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可变模糊模型的郑州市非常规水水质评价 |
徐冬梅
马建琴
邱林
|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2
|
可变模糊模型在水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
谢志高
习树峰
葛萌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3
|
基于可变模糊模型的辽宁省地下水安全综合评估研究 |
史玉飞
|
《水利技术监督》
|
2021 |
5
|
|
4
|
区域农业水资源恢复力可变模糊评价模型 |
梁旭
刘东
孙建
吴亚春
|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5
|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大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
周惠成
柴智平
何斌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
2011 |
13
|
|
6
|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
王晓晓
梁忠民
黄振平
戴昌军
|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
2012 |
11
|
|
7
|
综合权重的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在水质动态评价中的应用 |
汪天祥
许士国
胡素端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8
|
可变模糊集模型及论可拓方法用于水科学的错误 |
陈守煜
袁晶瑄
|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
2007 |
8
|
|
9
|
基于可变模糊决策模型的EPC项目总承包商选择研究 |
宋媛媛
刘永强
史曦晨
|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0
|
|
10
|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及GIS相耦合的水库水质综合评价 |
胡素端
许士国
汪天祥
谢在刚
|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1
|
基于模糊可变模型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
王海峰
柴春岭
李春燕
|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2
|
基于模糊可变模型的城市防洪体系风险分析 |
王海峰
李金娜
|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3
|
黄河内蒙古段流凌预报可变模糊聚类循环迭代模型 |
冀鸿兰
卞雪军
徐晶
|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0
|
|
14
|
应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对山西水安全评价 |
张戈
李世龙
王恒伟
|
《资源与产业》
|
2015 |
1
|
|
15
|
基于云模型及可变模糊聚类迭代模型的灌区节水水平评估 |
付晓亮
杜成旺
杨朝翰
韦婉
李发文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6
|
可变模糊优选模型的反TBM战斗部研制风险综合评价 |
韩晓明
陈俊杰
南海阳
|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7
|
多目标可变模糊优选模型及其在水库调度中的应用 |
朱小凯
齐兵
|
《东北水利水电》
|
2010 |
1
|
|
18
|
基于可变模糊评价模型的环境经济效益研究——以徐州市南水北调尾水导流工程为例 |
沈菊琴
王峰
施文君
孙付华
张丹丹
|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9
|
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级评价中的应用 |
刘晓璐
赵晓慎
习树峰
徐振国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20
|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争岗堆积体稳定性评价 |
张海龙
徐卫亚
王伟
石崇
王盛年
|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1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