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大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被引量:
13
1
作者
周惠成
柴智平
何斌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2期46-51,59,共7页
在总结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提出了具体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计算模型。将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应用到大连市1996年-2007年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研究当中,结果表明,大连市水资源整体上处...
在总结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提出了具体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计算模型。将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应用到大连市1996年-2007年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研究当中,结果表明,大连市水资源整体上处于可承载状态但已接近极限。提出了提高大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途径,并计算大连市2020年及2030年三种不同供水条件下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能力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评价指标
大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被引量:
11
2
作者
王晓晓
梁忠民
+1 位作者
黄振平
戴昌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23,共4页
通过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武汉市为例,提出了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确定指标标准值,并建立了基于可变模糊识别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型,采用可变模糊集理论计算样本指标对各级别指标标准值区间的相对...
通过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武汉市为例,提出了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确定指标标准值,并建立了基于可变模糊识别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型,采用可变模糊集理论计算样本指标对各级别指标标准值区间的相对隶属度,指标权重通过主客观相结合途径确定,即准则层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层指标采用熵值法确定。结果表明,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属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能力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指标体系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综合权重的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在水质动态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
6
3
作者
汪天祥
许士国
胡素端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5-1079,共5页
水质评价不仅要描述水体状态,还需要体现水体水质的变化过程。针对水质评价的模糊性、不确定性、时序性的特点,将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应用于水质动态评价,其中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耦合确定,使其融合了原始水质数据信息与科研人员对...
水质评价不仅要描述水体状态,还需要体现水体水质的变化过程。针对水质评价的模糊性、不确定性、时序性的特点,将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应用于水质动态评价,其中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耦合确定,使其融合了原始水质数据信息与科研人员对科学问题的认识。在运用蒙特卡罗法分析指标不确定性对水质评价结果影响的基础上,运用所建模型进行逐月水质动态评价。以碧流河水库为例进行水质评价的结果表明,其水质在Ⅱ到Ⅲ类之间,各月间无显著变化;8月、9月的水质稍差,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综合权重
水质动态
不确定性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及GIS相耦合的水库水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
2
4
作者
胡素端
许士国
+1 位作者
汪天祥
谢在刚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24,163,共5页
针对水库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复杂,常规水质监测难以准确掌握水库水质实际状态的问题,以大连市碧流河水库为例,在综合考虑水文、地形及水动力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分区布设监测断面和监测点,获得了时空综合条件下的水质监测样本,利用可变模糊...
针对水库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复杂,常规水质监测难以准确掌握水库水质实际状态的问题,以大连市碧流河水库为例,在综合考虑水文、地形及水动力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分区布设监测断面和监测点,获得了时空综合条件下的水质监测样本,利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量化综合水质级别,结合GIS地统计学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与GIS结合的方法,不仅可合理地量化水体综合水质状态,还可直观地展示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建议对复杂地形边界的水库大水体进行时空综合监测,以掌握水质实际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水质
时空分布
监测
评价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地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争岗堆积体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海龙
徐卫亚
+2 位作者
王伟
石崇
王盛年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48-53,共6页
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的施工与运营安全.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构建的可变模糊识别模型以及指标稳定性分级标准构建堆积体边坡稳定性评价体系;应用向量夹角余弦定理的概念定义指标权重可信度(剔除可信度低的权重向量),将所...
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的施工与运营安全.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构建的可变模糊识别模型以及指标稳定性分级标准构建堆积体边坡稳定性评价体系;应用向量夹角余弦定理的概念定义指标权重可信度(剔除可信度低的权重向量),将所得指标权重带入堆积体稳定性评价体系中,实现堆积体边坡稳定性评价.考虑影响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的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构建堆积体边坡评价指标稳定性分级标准.以争岗堆积体边坡为例,根据地质勘查情况及相关分析资料,应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对其在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争岗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等级特征值为3.432,稳定性等级属于Ⅳ级,说明堆积体处于较不稳定的状态,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指标权重可信度
稳定性评价
争岗堆积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在黄土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
14
6
作者
黄玮
梁永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246-251,共6页
根据黄土地区的土质特点分析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将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分为五个评定级别:稳定、较稳定、基本稳定、较不稳定、不稳定,确定模糊识别模型的因素集及归一化的指标权向量...
根据黄土地区的土质特点分析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将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分为五个评定级别:稳定、较稳定、基本稳定、较不稳定、不稳定,确定模糊识别模型的因素集及归一化的指标权向量,将所得指标权重带入黄土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体系中,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MATLAB编程,实现黄土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以延安市某黄土高边坡为例,分别应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和极限平衡法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边坡的稳定性等级特征值为2.96,稳定性等级属于Ⅲ级基本稳定,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吻合,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边坡
稳定性评价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极限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GIS建模的海水环境质量可变模糊识别评价
被引量:
4
7
作者
柯丽娜
张一民
+3 位作者
韩旭
王辉
王权明
王利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51-1258,共8页
基于对立统一与质量互变定理的可变模糊评价方法引入海水水质综合评价,构建基于对立统一与质量互变定理的海洋环境质量可变模糊评价模型,首先分析可变模糊评价方法的原理和方法,然后结合GIS栅格数据在表达空间信息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
基于对立统一与质量互变定理的可变模糊评价方法引入海水水质综合评价,构建基于对立统一与质量互变定理的海洋环境质量可变模糊评价模型,首先分析可变模糊评价方法的原理和方法,然后结合GIS栅格数据在表达空间信息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以栅格数据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叠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建模等计算,建立基于多源栅格数据的海水环境可变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到莱州湾2004~2010年海水环境空间分布图。实践证明,该模型应用于海水水质综合评价是完全可行的,为海洋环境领域的多目标综合评价与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海水环境质量评价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可变模糊评价法的沈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
1
8
作者
潘俊
王灏瀚
张宗禹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6年第2期8-11,共4页
针对沈阳市水资源状况,通过对水资源承载能力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合理地确定各指标标准值,建立了反映沈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可变模糊识别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型,计算样本指标对各级别指标标准值区间的相对隶...
针对沈阳市水资源状况,通过对水资源承载能力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合理地确定各指标标准值,建立了反映沈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可变模糊识别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型,计算样本指标对各级别指标标准值区间的相对隶属度,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模型中相关指标的权重,对沈阳市2008—2014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沈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处于较弱水平,已接近饱和值,但总体呈现恢复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沈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层次分析法
沈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下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
2
9
作者
孙才志
李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7-131,共5页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构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评价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状态在时间...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构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评价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状态在时间上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在空间上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用水技术进步及经济发展水平有重要关系。在加强配置工程建设的同时,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用水结构,重点加强海水利用及水质保护力度,从而缓解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学
水资源承载力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PSR
模型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沿海省区海洋绿色发展测度及影响机理
被引量:
22
10
作者
盖美
朱莹莹
郑秀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9266-9281,共16页
海洋绿色发展是海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坚持生态优先和资源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模式对于海洋可持续的意义重大。在梳理了海洋绿色发展概念与内涵基础上,以沿海11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6—2017年沿海各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海洋绿色发展...
海洋绿色发展是海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坚持生态优先和资源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模式对于海洋可持续的意义重大。在梳理了海洋绿色发展概念与内涵基础上,以沿海11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6—2017年沿海各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海洋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对海洋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Arcgis软件和马尔可夫空间模型对其进行时空演变分析,最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①2006—2017年我国海洋绿色发展水平一直保持增长趋势,总体提高了19.6%,但整体仍呈中等水平,且地区差异明显。在空间分布上,空间集聚特征依然明显,东南沿海地区总体海洋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西南和东北部分地区海洋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②从时空演化特征来看,上海、天津、山东的海洋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河北、广西的海洋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区域背景对海洋绿色发展类型转移具有显著影响,高水平区域背景对海洋绿色发展水平增长具有辐射、促进作用,而低水平区域背景对增长具有制约、减缓作用。③从外部因素来看,政府调控、陆域经济水平和开放程度对海洋绿色发展有正向显著影响,环境治理有负向显著影响;从内部因素来看,海洋产业结构、海洋管理和海洋资源利用都有正向显著影响。根据总结以上结论,针对不同地区的海洋绿色发展情况提出不同的发展途径与对策,为海洋绿色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绿色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以白洋淀流域为例
被引量:
25
11
作者
白洁
王欢欢
+3 位作者
刘世存
田凯
赵彦伟
李春晖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0-1076,共7页
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为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重要依据。以白洋淀流域为例,建立包括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要素、共16个指标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以及基于可变模糊识别...
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为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重要依据。以白洋淀流域为例,建立包括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要素、共16个指标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以及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评价方法,对近20年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计算与评价。结果表明:1998-2017年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综合特征值由1.84增加到3.16,水环境承载力呈上升趋势,1998-2012年属较低承载区间,2013-2017年属中等承载区间;从各要素看,水资源和水环境要素的特征值由1.18、1.92分别增加为2.72、3.36,均呈增加趋势,水生态要素的特征值由3.44下降为2.31,呈下降趋势。未来应在推进水污染控制、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水生态的保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力
白洋淀流域
层次分析法
熵值法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SPA-VFRM的城市要害系统综合应急能力研究
被引量:
4
12
作者
刘朝峰
张嘉鑫
+2 位作者
杜金泽
郭增
王威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6-31,共6页
为反映城市要害系统综合应急能力的发展现状及过程,在分析城市要害设施系统构成与面临的主要灾害类型基础上,提出从充分性、精确性、抵御性和及时性4个维度评价应急能力的思路,建立城市要害系统综合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
为反映城市要害系统综合应急能力的发展现状及过程,在分析城市要害设施系统构成与面临的主要灾害类型基础上,提出从充分性、精确性、抵御性和及时性4个维度评价应急能力的思路,建立城市要害系统综合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综合权重,结合集对分析(SPA)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VFRM)构建城市要害系统综合应急能力的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实证分析某市要害系统综合应急能力发展现状。实证表明:该市要害系统综合应急能力呈现“波浪式升高”的动态发展趋势,灾害抵御能力是构成综合应急能力的主要方面;3种方法的评价结果排序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的评估结果稳健、可靠,能够有效反映城市要害系统综合应急能力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害系统
灾害类型
应急能力
综合权重
集对分析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分类分级视角下供水管网地震韧性评估研究
被引量:
2
13
作者
甄纪亮
刘晓然
+1 位作者
刘朝峰
张略淼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30-2636,共7页
为解决供水管网安全精细化管理问题,提升城市供水管网地震韧性水平,在综合分析影响供水管网安全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引入分类分级理念,结合动态分级法(Dynamic Classification Method,DT)和集对分析-可变模糊模型(Set Pair Analysis-Var...
为解决供水管网安全精细化管理问题,提升城市供水管网地震韧性水平,在综合分析影响供水管网安全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引入分类分级理念,结合动态分级法(Dynamic Classification Method,DT)和集对分析-可变模糊模型(Set Pair Analysis-Variable Fuzzy Recognition Model,SPA-VFRM),建立供水管网地震韧性评估分类分级模型,动态优化供水管网地震韧性分类,量化评定管道安全韧性分级,并应用于某县城供水管网安全韧性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模型可以有效实现供水管网地震韧性的分类与分级,提高供水管道风险识别的精确性,能够为制订科学的供水管网维护和改造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供水管网
地震韧性
动态分级法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分类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测度与区域差异
被引量:
19
14
作者
徐君
郭徐青
崔珂珂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4-64,共11页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创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从数字环境赋能、数字创新驱动、农业质效提升、农业绿色发展、农民生活向好五个方面,构建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可变模糊识...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创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从数字环境赋能、数字创新驱动、农业质效提升、农业绿色发展、农民生活向好五个方面,构建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障碍度模型、达古姆(Dagum)基尼系数和α收敛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西藏地区)的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障碍因子识别和区域差异分析。研究发现:2010—2021年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地区间差距,呈现东高西低分布格局。单位农业产值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农业人均专利申请数、电子商务采购额、农村居民生活丰富性、移动电话基站密度等与数字创新和数字环境密切相关的指标是影响我国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全国总体差异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V形变化特征,前期差异主要来自超变密度,后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波动幅度最大,与其他地区间的差异也最大,2015年后其内部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存在α收敛趋势;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波动幅度较小,区域间差异也较小,其内部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存在α收敛趋势。因此,应夯实农村数字基础,加强农业数字创新;重视区域差异,走农业差异化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内外部联系与合作,构建协同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
农业高质量发展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障碍度
模型
达古姆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大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被引量:
13
1
作者
周惠成
柴智平
何斌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
出处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2期46-51,5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079005)
文摘
在总结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提出了具体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计算模型。将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应用到大连市1996年-2007年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研究当中,结果表明,大连市水资源整体上处于可承载状态但已接近极限。提出了提高大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途径,并计算大连市2020年及2030年三种不同供水条件下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能力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评价指标
大连
Keywords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variable fuzzy recognition model^assessment indicator
Dalian
分类号
TV211.1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P42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被引量:
11
2
作者
王晓晓
梁忠民
黄振平
戴昌军
机构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出处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23,共4页
基金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001003)
文摘
通过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武汉市为例,提出了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确定指标标准值,并建立了基于可变模糊识别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型,采用可变模糊集理论计算样本指标对各级别指标标准值区间的相对隶属度,指标权重通过主客观相结合途径确定,即准则层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层指标采用熵值法确定。结果表明,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属于中等水平。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能力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指标体系
武汉市
Keywords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variable fuzzy recognition model
indicators system
Wuhan city
分类号
TV213.9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综合权重的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在水质动态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
6
3
作者
汪天祥
许士国
胡素端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水利学院
出处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5-107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27004
51279022
51209030)
文摘
水质评价不仅要描述水体状态,还需要体现水体水质的变化过程。针对水质评价的模糊性、不确定性、时序性的特点,将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应用于水质动态评价,其中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耦合确定,使其融合了原始水质数据信息与科研人员对科学问题的认识。在运用蒙特卡罗法分析指标不确定性对水质评价结果影响的基础上,运用所建模型进行逐月水质动态评价。以碧流河水库为例进行水质评价的结果表明,其水质在Ⅱ到Ⅲ类之间,各月间无显著变化;8月、9月的水质稍差,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
关键词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综合权重
水质动态
不确定性
水质评价
Keywords
variable fuzzy pattern recognition model
synthetic weight
water quality dynamics
uncertainty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分类号
X8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及GIS相耦合的水库水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
2
4
作者
胡素端
许士国
汪天祥
谢在刚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
大连市碧流河水库管理局水质监测中心
出处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24,16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27004
51209030)
文摘
针对水库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复杂,常规水质监测难以准确掌握水库水质实际状态的问题,以大连市碧流河水库为例,在综合考虑水文、地形及水动力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分区布设监测断面和监测点,获得了时空综合条件下的水质监测样本,利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量化综合水质级别,结合GIS地统计学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与GIS结合的方法,不仅可合理地量化水体综合水质状态,还可直观地展示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建议对复杂地形边界的水库大水体进行时空综合监测,以掌握水质实际状态。
关键词
水库水质
时空分布
监测
评价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地统计学
Keywords
reservoir water quality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monitoring
assessment
variable fuzzy pattern recognition model
geostatistics
分类号
X8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8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争岗堆积体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海龙
徐卫亚
王伟
石崇
王盛年
机构
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48-53,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1CB013504)"复杂环境下工程边坡岩体时效力学特性"
文摘
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的施工与运营安全.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构建的可变模糊识别模型以及指标稳定性分级标准构建堆积体边坡稳定性评价体系;应用向量夹角余弦定理的概念定义指标权重可信度(剔除可信度低的权重向量),将所得指标权重带入堆积体稳定性评价体系中,实现堆积体边坡稳定性评价.考虑影响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的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构建堆积体边坡评价指标稳定性分级标准.以争岗堆积体边坡为例,根据地质勘查情况及相关分析资料,应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对其在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争岗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等级特征值为3.432,稳定性等级属于Ⅳ级,说明堆积体处于较不稳定的状态,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吻合.
关键词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指标权重可信度
稳定性评价
争岗堆积体
Keywords
variable fuzzy recognition model
reliability of indices weights
assessment of stability
Zhenggang landslide deposit
分类号
TU413.62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O159 [理学—基础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在黄土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
14
6
作者
黄玮
梁永辉
机构
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246-251,共6页
基金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科研基金项目(08-1A类-0215-基
14-1类-0051-基)
文摘
根据黄土地区的土质特点分析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将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分为五个评定级别:稳定、较稳定、基本稳定、较不稳定、不稳定,确定模糊识别模型的因素集及归一化的指标权向量,将所得指标权重带入黄土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体系中,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MATLAB编程,实现黄土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以延安市某黄土高边坡为例,分别应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和极限平衡法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边坡的稳定性等级特征值为2.96,稳定性等级属于Ⅲ级基本稳定,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吻合,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评价。
关键词
黄土高边坡
稳定性评价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极限平衡法
Keywords
high loess slope
assessment of stability
variable fuzzy recognition model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分类号
U416.14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GIS建模的海水环境质量可变模糊识别评价
被引量:
4
7
作者
柯丽娜
张一民
韩旭
王辉
王权明
王利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出处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51-125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1594
4177115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基金(2014M561248)资助~~
文摘
基于对立统一与质量互变定理的可变模糊评价方法引入海水水质综合评价,构建基于对立统一与质量互变定理的海洋环境质量可变模糊评价模型,首先分析可变模糊评价方法的原理和方法,然后结合GIS栅格数据在表达空间信息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以栅格数据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叠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建模等计算,建立基于多源栅格数据的海水环境可变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到莱州湾2004~2010年海水环境空间分布图。实践证明,该模型应用于海水水质综合评价是完全可行的,为海洋环境领域的多目标综合评价与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海水环境质量评价
GIS
Keywords
Variable Fuzzy Recognition Model
sea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GIS
分类号
P748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可变模糊评价法的沈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
1
8
作者
潘俊
王灏瀚
张宗禹
机构
沈阳建筑大学
出处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6年第2期8-11,共4页
文摘
针对沈阳市水资源状况,通过对水资源承载能力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合理地确定各指标标准值,建立了反映沈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可变模糊识别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型,计算样本指标对各级别指标标准值区间的相对隶属度,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模型中相关指标的权重,对沈阳市2008—2014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沈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处于较弱水平,已接近饱和值,但总体呈现恢复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沈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层次分析法
沈阳市
分类号
P334.92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下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
2
9
作者
孙才志
李娜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7-131,共5页
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课题(2008T10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JY066)
文摘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构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评价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状态在时间上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在空间上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用水技术进步及经济发展水平有重要关系。在加强配置工程建设的同时,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用水结构,重点加强海水利用及水质保护力度,从而缓解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水文学
水资源承载力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PSR
模型
辽宁沿海经济带
Keywords
hydrology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variable fuzzy recognition model
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
Liaoning coastal economic zone
分类号
TV213.4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沿海省区海洋绿色发展测度及影响机理
被引量:
22
10
作者
盖美
朱莹莹
郑秀霞
机构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职业中专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9266-9281,共16页
基金
国家环境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202105)。
文摘
海洋绿色发展是海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坚持生态优先和资源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模式对于海洋可持续的意义重大。在梳理了海洋绿色发展概念与内涵基础上,以沿海11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6—2017年沿海各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海洋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对海洋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Arcgis软件和马尔可夫空间模型对其进行时空演变分析,最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①2006—2017年我国海洋绿色发展水平一直保持增长趋势,总体提高了19.6%,但整体仍呈中等水平,且地区差异明显。在空间分布上,空间集聚特征依然明显,东南沿海地区总体海洋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西南和东北部分地区海洋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②从时空演化特征来看,上海、天津、山东的海洋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河北、广西的海洋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区域背景对海洋绿色发展类型转移具有显著影响,高水平区域背景对海洋绿色发展水平增长具有辐射、促进作用,而低水平区域背景对增长具有制约、减缓作用。③从外部因素来看,政府调控、陆域经济水平和开放程度对海洋绿色发展有正向显著影响,环境治理有负向显著影响;从内部因素来看,海洋产业结构、海洋管理和海洋资源利用都有正向显著影响。根据总结以上结论,针对不同地区的海洋绿色发展情况提出不同的发展途径与对策,为海洋绿色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海洋绿色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Keywords
Marine Green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variable fuzzy recognition model
分类号
P7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以白洋淀流域为例
被引量:
25
11
作者
白洁
王欢欢
刘世存
田凯
赵彦伟
李春晖
机构
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0-1076,共7页
基金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8ZX07110001)
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Z181100009618030)。
文摘
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为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重要依据。以白洋淀流域为例,建立包括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要素、共16个指标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以及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评价方法,对近20年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计算与评价。结果表明:1998-2017年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综合特征值由1.84增加到3.16,水环境承载力呈上升趋势,1998-2012年属较低承载区间,2013-2017年属中等承载区间;从各要素看,水资源和水环境要素的特征值由1.18、1.92分别增加为2.72、3.36,均呈增加趋势,水生态要素的特征值由3.44下降为2.31,呈下降趋势。未来应在推进水污染控制、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水生态的保护、修复。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力
白洋淀流域
层次分析法
熵值法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Keywords
water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Baiyangdian watersh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entropy value method
variable fuzzy recognition model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SPA-VFRM的城市要害系统综合应急能力研究
被引量:
4
12
作者
刘朝峰
张嘉鑫
杜金泽
郭增
王威
机构
河北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
出处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6-31,共6页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2019202470)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青年基金项目(QN201809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CGL019)
文摘
为反映城市要害系统综合应急能力的发展现状及过程,在分析城市要害设施系统构成与面临的主要灾害类型基础上,提出从充分性、精确性、抵御性和及时性4个维度评价应急能力的思路,建立城市要害系统综合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综合权重,结合集对分析(SPA)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VFRM)构建城市要害系统综合应急能力的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实证分析某市要害系统综合应急能力发展现状。实证表明:该市要害系统综合应急能力呈现“波浪式升高”的动态发展趋势,灾害抵御能力是构成综合应急能力的主要方面;3种方法的评价结果排序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的评估结果稳健、可靠,能够有效反映城市要害系统综合应急能力发展情况。
关键词
要害系统
灾害类型
应急能力
综合权重
集对分析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Keywords
high-consequence system
disaster type
emergency capability
integrated weight
set pair analysis(SPA)
variable fuzzy recognition model(VFRM)
分类号
X913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类分级视角下供水管网地震韧性评估研究
被引量:
2
13
作者
甄纪亮
刘晓然
刘朝峰
张略淼
机构
北京建筑大学理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30-263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08025)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YJCZH242)
+1 种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E2022202119)
北京建筑大学金字塔人才培养工程(JDYC20200326)。
文摘
为解决供水管网安全精细化管理问题,提升城市供水管网地震韧性水平,在综合分析影响供水管网安全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引入分类分级理念,结合动态分级法(Dynamic Classification Method,DT)和集对分析-可变模糊模型(Set Pair Analysis-Variable Fuzzy Recognition Model,SPA-VFRM),建立供水管网地震韧性评估分类分级模型,动态优化供水管网地震韧性分类,量化评定管道安全韧性分级,并应用于某县城供水管网安全韧性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模型可以有效实现供水管网地震韧性的分类与分级,提高供水管道风险识别的精确性,能够为制订科学的供水管网维护和改造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供水管网
地震韧性
动态分级法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分类分级
Keywords
safety engineering
water supply network
seismic resilience
Dynamic Classification Method(DT)
Variable Fuzzy Recognition Model(VFRM)
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分类号
X913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TU991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测度与区域差异
被引量:
19
14
作者
徐君
郭徐青
崔珂珂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出处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4-64,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创新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22FJYB013)。
文摘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创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从数字环境赋能、数字创新驱动、农业质效提升、农业绿色发展、农民生活向好五个方面,构建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障碍度模型、达古姆(Dagum)基尼系数和α收敛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西藏地区)的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障碍因子识别和区域差异分析。研究发现:2010—2021年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地区间差距,呈现东高西低分布格局。单位农业产值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农业人均专利申请数、电子商务采购额、农村居民生活丰富性、移动电话基站密度等与数字创新和数字环境密切相关的指标是影响我国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全国总体差异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V形变化特征,前期差异主要来自超变密度,后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波动幅度最大,与其他地区间的差异也最大,2015年后其内部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存在α收敛趋势;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波动幅度较小,区域间差异也较小,其内部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存在α收敛趋势。因此,应夯实农村数字基础,加强农业数字创新;重视区域差异,走农业差异化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内外部联系与合作,构建协同发展格局。
关键词
数字创新
农业高质量发展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障碍度
模型
达古姆基尼系数
Keywords
digital innovation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variable fuzzy recognition model
model of obsta⁃cle
Dagum Gini coefficient
分类号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大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周惠成
柴智平
何斌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王晓晓
梁忠民
黄振平
戴昌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综合权重的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在水质动态评价中的应用
汪天祥
许士国
胡素端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及GIS相耦合的水库水质综合评价
胡素端
许士国
汪天祥
谢在刚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争岗堆积体稳定性评价
张海龙
徐卫亚
王伟
石崇
王盛年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在黄土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黄玮
梁永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基于GIS建模的海水环境质量可变模糊识别评价
柯丽娜
张一民
韩旭
王辉
王权明
王利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基于可变模糊评价法的沈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潘俊
王灏瀚
张宗禹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下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孙才志
李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中国沿海省区海洋绿色发展测度及影响机理
盖美
朱莹莹
郑秀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以白洋淀流域为例
白洁
王欢欢
刘世存
田凯
赵彦伟
李春晖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基于SPA-VFRM的城市要害系统综合应急能力研究
刘朝峰
张嘉鑫
杜金泽
郭增
王威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分类分级视角下供水管网地震韧性评估研究
甄纪亮
刘晓然
刘朝峰
张略淼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测度与区域差异
徐君
郭徐青
崔珂珂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