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侧碰移动变形壁障有限元模型的开发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晓东 苏清祖 +1 位作者 程勇 朱西产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0-263,290,共5页
按照ECER95法规对移动变形壁障性能的要求及验证试验的方法 ,建立了移动变形壁障的有限元模型 ,并进行了验证试验仿真 ,仿真结果满足法规的要求 ,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词 汽车 有限元模型 侧面碰撞 移动变形壁障 ECER95法规 吸能块 材料 验证试验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侧碰移动变形壁障有限元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乌秀春 邵晓科 +1 位作者 裴洋 赵洪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7-119,共3页
《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标准(GB20071-2006)中明确规定,所有M1类车型和N1类车型,都必须满足侧碰的强制性规定。汽车侧面碰撞计算机仿真分析是汽车碰撞安全性研究的重要试验方法之一,而移动变形壁障模型是开展该试验的基本工具。按... 《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标准(GB20071-2006)中明确规定,所有M1类车型和N1类车型,都必须满足侧碰的强制性规定。汽车侧面碰撞计算机仿真分析是汽车碰撞安全性研究的重要试验方法之一,而移动变形壁障模型是开展该试验的基本工具。按照法规中对移动变形壁障性能的要求及验证试验的方法,建立了移动变形壁障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验证试验的仿真,确定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面碰撞 移动变形壁障 有限元模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渐进变形壁障碰撞中约束系统对THOR假人胸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姜剑 马财俊 谭耀武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4-29,共6页
以THOR假人为研究对象,分析移动渐进变形壁障(MPDB)碰撞试验中THOR假人的胸部受力情况,设计正交试验,运用极差分析法,得出最优约束系统参数组合,提出MPDB碰撞试验中降低THOR假人胸部压缩量的优化方案,并进行了CAE验证。结果表明,降低安... 以THOR假人为研究对象,分析移动渐进变形壁障(MPDB)碰撞试验中THOR假人的胸部受力情况,设计正交试验,运用极差分析法,得出最优约束系统参数组合,提出MPDB碰撞试验中降低THOR假人胸部压缩量的优化方案,并进行了CAE验证。结果表明,降低安全带限力等级、增大安全气囊排气孔直径和改变安全带高度调节器上导向环(D环)位置可有效降低THOR假人的胸部压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渐进变形壁障 安全带 安全气囊 胸部损伤 THOR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侧面碰撞规程下轿车变形侵入仿真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唐友名 黄红武 梅丽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9-34,共6页
为更好地分析汽车侧面碰撞过程中驾乘人员安全,根据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FMVSS214碰撞要求,采用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详细建立了某公司轿车有限元整车模型和可变形移动壁障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美国侧面碰撞规程下可变形移动壁障以5... 为更好地分析汽车侧面碰撞过程中驾乘人员安全,根据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FMVSS214碰撞要求,采用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详细建立了某公司轿车有限元整车模型和可变形移动壁障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美国侧面碰撞规程下可变形移动壁障以54 km/h速度撞击轿车侧面的变形侵入过程仿真模拟和轿车侧面车门不同水平级的变形侵入对乘员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实车碰撞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模型可信;轿车车门中部位置对驾乘人员损伤影响最大,乘员损伤AIS值接近3(严重损伤);参数加权平均变形侵入量能较好的反映车辆侧面碰撞下车身侧围的变形侵入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面碰撞 美国联邦机动车侧面碰撞安全法规(FMVSS214) 仿真 变形侵入 可变形移动壁障(mdb) 汽车安全 轿车车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B20071-2006的侧面碰撞MDB数值模型设计开发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丽娟 范子杰 +1 位作者 桂良进 王青春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8-21,共4页
基于GB20071—2006法规对移动变形壁障(MDB)的性能要求,建立了MDB数字化模型。基于渐进式吸能块结构,采用弹塑性与可压溃泡沫材料组合模型模拟吸能块的变形行为,根据法规规定的碰撞块力-变形曲线,进行吸能块各层材料刚度特性分配并构造... 基于GB20071—2006法规对移动变形壁障(MDB)的性能要求,建立了MDB数字化模型。基于渐进式吸能块结构,采用弹塑性与可压溃泡沫材料组合模型模拟吸能块的变形行为,根据法规规定的碰撞块力-变形曲线,进行吸能块各层材料刚度特性分配并构造了满足法规要求的碰撞块材料参数。进行了碰撞性能校核,在保证计算结果符合法规要求的同时获得了很高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面碰撞 移动变形壁障 有限元 校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DB和FWDB的正面碰撞兼容性研究
6
作者 胡远志 高文凯 符志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33,共6页
根据欧洲车辆安全委员会工作标准建立全宽可变形壁障(FWDB)有限元模型,采用英国交通研究实验室台车实验方法进行标定,并使用已经标定验证的移动渐变性可变形壁障(MPDB)有限元模型,分别搭建轿车和某SUV的MPDB工况和FWDB工况碰撞模型进行... 根据欧洲车辆安全委员会工作标准建立全宽可变形壁障(FWDB)有限元模型,采用英国交通研究实验室台车实验方法进行标定,并使用已经标定验证的移动渐变性可变形壁障(MPDB)有限元模型,分别搭建轿车和某SUV的MPDB工况和FWDB工况碰撞模型进行车辆正面碰撞兼容性研究。计算车型MPDB工况和FWDB工况兼容性评价指标,分析结果发现当前MPDB工况对车辆结构兼容性评价尚有一定的局限,无法评价主吸能结构在垂直及水平方向上的作用,需结合FWDB工况的兼容性评价指标垂直结构相互作用系数(VSI)和水平结构相互作用系数(HSI)进行分析,以更加全面地评价车辆正面碰撞兼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碰撞兼容性 移动渐变性可变形壁障 全宽可变形壁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车型MDB侧面碰撞后门开启的CAE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飞 鄂世国 乔鑫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30-135,共6页
对某真实车型,进行过移动式可变形壁障、侧面碰撞的摸底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生后门开启。为了解其原因,该文采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仿真分析,建立了与该实验条件完全相同的分析模型;又用LS-DYNA软件,对分析模型,进行侧面碰撞的仿真分析,... 对某真实车型,进行过移动式可变形壁障、侧面碰撞的摸底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生后门开启。为了解其原因,该文采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仿真分析,建立了与该实验条件完全相同的分析模型;又用LS-DYNA软件,对分析模型,进行侧面碰撞的仿真分析,得到与实验对标良好的对标模型。结果发现:在碰撞过程中,后门把手安装位置变形过大和发生扭曲,导致开启动作。结构优化方案的实车实验结果与分析结果一致。与原结构相比较,优化方案有明显改进。结果表明:对标良好的分析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因而,采用CAE优化分析,开发时间短,实验次数少,节约成本,可保证设计和开发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被动安全 侧面碰撞 后门 移动可变形壁障(mdb)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侧面碰撞计算机仿真方法 被引量:33
8
作者 陈晓东 尹同耀 +2 位作者 朱西产 冯琦 程勇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5-69,共5页
应用VPG/ETA软件 ,按照欧洲侧面碰撞法规ECER95 ,对某国产轿车进行了汽车侧面碰撞计算机模拟仿真。通过比较 ,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汽车试验 侧面碰撞 计算机仿真 汽车安全性能 整车模型 移动变形壁障模型 EuroSID-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侧面碰撞仿真工具的验证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陆善彬 管欣 张君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9期2513-2517,共5页
为了给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仿真提供必备的工具,按照GB20071-2006法规对侧碰假人和移动变形壁障性能的要求,对某非商业EUROSID-Ⅱ假人进行了全面的验证并进行了修正,同时建立了汽车侧碰移动变形壁障CAD模型和相应的有限元模型。以某轿车... 为了给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仿真提供必备的工具,按照GB20071-2006法规对侧碰假人和移动变形壁障性能的要求,对某非商业EUROSID-Ⅱ假人进行了全面的验证并进行了修正,同时建立了汽车侧碰移动变形壁障CAD模型和相应的有限元模型。以某轿车为研究对象,将假人及移动壁障模型引入整车,建立了整车-乘员-约束系统侧面碰撞仿真模型,按照GB20071-2006试验要求,利用LS-dyna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显示,与试验结果取得了较好的一致,表明所建的整车-乘员-约束系统侧面碰撞计算模型的有效性同时也更真实、完整地模拟出碰撞时乘员的运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面碰撞 仿真工具 EUROSID-Ⅱ假人 移动变形壁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生产年份和乘员乘坐位置对侧面碰撞下乘员伤害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洋 赖兴华 马春生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13-318,共6页
研究了不同年份生产的四门轿车对不同乘坐位置乘员在侧面碰撞中的保护效果。碰撞数据来源于 NHTSA NCAP的可移动变形壁障碰撞试验 (MDB) 数据库。分析了被测试车辆的几何特征和碰撞后的压溃变形。用头部伤害指标 HIC、胸部伤害指标TTI ... 研究了不同年份生产的四门轿车对不同乘坐位置乘员在侧面碰撞中的保护效果。碰撞数据来源于 NHTSA NCAP的可移动变形壁障碰撞试验 (MDB) 数据库。分析了被测试车辆的几何特征和碰撞后的压溃变形。用头部伤害指标 HIC、胸部伤害指标TTI 和骨盆横向加速度峰值 PPLA 等损伤参数,评估碰撞过程中乘员不同身体部位遭受严重伤害风险。结果表明:不同乘坐位置乘员的所有伤害指标均随着汽车生产年份的增加而降低;新车型中后排乘员的胸部和头部伤害风险比前排乘员高;乘员约束系统的有效性和乘员的乘坐位置紧密相关。因此,应加强汽车后排乘员的伤害机理的研究和保护胸部和头部安防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碰撞安全 侧面碰撞 后排座椅 头部伤害指标(HIC) 胸部伤害指标(TTI) 骨盆横向加速度峰值(PPLA) 移动变形壁(mdb) 新车评价规程(NC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