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可吸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体外降解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朱玉峰 陈文瑶 +5 位作者 黄新苗 白元 吴弘 张瑾 秦永文 赵仙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0-665,共6页
目的设计和制作生物可吸收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器,观察其体外降解特性并对其机械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为下一步经导管闭合VSD的动物实验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可降解高分子聚合材料聚对二氧环己酮(polydioxanone,P... 目的设计和制作生物可吸收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器,观察其体外降解特性并对其机械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为下一步经导管闭合VSD的动物实验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可降解高分子聚合材料聚对二氧环己酮(polydioxanone,PDO)单丝、聚左旋乳酸(poly-L-lactic acid,PLA)无纺布和聚乙醇酸(polyglycolic acid,PGA)缝线制作生物可吸收VSD封堵器,在封堵器盘片上对称部位缝上金属钽颗粒为X线下显影标记,右侧盘片尾部设计一环形小襻供配套输送系统钳夹输送。体外测试可吸收VSD封堵器的相关力学性能,行体外降解试验,测定封堵器盘片支撑力和质量衰减情况。结果可吸收VSD封堵器的机械力学性能包括压缩/弹性恢复性能、尾部环形襻极限拉力、左侧盘片支撑力皆满足经导管输送的封堵力学要求。体外降解实验显示,可吸收封堵器8周内结构和形状仍保持不变,12周时PDO丝出现断裂、崩解,盘片结构不完整。左侧盘片支撑力在体外降解2周和3周时支撑力比初始时增强(分别为初始支撑力的121.7%和107.8%),4周和6周时支撑力比初始时下降(分别降至88.6%和85.3%)。封堵器质量最初4周下降不到1%,6周以后质量明显下降。结论用生物可吸收材料制作的VSD封堵器满足经导管植入体内的生物力学要求,可进行下一步的动物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性植入物 力学 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多聚合物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彩云 柳景华 +2 位作者 任凤学 董鹏 彭红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759-761,共3页
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1977年Gruntzig发明了PTCA治疗冠心病,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人们希望有一种冠状动脉支架,既可以有像药物洗脱支架一样的低再狭窄率,同时又有较好的远期安全性。生物可吸收支架目前开始成为关注的焦... 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1977年Gruntzig发明了PTCA治疗冠心病,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人们希望有一种冠状动脉支架,既可以有像药物洗脱支架一样的低再狭窄率,同时又有较好的远期安全性。生物可吸收支架目前开始成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目前临床上研究的可吸收支架主要有2种:即多聚合物型可吸收支架和可吸收金属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支架 聚合 冠状动脉再狭窄 可吸收性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支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立刚 杨庭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4-376,共3页
冠心病患者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种。其中PCI能够疏通冠状动脉管腔、增加心肌血流灌注、改善冠心病治疗效果及微创等优点,现已成为临床救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上PCI使用的支架以永久性支架... 冠心病患者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种。其中PCI能够疏通冠状动脉管腔、增加心肌血流灌注、改善冠心病治疗效果及微创等优点,现已成为临床救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上PCI使用的支架以永久性支架为主,包括金属裸支架及以不锈钢和钴铬合金为基础的药物洗脱支架(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支架 可吸收性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经胸逆向左心耳封堵器的研制及体外动物实验
4
作者 朱玉峰 吴弘 +7 位作者 黄新苗 储国俊 李虎 章伟 阚通 郎希龙 张瑾 秦永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设计和制作可吸收经胸逆向左心耳封堵器及输送系统,并用体外封堵实验评价其经胸逆向封堵左心耳的可行性,为后续动物实验奠定基础。方法使用可吸收材料聚对二氧环己酮(PDO)丝材、聚乳酸(PLA)无纺布及聚乙醇酸(PGA)缝线编织左心耳封... 目的设计和制作可吸收经胸逆向左心耳封堵器及输送系统,并用体外封堵实验评价其经胸逆向封堵左心耳的可行性,为后续动物实验奠定基础。方法使用可吸收材料聚对二氧环己酮(PDO)丝材、聚乳酸(PLA)无纺布及聚乙醇酸(PGA)缝线编织左心耳封堵器。在体外水浴条件下测试可吸收左心耳封堵器的压缩性能、弹性恢复性能及尾部螺纹铆可承受的有效输送释放次数。选取6只健康杂种犬离体心脏标本,直视下在左心耳外上中1/3处穿刺,使用带刻度的输送鞘及封堵器完成体外封堵实验,封堵完毕后解剖心脏,观察封堵器位置和封堵效果。结果封堵器可顺利收入14F鞘管并完成输送和释放,在鞘管中保留15min后释放,即刻恢复到原状96%的程度,尾部螺纹铆能承受(5.20±0.75)次的有效输送。6只犬心脏标本全部封堵成功,封堵器释放以后,位置良好,内盘面进入心耳口内少许,左心耳开口呈过度撑开状态,不影响肺静脉血液回流和左房室瓣功能。结论可吸收经胸逆向左心耳封堵器设计合理,与实验犬左心耳解剖形态匹配,封堵效果确切,可以进行动物实验以进一步评价采用可吸收左心耳封堵器经胸逆向封堵左心耳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心房颤动 可吸收性植入物 封堵器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血管内可吸收镁合金支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水祥 雷力成 +6 位作者 王丽丽 昌红 王尔德 吴坤 崔福斋 杨静罄 朱锦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43-747,共5页
目的评估自行设计制作的新型血管内可吸收镁合金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杂种犬35只,每只犬均于冠状动脉和股动脉置入可吸收镁合金支架1枚,分别于术后1、3、5 d和1、2、3、4周,每个时间点5只犬,复查冠状动脉和股动脉,血... 目的评估自行设计制作的新型血管内可吸收镁合金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杂种犬35只,每只犬均于冠状动脉和股动脉置入可吸收镁合金支架1枚,分别于术后1、3、5 d和1、2、3、4周,每个时间点5只犬,复查冠状动脉和股动脉,血管造影后取材,分离支架段血管行组织病理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内弹力板面积、管腔面积、内膜增生面积及内膜增生面积百分比。结果 51枚支架成功置入35只犬的冠状动脉和股动脉,各时间点冠状动脉及股动脉造影均证实管腔通畅,无狭窄病变,无血栓形成。组织病理显示,支架置入术后1、3、5 d无内膜增生,仍有支架残留;1周支架完全降解;2周开始出现内膜增生,3周至4周内膜增生相对明显。各时间点均未见明显炎性反应和血栓形成;术后2、3、4周,内膜增生面积分别为(0.04±0.03)mm^2,(0.10±0.03)mm^2,(0.15±0.04)mm^2;内膜增生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84±1.18)%,(3.72±1.12)%,(6.29±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可吸收镁合金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有效,易操作,再狭窄程度轻,临床应用前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相容性材料 可吸收性植入物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血管造影术 研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马金梁 汪洋 +1 位作者 黄帆 邓忠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37-841,共5页
目的设计部分可吸收椎间融合器(partially bioabsorbable interbody fusion cage,PBIFC),并应用有限元模型评估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和多聚氨基酸复合硫酸钙材料,设计并制作PB-IFC。建立完整L3/... 目的设计部分可吸收椎间融合器(partially bioabsorbable interbody fusion cage,PBIFC),并应用有限元模型评估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和多聚氨基酸复合硫酸钙材料,设计并制作PB-IFC。建立完整L3/4腰椎节段的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在该模型上,模拟经前路植入PBIFC或同外形非吸收型椎间融合器n-HA/PA66 cage,分别建立植入即刻和植入4周的有限元模型;在L3上表面施加400 N轴向压缩预载荷和10 Nm扭矩,模拟脊柱压缩、前屈、后伸、旋转和侧屈5种运动,计算各模型的应力值及应力轮廓。结果植入即刻,PBIFC模型植骨的应力高于n-HA/PA66 cage模型;融合器及终板应力低于n-HA/PA66 cage模型;两个模型终板应力轮廓未见明显区别。植入4周时,PBIFC模型植骨的应力高于n-HA/PA66 cage模型;融合器及终板应力低于n-HA/PA66 cage模型,且差值较植入即刻时更大;PBIFC模型的终板应力轮廓较n-HA/PA66 cage模型大。结论 PBIFC较相同外形的非吸收型融合器具有更多的优点,是一种适宜的新型椎间融合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性植入物 有限元分析 腰椎 椎间融合 融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内骨折32例
7
作者 雷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944-945,共2页
目的:评价可吸收螺钉对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可降解超高分子-2D-乳酸(PDLLA)自膨胀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内骨折32例,术后石膏托固定3~6周。定期随访,了解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本组随访6个月至4年,结果优24例,良8... 目的:评价可吸收螺钉对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可降解超高分子-2D-乳酸(PDLLA)自膨胀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内骨折32例,术后石膏托固定3~6周。定期随访,了解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本组随访6个月至4年,结果优24例,良8例,差0例。结论:PDLLA自膨胀可吸收螺钉是关节内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其操作简单,固定确切,生物相容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可吸收性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