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内主动脉修复术中瘤腔内填充α-氰基丙烯酸酯预防术后内漏的临床疗效分析
1
作者 张原 石朝海 +1 位作者 王亮 陈泉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6-742,共7页
目的评估在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AA)患者中腔内主动脉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中使用α-氰基丙烯酸酯(N-butyl cyanoacrylate,NBCA)预防性栓塞瘤腔以预防Ⅱ型内漏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019年1月... 目的评估在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AA)患者中腔内主动脉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中使用α-氰基丙烯酸酯(N-butyl cyanoacrylate,NBCA)预防性栓塞瘤腔以预防Ⅱ型内漏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进行EVAR的AA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74例患者,其中36例患者(试验组)在EVAR中行动脉瘤囊内预防性注射NBCA栓塞瘤腔,38例患者(对照组)行标准EVAR治疗。收集上述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动脉瘤直径、住院费用、手术时长、支架类型、麻醉类型等)。主要终点为随访期间内漏的发生率,次要终点包括随访期间内漏相关的再干预率、不良事件以及死亡率等。结果术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直径[55.46(15.60)mmvs 63.15(24.00)mm]、基础疾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无并发症,两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3个月时,试验组Ⅱ型内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6%vs 21.05%,P<0.01);6个月时,两组Ⅱ型内漏的发生率分别为(8.82%vs 28.95%,P<0.01);12个月时,两组Ⅱ型内漏的发生率分别为(8.82%vs 31.43%,P<0.01)。试验组中进行了4次再干预,其中1次与Ⅱ型内漏相关,对照组进行了8次再干预,其中6次与Ⅱ型内漏相关,两组总的再干预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24),试验组的Ⅱ型内漏相关的再干预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06)。结论在EVAR中预防性向AAA囊内注射NBCA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显著减少中早期Ⅱ型内漏的发生,防止EVAR后囊增大,对再干预率和死亡率无明显影响,并且没有显著延长手术时间和增加对比剂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内漏 栓塞 Α-氰基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基丙烯酸酯胶栓塞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重度肝动脉门静脉瘘1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卫忠 刘圣 +5 位作者 杨正强 周春高 夏金国 赵林波 叶伟 施海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41-645,共5页
目的评价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yl 2-cyanoacrylate,NBCA)胶栓塞治疗肝癌伴重度肝动脉门静脉瘘(arterioportal shunt,AP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NBCA胶栓塞治疗1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有门静脉主干表现为... 目的评价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yl 2-cyanoacrylate,NBCA)胶栓塞治疗肝癌伴重度肝动脉门静脉瘘(arterioportal shunt,AP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NBCA胶栓塞治疗1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有门静脉主干表现为离肝血流的重度APS患者。随访和分析12例重度APS患者的手术前后APS改善情况、肿瘤反应、生存期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等。结果接受NBCA胶栓塞的12例患者在术后即刻造影显示APS迅速改善。而在进行随访复查造影的10例中,有8例的APS得到持续改善。按mRECIST标准在首次栓塞术后第4个月肿瘤取得最大疗效;接受随访的病例中部分缓解为2/10,疾病进展为3/10,疾病稳定为5/10。患者的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7%,33%,8%;中位生存期为275 d,介入栓塞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NBCA胶栓塞肝癌合并重度APS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动静脉瘘 栓塞 治疗性 氰基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氰基丙烯酸酯-骨形态发生蛋白生物胶预防大鼠牙槽嵴萎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贇 谢富强 +2 位作者 王新 胡朝昶 孙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4-588,593,共6页
目的制备复合氰基丙烯酸酯-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生物胶,并植入大鼠拔牙窝观察其预防牙槽嵴萎缩的效果。方法选用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复合氰基丙烯酸酯-BMP生物胶组)、对照组(壳聚糖温敏性胶体组)、空白对照组。拔除大鼠... 目的制备复合氰基丙烯酸酯-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生物胶,并植入大鼠拔牙窝观察其预防牙槽嵴萎缩的效果。方法选用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复合氰基丙烯酸酯-BMP生物胶组)、对照组(壳聚糖温敏性胶体组)、空白对照组。拔除大鼠下颌切牙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牙槽窝内即刻植入复合氰基丙烯酸酯-BMP生物胶、单纯壳聚糖温敏性胶体,空白对照组则不植入任何材料。3组动物在植入后3、6、9周处死,分离切取下颌骨,用高频钼靶扫描仪获得图像信息,使用Image-Pro Plus软件处理图像,得到剩余牙槽嵴相对高度和牙槽窝相对光密度,组织学观察牙槽窝内的成骨情况。结果术后3、6、9周,实验组的剩余牙槽嵴相对高度和牙槽窝相对光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牙槽窝成骨多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复合氰基丙烯酸酯-BMP生物胶可以用于预防拔牙术后剩余牙槽嵴萎缩,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氰基丙烯酸酯 壳聚糖 牙槽嵴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5-芳基异噁唑结构的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2
4
作者 石玉军 方源 +4 位作者 李阳 陈佳 李刚 汪清民 戴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1-428,共8页
通过5-取代苯基异噁唑-3-甲基胺与2-氰基-3,3-二甲硫基丙烯酸取代酯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5-取代苯基异噁唑环结构的氰基丙烯酸酯类衍生物,并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 通过5-取代苯基异噁唑-3-甲基胺与2-氰基-3,3-二甲硫基丙烯酸取代酯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5-取代苯基异噁唑环结构的氰基丙烯酸酯类衍生物,并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显示出较好的除草活性,在1500 g/ha剂量下,化合物7h,7i和7m对芥菜的茎叶处理抑制率分别为90%,40%和100%;化合物7m和7n对繁缕的茎叶处理抑制率分别为100%和80%;化合物7m和7n对小藜的茎叶处理抑制率分别为100%和85%.此外,化合物7b和7c还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对HepG2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3.2和10.1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噁唑 氰基丙烯酸酯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胶粘剂-α-氰基丙烯酸酯系医用胶 被引量:15
5
作者 田霞 卢永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12-115,共4页
概述了医用胶的定义、分类、标准、发展简史、国内外发展现状,特别介绍了FAL医用胶的生物学性能;由于FAL(NOCA+NBCA)提高了单体纯度,优化医用胶的综合性能,配备了各种适用工具,使医用胶在许多科室成为必用品,发展成为医用胶治疗学。FAL... 概述了医用胶的定义、分类、标准、发展简史、国内外发展现状,特别介绍了FAL医用胶的生物学性能;由于FAL(NOCA+NBCA)提高了单体纯度,优化医用胶的综合性能,配备了各种适用工具,使医用胶在许多科室成为必用品,发展成为医用胶治疗学。FAL具有止血、封闭、粘合、堵漏、栓塞、粉碎骨固定、防粘连等作用,广泛应用在普外、腹腔镜、神经外、心胸、妇产、泌尿、骨科、口腔、耳鼻喉、烧伤整型等科室,30年临床千万余例证明安全有效,业已形成医用胶治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合剂 医用胶 Α-氰基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注射氰基丙烯酸酯治疗儿童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孝兴 李倩 +2 位作者 杨凯龙 韩鹏 张迎旭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925-927,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注射氰基丙烯酸酯治疗儿童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5年8月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采用经内镜注射氰基丙烯酸酯进行治疗的35例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儿... 目的探讨经内镜注射氰基丙烯酸酯治疗儿童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5年8月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采用经内镜注射氰基丙烯酸酯进行治疗的35例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治疗后的急诊有效率、再次出血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5例患者共经46次内镜注射氰基丙烯酸酯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5.6%(44/46),每次注射氰基丙烯酸酯的量为0.2-0.6 ml,平均(0.4±0.2)ml。急诊止血率为93.4%(43/46);再次出血4例,占11.4%(4/35),4例复发出血的患者治愈周期为1.2-23.0个月,平均(12.1±10.9)个月。1例患者出现腹痛,无患者并发异位栓塞。2例患者术后死亡。结论经内镜少量多次注射氰基丙烯酸酯治疗儿童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确切,操作方便,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氰基丙烯酸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氰基丙烯酸酯和缝线治疗兔角膜穿孔伤的激光共焦显微镜像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吴艳 薛春燕 +2 位作者 黄振平 黎介寿 郑颖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06-910,共5页
目的比较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和常规缝线对兔角膜穿孔伤愈合的影响。方法在24只新西兰白兔的双眼近角膜缘处作一长5 mm的切口,左眼用α-氰基丙烯酸酯封闭伤口,右眼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利用激光共焦显微镜观测术后7、15、30、60 d穿... 目的比较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和常规缝线对兔角膜穿孔伤愈合的影响。方法在24只新西兰白兔的双眼近角膜缘处作一长5 mm的切口,左眼用α-氰基丙烯酸酯封闭伤口,右眼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利用激光共焦显微镜观测术后7、15、30、60 d穿孔伤处兔角膜的愈合情况,并比较2组角膜新生血管(CNV)的生长。结果术后7 d内2组兔角膜伤口均闭合。实验组上皮细胞沿伤口表面胶膜边缘生长,对照组角膜伤口表面上皮细胞覆盖。术后15 d,实验组部分胶膜脱落,伤口上皮化。术后30 d,2组角膜基质层瘢痕增生,部分角膜见CNV。术后60 d,2组伤口处基质胶原连接成网状,前弹力层瘢痕愈合。术后7 d实验组的上皮细胞密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实验组角膜伤口的各层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 d,记录2组CNV长入的兔眼数,利用Robert电脑公式对2组角膜CNV面积进行计算,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CNV的出现率和平均CNV面积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氰基丙烯酸酯封闭兔眼角膜穿孔伤口,对角膜伤口的愈合无明显的长期影响,可抑制CNV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共焦显微镜 Α-氰基丙烯酸酯 医用胶 角膜穿孔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α-氰基丙烯酸酯粘合止血作用与毒性 被引量:2
8
作者 何凤慈 陈大燮 +2 位作者 龙在云 周立 刘英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8-121,共4页
不同浓度的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异戊酯和α-氰基丙烯酰乙醇酸异丁酯对抗凝兔血在试管内凝结时间均在5s以内;对家兔和大鼠肝、脾、肾出血也均有较快的粘合止血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常用的几种止血剂。急性毒性试验证明其毒性较低,而粘合... 不同浓度的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异戊酯和α-氰基丙烯酰乙醇酸异丁酯对抗凝兔血在试管内凝结时间均在5s以内;对家兔和大鼠肝、脾、肾出血也均有较快的粘合止血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常用的几种止血剂。急性毒性试验证明其毒性较低,而粘合止血剂量小(1ml/次)。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对家兔血象和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除粘合部位炎症反应外,未见其他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基丙烯酸酯 凝血药 胶粘剂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氰基丙烯酸酯用于兔角膜穿通伤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艳 薛春燕 +1 位作者 黄振平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对兔角膜穿通伤的急救效应。方法:对18只新西兰兔的双眼制作相同的角膜穿通伤模型,左眼作实验组,用α-氰基丙烯酸酯封闭伤口,右眼作对照组,用10-0线行间断缝合。分别记录所用时间;术前及术后3 d连续测定... 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对兔角膜穿通伤的急救效应。方法:对18只新西兰兔的双眼制作相同的角膜穿通伤模型,左眼作实验组,用α-氰基丙烯酸酯封闭伤口,右眼作对照组,用10-0线行间断缝合。分别记录所用时间;术前及术后3 d连续测定两组兔眼眼压(IOP),观察兔眼IOP的波动情况;术后在裂隙灯下观察双眼的眼内容物情况。结果:α-氰基丙烯酸酯封闭兔眼角膜穿通伤手术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伤后3 d内IOP可恢复至术前水平,眼内容物稳定。术后3 d实验组和对照组的IOP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α-氰基丙烯酸酯可用于角膜穿通伤的急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氰基丙烯酸酯 医用胶 角膜穿通伤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氰基丙烯酸酯纳米颗粒的红外光谱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昕 朱永法 赵梅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6-269,共4页
在添加了稳定剂(Dextran)的基础上,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直径200nm左右的聚氰基丙烯酸酯纳米颗粒,利用TEM、IR研究了稳定剂Dextran与聚合物纳米颗粒的结合状态以及稳定剂稳定聚氰基丙烯酸酯的机理。结果表明,每个Dextran分子通过有效... 在添加了稳定剂(Dextran)的基础上,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直径200nm左右的聚氰基丙烯酸酯纳米颗粒,利用TEM、IR研究了稳定剂Dextran与聚合物纳米颗粒的结合状态以及稳定剂稳定聚氰基丙烯酸酯的机理。结果表明,每个Dextran分子通过有效的羟基与氰基丙烯酸酯共价连接,导致Dextran与颗粒之间发生不可逆的粘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基丙烯酸酯 纳米颗粒 红外光谱 药物传输载体 靶向释药制剂 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用于荧光标记的α-氰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合成及在小鼠活体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涛 汤永嘉 +1 位作者 徐亮 刘克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68-1174,共7页
设计合成了新型含有荧光基团的α-氰基丙烯酸酯单体,并与其它α-氰基丙烯酸酯单体共聚,得到产生荧光的聚氰基丙烯酸酯材料.将其包埋在小鼠背部肌肉层,可获得良好的荧光成像效果.通过对荧光强度的监测,初步研究了聚氰基丙烯酸酯材料中的... 设计合成了新型含有荧光基团的α-氰基丙烯酸酯单体,并与其它α-氰基丙烯酸酯单体共聚,得到产生荧光的聚氰基丙烯酸酯材料.将其包埋在小鼠背部肌肉层,可获得良好的荧光成像效果.通过对荧光强度的监测,初步研究了聚氰基丙烯酸酯材料中的侧链酯基在小鼠体内的降解情况.单体合成是以蒽合氰基丙烯酸和4,4'-二甲氧基三苯基-氨基己醇为原料,得到蒽合氰基丙烯酸(4,4'-二甲氧基三苯基-氨基己醇)酯,脱保护后再将异硫氰酸荧光素以化学键合的方式标记在末端氨基上,脱蒽还原烯双键后,得到可用于荧光标记的α-氰基丙烯酸(异硫氰酸荧光素-氨基己醇)酯单体.反应中间体及单体结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进行表征.该单体及其高聚物均可在激发光(488 nm)和发射光(525 nm)条件下观察到明显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氰基丙烯酸酯 异硫氰酸荧光素 活体荧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基丙烯酸酯与牙本质粘合界面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恒昌 王同 +2 位作者 俞兆琨 李建国 D.R.毕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8-75,共8页
本研究测试了氰基丙烯酸酯粘合剂及一种商品粘合剂Clearfil FⅡ置与人类牙本质的抗张粘合强度,并比较了牙本质表面经不同预处理对粘合强度的影响。对测过抗张粘合强度后的试件的牙本质面进行了SEM观察。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氰基丙烯酸... 本研究测试了氰基丙烯酸酯粘合剂及一种商品粘合剂Clearfil FⅡ置与人类牙本质的抗张粘合强度,并比较了牙本质表面经不同预处理对粘合强度的影响。对测过抗张粘合强度后的试件的牙本质面进行了SEM观察。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氰基丙烯酸酯与牙本质的粘合机理是:牙本质中所含有的羟基(-OH),氨基(-NH_2)以及微量水份足以引发氰基丙烯酸酯产生离子型聚合反应。因为引发中心产生在粘合界面上,聚合收缩的方向也是朝向牙本质表面,因而得到一个非常密合的粘合界面和较高的粘合强度(16.6MPa)。作者确信,在牙本质表面创造一个可能引起界面引发和界面聚合的条件,是获得良好的粘合强度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基丙烯酸酯 牙本质 粘合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基丙烯酸酯类试剂显现现场手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康 吴翟灵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65-2073,共9页
氰基丙烯酸酯类手印显现技术在犯罪现场潜在手印的寻找发现和显现提取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已成为国内外各级刑事技术部门显现非渗透性客体表面潜在手印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全面回顾总结了氰基丙烯酸酯类显现手印方法的反应机理... 氰基丙烯酸酯类手印显现技术在犯罪现场潜在手印的寻找发现和显现提取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已成为国内外各级刑事技术部门显现非渗透性客体表面潜在手印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全面回顾总结了氰基丙烯酸酯类显现手印方法的反应机理、操作方法、适用范围、影响因素以及二次增强方法,以期帮助刑事技术实战部门全面系统认识该方法的优劣性。重点剖析了氰基丙烯酸酯类试剂与荧光技术联用的方法,希望能充分运用荧光技术的高灵敏度等优点,对普通氰基丙烯酸酯类试剂进行荧光添加或改造,提高荧光强度和拓宽荧光光谱的范围。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阐述了氰基丙烯酸酯类试剂+荧光染色两步显现技术、共同熏显技术以及一步熏显技术等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和前景,以期为公安实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基丙烯酸酯 犯罪现场 手印显现 荧光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慧苹 姜琳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10期51-53,共3页
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是一类抑制植物光合作用PSⅡ的重要除草剂,引入手性因素可以提高其活性。以氰基乙酸乙酯为原料,合成了3-对三氟甲基苯胺-3-(R/S)-α-甲基苄胺-2-氰基丙烯酸酯,对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α-氰基... 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是一类抑制植物光合作用PSⅡ的重要除草剂,引入手性因素可以提高其活性。以氰基乙酸乙酯为原料,合成了3-对三氟甲基苯胺-3-(R/S)-α-甲基苄胺-2-氰基丙烯酸酯,对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除草活性不突出,但具有一定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及抗癌活性,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氰基丙烯酸酯 手性 反应机理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可吸收根管桩联合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在婴幼儿前牙残冠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齐凤娜 孙红蕾 +2 位作者 许华 李军科 程瑞卿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研究聚乳酸(PLA)可吸收根管桩联合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在婴幼儿前牙残冠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前牙残冠婴幼儿患者10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PLA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玻璃纤... 目的:研究聚乳酸(PLA)可吸收根管桩联合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在婴幼儿前牙残冠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前牙残冠婴幼儿患者10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PLA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玻璃纤维短桩联合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修复,PLA组采用PLA可吸收根管桩联合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修复。评价两组患儿牙龈情况、咬合功能、牙龈沟炎症反应、临床疗效,并随访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修复后牙龈指数、咬合力高于修复前,牙龈出血指数低于修复前,且PLA组患儿牙龈指数、咬合力高于对照组,牙龈出血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A组修复后牙龈沟炎症指标TNF-α、CRP、IL-8、IL-6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A组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LA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幼儿前牙残冠修复治疗中应用PLA可吸收根管桩联合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可改善牙龈状态,抑制TNF-α、CRP、IL-8、IL-6等炎症因子表达,对牙龈的刺激较小,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修复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 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 婴幼儿前牙残冠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氰基丙烯酸酯纳米颗粒制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16
作者 盛建国 李昕 +1 位作者 朱永法 彭小根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5期1911-1914,共4页
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可获得直径200nm左右的聚氰基丙烯酸酯纳米颗粒。利用TEM研究了聚氰基丙烯酸酯纳米颗粒的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形貌结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聚氰基丙烯酸酯纳米颗粒的尺寸及其表面形态与初始单体浓度、搅拌速度、反应时间... 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可获得直径200nm左右的聚氰基丙烯酸酯纳米颗粒。利用TEM研究了聚氰基丙烯酸酯纳米颗粒的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形貌结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聚氰基丙烯酸酯纳米颗粒的尺寸及其表面形态与初始单体浓度、搅拌速度、反应时间、pH值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添加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基丙烯酸酯 纳米颗粒 稳定剂 PB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乙氧基-1,3,4-噻二唑-2′-亚甲氨基)-2-氰基-3-取代-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婷婷 邴贵芳 +5 位作者 张欣 秦振芳 于海波 秦雪 戴红 方建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8-713,共6页
采用氰基丙烯酸酯与5-乙氧基-1,3,4-噻二唑-2-甲氨在乙醇中加热回流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3-(5′-乙氧基-1,3,4-噻二唑-2′-亚甲氨基)-2-氰基-3-取代-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结构均经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 采用氰基丙烯酸酯与5-乙氧基-1,3,4-噻二唑-2-甲氨在乙醇中加热回流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3-(5′-乙氧基-1,3,4-噻二唑-2′-亚甲氨基)-2-氰基-3-取代-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结构均经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双子叶杂草油菜和苋菜显示出较好的除草活性及良好的选择性,用化合物6j在600g/ha剂量下对油菜和苋菜茎叶进行处理,抑制率仍达100%和95.2%,与对照样B相当;氰基丙烯酸酯3位取代基体积对除草活性影响较大,3位为异丙基时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乙氧基-1 3 4-噻二唑-2-甲氨 氰基丙烯酸酯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饰原纸用自乳化苯乙烯丙烯酸酯表面处理剂的制备及表征(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建峰 龙玲 于家豪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6-123,共8页
【目的】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一种自乳化苯乙烯丙烯酸酯(SAE)表面处理剂。在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过程中,引入带有亲水性羧基的丙烯酸作为乳化剂,丙烯酸既与其他单体发生交联反应,赋予最终产品良好的机械强度,其羧基的存在又赋予最... 【目的】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一种自乳化苯乙烯丙烯酸酯(SAE)表面处理剂。在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过程中,引入带有亲水性羧基的丙烯酸作为乳化剂,丙烯酸既与其他单体发生交联反应,赋予最终产品良好的机械强度,其羧基的存在又赋予最终产品一定的亲水性。这样既可保证传统表面处理对装饰原纸纸张性能、尤其是关键参数适印性的提高,又能保持装饰原纸的吸收性。【方法】采用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要单体,引入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制备自乳化型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用作装饰原纸表面处理剂,考察丙烯酸用量、引发剂用量以及硬、软单体质量比对乳液性能及表面处理效果的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仪、旋转黏度计、电荷密度测试仪等对所制乳液进行表征。【结果】当丙烯酸用量为8wt%、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为0.3%、m St/m BA为1.5∶1时,所制乳液性能优良,乳液粒径130 nm左右,黏度20 m Pa·s,电荷密度0.7 mmol·L-1。装饰原纸经所制乳液配制表面处理剂处理后,纸页表面形成一层膜,且有羧基存在;在吸收性保持的前提下,装饰原纸的适印性显著改善。【结论】引入带有亲水性、反应性羧基的丙烯酸作为功能单体制备苯乙烯丙烯酸酯类装饰原纸表面处理剂,有别于传统的表面处理剂,同时解决了提高装饰原纸表面性能、适印性,且保证装饰原纸吸收性两大难题,是改善装饰原纸产品品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乳化苯乙烯丙烯酸酯 装饰原纸 表面处理 适印性 吸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氰基丙烯酸高级烷基酯的合成
19
作者 贺英 《陕西化工》 CSCD 1989年第4期12-14,共3页
α—氰基丙烯酸酯类粘合剂作为医用粘合剂已有三十年历史,旦已为世界各国公认。它不仅能满足医用标准,而且具备医用胶条件,即:单组分,无溶剂,瞬间粘接,粘接时无须加热加压,粘接面不须特殊处理,粘接时扩散性能好,固化后无色透明等。特别... α—氰基丙烯酸酯类粘合剂作为医用粘合剂已有三十年历史,旦已为世界各国公认。它不仅能满足医用标准,而且具备医用胶条件,即:单组分,无溶剂,瞬间粘接,粘接时无须加热加压,粘接面不须特殊处理,粘接时扩散性能好,固化后无色透明等。特别是对于比较(?)(?)的组织表面,能形战强有力的粘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基丙烯酸酯 高级烷基酯 粘合剂
全文增补中
丙烯酸系树脂胶粘剂
20
作者 蔡永源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19-24,共6页
本文叙述溶剂型丙烯酸树脂、反应型丙烯酸酯和α-氰基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及性能用途、同时比较详细地介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胶粘剂、反应型甲基丙烯酸酯与甲基丙烯酸改性胶粘剂和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的组成配比、固化条件、性能及... 本文叙述溶剂型丙烯酸树脂、反应型丙烯酸酯和α-氰基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及性能用途、同时比较详细地介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胶粘剂、反应型甲基丙烯酸酯与甲基丙烯酸改性胶粘剂和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的组成配比、固化条件、性能及用途。文中介绍的26个配方,性能较好,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广泛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氰基丙烯酸酯 胶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