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任务自适应增强的人机特征解耦可分级压缩 被引量:1
1
作者 安平 沙莉娅 +2 位作者 吴颖 杨超 黄新彭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9-408,共10页
图像压缩作为一项关键技术,旨在传输过程中保留尽可能少的关键信息,同时使得压缩后的图像保持较好的质量。而随着计算机视觉的发展,图像的主要消费者不仅仅是人类而更多的是机器,因此探索一种能够同时面向人类视觉和机器视觉的图像压缩... 图像压缩作为一项关键技术,旨在传输过程中保留尽可能少的关键信息,同时使得压缩后的图像保持较好的质量。而随着计算机视觉的发展,图像的主要消费者不仅仅是人类而更多的是机器,因此探索一种能够同时面向人类视觉和机器视觉的图像压缩方法十分具有意义。然而,现有的基于学习的图像编码技术虽然已经在人眼感知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性的进步,但由于信号保真度及语义保真度的方法在驱动目标上存在分歧,无法同时满足机器视觉和人眼的需求。因此,本文提出了任务自适应增强的特征解耦可分级压缩方法,旨在利用单一比特流来支持多种视觉任务,并根据需求进行图像的选择性重建或完全重建。具体而言,本方法将图像特征解耦为目标特征和背景特征分别进行压缩和重建,所得到的目标图像用于后续目标检测和语义分割任务,而高质量完整重建的图像供人眼观看。这样不仅在实现视觉任务时避免了重建完整图像,提高压缩效率,还能够满足人眼的不同需求。此外,为了解决因目标区域重要性差异而引起的任务性能不平衡问题,本方法还设计了可插拔的任务自适应单元,并将其嵌入在目标特征解码器中,从而可以根据具体任务需求调整特征以增强重建目标图像的分析性能,而无须重新训练整个网络。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与其他编解码器相比,展现出了更优的任务性能和速率失真(RateDistortion)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压缩 人机协同 特征解耦 任务自适应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直驱式无油涡旋压缩机模糊PID控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段振云 刘洋 +5 位作者 孙凤 史策 徐方超 金俊杰 张晓友 陈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3-1023,共11页
磁悬浮直驱式无油涡旋压缩机采用电磁力非接触式驱动动涡盘运动.针对压缩机系统非线性较强、PID(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控制下轨迹跟踪误差较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模糊PID控制器,可以在线实时修正控制参数,提高轨迹跟踪效果... 磁悬浮直驱式无油涡旋压缩机采用电磁力非接触式驱动动涡盘运动.针对压缩机系统非线性较强、PID(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控制下轨迹跟踪误差较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模糊PID控制器,可以在线实时修正控制参数,提高轨迹跟踪效果.首先,介绍了磁悬浮直驱式无油涡旋压缩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电磁驱动力的数学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系统稳定性分析;其次,添加模糊逻辑,进行模糊控制器设计;最后,在控制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将PID与模糊PID 2种控制下的阶跃响应与轨迹跟踪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PID控制,模糊PID控制下,阶跃响应时的稳定时间减少0.461 s,稳态误差减小0.012 mm;轨迹跟踪时,X、Y方向达到稳定跟踪的时间分别减少0.365、0.090 s;X、Y方向的最大轨迹跟踪误差分别减小0.043、0.060 mm,最大相对误差分别减小了5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驱动 无油涡旋压缩 模糊PID控制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接收机多通道确定性压缩PMF-FFT捕获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琦 张文俊 +3 位作者 陈劼 张风源 王进 张小贝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32,共9页
针对目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机在快速捕获过程中消耗大量硬件资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确定性压缩感知的多通道部分匹配滤波-快速傅里叶变换(PMF-FFT)捕获方法。首先利用沃尔什-阿达马矩阵对多通道PMF-FFT的本地伪码矩阵进行... 针对目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机在快速捕获过程中消耗大量硬件资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确定性压缩感知的多通道部分匹配滤波-快速傅里叶变换(PMF-FFT)捕获方法。首先利用沃尔什-阿达马矩阵对多通道PMF-FFT的本地伪码矩阵进行确定性压缩,并将压缩后的伪码矩阵按照PMF-FFT方法进行粗捕获,然后对粗捕获相位区间进行精捕获搜索,最后推导出所提方法的理论分析模型,并通过蒙特卡洛仿真进行验证。理论分析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在捕获性能相同的情况下,所提方法较二维捕获算法和PMF-FFT算法在硬件资源消耗上分别减少了70.33%和41.6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多通道PMF-FFT 压缩感知 信号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albol理论的破碎岩石压缩变形及分形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文斌 田殿金 +2 位作者 薛彦超 张志 陈其勇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为研究侧限条件下不同轴向荷载、饱水状态及粒径级配3种因素对断层破碎岩体的压缩变形及分形特征的影响,以山东星村煤矿非导水断层取出的断层岩石为试样,利用自主研制的破碎岩石变形—渗流试验系统,开展侧限条件下不同Talbol幂指数n的... 为研究侧限条件下不同轴向荷载、饱水状态及粒径级配3种因素对断层破碎岩体的压缩变形及分形特征的影响,以山东星村煤矿非导水断层取出的断层岩石为试样,利用自主研制的破碎岩石变形—渗流试验系统,开展侧限条件下不同Talbol幂指数n的级配破碎岩石压缩变形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轴向载荷逐级增大,破碎岩石轴向位移量增大,压缩碎胀系数和压实度变小;相同侧限轴向荷载条件下,饱水状态试样的轴向位移量和加载终点位移累积变形量比干燥状态的更大;随着级配指数增大,加载终点位移累积变形量变大;破碎岩石的质量分布系数C随Talbol幂指数n增大而增大,且随轴向荷载的增大而减小;破碎岩石分形维数D随Talbol幂指数n增大而减小,试验后分形维数增量随Talbol幂指数n增大而增大,即岩石破碎程度愈加剧烈。根据破碎岩体力学特征与分形特征将其变形过程划分为松散堆积、错位挤压、变形开裂、研磨破碎4个阶段,在加载前期岩石变形以颗粒滑动位移为主,加载后期变形以颗粒研磨破碎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岩石 轴向荷载 分形维数 Talbol指数 压缩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局相关语义重要性的语义压缩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勇 刘志强 +1 位作者 田茂幸 贾松霖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5-803,共9页
为了改善传统压缩方法在保留深层语义信息方面的不足,提出新型语义压缩算法.将全局相关语义重要性(GCSI)作为语义重要性度量参数,综合考虑语义任务相关性和语义内在相关性指标,全面评估语义特征的重要性,实现有效的语义压缩.实验结果表... 为了改善传统压缩方法在保留深层语义信息方面的不足,提出新型语义压缩算法.将全局相关语义重要性(GCSI)作为语义重要性度量参数,综合考虑语义任务相关性和语义内在相关性指标,全面评估语义特征的重要性,实现有效的语义压缩.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相比传统方法,所提算法的压缩性能提升超过30%;在低带宽和低信噪比环境中,所提算法的分类准确度提升超过10%.在相同带宽和性能要求下,相较于现有基于语义任务相关性的语义压缩方法,所提算法的噪声稳定性更好,显著降低了网络传输压力,提升了任务处理性能,有能力面对未来逐步增加的数据传输需求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通信 图片分类 语义重要性 语义压缩 语义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地下内衬硐库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冠华 王娇 +5 位作者 于显杨 易琪 朱开源 王章星 耿璇 屈杰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共25页
地下内衬硐库的压缩空气储能,以其发电时间长、规模大、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工程造价低、运行周期长、环境友好等优势,在新型储能领域展现了较强的生命力,将有力地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和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与传统地下空间的运... 地下内衬硐库的压缩空气储能,以其发电时间长、规模大、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工程造价低、运行周期长、环境友好等优势,在新型储能领域展现了较强的生命力,将有力地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和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与传统地下空间的运行特点有较大不同,在充放气过程中,储备有压缩空气的地下内衬硐库不仅需要承受交变高内压膨胀压力,同时伴随着显著的温度变化。围绕地下内衬硐库,阐述了其工作原理以及柔性密封结构的设计理念,针对高压、交变应力和温度变化等荷载特征,系统分析了地下内衬硐库相关理论与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库内温压响应与密封结构传热特性、围岩应力路径与力学响应、钢筋混凝土衬砌开裂与控制标准、上覆岩体稳定性与安全埋深、密封层及密封堵头等,并对地下内衬硐库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岩石内衬硐库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分布对层状压缩杉木横纹抗压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丽媛 黄荣凤 +3 位作者 王艳伟 何啸宇 孙龙祥 陈章景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1-621,共11页
【目的】木材横纹抗压强度是木结构建筑材料及楼板和地板等选材的重要依据。研究层状压缩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木材横纹抗压强度,可为人工林杉木在实木地板、家具等木制品方面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杉木木材为研究... 【目的】木材横纹抗压强度是木结构建筑材料及楼板和地板等选材的重要依据。研究层状压缩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木材横纹抗压强度,可为人工林杉木在实木地板、家具等木制品方面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杉木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热/水热控制下的层状压缩方式,加工出压缩层位置、厚度不同的层状压缩木材,研究层状压缩引起的杉木木材结构和管胞构造变化,分析层状压缩杉木木材密度分布对弦向加载和径向加载下横纹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天然杉木早材的平均径向腔径为45.7μm,晚材为4.6μm,且早材管胞壁厚仅为晚材的1/2;早材弦径向平均壁腔比为0.14,晚材为3.08。层状压缩后,压缩层部位的早材细胞壁大变形至细胞腔几乎消失,但晚材部位细胞形态几乎不发生变化;压缩层部位的早材密度由0.200 g·cm^(-3)以下,提高至0.500 g·cm^(-3)以上,但多数情况下被压缩的早材密度依然低于天然杉木晚材密度,压缩层部位呈现出带有数个晚材密度峰值的密度分布特征。对照材及层状压缩材,弦向加载时横纹抗压强度均达到径向加载的2倍多。径向加载及弦向加载的横纹抗压强度均与压缩木材的密度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径向加载下的横纹抗压强度与密度的关系比弦向加载更密切。【结.论】压缩层部位的早材密度明显增大,早材密度的微小增加能够大幅度提高压缩木材的横纹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层状压缩 密度分布 早晚材 管胞 横纹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压缩特性试验研究
8
作者 郭思佳 刘新柱 +6 位作者 刘春山 刘向东 邢蕾 栾积毅 韩平 王海祥 李剑英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58,共6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玉米秸秆这种生物质材料,同时为设计和优化秸秆收获、打捆、切割等装置结构提供一定的技术参数,对寒地玉米秸秆进行了压缩试验。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并结合自制试验装置,利用万能试验机、数显鼓风干燥箱等设备... 为了更好地利用玉米秸秆这种生物质材料,同时为设计和优化秸秆收获、打捆、切割等装置结构提供一定的技术参数,对寒地玉米秸秆进行了压缩试验。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并结合自制试验装置,利用万能试验机、数显鼓风干燥箱等设备对玉米秸秆进行了有节段的径向和轴向压缩试验,测得了基于不同部位、不同速度、不同含水率三因素在不同水平组合下的破坏力的大小,获得因素的显著性影响程度及最优水平组合。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轴向压缩破坏力为0.726~3.271 kN,R值为0.586~1.527,F值为7.093~38.742;玉米秸秆径向压缩破坏力为0.370~2.297 kN,R值为0.382~0.921,F值为9.096~22.183。分析得出:各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极显著的是秸秆部位,加载速度和含水率次之;最优水平组合为秸秆部位为上、加载速度为10 mm/min、含水率为最低,且径向压缩所需破坏力小于轴向压缩所需破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压缩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压缩流动问题笛卡尔网格模拟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宁 刘剑明 +1 位作者 田琳琳 王镇明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314,共30页
计算网格是复杂流动问题精细化模拟的先决条件,会对数值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重要影响.然而,高质量计算网格生成需要费时费力的人机交互过程且严重依赖于工程师的个人经验,使得现阶段计算流体力学(CFD)自动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笛卡... 计算网格是复杂流动问题精细化模拟的先决条件,会对数值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重要影响.然而,高质量计算网格生成需要费时费力的人机交互过程且严重依赖于工程师的个人经验,使得现阶段计算流体力学(CFD)自动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笛卡尔网格具备生成简单、内存要求低、计算效率高及自动性强等特点,使其能够极大减少网格生成过程中的人工成本,因而成为CFD社区的研究热点之一.对此,以笛卡尔网格可压缩流模拟为主线,结合课题组多年的研究成果对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和国内外发展现状展开综述.首先简要概述了笛卡尔网格自适应方法及其数据结构,随后系统阐述了切割单元、浸入边界、重叠笛卡尔网格和混合笛卡尔网格等方法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自适应加密策略、动态并行技术、高保真计算方法、先进物理模型及实际工程应用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了笛卡尔网格方法涉及的关键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全面回顾和深入分析笛卡尔网格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试图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及全面的认识,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网格 可压缩流动 壁面处理方法 自适应技术 高保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气与蒸汽介质组成比及其压力调控的木材压缩变形永久固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荣凤 何啸宇 +4 位作者 王艳伟 孙龙祥 黎静 侯晓鹏 陈章景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共20页
压缩变形永久固定(定型)是木材密实化技术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之一。研究以空气、蒸汽以及两者混合气体为介质,在0.1、0.3和0.5 MPa的介质气体压力下,采用高温加压热处理方法,对表层压缩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木材实施180℃、2 h的... 压缩变形永久固定(定型)是木材密实化技术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之一。研究以空气、蒸汽以及两者混合气体为介质,在0.1、0.3和0.5 MPa的介质气体压力下,采用高温加压热处理方法,对表层压缩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木材实施180℃、2 h的定型处理。通过分析定型处理对压缩木材的回复率,以及其他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质的影响,阐明空气与蒸汽介质组成及其压力对木材压缩变形永久固定的作用机理。在180℃温度、0.5 MPa介质气体压力条件下,以纯蒸汽为介质时,有近80%的压缩变形被永久固定,但只以空气为介质时,仅约54%的压缩变形被永久固定。以空气为介质的热处理虽然会使半纤维素降解,但处理材中乙酸及醛类物质含量远远低于介质中加入50%以上蒸汽的混合介质处理材。说明介质中加入一定量的蒸汽,促进细胞壁组分化学反应,对木材压缩变形固定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所有检测样品统计分析结果,吸水回复率与相对结晶度之间的相关关系(r=0.921,p<0.01),比吸水回复率与羟基吸收强度之间相关关系(r=0.557,p<0.05)更密切,间接说明半纤维素降解过程使压缩应力释放,比羟基减少使吸湿性降低对压缩变形的永久固定的贡献更大。与空气介质相比,以蒸汽与空气的体积比为1∶1或蒸汽比例更高的混合气体为介质时,木材吸着水EMC和回复率降幅可以提高50%,木材硬度和表面硬度损失率降低4.6%及以上。空气与蒸汽混合介质处理不仅减少了处理过程中蒸汽的使用量,而且简化了压缩木材的定型处理过程,对降低压缩木的生产成本,实现木材压缩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压缩变形固定 空气介质 蒸汽介质 回复率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载褐煤孔隙结构可压缩性与渗透率的相关性试验研究
11
作者 马衍坤 胡明烨 +3 位作者 张曦 杨文旺 颜泽文 张珍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5-172,共8页
为分析褐煤受载孔隙结构可压缩性与渗透率的相关性,采用单轴压缩在线核磁共振测试方法,测试得到了褐煤受载过程T2图谱演化曲线及其渗透率,研究了不同应力水平下褐煤孔隙结构的可压缩性系数与渗透率的关系。根据T2图谱计算发现,褐煤内小... 为分析褐煤受载孔隙结构可压缩性与渗透率的相关性,采用单轴压缩在线核磁共振测试方法,测试得到了褐煤受载过程T2图谱演化曲线及其渗透率,研究了不同应力水平下褐煤孔隙结构的可压缩性系数与渗透率的关系。根据T2图谱计算发现,褐煤内小孔、中孔、大孔的占比分别为50%~60%、20%~30%、5%~20%,其中小孔可划分为吸附孔,中孔和大孔可划分为渗流孔。在褐煤受载破坏的全过程中,煤体孔隙变化主要集中在渗流孔,吸附孔虽占比超过50%,但对于煤体宏观变形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渗流孔的可压缩性较强,可压缩系数变化值达到0.07~0.23,而吸附孔的可压缩系数变化值仅为0.01~0.02。煤体的渗透率变化趋势与渗流孔可压缩系数变化趋势一致,相关系数均大于0.893,煤体骨架的可压缩性与渗流孔可压缩性的线性关联证明了煤体渗透率随应力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渗流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可压缩 渗透率 孔隙结构 单轴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12
作者 王汉鹏 武允昊 +5 位作者 张冰 范建国 李梦天 隋建才 王伟 孙德康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44,共16页
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可广泛应用于电网削峰填谷和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具有装机容量大、使用寿命长、清洁环保等优点,被视为最有前途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主要依托层状盐穴或盐丘来建设CAES储气... 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可广泛应用于电网削峰填谷和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具有装机容量大、使用寿命长、清洁环保等优点,被视为最有前途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主要依托层状盐穴或盐丘来建设CAES储气库,但由于选址条件苛刻等原因,CAES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近年来,随着国内矿井的大量关闭,许多地下空间资源被浪费,因此利用废弃矿井建设CAES电站就具有了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与广袤的发展前景。因此,系统梳理了CAES各类储气库建设现状与优缺点,总结了废弃矿井CAES储气库的建设与选址要求,分析了当前废弃矿井CAES储气库面临的安全风险与限制瓶颈。为避免CAES储气库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了新的储气库建设方案——管道布设型废弃矿井储气库(利用大直径无缝钢管作为储气空间,缝隙内填充松散充填体进行承压),与传统储气库建设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以下优势:极大降低了储气库对矿区地质构造、围岩渗透性、围岩稳定性等条件的选址要求,增加了选址范围;可利用现有管道施工工艺与技术装备,降低储气库建设难度;提高了储气库的密封性能,保障无气体泄漏风险;改善了围岩应力环境,提高了储气库稳定性;避免储气库受腐蚀影响,增加了储气库的耐久性能。最后以鄂庄废弃煤矿为例,给出了管道布设型储气库改造建设方案,储气库改造建设完成后,总容积可达4.5×105 m3,发电功率可达400 MW,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管道布设型废弃矿井储气库设计构想为废弃矿井CAES技术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地下空间利用 压缩空气储能 储气库 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点及高纬度海域海冰压缩强度的试验研究
13
作者 陈晓东 于爽 +3 位作者 王燕舞 林龙 屈猛 季顺迎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0-1271,共12页
在中国第13次北极科学考察过程中,我国科考队首次乘破冰船抵达北极点并开展了海冰采集与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填补了我国在该海域海冰试验数据的空白.同时,为研究采样地点气候条件对海冰压缩强度及物理性质的影响,分别在81°N~87.3... 在中国第13次北极科学考察过程中,我国科考队首次乘破冰船抵达北极点并开展了海冰采集与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填补了我国在该海域海冰试验数据的空白.同时,为研究采样地点气候条件对海冰压缩强度及物理性质的影响,分别在81°N~87.3°N之间的其他6个站位开展了冰样采集与试验测试.为研究孔隙率与卤水体积对压缩强度的影响,测量了试样的盐度、温度与密度等物理性质.数据显示,处于纬度较低海域的海冰试样,其盐度与密度沿竖向剖面并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冰层表层与底层的压缩强度较为接近;而北极点海域的海冰物理参数沿冰厚方向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且压缩强度沿剖面方向的变化也较为显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海域的环境条件对海冰单轴压缩强度具有显著影响,即使在融冰期末期北极点海冰也并未完全处于融化状态,其底层海冰仍保留了部分结冰期海冰的特点,因此强度也明显高于完全处于融化状态的海冰.此外,也分析了运输过程对海冰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在严格的低温运输与存储条件下现场与实验室的测试结果并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力学性质 单轴压缩强度 北极点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下饱水黑云变粒岩损伤程度与裂纹扩展特性研究
14
作者 田欣 路燕泽 +5 位作者 李志鹏 马德文 韩强 杨天鸿 邓文学 刘洋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47,共10页
露天爆破采矿或边坡爆破成型均可能导致边坡岩体不同程度损伤,加之渗水作用将严重威胁边坡稳定性。为探究研山铁矿东帮边坡岩石损伤程度与边坡稳定性关系,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初始损伤程度饱水黑云变粒岩的单轴压缩与声发射监测试验,研究... 露天爆破采矿或边坡爆破成型均可能导致边坡岩体不同程度损伤,加之渗水作用将严重威胁边坡稳定性。为探究研山铁矿东帮边坡岩石损伤程度与边坡稳定性关系,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初始损伤程度饱水黑云变粒岩的单轴压缩与声发射监测试验,研究了不同初始损伤程度饱水黑云变粒岩的裂纹扩展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随初始损伤程度增加,饱水黑云变粒岩的微裂隙压密阶段的变形程度增加,弹性模量呈减小趋势。起裂应力、损伤应力及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与初始损伤程度呈二次函数关系,且三者均随初始损伤程度增加而减小。初始损伤程度由0 mV,经50 mV、60 mV到70 mV,饱水黑云变粒岩的微裂纹稳定扩展阶段的扩展角先由0.28°增加到0.9°后减小至0.34°,非稳定扩展阶段的扩展角先由5.98°增加到7.73°后减小至7.69°;微裂纹由充分扩展向不完全扩展方式发展,其破坏模式由单一剪切破坏过渡到剪切为主、劈裂为辅的破坏,岩样破坏更加剧烈。试验结果可为露天矿边坡岩体安全维护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黑云变粒岩 单轴压缩 初始损伤 微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场压缩的快照式光谱成像技术
15
作者 张杰 薛鹏 +1 位作者 张瑞 吴倩楠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5-562,共8页
针对快照式成像芯片和成像光学元器件视场角度敏感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视场压缩的快照式光谱成像系统。该系统由前置视场压缩系统、光阑、后置成像镜头组和光谱成像芯片四部分组成,通过前置光学系统的Zemax光学设计,实现了450 nm~800 n... 针对快照式成像芯片和成像光学元器件视场角度敏感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视场压缩的快照式光谱成像系统。该系统由前置视场压缩系统、光阑、后置成像镜头组和光谱成像芯片四部分组成,通过前置光学系统的Zemax光学设计,实现了450 nm~800 nm波长范围内将±10°视场压缩为±3°,最大波相差小于1/4波长;设计的后置镜头组用于校正光学系统的色差、球差等像差;整个光学系统各个视场的RMS(root meam square)半径接近面阵探测器的像元尺寸,且相对畸变小于2.138%;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视场压缩光学系统的可行性,并通过搭建的成像系统对不同颜色字母目标和外景目标物进行成像。实验结果表明:红色R中心波长为610 nm,绿色G中心波长为500 nm,蓝色B中心波长为460 nm;红色地面和绿色地面中心波长分别为613 nm、517 nm,进一步验证了该系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检测 快照式光谱成像 视场压缩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数据生成算法的往复压缩机故障诊断研究
16
作者 王鹏 李颖 +1 位作者 王金东 巴鹏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38,共6页
为解决实际生产中存在的往复压缩机故障信息样本缺失、样本不平衡等引起的长尾分布所造成故障诊断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经优化的对抗生成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的方法,该方法在既保证样本质量又增强样本数量的... 为解决实际生产中存在的往复压缩机故障信息样本缺失、样本不平衡等引起的长尾分布所造成故障诊断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经优化的对抗生成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的方法,该方法在既保证样本质量又增强样本数量的情况下,应用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进行故障诊断分类。首先对往复压缩机一维故障数据进行整理并通过小波变换生成故障时频图;然后构建适应于样本的LS-SAGAN框架模型并利用原始故障时频图训练模型,生成满足实验数量的时频图;最后通过经天鹰算法优化CNN进行快速准确的故障诊断。将实验方法与其他方法进行效果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故障诊断中的平均准确率达到99.6%,相较其他分类方法分类效果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往复压缩 LS-SAGAN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赫兹成像结合压缩感知与超分辨的葵花籽饱满度检测
17
作者 李斌 谢立明 +3 位作者 黎艳兵 杨金丽 吴建 欧阳爱国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271,共9页
太赫兹成像技术虽已被证实能够用于检测葵花籽内部品质,然而其成像速度较为缓慢,难以实现切实且迅速的检测。为了实现对葵花籽饱满度的快速检测,该研究将压缩感知与注意力增强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A-ESRGAN)模型相结合应用于太赫兹成... 太赫兹成像技术虽已被证实能够用于检测葵花籽内部品质,然而其成像速度较为缓慢,难以实现切实且迅速的检测。为了实现对葵花籽饱满度的快速检测,该研究将压缩感知与注意力增强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A-ESRGAN)模型相结合应用于太赫兹成像领域。首先,选用压缩采样匹配追踪(compressive sampling matching pursuit,CoSaMP)重构算法来验证不同测量矩阵的性能,根据最佳综合性能选取高斯矩阵作为测量矩阵。其次,通过比较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ADMM)结合全变分(total variation,TV)正则化(ADMM_TV)和子空间追踪(subspace pursuit,SP)等5种重构算法的峰值信噪比和重构时间等评价指标评估图像重建质量。结果表明ADMM_TV在峰值信噪比、均方误差、结构相似性指数表现最佳,自然图像质量评估器在测量比例超过6.0%最低,尽管重构时间无明显优势,但综合表现优于其他算法。最后,运用多尺度注意力增强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A-ESRGANmulti)模型对压缩感知不同采样率的重构图像进行处理,其效果优于真实图像增强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RealESRGAN)和单尺度注意力增强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A-ESRGAN-single),提升了图像质量,使边缘对比度得以提高,为后续的图像分割提供了便利。研究表明,压缩感知与A-ESRGAN-multi模型相结合用于检测葵花籽饱满度是可行的,验证集的饱满度误差平均为2.50%,最大检测误差为6.41%。综上所述,将压缩感知与A-ESRGAN-multi模型相结合,能够有效地节省82.5%的采样时间,为葵花籽的品质检测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 压缩感知 A-ESRGAN-multi 饱满度 太赫兹成像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化两相可压缩流动体积分数控制方程
18
作者 洪方文 袁国辉 +1 位作者 翟树成 郑巢生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1-1187,共7页
体积分数方程是空化流动的一个重要控制方程,在不可压缩情况下由质量守恒方程导出,但对于可压缩流体,目前还没有一个得到普遍认可的描述形式。本文以随体坐标系为描述问题的参考系,针对局部流体单元,从两相流体各自的体积变化入手,推导... 体积分数方程是空化流动的一个重要控制方程,在不可压缩情况下由质量守恒方程导出,但对于可压缩流体,目前还没有一个得到普遍认可的描述形式。本文以随体坐标系为描述问题的参考系,针对局部流体单元,从两相流体各自的体积变化入手,推导出体积分数的随体导数与两相流体局部平均速度散度的关系。本文还讨论了体积分数方程与质量守恒方程的关系,以及相变和可压缩性对体积分数演化的影响,并给出了两相压力平衡情况下体积分数方程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分数 两相可压缩流体 空化 控制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率对杉木心材回复率及力学性质的影响
19
作者 赵丽媛 黄荣凤 +3 位作者 王艳伟 何啸宇 孙龙祥 付跃进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9,共10页
对人工林杉木心材实施压缩率为40%~65%的整体压缩,采用蒸汽与空气混合介质加压热处理方法进行压缩变形固定(定型),探讨压缩率对定型材密度、回复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缩率为40%时,早材和晚材均被压缩;随着压缩率进一步增大... 对人工林杉木心材实施压缩率为40%~65%的整体压缩,采用蒸汽与空气混合介质加压热处理方法进行压缩变形固定(定型),探讨压缩率对定型材密度、回复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缩率为40%时,早材和晚材均被压缩;随着压缩率进一步增大,压缩材密度随之增大,并趋于均匀。经蒸汽与空气混合介质加压热处理后的定型材,在气干、高湿及吸水条件下的吸湿/吸水回复率降至0%~0.63%,几乎不发生回复。随着压缩率及密度的增加,定型材的硬度、MOR、MOE及横纹抗压强度持续增大,定型材密度与硬度之间呈极显著相关的二次函数关系,与MOR、MOE及横纹抗压强度间呈极显著相关的线性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38。横纹抗压径向加载时,未呈现典型的木材横纹加载应力-应变特征曲线。压缩率为40%时,与对照材相比,定型材弦向横纹抗压强度提高约50%,但径向横纹抗压强度几乎没有提高;压缩率达到或超过45%时,径向和弦向横纹抗压强度提高率接近;在65%的压缩率下,弦向和径向横纹抗压强度均可以达到对照材的4倍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心材 压缩 回复率 密度 横纹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CT和DVC的单轴压缩下煤岩损伤特征研究
20
作者 于岩斌 尼传文 +3 位作者 崔文亭 臧杰 刘党辉 宋克志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7,共14页
研究煤的破坏过程对于理解其力学行为及渗透性能的变化至关重要。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在单轴压缩条件下对煤岩进行原位扫描。结合数字岩心技术和数字体积相关法(Digital Volume Correlation,DVC),计算了煤岩的变形位移场... 研究煤的破坏过程对于理解其力学行为及渗透性能的变化至关重要。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在单轴压缩条件下对煤岩进行原位扫描。结合数字岩心技术和数字体积相关法(Digital Volume Correlation,DVC),计算了煤岩的变形位移场与应变场,分析了裂隙的发育与演化规律,并揭示了煤岩损伤动态演化与渗透性能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发现:在单轴荷载作用下,煤岩的破坏由轴向力与相邻裂隙的发育共同作用,导致内部既有裂隙发育,又有裂隙压密的现象;煤岩中的矿物质对裂隙发育有引导作用,且与矿物质的形状和分布密切相关。DVC分析表明,煤岩的破坏是一个动态演化过程,各区域在不同方向的变形差异积累导致破坏发生;位移场的矢量叠加揭示了煤基质在不同方向的变形,而应变场显示裂隙在轴向压缩下的横向扩展。加载过程中,煤岩孔裂隙的发育导致渗透性能不断提高,特别是在1100N阶段,渗透率增加了149.35μm^(2),损伤变量D_(H)的最大值为8.2%。此外,连通孔隙数和迂曲度τ与损伤变量成指数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理解煤岩破坏和渗透特性提供试验数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DVC 单轴压缩 裂隙发育 损伤变量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