边栋材 周晓峰 傅振刚 张桂英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4-39,共6页
用自制的聚对二氧环己酮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对其生物学性能及临床使用性能,分别进行检测和临床试验.所测11项生物学性能指标符合《ISO》生物学性能指标要求.91例20个部位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使用和愈合效果上,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 用自制的聚对二氧环己酮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对其生物学性能及临床使用性能,分别进行检测和临床试验.所测11项生物学性能指标符合《ISO》生物学性能指标要求.91例20个部位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使用和愈合效果上,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氧环己酮 可吸收缝合线 医用 缝合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何理平 吴端生 +1 位作者 陈新 曹红峰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0年第2期44-47,共4页
医用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研究是生物医用高分子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动物医学的外科手术中。本文对几种天然及人工合成可吸收手术缝合线在体内的吸收情况、降解性能及研究状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它们的优缺点作... 医用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研究是生物医用高分子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动物医学的外科手术中。本文对几种天然及人工合成可吸收手术缝合线在体内的吸收情况、降解性能及研究状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它们的优缺点作出了科学的评价。同时,描述了我国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可吸收手术缝合线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44°会阴侧切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术效果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董立芹 郭玉臣 刘梅芳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年第10期611-612,共2页
关键词 会阴侧切 可吸收线皮内缝合 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与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应用
9
作者 张存 袁宇飞 +6 位作者 李冠军 刘文波 刘婷婷 颜珍珍 李媛媛 谢洋 苗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13741-13746,共6页
为探讨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与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6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1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可吸收线... 为探讨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与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6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1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切口,观察组采用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切口。比较两组缝合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差异。结果表明:观察组缝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皮下瘀斑、针刺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术后7 d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Rasmussen评分、膝关节ROM、切口红肿、切口感染、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可缩短缝合时间,降低术后皮下瘀斑和针刺伤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中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 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 全膝关节置换术 加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可吸收缝合线射流喷嘴的流场数值模拟
10
作者 隋修武 王硕 +1 位作者 李瑶 胡秀兵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69,共5页
为了解决壳聚糖和胶原蛋白可吸收缝合线纺丝成型过程中的喷丝线径控制问题,运用Fluent软件对可吸收缝合线射流喷嘴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采用Gambit软件建立喷嘴模型,采用Fluent软件仿真喷嘴射流过程,最后通过Tecplot软件分析射流后流体... 为了解决壳聚糖和胶原蛋白可吸收缝合线纺丝成型过程中的喷丝线径控制问题,运用Fluent软件对可吸收缝合线射流喷嘴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采用Gambit软件建立喷嘴模型,采用Fluent软件仿真喷嘴射流过程,最后通过Tecplot软件分析射流后流体半径尺寸。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控制变量法,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射流后流体半径随入口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流体粘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流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喷丝孔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入口速度和流体粘度单独增大时,射流后流体半径变小的趋势变缓;调整入口速度是喷丝线径控制问题最经济、方便、有效的措施;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偏差保持在9%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缝合线 喷嘴 控制变量法 FLU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处理液对可吸收缝合线打结强力的影响
11
作者 郭振友 温永堂 +1 位作者 傅振刚 张桂英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4-46,共3页
研制的胶原和脱乙酰甲壳素混合体可吸收缝合线 ,遇有干态存放打结强力衰减的问题 .采用后处理的方法寻求改善 .研究结果认为 ,采用 1 5%的甘油水溶液浸泡 2 4 h后 ,并用 75%乙醇作为保护液 ,使该线的打结强力稳定在较高水平 ,达到和超... 研制的胶原和脱乙酰甲壳素混合体可吸收缝合线 ,遇有干态存放打结强力衰减的问题 .采用后处理的方法寻求改善 .研究结果认为 ,采用 1 5%的甘油水溶液浸泡 2 4 h后 ,并用 75%乙醇作为保护液 ,使该线的打结强力稳定在较高水平 ,达到和超过了美国药典 ( 2 3版 )所规定的指标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缝合线 后处理液 打结强力 医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国产医用可吸收合成缝合线
12
作者 田扬顺 《解放军护理杂志》 1997年第4期60-61,共2页
医用缝线是临床手术科室的重要材料,近年来国内大城市部分医院进口了少量强生医用可吸收化学合成缝合线,博得医生与患者好评,但其价格昂贵,很难广泛推广使用.南通华利康(HOLYCON)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经过历时数年的潜心研究。
关键词 医用可吸收合成缝合线 临床手术 代谢产物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4-羟基丁酸酯)可吸收单丝缝合线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衍健 吴昊 +1 位作者 阚泽 李志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聚(4-羟基丁酸酯)(聚γ-丁内酯,P4HB)是一种极有前景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相比生物发酵法,化学合成法制备的P4HB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可调控、分子量分布较窄、成本低以及末端官能团可调控等优点。文中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P4HB单丝... 聚(4-羟基丁酸酯)(聚γ-丁内酯,P4HB)是一种极有前景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相比生物发酵法,化学合成法制备的P4HB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可调控、分子量分布较窄、成本低以及末端官能团可调控等优点。文中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P4HB单丝缝合线,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表征手段,系统研究了一次拉伸倍数、二次拉伸倍数、二次拉伸温度对P4HB单丝可纺性、力学性能、结晶和取向以及表面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选择5倍一次拉伸、1.3倍二次拉伸和40℃二次拉伸温度可制得综合性能最佳的单丝缝合线。此外,P4HB缝合线在常温保存条件下性能稳定,同时其在体外降解过程中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力学强度。基于优化工艺制备得到不同规格P4HB缝合线,其力学性能均超过行业标准及现有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4-羟基丁酸酯) 可吸收缝合线 熔融纺丝 工艺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PPDO倒刺缝合线的体外降解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梦茹 赵新哲 +5 位作者 邹婷 陈颀超 李超婧 张斌 王富军 王璐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3,共7页
可降解倒刺缝合线的降解过程需要与伤口愈合时间相适应,为了深入研究聚对二氧环己酮(poly(p-dioxanone),PPDO)倒刺缝合线的倒刺结构及缝合线规格对其降解情况的影响,采用多种规格的PPDO倒刺缝合线和PPDO光滑缝合线进行体外实时降解试验... 可降解倒刺缝合线的降解过程需要与伤口愈合时间相适应,为了深入研究聚对二氧环己酮(poly(p-dioxanone),PPDO)倒刺缝合线的倒刺结构及缝合线规格对其降解情况的影响,采用多种规格的PPDO倒刺缝合线和PPDO光滑缝合线进行体外实时降解试验对比。结合不同降解时间点,对缝合线的形貌、直径、质量、热力学性能、红外光谱及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倒刺缝合线在降解8星期(56d)内的各项性能较稳定,可在伤口愈合过程中为软组织提供一定的力学支持,但8星期后缝合线发生碎裂且降解过程加快,倒刺结构和缝合线规格对PPDO缝合线的降解无明显影响。研究为后续PPDO倒刺缝合线体内降解试验和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缝合线 倒刺缝合线 降解 聚对二氧环己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A与改进GPC算法的超细缝合线直径控制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德明 隋修武 +2 位作者 张杨 万凯新 石峰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9-358,共10页
针对传统超细医用可吸收缝合线的线径检测速度慢、精度低,且因缝合线成形过程不易控制导致线径不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此类缝合线的快速测量与高精度控制方法,并设计了对应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嵌入式系统STM32,搭载线阵电荷耦合... 针对传统超细医用可吸收缝合线的线径检测速度慢、精度低,且因缝合线成形过程不易控制导致线径不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此类缝合线的快速测量与高精度控制方法,并设计了对应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嵌入式系统STM32,搭载线阵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 CCD)图像传感器、14位CCD信号处理器AD9822、直接存储器访问(direct memory access, DMA)以及改进的自适应广义预测控制(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 GPC)算法.将该控制技术应用于JK1601型纺丝机上可以制作出了满足美国药典第32版要求的缝合线样本,且线径的均匀性从原来的74.6%提升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医用可吸收缝合线 电荷耦合器件 AD9822 嵌入式系统 改进广义预测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中两种缝合引流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饶爱勤 宋磊 李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43-544,共2页
目的:探讨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中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并丝线间断皮外缝合加固、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法处理腹股沟切口的愈合效果。方法:对我院2000年至2010年间收治的26例外阴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均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分析比较可... 目的:探讨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中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并丝线间断皮外缝合加固、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法处理腹股沟切口的愈合效果。方法:对我院2000年至2010年间收治的26例外阴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均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分析比较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并丝线间断皮外缝合加固、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法(A组,16例)和丝线间断皮外缝合、引流条引流法(B组,10例)的腹股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A组伤口愈合不良率18.75%,B组伤口愈合不良率为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术后住院天数15天,B组25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并丝线间断皮外缝合加固、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有利于提高腹股沟切口愈合率,减少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癌 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 可吸收线皮内缝合 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arson手术治疗中晚期喉癌及下咽癌的体会
17
作者 程志强 程雅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68-368,共1页
目的观察Pearson手术治疗中晚期喉癌及下咽癌的效果。方法分析行Pearson手术的18例喉癌和4例下咽癌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发声、生存情况。结果术后发声情况:喉癌组12例发声良好,6例发声失败;下咽癌组3例发声良好,1例失败。术后生存年限... 目的观察Pearson手术治疗中晚期喉癌及下咽癌的效果。方法分析行Pearson手术的18例喉癌和4例下咽癌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发声、生存情况。结果术后发声情况:喉癌组12例发声良好,6例发声失败;下咽癌组3例发声良好,1例失败。术后生存年限:喉癌组:3例术后已生存6年,2例5年,1例1.5年,4例失访;其余8例于术后1~5年死亡,其中3例死于原发病,5例死于其他疾病。下咽癌组:1例第1年、1例第2年死于原发病,2例第4年死于心脏病。结论提高Pearson手术成功率的关键:①保留好健侧神经管管蒂;②14号导尿管留置发音管内7~10天;③发音管和咽部黏膜切口分别用3-0和2-0可吸收线缝合;④训练患者学会胸腹式呼吸;⑤术中切缘送快速冰冻病理切片;⑥术后配合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rson喉次全切除术 发声效率 生存率 Pearson手术 中晚期喉癌 手术治疗 下咽癌 术后配合 可吸收线缝合 冰冻病理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立体编织工艺构造人工骨仿生微结构 被引量:4
18
作者 连芩 李涤尘 +5 位作者 王臻 刘亚雄 孙明林 卢秉恒 许宋峰 张永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78-681,716,共5页
为了实现人工骨植入体内的有效活化,应用立体编织法制作人工骨的微管结构.以CAD设计人工骨的微结构,用三维立体编织技术将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编织成人工骨微结构支架的负型,为控制人工骨的微管尺寸,在缝线上涂敷Ⅰ型胶原蛋白,在编织物内... 为了实现人工骨植入体内的有效活化,应用立体编织法制作人工骨的微管结构.以CAD设计人工骨的微结构,用三维立体编织技术将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编织成人工骨微结构支架的负型,为控制人工骨的微管尺寸,在缝线上涂敷Ⅰ型胶原蛋白,在编织物内充填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PC),固化后形成含有微孔结构的人工骨.实验表明,缝线的降解速度高于CPC的降解速度,能够早期在人工骨内部形成相互导通的微管道结构,这不仅有利于骨生长,还可以促进人工骨的活化,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可望用于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编织 胶原蛋白 人工骨微管结构 可吸收手术缝合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