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可压缩模型(SCM)与可压缩NS方程数值计算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向大平 邓小刚 毛枚良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5-199,共5页
本文开展了微可压缩模型与可压缩N S方程之间的对比研究。通过对层流平板边界层和椭球高雷诺数湍流绕流的数值模拟,比较了微可压缩模型和可压缩N S方程之间的计算精度和效率。计算结果表明,微可压缩模型和可压缩N S方程具有相同的计算精... 本文开展了微可压缩模型与可压缩N S方程之间的对比研究。通过对层流平板边界层和椭球高雷诺数湍流绕流的数值模拟,比较了微可压缩模型和可压缩N S方程之间的计算精度和效率。计算结果表明,微可压缩模型和可压缩N S方程具有相同的计算精度,但是微可压缩模型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内存和CPU时间都节省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压缩模型 低马赫数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可压缩模型预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丛成华 邓小刚 毛枚良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5-779,共5页
微可压缩模型(slightly compressible model,SCM)是求解低马赫数流动的一种有效模型,SCM在求解过程中不必满足速度散度为零的条件,可直接应用时间推进方法求解得到不可压缩N-S方程的解.深入研究了该模型的效率和精度;为了提高收敛速度... 微可压缩模型(slightly compressible model,SCM)是求解低马赫数流动的一种有效模型,SCM在求解过程中不必满足速度散度为零的条件,可直接应用时间推进方法求解得到不可压缩N-S方程的解.深入研究了该模型的效率和精度;为了提高收敛速度将预处理技术引入到该模型中,推导了预处理后的控制方程和特征系统,并构造了预处理后的通量.通过对圆柱绕流、方腔流动、NACA0012翼型和6:1椭球的数值模拟,一方面,进一步展示了SCM的可行性与健壮性,表明SCM适合于低马赫流动的数值模拟;另一方面,充分验证了预处理技术在微可压缩模型中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低马赫数流动的收敛问题,并提高了求解的准确性和精度.这为SCM应用于工程实际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马赫数流动 可压缩模型 数值模拟 预处理 收敛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能射流侵彻径向扩孔的可压缩模型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干 陈小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5-103,共9页
聚能射流侵彻厚靶时,对靶材同时进行轴向和径向挤压进而发生轴向侵彻和径向扩孔。本文中基于聚能射流侵彻可压缩模型并结合Szendrei-Held扩孔方程,推导给出考虑弹/靶材料可压缩性的聚能射流扩孔方程。为简化完整可压缩模型繁琐的计算过... 聚能射流侵彻厚靶时,对靶材同时进行轴向和径向挤压进而发生轴向侵彻和径向扩孔。本文中基于聚能射流侵彻可压缩模型并结合Szendrei-Held扩孔方程,推导给出考虑弹/靶材料可压缩性的聚能射流扩孔方程。为简化完整可压缩模型繁琐的计算过程,又基于Murnaghan状态方程给出可压缩模型的近似解。与水中聚能射流扩孔的实验研究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预测优于Szendrei-Held扩孔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射流半径、驻点压力、靶材强度、驻点处靶材密度以及聚能射流速度是影响聚能射流扩孔的主要因素。本文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聚能射流侵彻可压缩性较强的靶材的扩孔情况。相关工作可为含液密闭结构干扰聚能射流侵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能射流 径向扩孔 可压缩模型 厚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弱可压缩模型的抽蓄电站引水系统数值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世凡 周大庆 陈洋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65-770,共6页
通过建立全三维的弱可压缩流体模型,利用求解非定常三维N-S方程的方法,在阀门出口边界加入流量随时间变化的程序,以模拟抽水蓄能电站的甩负荷工况,并对不同水体模型下的情况进行模拟,得到了引水管道内各测量断面压力与流量、调压井内水... 通过建立全三维的弱可压缩流体模型,利用求解非定常三维N-S方程的方法,在阀门出口边界加入流量随时间变化的程序,以模拟抽水蓄能电站的甩负荷工况,并对不同水体模型下的情况进行模拟,得到了引水管道内各测量断面压力与流量、调压井内水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管道出口处压力、管道内部水流流态的变化规律,并参照试验数据与不可压缩流体模型及一维特征线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考虑流体可压缩性的情况下,弱可压缩模型结果较不可压缩模型更接近试验数据,提高约0.16%;而弱可压缩模型阀门出口处的压力头值,较不可压缩模型低10.87 m.而流态分析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在管道内流态的表现以及在调压井的波动方面,相比一维特征线方法更有优势.结论可为研究抽水蓄能电站引水系统甩负荷工况提供新的参考,并为精确的数值模拟计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蓄电站 引水系统 甩负荷 过渡过程 可压缩流体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压缩两相流模型的薄壁构件注塑充填模拟
5
作者 邹书琴 董勤喜 +1 位作者 贾伟 于行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9,共8页
基于可压缩两相流模型,对薄壁构件的注塑充填过程进行了模拟。针对厚度尺寸小于长、宽尺寸二十分之一的薄壁构件,研究其厚度方向上网格的划分标准,以及薄壁构件在充填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分布规律。通过对等厚薄壁构件在厚度上划分不同层... 基于可压缩两相流模型,对薄壁构件的注塑充填过程进行了模拟。针对厚度尺寸小于长、宽尺寸二十分之一的薄壁构件,研究其厚度方向上网格的划分标准,以及薄壁构件在充填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分布规律。通过对等厚薄壁构件在厚度上划分不同层数的网格,分别进行充填模拟,分析相关物理量计算的准确性,得出当薄壁构件在厚度上的网格层数不少于7层时,能够对注塑充填过程进行较为准确的计算。据此标准,对两个薄壁构件进行了填充模拟,其中,等厚薄壁构件网格尺寸为0.2471 mm,网格总数551124个,厚度方向为7层;不等厚薄壁构件网格尺寸为0.2857 mm,网格总数为2262498个,厚度方向为7层。模拟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和商业软件计算结果一致,验证了此薄壁构件网格划分标准的可行性。此外,对两个薄壁构件充填过程中的物理量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型腔内部压力均在充填结束时表现为浇口周围较大,沿着熔体前沿流动方向的对称轴呈对称分布,在厚度方向上分布均匀,但速度在厚度方向上分布不均,通常在壁面附近速度较小,在型腔中心位置速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压缩两相流模型 薄壁构件 网格划分标准 网格尺寸 充填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压缩两相流模型的注射成型填充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振海 贾伟 +1 位作者 董勤喜 于行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74,共9页
基于现有的超算平台及有限体积法计算程序,开发了一种用于注射成型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模型。该模型数值方法基于可压缩两相流,考虑了熔体和气体的密度变化,即将熔体和空气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流体,采用同一套控制方程进行计算。采用有限体... 基于现有的超算平台及有限体积法计算程序,开发了一种用于注射成型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模型。该模型数值方法基于可压缩两相流,考虑了熔体和气体的密度变化,即将熔体和空气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流体,采用同一套控制方程进行计算。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离散,通过压力隐式算子分割算法(PISO)求解压力-速度耦合方程组,结合流体体积(VOF)法进行界面追踪。首先模拟了带圆柱嵌件的平板型腔填充过程,采用六面体为主导的方法划分了三种不同网格系统,定量比较三种网格下的速度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网格的收敛性。考虑到计算效率,选取M2(网格数为106876个)网格系统,模拟了温度、剪切速率和压力在不同截面上的分布。结果表明,在填充时间(t)为0.6,0.8,1.4 s时刻下熔体流体前沿的界面追踪模拟与实验吻合;在更复杂的不均匀厚度凹槽平板熔体填充模拟过程中,塑料熔体注入型腔时,会先在薄壁凹槽内流动,随后流进厚壁区域。在t为0.125,0.25,0.375 s时刻下的流动前沿会产生形状像喷泉的流锋,这种流动现象可以通过三维模型预测,与商业软件仿真结果呈现基本一致。随着填充速率的增大,注射压力数值与Moldflow结果更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成型 可压缩两相流模型 有限体积法 流体体积法 填充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板翅式回热器一维可压缩流动算法
7
作者 白一帆 丁铭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5-682,709,共9页
为了计算高温气冷堆氦气透平直接循环中板翅式回热器的动态响应过程,本文建立了板翅式回热器的一维可压缩流动模型。采用混合半隐式算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并提出使用解耦法和半耦合法对流体域和壁面耦合的温度方程进行求解。根据以上... 为了计算高温气冷堆氦气透平直接循环中板翅式回热器的动态响应过程,本文建立了板翅式回热器的一维可压缩流动模型。采用混合半隐式算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并提出使用解耦法和半耦合法对流体域和壁面耦合的温度方程进行求解。根据以上2种方法计算回热器入口温度阶跃上升算例的结果分析,并模拟分析了回热器在温度、流量、压力和温度-流量复合阶跃扰动下的瞬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解耦法相对于半耦合法拥有更快的求解速度,且更适于板翅式回热器在直接氦气透平循环回路系统的整体计算。本文方法可模拟板翅式回热器在简单扰动下的温度响应过程,并捕捉不可压缩模型无法计算的压力响应和流量响应,可以用于板翅式回热器在循环系统中的动态性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直接循环 板翅式回热器 动态响应 一维可压缩流动模型 混合半隐式算法 数值计算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压缩修正的k-ε模型在喉部射流推力矢量喷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汪东 刘明侯 +2 位作者 韩省思 张先锋 陈义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5-409,共5页
对标准的k-ε双方程湍流模型进行了可压缩性修正,并数值研究二次流矢量喷管中二次流不同入射角度时,二次流入射质量比对矢量偏角、推力效率的影响.通过比较实验数据,发现可压缩修正的k-ε双方程模型较标准k-ε模型、单方程湍流模型具有... 对标准的k-ε双方程湍流模型进行了可压缩性修正,并数值研究二次流矢量喷管中二次流不同入射角度时,二次流入射质量比对矢量偏角、推力效率的影响.通过比较实验数据,发现可压缩修正的k-ε双方程模型较标准k-ε模型、单方程湍流模型具有更好的计算精度.数值研究结果发现,二次流在获得较大的矢量偏角同时,系统推力效率降幅较小;当二次流入射角度为150°时,系统具有最大的矢量偏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力矢量 喉部二次射流 可压缩修正的k-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压缩堆积模型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晋栋 王武祥 +2 位作者 张磊蕾 廖礼平 王爱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60-1965,共6页
基于可压缩堆积模型,以全孔隙率为设计指标,提出了一种考虑成型过程和集料级配影响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可压缩堆积模型挑选出干堆积密实度较高的级配集料,引入反映成型过程影响的比例因子λ建立了集料在透水混... 基于可压缩堆积模型,以全孔隙率为设计指标,提出了一种考虑成型过程和集料级配影响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可压缩堆积模型挑选出干堆积密实度较高的级配集料,引入反映成型过程影响的比例因子λ建立了集料在透水混凝土中的堆积密实度与其干堆积密实度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出单位体积透水混凝土的集料用量;然后根据集料用量和水灰比,计算得到透水混凝土的水泥浆体体积和水泥用量。对依据该方法设计的透水混凝土性能验证试验表明,实测全孔隙率与设计全孔隙率非常吻合,达到预设目标;透水混凝土强度随小粒径集料体积分数的变化趋势与集料干堆积密实度的相近,但是并非干堆积密实越高则强度越高,强度还受到集料粒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全孔隙率 堆积密实度 可压缩堆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压缩非守恒两相流模型
10
作者 张映辉 叶琴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7-137,共11页
可压缩非守恒两相流模型广泛应用于电力、核能、化学工艺、油气、低温空间、生物医学、微技术等。本文主要介绍流体压强相等且有毛细管效应、压强不相等且无毛细管效应、压强相等且无毛细管效应这3类可压缩非守恒两相流模型及其相关研... 可压缩非守恒两相流模型广泛应用于电力、核能、化学工艺、油气、低温空间、生物医学、微技术等。本文主要介绍流体压强相等且有毛细管效应、压强不相等且无毛细管效应、压强相等且无毛细管效应这3类可压缩非守恒两相流模型及其相关研究成果。特别地,2种流体压强相等且无毛细管效应的高维可压缩非守恒两相流模型的线性系统含零特征根,使得该问题的数学分析变得十分复杂和困难,至今,该模型无任何数学成果,这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压缩非守恒两相流模型 毛细管效应 柯西问题 解的适定性 衰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压缩气体合成射流微喷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英涛 刘汝卿 李博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0-153,共4页
借助Fluent软件,基于标准k-ε湍流模型和PISO算法,采用动网格方法构造动边界条件,在可压缩模型下,对二维、黏性、非定常气体合成射流微喷的频率特性及影响射流性能的3个关键因素(驱动频率、振动膜峰值速度和喷口尺寸)进行数值模拟,为合... 借助Fluent软件,基于标准k-ε湍流模型和PISO算法,采用动网格方法构造动边界条件,在可压缩模型下,对二维、黏性、非定常气体合成射流微喷的频率特性及影响射流性能的3个关键因素(驱动频率、振动膜峰值速度和喷口尺寸)进行数值模拟,为合成射流微喷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在可压缩模型下,合成射流微喷的频率特性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较吻合,验证了其在可压缩气体模型下仿真的必要性;同时,对任一给定的合成射流微喷,驱动频率和喷口宽度存在最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射流微喷 可压缩模型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M模型的路用混凝土组成设计方法
12
作者 时宁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683-2688,共6页
针对基于三重球模型的混凝土组成设计方法存在参数计算复杂,在实际工程中使用不便,对其中抗压强度模型和浆体/骨料模型的计算简化处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压缩堆聚模型(CPM)模型的路用混凝土组成设计方法,通过设计实例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 针对基于三重球模型的混凝土组成设计方法存在参数计算复杂,在实际工程中使用不便,对其中抗压强度模型和浆体/骨料模型的计算简化处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压缩堆聚模型(CPM)模型的路用混凝土组成设计方法,通过设计实例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级配优化合理,水泥用量少,混凝土各项指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三重球模型 可压缩堆聚模型(C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粉体堆积密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延信 吴锋 胡亚茹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0,共4页
以Andreason理论和可压缩堆积模型为基础,对水煤浆颗粒进行了调质计算和堆积效率计算,通过实验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探讨了粒度范围和添加量等因素对堆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质可以实现煤粉粒度分布的优化,使其尽可能靠近紧... 以Andreason理论和可压缩堆积模型为基础,对水煤浆颗粒进行了调质计算和堆积效率计算,通过实验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探讨了粒度范围和添加量等因素对堆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质可以实现煤粉粒度分布的优化,使其尽可能靠近紧密堆积理论所规定的粒度分布特征;用可压缩堆积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粉体颗粒的堆积密度,经过调质后原料的堆积效率提高了6.0%;紧密堆积条件下,增大水煤浆颗粒粒度范围有利于提高其堆积效率;随着调质料的增加,系统堆积效率增大,且逼近紧密堆积条件下的堆积效率;只添加细粉时,堆积效率与原料的粒度组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粒度分布 可压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掺合料在水泥颗粒中的填充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辉 王振兴 +1 位作者 宋强 李丙明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3-55,62,共4页
由于矿物掺合料的掺入可明显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改善其微观结构,从而提高其强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矿物掺合料的应用已经成为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关键技术。而如何高效利用矿物掺合料,达到最佳填充效果尚有待研究。利用CPM可压缩堆积模型... 由于矿物掺合料的掺入可明显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改善其微观结构,从而提高其强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矿物掺合料的应用已经成为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关键技术。而如何高效利用矿物掺合料,达到最佳填充效果尚有待研究。利用CPM可压缩堆积模型,对加入各种矿物掺合料的水泥粉体体系的实际堆积密实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矿物掺合料(矿渣微粉)的比表面积小于500m2/kg时,并不能提高密实度,大于500m2/kg时存在一个最佳掺量;在水泥粉体中,加入超细粉煤灰可明显将其密实度提高6%左右;采用钢渣和矿渣、钢渣和粉煤灰以及矿渣和粉煤灰复合配制掺合料加入水泥粉体,均可有效改善材料的堆积密实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掺合料 可压缩堆积模型 实际堆积密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压弹性模量差异对泡沫铝夹芯板三点弯曲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强斌 刘宇杰 +1 位作者 阚前华 陈哲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701-2705,共5页
泡沫铝材料是一种典型的拉压双模量材料,即受拉与受压时弹性模量不同。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泡沫铝夹芯板的三点弯曲行为进行了模拟。首先,对泡沫铝芯层采用可压缩泡沫模型,通过对芯层的受拉区和受压区采用不同的弹性模量来讨论拉压... 泡沫铝材料是一种典型的拉压双模量材料,即受拉与受压时弹性模量不同。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泡沫铝夹芯板的三点弯曲行为进行了模拟。首先,对泡沫铝芯层采用可压缩泡沫模型,通过对芯层的受拉区和受压区采用不同的弹性模量来讨论拉压弹性模量差异对夹芯板三点弯曲行为的影响。同时,在泡沫铝压缩响应一致的情况下,对可反映拉压弹性模量差异的孔洞模型和未考虑拉压弹性模量差异的可压缩泡沫模型的夹芯板三点弯曲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泡沫铝芯层的弹性模量对夹芯板的三点弯曲行为模拟有较大影响。若不考虑泡沫铝拉压弹性模量的差异,得到的夹芯板三点弯曲情况下的加载刚度和屈服荷载明显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压双模量 泡沫铝夹芯板 可压缩泡沫模型 三点弯曲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填充泡沫铝的柱壳力学响应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成军 谢若泽 张方举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1-366,共6页
针对泡沫铝及其填充圆柱壳的变形模式复杂、理论分析困难的问题,在分析泡沫金属唯象本构模型的基础上,用Bilkhu/Dubois可压缩泡沫模型描述泡沫铝的力学行为,用随机几何缺陷描述结构的可能缺陷形式,采用有限元法对内部填充泡沫铝的圆柱... 针对泡沫铝及其填充圆柱壳的变形模式复杂、理论分析困难的问题,在分析泡沫金属唯象本构模型的基础上,用Bilkhu/Dubois可压缩泡沫模型描述泡沫铝的力学行为,用随机几何缺陷描述结构的可能缺陷形式,采用有限元法对内部填充泡沫铝的圆柱壳结构在轴向载荷作用下的静、动态力学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一致,表明Bilkhu/Dubois可压缩泡沫模型可用来描述泡沫铝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力学特性,本文中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力学行为 Bilkhu/Dubois可压缩泡沫模型 泡沫铝填充圆柱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磁浮单列车通过隧道时车外压力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梅元贵 张志超 +1 位作者 杜健 赵汗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89,共12页
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特征线方法,研究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时压力波形成机理及传播特征;以头车和尾车为例,研究车外最大正负压比值,分析多工况下列车通过隧道时不同车厢的车外压力最值分布位置;探究隧道长度、列车运行... 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特征线方法,研究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时压力波形成机理及传播特征;以头车和尾车为例,研究车外最大正负压比值,分析多工况下列车通过隧道时不同车厢的车外压力最值分布位置;探究隧道长度、列车运行速度和阻塞比对车外压力最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时的车外最大负压在数值上远大于最大正压,可定性推测此时车体在负压作用下的“膨胀变形度”比正压作用下的“受压压缩变形度”严重;车外最大正负压及最大压力峰峰值的分布位置与列车运行速度和隧道长度密切相关,当隧道长度与列车长度之比不小于5.18时,头车车外最大正压与列车运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当比值不小于2.53时,头车车外最大负压与列车运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随阻塞比增加,车外最大正负压及最大压力峰峰值均增加,隧道横截面积为100 m^(2)和140 m^(2)时,头车和尾车车外最大正压相当,而横截面积为80 m^(2)时,头车车外最大正压比横截面积为100 m^(2)时大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列车 隧道 压力波 车外压力最值 一维可压缩流动模型 特征线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隙介质中弹性波速理论的结构损伤识别与成像
18
作者 郭少华 郭原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208-4213,共6页
基于规范空间理论研究各向异性固体运动方程与含水介质质量守恒方程的准静态耦合问题,讨论几种不同各向异性性质的孔隙介质的弹性波传播规律,分析波场速度在结构损伤区域的变化规律,最后采用偏移技术对结构损伤进行成像,提出一个新的可... 基于规范空间理论研究各向异性固体运动方程与含水介质质量守恒方程的准静态耦合问题,讨论几种不同各向异性性质的孔隙介质的弹性波传播规律,分析波场速度在结构损伤区域的变化规律,最后采用偏移技术对结构损伤进行成像,提出一个新的可压缩空隙弹性介质的本构方程,在此基础上得到一组完全解耦的各向异性含水孔隙介质的弹性波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各向异性含水孔隙介质的弹性波速即取决于固体骨架的本征特性也受到流固耦合系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介质 各向异性 可压缩弹性模型 弹性波 偏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岩储库腔底堆积物空隙体积试验与计算 被引量:7
19
作者 任众鑫 杨海军 +2 位作者 李建君 刘建仪 范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2-150,共9页
受建库盐层本身地质特点影响,造腔结束后,底部一般会堆积大量不溶物。堆积物的存在既浪费了有效库容体积,又为整体建库施工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为科学评价该堆积物并进行有效处理或转变利用以增大库容体积,对其分布特征及堆积空隙体积... 受建库盐层本身地质特点影响,造腔结束后,底部一般会堆积大量不溶物。堆积物的存在既浪费了有效库容体积,又为整体建库施工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为科学评价该堆积物并进行有效处理或转变利用以增大库容体积,对其分布特征及堆积空隙体积进行了研究。通过室内溶腔实验获取了堆积不溶物样品,采用筛分法实验测定了其颗粒分布,并根据分形分布理论对其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基于可压缩堆积模型对堆积空隙体积进行了数值及模型研究。应用实例进行计算并与现场数据进行了对比评价验证,结果表明,在双对数坐标系下,腔底堆积物颗粒尺寸与累积数量呈线性相关,即其粒度分布可用分形分布函数进行表征,且分形维数作为分布特征参量能较好地描述颗粒均匀程度与集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岩 储气库 堆积物 空隙体积 可压缩堆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模拟入射斜激波/平板湍流边界层干扰流动 被引量:2
20
作者 闫文辉 吴小虹 徐悦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5,共5页
应用GAO-YONG可压缩湍流模型数值计算了入射斜激波/平板湍流边界层相互干扰现象。计算程序中的对流项、扩散项分别采用AUSM格式和中心差分格式离散,并用多步Runge-Kutta显式时间推进法求解空间离散后的控制方程。计算中包含了无分离流... 应用GAO-YONG可压缩湍流模型数值计算了入射斜激波/平板湍流边界层相互干扰现象。计算程序中的对流项、扩散项分别采用AUSM格式和中心差分格式离散,并用多步Runge-Kutta显式时间推进法求解空间离散后的控制方程。计算中包含了无分离流动、初始分离流动以及较大分离流动等多个情况,比较了平板壁面压力、法向平均速度剖面、壁面摩阻系数Cf以及壁面斯坦顿数St等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结果发现:GAO-YONG可压缩湍流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入射斜激波/平板湍流边界层相互干扰下的无分离以及小分离流动,对高马赫数下的大分离流动也能得到较合理的结果,但再附点之后的壁面摩阻系数以及斯坦顿数的计算值不够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边界层干扰 数值模拟 GAO-YONG可压缩湍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