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压裂诱导效应的页岩储层工程可压裂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邹清腾 曹博文 +4 位作者 王永红 陈钊 舒东楚 尚立涛 侯腾飞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162,共8页
工程可压裂性是页岩气水平井压裂分段选簇的重要评价指标。目前的评价方法通常考虑岩石脆性、断裂韧性以及水平井主应力的影响,忽略了施工参数对可压裂性的影响。在岩石脆性评价基础上,考虑非规则分叉天然裂缝对岩石断裂韧性的影响,引... 工程可压裂性是页岩气水平井压裂分段选簇的重要评价指标。目前的评价方法通常考虑岩石脆性、断裂韧性以及水平井主应力的影响,忽略了施工参数对可压裂性的影响。在岩石脆性评价基础上,考虑非规则分叉天然裂缝对岩石断裂韧性的影响,引入施工缝内净压力并耦合储层水平应力差构建无因次净压力指数,形成了耦合储层岩石破碎、裂缝延伸和施工参数诱导效应的工程可压裂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可压性模型评价结果与微地震监测事件数、改造体积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所建模型可以有效地表征压裂形成复杂缝网的能力。研究成果为页岩水平井分段压裂选择射孔位置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 分叉天然 无因次净压力 可压裂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储层可压裂性评价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晶晶 张绍和 +1 位作者 曹函 孙平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60-1168,共9页
通过对湘西北地区实地勘察及采样分析,对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储层的宏观和微观参数对可压裂性的影响进行评价;基于SEM技术与Image J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页岩孔裂隙率的定量评价;采用组合赋权法建立可定量评价研究区页岩储层可... 通过对湘西北地区实地勘察及采样分析,对湘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储层的宏观和微观参数对可压裂性的影响进行评价;基于SEM技术与Image J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页岩孔裂隙率的定量评价;采用组合赋权法建立可定量评价研究区页岩储层可压裂性的可压裂系数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具有脆性矿物质量分数高、脆性系数高、热演化程度高、微孔裂隙较发育的特点,具备页岩储层压裂的有利条件;运用可压裂系数模型计算研究区页岩储层的可压裂系数为0.504 0,咸丰、龙山、桑植和慈利的可压裂系数较高,是研究区页岩较理想的压裂区域;基于储层各参数特征,将研究区的页岩可压裂性分为3个级别,即可压裂性差(可压裂系数小于0.277 4,压裂效果差)、可压裂性中等(可压裂系数为[0.277 4,0.436 3],压裂效果一般)和可压裂性好(可压裂系数为(0.436 3,0.653 8],缝网压裂效果较理想),应选择可压裂系数大于0.436 3的页岩层进行水力压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北 页岩气储层 下寒武统牛蹄塘组 组合赋权法 可压裂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彭成勇 刘书杰 +5 位作者 李扬 邓金根 蔚宝华 刘伟 周长所 纪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05-209,共5页
通过研究砂岩储层压裂裂缝起裂、扩展规律以及期望的裂缝形态,提出了砂岩储层可压裂性具体含义。分析KGD模型中各因素对压裂裂缝的影响规律,借助成熟的有限元方法对上述规律进行验证及补充,建立了砂岩储层可压裂性与储层岩石弹性模量和... 通过研究砂岩储层压裂裂缝起裂、扩展规律以及期望的裂缝形态,提出了砂岩储层可压裂性具体含义。分析KGD模型中各因素对压裂裂缝的影响规律,借助成熟的有限元方法对上述规律进行验证及补充,建立了砂岩储层可压裂性与储层岩石弹性模量和最小水平地应力之间的关系,绘制了可压裂性指标的变化规律,即弹性模量越高,最小水平地应力越小,砂岩储层的可压裂性越高。根据地震资料可以绘制砂岩储层的三维可压裂性分布图,可以为压裂选井选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储层 可压裂性评价 可压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砾岩储集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与可压性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向君 王小军 +2 位作者 赵保伟 熊健 梁利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9-177,共9页
为探究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乌尔禾组砂砾岩储集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延伸规律,采用真实破裂过程分析软件,研究砾石特征、地应力等因素对裂缝扩展的影响。根据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条件下裂缝的扩展过程,描述岩石裂缝演化及形态,建立砂砾岩储集... 为探究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乌尔禾组砂砾岩储集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延伸规律,采用真实破裂过程分析软件,研究砾石特征、地应力等因素对裂缝扩展的影响。根据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条件下裂缝的扩展过程,描述岩石裂缝演化及形态,建立砂砾岩储集层可压裂性的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乌尔禾组砾石强度和基质强度差异较大,砾石强度为216.62~2032.64 MPa,是基质强度的2~4倍,砾岩岩石力学特性差异明显;砾石含量较小时,裂缝扩展主要受主应力的影响;砾石粒径较小时,裂缝扩展方式主要为绕砾;随着粒径增大或砾石含量增加,砾石对裂缝的抑制和屏蔽作用明显,裂缝延伸距离减小;砾石强度与基质强度差异越大,裂缝遇砾石受阻越强,扩展方式越易由穿砾变为绕砾,降低了裂缝延伸距离。运用灰色关联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砾石特征、水平地应力差等因素,建立了砂砾岩储集层可压裂性评价系数计算模型,无因次压裂裂缝面积和米采液指数与可压裂性评价系数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乌尔禾组 砾石特征 扩展规律 可压裂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石坝地区页岩储层可压裂性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建波 冯明刚 +1 位作者 严伟 刘帅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6-220,225,共6页
页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大规模压裂改造后才能形成商业产能,所以可压裂性是页岩气开发中最关键的评价因素之一。文中研究采用分析化验资料与测井资料结合的方法,分析页岩储层可压裂性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脆性指数、天然... 页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大规模压裂改造后才能形成商业产能,所以可压裂性是页岩气开发中最关键的评价因素之一。文中研究采用分析化验资料与测井资料结合的方法,分析页岩储层可压裂性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脆性指数、天然裂缝、水平应力差异系数、Ⅰ型和Ⅱ型断裂韧性以及成岩作用等。根据各种影响因素与地层可压裂性的相关关系,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种影响因素的权重,从而提出一种定量评价页岩储层可压裂性的方法。运用此方法,依据可压裂性评价系数,将页岩储层的可压裂性划分为3个级别:可压裂性评价系数大于0.7的储层,可压裂性好;可压裂性评价系数介于0.6-0.7的储层,可压裂性较好;可压裂性评价系数在0.6以下的储层,可压裂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可压 指数 天然 水平应力差异系数 成岩作用 可压裂性评价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储层地质力学特性及对压裂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熊健 吴俊 +2 位作者 刘向君 张磊 梁利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80,共12页
根据储层测井资料以及压后试油资料,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玛瑚凹陷风城组陆相页岩储层的地质力学特性,研究了地质力学参数对陆相页岩储层压裂效果的影响,并对陆相页岩储层可压裂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风城组页岩油储层岩石力学参数与... 根据储层测井资料以及压后试油资料,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玛瑚凹陷风城组陆相页岩储层的地质力学特性,研究了地质力学参数对陆相页岩储层压裂效果的影响,并对陆相页岩储层可压裂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风城组页岩油储层岩石力学参数与声波、体积密度间存在良好相关性,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储层岩石力学参数的测井计算模型;基于已钻井压裂、测井资料,建立了研究区陆相页岩储层地层压力、地应力计算模型;利用灰色关联法明确了储层影响压裂效果的地质力学主控因素(弹性模量、水平应力差、最小水平主应力、抗张强度以及单轴抗压强度);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研究区陆相页岩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指标,地质力学主控因素的权重系数依次为0.3696、0.2440、0.2090、0.1093及0.06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瑚凹陷 陆相页岩 地质力学因素 地应力 可压裂性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像矿物谱的页岩气储层脆性指数计算方法——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颜磊 何传亮 侯克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4-60,共7页
页岩气储层脆性指数是页岩气藏压裂方案设计所需的核心参数之一,但目前获取该指数的方法成本较高、耗时耗力且过分依赖于取心资料。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该区的成像测井数据进... 页岩气储层脆性指数是页岩气藏压裂方案设计所需的核心参数之一,但目前获取该指数的方法成本较高、耗时耗力且过分依赖于取心资料。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该区的成像测井数据进行分析和校正、进行图像的直方图加强,将成像测井图像刻度为成像矿物谱;然后基于正态分布理论,并结合实验分析数据,通过解析成像矿物谱,获得了页岩气储层矿物含量;进而结合裂缝特征等建立了脆性指数的计算模型,形成了矿物含量及脆性指数的计算方法(以下简称新方法),并在该区的多口页岩气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新方法具有成本较低、适用性强、计算精度和实用价值较高等优点;②较之于目前常用的方法,新方法数据资料具有普遍性、脆性指数计算结果具有连续性;③新方法能够精确地反映层理、薄层及局部岩性变化等对脆性指数的影响,对于页岩气储层脆性及可压裂性评价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④现场应用效果表明,新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钻结果吻合程度高,该区多口井测试均获得了页岩气工业产能。结论认为,新方法为海相页岩气储层压裂优选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集层 指数 计算模型 可压裂性评价 成像矿物谱 四川盆地南部 早志留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