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在肺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俞文峰 徐金明 +4 位作者 盛宏旭 曹金林 王志田 吕望 胡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2-495,共4页
背景与目的胸腔镜下安全有效的止血是开展胸外科快速康复的重要条件,术中放置止血材料是肺癌腔镜手术中常用的方法,其中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是常用的止血材料。本研究旨在观察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在肺癌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 背景与目的胸腔镜下安全有效的止血是开展胸外科快速康复的重要条件,术中放置止血材料是肺癌腔镜手术中常用的方法,其中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是常用的止血材料。本研究旨在观察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在肺癌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1日-2018年12月1日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且术中使用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止血的4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围手术期指标作为结局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20.5±57.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6.8±21.6)mL,术后平均引流量为(513.6±359.5)mL,术后胸管平均留置时间为(2.6±1.2)d。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中使用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适用于淋巴结清扫后创面填塞止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 止血材料 胸腔镜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能的表征 被引量:9
2
作者 孙宾 顾春菊 +1 位作者 马敬红 梁伯润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8-101,共4页
用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自由基(TEMPO)-NaBr-NaOCl氧化体系制备了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表征了该种氧化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能。FTIR红外光谱和^(13)C NMR波谱研究表明:该氧化体系能完全选择性氧化再生纤维素的C_6位伯羟基,而C_2、C_3位... 用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自由基(TEMPO)-NaBr-NaOCl氧化体系制备了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表征了该种氧化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能。FTIR红外光谱和^(13)C NMR波谱研究表明:该氧化体系能完全选择性氧化再生纤维素的C_6位伯羟基,而C_2、C_3位仲羟基则无氧化迹象。制得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及其钠盐纤维的断裂强力和断裂延伸率随羧基质量分数的增加不断下降,这是因为在氧化过程中纤维表面被刻蚀,出现孔洞和裂纹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性能 断裂强力 断裂延伸率 氧化再生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溶剂对NO_2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吴亚东 张华威 +3 位作者 贺金梅 白永平 黄玉东 程照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0-82,86,共4页
以NO2作为氧化剂,探索了氧化体系中不同溶剂(CCl4和Freon-113)对再生纤维素的选择性氧化的影响。采用FT-IR等测试手段表征了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结构,证明了两种体系均在再生纤维素的C6位置发生了氧化,而且均具有很高的选择性。随着氧化时... 以NO2作为氧化剂,探索了氧化体系中不同溶剂(CCl4和Freon-113)对再生纤维素的选择性氧化的影响。采用FT-IR等测试手段表征了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结构,证明了两种体系均在再生纤维素的C6位置发生了氧化,而且均具有很高的选择性。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再生纤维素的羧基含量逐渐增加,而聚合度逐渐降低;反应时间为24h时,两种体系的氧化产物的性能均可以满足可吸收止血材料的要求。但是NO2/Freon-113体系的氧化程度要比NO2/CCl4体系对应的氧化程度低。因此相对于NO2/Freon-113体系,NO2/CCl4体系更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纤维素 氧化 氧化 四氯化碳 氟利昂-1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MPO-NaOCl-NaBr氧化体系氧化再生纤维素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孙宾 顾春菊 +1 位作者 马敬红 梁伯润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9,共6页
研究了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自由基(TEMPO)-NaOCl-NaBr氧化体系氧化再生纤维素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TEMPO-NaOCl-NaBr氧化体系对再生纤维素的氧化可近似地用关于纤维素基质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来描述。在本研究所用的TEMPO浓度范围内... 研究了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自由基(TEMPO)-NaOCl-NaBr氧化体系氧化再生纤维素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TEMPO-NaOCl-NaBr氧化体系对再生纤维素的氧化可近似地用关于纤维素基质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来描述。在本研究所用的TEMPO浓度范围内,氧化反应速率与TEMPO的浓度成正比。在较低浓度时,氧化反应速率与NaBr用量也成正比,但浓度较大时,氧化反应速率基本不随NaBr浓度增大而增大。温度对氧化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符合Arrhenius方程的规律,由此求得的粘胶纤维的表观活化能为66.2kJ/mol。这里还讨论了反应液pH值,纤维素的形态和结晶度对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纤维素 氧化 动力学 2 2 6 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自由基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MPO催化氧化对球形再生纤维素气凝胶阳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吴鹏 刘志明 李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8031-18035,共5页
采用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自由基(TEMPO)选择性催化氧化体系对再生纤维素气凝胶进行表面羧基化改性,制备出羧基化的再生纤维素气凝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和原子吸收等检测手段对不同... 采用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自由基(TEMPO)选择性催化氧化体系对再生纤维素气凝胶进行表面羧基化改性,制备出羧基化的再生纤维素气凝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和原子吸收等检测手段对不同氧化处理时间的纤维素气凝胶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和吸附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氧化处理时间的增加,球形再生纤维素气凝胶的羧基含量逐渐增加,结构稳定性逐渐下降,在改性12h时可以获得羧基含量较高(1.25mmol/g)结构相对稳定的产品;TEMPO氧化处理增加了球形气凝胶表面的透过性,并且避免了内部网络因干燥和氢键缔合而产生的聚集;羧基的引入使球形纤维素气凝胶对阳离子染料和部分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得到改善,其中对金胺O的最大吸附量为1.24mmol/g,对金属离子Cu2+的最大吸附量为0.55mm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再生纤维素气凝胶 TEMPO催化氧化 表面改性 阳离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可吸收氧化纤维素及其氧化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孙宾 武利顺 梁伯润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110-114,118,共6页
氧化纤维素是纤维素衍生物的一种,它可被用作医用可吸收止血纱布,既能止血,又能被身体吸收。纤维素氧化过程伴随着降解,用于医用可吸收止血纱布的氧化纤维素需满足下列两个基本指标:羧基含量为16%~24%,聚合度为200~500,故而一般的... 氧化纤维素是纤维素衍生物的一种,它可被用作医用可吸收止血纱布,既能止血,又能被身体吸收。纤维素氧化过程伴随着降解,用于医用可吸收止血纱布的氧化纤维素需满足下列两个基本指标:羧基含量为16%~24%,聚合度为200~500,故而一般的氧化剂不满足要求,需选用能选择性氧化C_6位伯羟基的氧化剂。这里对医用可吸收氧化纤维素止血纱布及其氧化体系的研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纤维素 医用 可吸收止血纱布 选择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氢氧化再生纤维素及其阻燃、吸附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水洞 汪鹏 +2 位作者 吴荣星 彭华乔 武荣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01-2409,共9页
以过氧化氢氧化再生纤维素(GC)制备羧基再生纤维素(OGC),表征OGC结构变化及其对阻燃和吸附性能影响机理。通过碱泡预处理能有效提高GC比表面积,增加反应效率,获得羧基含量达15.6%的OGC。FT-IR和13C NMR表征结果说明OGC葡萄糖基环上的C6... 以过氧化氢氧化再生纤维素(GC)制备羧基再生纤维素(OGC),表征OGC结构变化及其对阻燃和吸附性能影响机理。通过碱泡预处理能有效提高GC比表面积,增加反应效率,获得羧基含量达15.6%的OGC。FT-IR和13C NMR表征结果说明OGC葡萄糖基环上的C6位伯羟基能被选择性氧化成羧基。随着羧基含量的提高,OGC无定形部分溶解而提高其结晶度,晶型则无显著变化,OGC的热分解温度下降,但是成炭率显著提高。当添加6.25%OGC为成炭剂用于环氧树脂膨胀型阻燃时,氧指数达到27.2,阻燃等级为V0。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当羧基含量为15.6%,OGC对铅和铜离子吸附量分别提高14倍和3.5倍,其原因在于氧化改性能显著提高OGC的比表面积和容积率,增加吸附容量。研究结果说明以过氧化氢氧化制备的OGC在阻燃成炭剂以及金属离子吸附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再生纤维素 制备 成炭剂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氧化碳捕集的化学吸收剂研究现状及进展
8
作者 林才顺 王翔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3,共9页
吸收剂的选择对于化学吸收法捕集二氧化碳至关重要。详细综述了化学吸收法捕集CO_(2)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碳酸盐溶液、氨溶液、胺基溶液、离子液体、氨基酸盐溶液、相变溶剂和纳米流体等化学吸收剂的结构、原理和特点,阐明了高吸收速... 吸收剂的选择对于化学吸收法捕集二氧化碳至关重要。详细综述了化学吸收法捕集CO_(2)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碳酸盐溶液、氨溶液、胺基溶液、离子液体、氨基酸盐溶液、相变溶剂和纳米流体等化学吸收剂的结构、原理和特点,阐明了高吸收速率、高吸收容量、低再生能耗既是吸收剂的开发方向,也是实现低能耗碳捕集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化学吸收法捕集CO_(2)加以展望,以期为工业规模高效绿色碳捕集提供新的思路,助力实现低碳经济下的绿色循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化学吸收 碳捕集 吸收 再生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甲壳素的分散性及其对再生纤维素膜的增强性能研究
9
作者 彭卫芳 王文聪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8-95,共8页
将纳米甲壳素与纤维素复合可解决再生纤维素制品力学性能偏低的问题,但因复合过程纳米颗粒易团聚限制了其增强效果。为提升分散效果,本文研究了纳米甲壳素在水(H_(2)O)、四乙基氢氧化铵水溶液(TEAOH/H_(2)O)、不同质量分数尿素水溶液(Ur... 将纳米甲壳素与纤维素复合可解决再生纤维素制品力学性能偏低的问题,但因复合过程纳米颗粒易团聚限制了其增强效果。为提升分散效果,本文研究了纳米甲壳素在水(H_(2)O)、四乙基氢氧化铵水溶液(TEAOH/H_(2)O)、不同质量分数尿素水溶液(Urea/H_(2)O)、二甲基亚砜(DMSO)等试剂中的分散性,发现DMSO对纳米甲壳素的分散相对更优。将不同质量分数纳米甲壳素/DMSO添加到纤维素/TEAOH/H_(2)O溶液中制备得到再生纤维素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结构、形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纳米甲壳素添加量为9%时,复合膜力学性能最佳,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空白样增长54%和150%;9%纳米甲壳素的添加有助于复合膜引入酰胺基团和提高结晶度,且纳米甲壳素在复合膜中总体分散较均匀,无明显聚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甲壳素 二甲基亚砜 分散性 四乙基氢氧化 再生纤维素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氧化锌与微晶纤维素Pickering乳液用于制备一次性卫生制品吸收材料
10
作者 尉晓丽 曹鹏尚 潘世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522-526,共5页
由疏水改性纳米氧化锌与微晶纤维素制备内相体积分数超过95%的超高内相比Pickering乳液,乳液固化后得到具有开孔式结构的泡沫材料,利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量仪、动态机械分析仪考察了改性氧化锌和微晶纤维素对泡沫的泡孔形态、亲疏水性... 由疏水改性纳米氧化锌与微晶纤维素制备内相体积分数超过95%的超高内相比Pickering乳液,乳液固化后得到具有开孔式结构的泡沫材料,利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量仪、动态机械分析仪考察了改性氧化锌和微晶纤维素对泡沫的泡孔形态、亲疏水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探究了如何平衡泡沫的吸收性能与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当改性氧化锌加入量在1%~2%、微晶纤维素加入量在0.1%~1%时,泡沫的抗菌性和吸收性能达到很好的平衡,当改性氧化锌加入量>2%时即使进行亲水处理也无法改善泡沫的吸收速度,该新型泡沫吸收材料在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相Pickering乳液 微晶纤维素 疏水改性纳米氧化 泡沫吸收材料 一次性卫生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Fe复合氧化物吸收SO_2后的再生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银飞 葛忠华 吕德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60-563,共4页
对吸收SO2 后的MgAlFe复合氧化物进行了氢气还原再生的研究。通过对MgAlFe复合氧化物BET、XRD表征和用氢气对其还原度的测定 ,发现复合氧化物在再生时有不同的起始还原温度 ,而且随着Fe元素的加入起始反应温度随之下降 ,还原度增加。还... 对吸收SO2 后的MgAlFe复合氧化物进行了氢气还原再生的研究。通过对MgAlFe复合氧化物BET、XRD表征和用氢气对其还原度的测定 ,发现复合氧化物在再生时有不同的起始还原温度 ,而且随着Fe元素的加入起始反应温度随之下降 ,还原度增加。还原用氢气浓度在 15~ 10 0 %范围内基本不影响材料的还原速率和还原度。氧化物经过 10次吸收和再生实验 ,它的吸收容量除了第一次有下降外 ,以后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吸收 再生 MgAlFe复合氧化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纤维素/SiO_2互穿网络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全凤玉 夏延致 +1 位作者 纪全 陈丽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7-139,143,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硅酸钠为无机前驱体,加入粘胶溶液中充分混合、制膜,经酸性凝固浴,膜中硅酸钠水解、聚合形成网状的聚硅酸,同时纤维素再生,从而形成有机大分子与无机大分子的互穿网络结构。通过红外(FT-IR)、透射电镜(TEM)、元素分析...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硅酸钠为无机前驱体,加入粘胶溶液中充分混合、制膜,经酸性凝固浴,膜中硅酸钠水解、聚合形成网状的聚硅酸,同时纤维素再生,从而形成有机大分子与无机大分子的互穿网络结构。通过红外(FT-IR)、透射电镜(TEM)、元素分析等测试表明,膜中的无机物含量随着硅酸钠的加入量、凝固浴温度的变化、凝固浴pH值变化而变化;随着无机物含量以及凝固浴温度的提高,纤维素与二氧化硅之间形成有机无机互穿网络结构;通过锥形量热计测试表明,无机物的加入使纤维素的燃烧性能有了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纤维素 氧化 互穿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纤维素中空纤维致密膜组件吸收CO_2传质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合兴 曹义鸣 +2 位作者 孙承贵 金培涛 吴鸣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5-348,共4页
采用α-纤维素中空纤维致密膜研究了从N2-CO2混合气中吸收CO2的传质过程,考察了吸收剂种类(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以及吸收剂的浓度和流量、气体流量、气体压力等因素对CO2吸收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种吸收剂中一乙醇胺的... 采用α-纤维素中空纤维致密膜研究了从N2-CO2混合气中吸收CO2的传质过程,考察了吸收剂种类(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以及吸收剂的浓度和流量、气体流量、气体压力等因素对CO2吸收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种吸收剂中一乙醇胺的吸收效果最好;当一乙醇胺的浓度为3.5mol/L、流量为10L/h、气体流量为8.9×10-6mol/s、气体压力为0.2MPa、气体走壳程、逆流操作时,总传质通量和总传质系数分别达到最大值8.7×10-5mol/(m2.s)和1.1×10-6mol/(m2.s.kPa)。吸收剂流量对CO2吸收过程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纤维素 吸收 氧化 传质 中空纤维致密膜 乙醇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吸收法捕集CO_(2)的研究进展、性能对比与展望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振 李玥 李胜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39,共20页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温室气体减排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唯一手段。化学吸收法因其适应性广、工艺成熟等优势是当前碳捕集的主流技术之一,但仍然面临着能耗和成本较高的难题,高性能吸收剂的研发是解决...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温室气体减排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唯一手段。化学吸收法因其适应性广、工艺成熟等优势是当前碳捕集的主流技术之一,但仍然面临着能耗和成本较高的难题,高性能吸收剂的研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基于化学吸收剂代际演进与多性能评价视角,系统性地分析了各代吸收剂的优缺点、研发现状、存在的问题,解析了各代吸收剂发展的驱动力及研发趋势;其次,全面量化对比了各代吸收剂在吸收容量、黏度、挥发性、降解性、再生能耗等关键指标的代际差异性,研判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与趋势;最后,对化学吸收法捕集CO_(2)亟需突破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并给出了相关发展建议。整体而言,经过多代发展,吸收剂已经在降能耗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着高负载-低能耗-低黏性-低降解难协同、解吸温度较高等难题,建议从吸收剂量化评价及数据库建立、人工智能模型开发、低温再生吸收剂研发、再生与低品位热能利用工艺结合、外场-催化协同工艺、多代技术融合方面进行研发突破,协同提升捕集效率与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氧化碳捕集 化学吸收 吸收 性能 再生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叔丁氨基乙醇基强化解吸型贫水吸收剂研究
15
作者 叶舣 徐国玺 +9 位作者 计林坤 刘龙杰 范文琦 宁晨君 杨孝林 田建锋 张忠林 杨斌 贾文邦 赵兴雷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104,共8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愈演愈烈,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手段。针对传统吸收剂在CO_(2)捕集中存在的运行稳定性差和再生能耗高等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贫水复配吸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愈演愈烈,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手段。针对传统吸收剂在CO_(2)捕集中存在的运行稳定性差和再生能耗高等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贫水复配吸收剂,该吸收剂以叔丁氨基乙醇(TBAE)为主要成分,通过组合不同配比的胺和稳定剂优化配比,按总胺质量分数30%混合,以质量分数为30%的传统吸收剂乙醇胺(MEA)为参考标准,进行了CO_(2)吸收-解吸性能、腐蚀情况和小试放大实验的测试研究,旨在提高CO_(2)的吸收容量和解吸速率的同时降低再生能耗和提升溶剂在装置中稳定运行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当配方为20%(质量分数,下同)TBAE+10%3-甲胺基-1-丙醇+50%N-甲基吡咯烷酮时,其饱和CO_(2)吸收量为3.10 mol/L,循环吸收量为2.97 mol/L,腐蚀速率为0.0162 mm/a,再生能耗为4.00 GJ/t;与质量分数30%MEA吸收剂相比,CO_(2)饱和吸收量提高了12.3%,循环量提升了22.7%,腐蚀速率降低了60.3%,再生能耗降低了36%。该新型贫水复配吸收剂性能良好,并在10 t/a碳捕集小试装置中长时间稳定,且较低能耗的运行为该吸收剂将来投入工业使用积累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碳捕集 混合胺吸收 再生能耗 运行稳定性 小试放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再生纤维素/nano-La(OH)3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除磷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帅 王玮 +3 位作者 孙旭 白绘宇 张胜文 东为富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27,共6页
以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再生纤维素水凝胶为载体(MAH-RC),以硝酸镧为前驱液、氢氧化钠为沉淀剂,通过原位合成的方法成功制备了MAH-RC/nano-La(OH)3复合水凝胶。探讨了马来酸酐(MAH)接枝改性最佳工艺条件,并着重考察了前驱液镧离子(La3+)... 以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再生纤维素水凝胶为载体(MAH-RC),以硝酸镧为前驱液、氢氧化钠为沉淀剂,通过原位合成的方法成功制备了MAH-RC/nano-La(OH)3复合水凝胶。探讨了马来酸酐(MAH)接枝改性最佳工艺条件,并着重考察了前驱液镧离子(La3+)浓度对复合水凝胶结构性能影响。研究发现,接枝温度为65℃,时间为3 h,MAH与再生纤维素(RC)质量比为5:1,吡啶用量为7.5%时接枝效果最佳,改性纤维素取代度高达0.69;负载La(OH)3后,复合水凝胶仍保持多孔结构,但前驱液La3+浓度增加,原位生成La(OH)3逐渐团聚。当前驱液La3+浓度0.2 mol/L时,纳米La(OH)3均匀分散在纤维素凝胶骨架中,其具有较高吸附容量(30.0 mgP/g)且La(OH)3利用率高。该复合水凝胶能在pH值=3~9范围内有效吸附磷酸盐,且抗干扰离子(Cl-、NO3-、SO42-)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纤维素 马来酸酐 氧化 磷酸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吸收剂捕集二氧化碳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7
作者 王涛 刘飞 +2 位作者 方梦祥 夏芝香 刘珍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86-1196,共11页
化学吸收法是现阶段烟气CO_(2)捕集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之一,但吸收剂能耗高影响了该技术广泛工业应用。两相吸收剂具有大幅度降低再生能耗的潜力,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目前两相吸收工艺和两相吸收剂的研究进展,介绍3... 化学吸收法是现阶段烟气CO_(2)捕集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之一,但吸收剂能耗高影响了该技术广泛工业应用。两相吸收剂具有大幅度降低再生能耗的潜力,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目前两相吸收工艺和两相吸收剂的研究进展,介绍3种两相吸收工艺及其降耗原理。重点介绍混合胺型和物理溶剂型两类两相吸收剂的研发现状,分析和比较分相特性、分相机理和再生能耗等性能。阐述黏度升高对贫富液换热器及两相工艺再生能耗的影响,提出定量分析方法。介绍现有两相吸收剂挥发性、降解及腐蚀特性的研究现状。结合研究现状和烟气碳捕集需求,提出下一步两相吸收剂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碳捕集 化学吸收 两相吸收 再生能耗 混合胺型 物理溶剂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吸收剂膜减压再生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潘一力 方梦祥 +1 位作者 汪桢 骆仲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67,11,共7页
针对现有基于醇胺类溶液的化学吸收分离燃煤电厂烟气CO2技术能耗高的问题,对新型混合胺吸收剂膜减压再生进行研究,以期大幅度降低再生能耗。文中采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作为再生装置。混合胺吸收剂是以乙醇胺(MEA)为基础,添加羟乙... 针对现有基于醇胺类溶液的化学吸收分离燃煤电厂烟气CO2技术能耗高的问题,对新型混合胺吸收剂膜减压再生进行研究,以期大幅度降低再生能耗。文中采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作为再生装置。混合胺吸收剂是以乙醇胺(MEA)为基础,添加羟乙基乙二胺(AEEA)、三乙烯四胺(TETA)、二乙烯三胺(DETA)、2-氨基-2-甲基丙醇(AMP)、哌嗪(PZ)、N-甲基二乙醇胺(MDEA),按30%质量分数配比而成。实验研究了不同吹扫蒸汽流量,不同再生温度对于混合胺吸收剂再生特性的影响,并将混合吸收剂膜减压再生能耗与传统热再生进行比较。实验表明:在80℃再生温度条件下,15%MEA+15%MDEA混合吸收剂再生程度最高,为45.9%;20%MEA+10%AMP混合吸收剂的再生传质速率为1.34 mol/(m2h),相比30%MEA提高了63.4%。再生能耗方面,70℃再生温度并且不考虑吹扫蒸汽作用下,20%MEA+10%AMP的再生过程电耗最低,仅为732.6 kJe/kg(CO2)。综合再生程度,再生传质速率以及再生能耗表现,可以看出MEA+AMP系列混合吸收剂是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吸收 混合吸收 聚丙烯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 氧化 减压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泥负载K^+基吸收剂CO_2再生反应特性
19
作者 邰晓燕 刁永发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4-649,共6页
介绍了底泥负载K+吸收剂的制备方法,并通过热重分析试验研究了其再生反应特性.苏州河底泥添加KHCO_3和黏结剂制备得到CO_2干式吸收剂模拟待再生剂;从KHCO_3负载量、升温速率和加入分析纯K_2CO_3共3方面对模拟待再生剂进行热重分析,求取... 介绍了底泥负载K+吸收剂的制备方法,并通过热重分析试验研究了其再生反应特性.苏州河底泥添加KHCO_3和黏结剂制备得到CO_2干式吸收剂模拟待再生剂;从KHCO_3负载量、升温速率和加入分析纯K_2CO_3共3方面对模拟待再生剂进行热重分析,求取再生反应动力学参数,研究其再生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再生反应表观活化能在90~120 kJ/mol之间;KHCO_3负载量为40%时分解反应更容易发生,再生性能好;升温速率的变化对再生反应影响不大,当升温速率达到5℃/min以上时,再生转化率均超过90%;加入分析纯K_2CO_3后,再生反应发生的难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底泥 氧化 K^+基吸收 再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在NMMO·H2O中的溶解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秋英 沈新元 王哲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83,共4页
研究了细菌纤维素在N-甲基吗啉-N-氧化物的一水合物(NMMO·H2O)中的溶解性能,通过偏光显微分析(PM)、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衍射分析(CRD)、热重分析(TG)等手段,表征了该溶剂体系获得的再生细菌纤维素膜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 研究了细菌纤维素在N-甲基吗啉-N-氧化物的一水合物(NMMO·H2O)中的溶解性能,通过偏光显微分析(PM)、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衍射分析(CRD)、热重分析(TG)等手段,表征了该溶剂体系获得的再生细菌纤维素膜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该溶剂体系对细菌纤维素有良好的溶解性能,溶解过程以物理变化为主,溶解温度越高,再生后细菌纤维素的降解程度越大。且溶解后细菌纤维素晶型由纤维素Ⅰ型转变为纤维素Ⅱ型,但其热稳定性低于再生前细菌纤维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N-甲基吗啉-N-氧化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