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雨水资源化潜力与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宝庆 吴普特 +1 位作者 赵西宁 王玉宝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36-644,共9页
为了缓解黄土高原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的现状,基于可变下渗容量模型计算了整个黄土高原近40 a逐月雨水资源化潜力,并对各分区可利用潜力大小、构成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可利用雨水资源化潜力总量较为可... 为了缓解黄土高原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的现状,基于可变下渗容量模型计算了整个黄土高原近40 a逐月雨水资源化潜力,并对各分区可利用潜力大小、构成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可利用雨水资源化潜力总量较为可观;土壤有效水是雨水资源化潜力的主要组成部分;雨水资源化潜力较丰富的黄河河龙区间、泾洛渭流域和汾河-伊洛沁河流域,其地表径流占雨水资源化潜力比例相对较高,该区域同时又是黄河泥沙主要来源地,可重点研发和应用降雨径流汇集、蓄存和集雨补灌等技术,以达到合理调控利用地表径流、减缓水土流失的双重目的;近40 a各分区雨水资源化潜力均呈现出略微下降趋势,但该趋势并不显著;黄土高原雨水资源化潜力空间上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可利用潜力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雨水利用 可变下渗容量模型 定量评价 分布式水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大尺度水文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国庆 张建云 +1 位作者 贺瑞敏 荆新爱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8,共4页
大尺度水文过程模拟是分析评价环境变化对流域水文影响的重要基础工作,首先介绍了土壤—植物—大气输移方案中具有国际可比性的可变下渗容量模型(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 Model,简称VIC模型)。将黄河流域划分为432个50 km×... 大尺度水文过程模拟是分析评价环境变化对流域水文影响的重要基础工作,首先介绍了土壤—植物—大气输移方案中具有国际可比性的可变下渗容量模型(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 Model,简称VIC模型)。将黄河流域划分为432个50 km×50 km正交网格,由108个雨量站1960~1970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插补到各个网格,根据土壤、植被分布资料,确定各网格的模型参数,进而模拟了黄河流域径流量的空间分布。对典型支流及区间径流量的模拟结果表明,VIC模型具有较好的径流模拟能力,可用于评价气候变化对流域河川径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可变下渗容量模型(VIC模型) 径流模拟 参数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