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藏羚集群产羔与其胃肠道寄生虫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被引量:
1
1
作者
曹伊凡
尚国珍
+7 位作者
李文靖
杨元罡
吴彤
朱亚辉
边疆晖
张瑞强
张同作
赵新全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3-571,共9页
食草动物集群有利于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同时集群也会增加感染和传播寄生物的风险。可可西里卓乃湖地区是雌性藏羚的重要产羔地,集群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停留时间不足30 d。区域内温度、湿度等气候因子对其粪便中的寄生虫卵...
食草动物集群有利于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同时集群也会增加感染和传播寄生物的风险。可可西里卓乃湖地区是雌性藏羚的重要产羔地,集群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停留时间不足30 d。区域内温度、湿度等气候因子对其粪便中的寄生虫卵发育到感染期可能存在重要影响。本研究于2018年6月9日在卓乃湖产羔地建立微气候观测仪收集当地气象数据的同时,收集新鲜藏羚粪便在当地室外分别放置0 d、10 d、15 d、20 d、25 d、30 d、35 d和约300 d,应用漂浮法检测35 d内不同时间段虫卵发育状况和放置近一年的存活幼虫数量。初步研究了卓乃湖区域内集群藏羚粪便中的优势寄生虫卵的发育及其越冬存活,探讨藏羚产羔地是否会增加藏羚胃肠道寄生虫传播和感染的风险。结果表明:(1)6月9日至7月14日,藏羚产羔地平均温度为5℃,平均相对湿度81%;(2)藏羚在卓乃湖产羔地集群期间,其粪便中的优势寄生虫卵不能发育到感染期(第三期幼虫),如粪便中的优势线虫卵毛园属线虫(Trichostrongylus sp.)、马歇尔属线虫(Marshallagia sp.)和细颈属线虫(Nematodirus sp.)在30 d内发育仅停留在第一期幼虫;优势种藏羚艾美耳球虫(Eimeria pantholopensis)和五道梁艾美耳球虫(E.wudaoliangensis)卵在25 d、30 d、35 d的孢子化率分别是0、18.9%、54.0%和0、13.5%、30.4%;(3)很少有寄生虫卵能够越冬存活至第二年,在卓乃湖产羔地放置近一年的粪便中仅发现极少的马歇尔属线虫和细颈属线虫幼虫。研究认为藏羚在卓乃湖集群时发生胃肠道寄生虫传播和感染的风险较低,藏羚对产羔地的短时利用和迅速回迁是其避免增加胃肠道寄生虫病感染风险的重要行为策略,且产羔地的低温等气候环境利于对寄生虫的自然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羚
可可西里卓乃湖
产羔地
温、湿度
寄生虫卵发育
感染风险回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藏羚集群产羔与其胃肠道寄生虫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被引量:
1
1
作者
曹伊凡
尚国珍
李文靖
杨元罡
吴彤
朱亚辉
边疆晖
张瑞强
张同作
赵新全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省动物生态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出处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3-571,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青海省人民政府三江源国家公园联合研究专项(LHZX-2020-01)
青海省应用基础计划项目(2018-ZJ-765)。
文摘
食草动物集群有利于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同时集群也会增加感染和传播寄生物的风险。可可西里卓乃湖地区是雌性藏羚的重要产羔地,集群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停留时间不足30 d。区域内温度、湿度等气候因子对其粪便中的寄生虫卵发育到感染期可能存在重要影响。本研究于2018年6月9日在卓乃湖产羔地建立微气候观测仪收集当地气象数据的同时,收集新鲜藏羚粪便在当地室外分别放置0 d、10 d、15 d、20 d、25 d、30 d、35 d和约300 d,应用漂浮法检测35 d内不同时间段虫卵发育状况和放置近一年的存活幼虫数量。初步研究了卓乃湖区域内集群藏羚粪便中的优势寄生虫卵的发育及其越冬存活,探讨藏羚产羔地是否会增加藏羚胃肠道寄生虫传播和感染的风险。结果表明:(1)6月9日至7月14日,藏羚产羔地平均温度为5℃,平均相对湿度81%;(2)藏羚在卓乃湖产羔地集群期间,其粪便中的优势寄生虫卵不能发育到感染期(第三期幼虫),如粪便中的优势线虫卵毛园属线虫(Trichostrongylus sp.)、马歇尔属线虫(Marshallagia sp.)和细颈属线虫(Nematodirus sp.)在30 d内发育仅停留在第一期幼虫;优势种藏羚艾美耳球虫(Eimeria pantholopensis)和五道梁艾美耳球虫(E.wudaoliangensis)卵在25 d、30 d、35 d的孢子化率分别是0、18.9%、54.0%和0、13.5%、30.4%;(3)很少有寄生虫卵能够越冬存活至第二年,在卓乃湖产羔地放置近一年的粪便中仅发现极少的马歇尔属线虫和细颈属线虫幼虫。研究认为藏羚在卓乃湖集群时发生胃肠道寄生虫传播和感染的风险较低,藏羚对产羔地的短时利用和迅速回迁是其避免增加胃肠道寄生虫病感染风险的重要行为策略,且产羔地的低温等气候环境利于对寄生虫的自然净化。
关键词
藏羚
可可西里卓乃湖
产羔地
温、湿度
寄生虫卵发育
感染风险回避
Keywords
Tibetan antelope(Pantholops hodgsonii)
Zhuonai Lake
Calving ground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Development of parasite eggs/occysts
Infection risk
分类号
Q958.1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藏羚集群产羔与其胃肠道寄生虫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曹伊凡
尚国珍
李文靖
杨元罡
吴彤
朱亚辉
边疆晖
张瑞强
张同作
赵新全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