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TaqMan MGB探针的可可花瘿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被引量:
4
1
作者
吕燕
郭立新
段维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0-226,共7页
可可花瘿病菌是一种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真菌。本文根据可可花瘿病菌EF1α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的实时荧光PCR引物和1条TaqMan MGB探针,建立了可可花瘿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能够特异...
可可花瘿病菌是一种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真菌。本文根据可可花瘿病菌EF1α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的实时荧光PCR引物和1条TaqMan MGB探针,建立了可可花瘿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检出可可花瘿病菌;实时荧光PCR优化反应条件为引物终浓度0.2μmol/L,探针终浓度0.6μmol/L;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20μL反应体系中可可花瘿病菌DNA含量最低检测限为10 pg;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接种试验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疑似携带可可花瘿病菌样品的检测与初筛。本文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应用性,为可可花瘿病菌早期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花瘿病菌
实时荧光PCR
检测
TaqMan
MGB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来自台湾地区番荔枝果实上可可花瘿病菌的检疫鉴定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敏
吕燕
+2 位作者
陈细红
沈建国
段维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4-651,共8页
【目的】从台湾进境的番荔枝果实样品上发现带有黑褐色、不规则病斑的病果,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以明确其病原种类及分类地位。【方法】采用常规PDA平板分离法获得1株疑似可可花瘿病菌(Albonectria rigidiuscula)菌株2268-2-2-3,通...
【目的】从台湾进境的番荔枝果实样品上发现带有黑褐色、不规则病斑的病果,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以明确其病原种类及分类地位。【方法】采用常规PDA平板分离法获得1株疑似可可花瘿病菌(Albonectria rigidiuscula)菌株2268-2-2-3,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序列比对分析及致病性测定的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分离菌株在PDA平板上菌丝生长茂盛,菌落呈粉色,可产生大量大型分生孢子和小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稍弯的柱形,具5~9个隔,大小为(52.98~76.33)μm×(5.38~8.56)μm,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至圆柱形,有0~1个隔,大小(4.95~10.38)μm×(2.61~5.12)μm,培养期间未见有性阶段。经rDNA基因间隔序列(ITS)和翻译延长因子基因序列(EF1A)比对分析,发现该菌株与GenBank中多个可可花瘿病菌(A.rigidiuscula)菌株的ITS和EF1A基因序列同源性超过98%。根据EF1A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该菌株与其他多株可可花瘿病菌(A.rigidiuscula)分离物EF1A序列聚在同一个分枝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2268-2-2-3可侵染释迦果实,形成黑褐色不规则病斑。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台湾地区释迦果上分离获得的菌株2268-2-2-3为可可花瘿病菌(A.rigidiuscula)。【结论】采用形态学、序列分析、致病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准确截获鉴定了来自台湾地区释迦果上的可可花瘿病菌。可可花瘿病菌是我国进境检疫性植物病原真菌,研究为口岸检疫以及该病菌的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荔枝
果实
可可花瘿病菌
检测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TaqMan MGB探针的可可花瘿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被引量:
4
1
作者
吕燕
郭立新
段维军
机构
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宁波中盛产品检测有限公司
宁波海关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0-226,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F06088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31770009)
+2 种基金
浙江省公益技术研究项目(LGF20C140001)
海关总署科研项目(2020HK162)
宁波市社会公益科研项目(2022S010)。
文摘
可可花瘿病菌是一种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真菌。本文根据可可花瘿病菌EF1α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的实时荧光PCR引物和1条TaqMan MGB探针,建立了可可花瘿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检出可可花瘿病菌;实时荧光PCR优化反应条件为引物终浓度0.2μmol/L,探针终浓度0.6μmol/L;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20μL反应体系中可可花瘿病菌DNA含量最低检测限为10 pg;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接种试验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疑似携带可可花瘿病菌样品的检测与初筛。本文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应用性,为可可花瘿病菌早期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
可可花瘿病菌
实时荧光PCR
检测
TaqMan
MGB探针
Keywords
Albonectria rigidiuscula
real-time fluorescent PCR
detection
TaqMan MGB probe
分类号
S41-32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来自台湾地区番荔枝果实上可可花瘿病菌的检疫鉴定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敏
吕燕
陈细红
沈建国
段维军
机构
福州海关技术中心
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宁波海关
出处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4-651,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F0203201&2016YFF0203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31770009)
+1 种基金
海关总署科研项目(2020HK162)
福州海关科研项目(FK2021-02)。
文摘
【目的】从台湾进境的番荔枝果实样品上发现带有黑褐色、不规则病斑的病果,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以明确其病原种类及分类地位。【方法】采用常规PDA平板分离法获得1株疑似可可花瘿病菌(Albonectria rigidiuscula)菌株2268-2-2-3,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序列比对分析及致病性测定的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分离菌株在PDA平板上菌丝生长茂盛,菌落呈粉色,可产生大量大型分生孢子和小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稍弯的柱形,具5~9个隔,大小为(52.98~76.33)μm×(5.38~8.56)μm,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至圆柱形,有0~1个隔,大小(4.95~10.38)μm×(2.61~5.12)μm,培养期间未见有性阶段。经rDNA基因间隔序列(ITS)和翻译延长因子基因序列(EF1A)比对分析,发现该菌株与GenBank中多个可可花瘿病菌(A.rigidiuscula)菌株的ITS和EF1A基因序列同源性超过98%。根据EF1A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该菌株与其他多株可可花瘿病菌(A.rigidiuscula)分离物EF1A序列聚在同一个分枝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2268-2-2-3可侵染释迦果实,形成黑褐色不规则病斑。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台湾地区释迦果上分离获得的菌株2268-2-2-3为可可花瘿病菌(A.rigidiuscula)。【结论】采用形态学、序列分析、致病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准确截获鉴定了来自台湾地区释迦果上的可可花瘿病菌。可可花瘿病菌是我国进境检疫性植物病原真菌,研究为口岸检疫以及该病菌的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番荔枝
果实
可可花瘿病菌
检测鉴定
Keywords
Custard apple
Fruit
Albonectria rigidiuscula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S667.9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TaqMan MGB探针的可可花瘿病菌快速检测方法
吕燕
郭立新
段维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来自台湾地区番荔枝果实上可可花瘿病菌的检疫鉴定
李敏
吕燕
陈细红
沈建国
段维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