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变模糊集模型及论可拓方法用于水科学的错误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守煜 袁晶瑄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共6页
给出可变模糊集相对隶属函数的表示形式与可变模糊集模型,它们是可变模糊集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模糊水文水资源学的基本模型,可用于评价、识别、预测等不同的场合,并列举了一个应用实例。以简明形式证明可拓学论著中关联函数基本公式的错... 给出可变模糊集相对隶属函数的表示形式与可变模糊集模型,它们是可变模糊集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模糊水文水资源学的基本模型,可用于评价、识别、预测等不同的场合,并列举了一个应用实例。以简明形式证明可拓学论著中关联函数基本公式的错误,分析了可拓学中的数学逻辑错误。指出可拓方法不能用于水科学等工程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模糊集模型 模糊水文水资源学 数学逻辑错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耦合模型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永安 王文圣 赵益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20,共4页
水资源承载力是水资源与人口、环境和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一个关键指标,对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合熵权秩次法,建立了改进的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耦合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水资源承载力是水资源与人口、环境和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一个关键指标,对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合熵权秩次法,建立了改进的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耦合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对成都市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等级为2级,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到一定规模,但仍具有开发潜力。改进的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耦合模型计算的权重更客观,评价结果科学合理,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改进的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耦合模型 组合熵权秩次法 联系度 指标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对分析与可变模糊集的合肥市生态环境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彩丹 闫晓明 +1 位作者 张洁 何成芳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2116-2120,共5页
通过对合肥市2010—2015年的生态环境数据进行调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与可变模糊集建立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模型,确定权重,对合肥市生态环境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合肥市2010—2015年的生态环境总体来说得到改善,但是形... 通过对合肥市2010—2015年的生态环境数据进行调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与可变模糊集建立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模型,确定权重,对合肥市生态环境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合肥市2010—2015年的生态环境总体来说得到改善,但是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处于"临界状态",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环境 环境评价 集对分析模型 可变模糊集模型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水资源可再生性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余灏哲 韩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2-168,共7页
对黄河三角洲水资源自然、社会可再生过程进行可再生性评价,综合构建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建立指标集对评价模型,利用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引进可变模糊集模型确定样本的模糊隶属度,通过样本的级别特征值来反映水资... 对黄河三角洲水资源自然、社会可再生过程进行可再生性评价,综合构建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建立指标集对评价模型,利用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引进可变模糊集模型确定样本的模糊隶属度,通过样本的级别特征值来反映水资源可再生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归纳影响因素,从而实现水资源可再生性的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2007—2014年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综合得分波动式增加,表明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趋于增强;但分值总体较低,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形势不容乐观;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评价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再生性 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耦合评价模型 CRITIC法 因子分析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