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火山岩气藏可动流体百分数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
作者 廖作才 孙军昌 +2 位作者 杨正明 熊生春 何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3-120,共8页
针对火山岩储层成岩机制与常规沉积储层差异大、岩性种类繁多、储层孔隙结构复杂等特点,综合使用离心实验、核磁共振、恒速压汞及CT成像等实验技术,对大庆徐深、吉林长岭和新疆滴西3个火山岩气田可动流体百分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 针对火山岩储层成岩机制与常规沉积储层差异大、岩性种类繁多、储层孔隙结构复杂等特点,综合使用离心实验、核磁共振、恒速压汞及CT成像等实验技术,对大庆徐深、吉林长岭和新疆滴西3个火山岩气田可动流体百分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气水离心标定低渗致密火山岩气藏可动流体百分数使用的离心力应为2.76 MPa,不同渗透率级别火山岩储层可动流体微观分布规律具有明显差异,渗透率越大,较大喉道控制的可动流体比例越大,气藏开发难度越小,渗透率越小,较大喉道控制可动流体比例越小,0.100 mD是可动流体微观分布规律发生明显变化的临界渗透率。108块岩芯可动流体百分数平均值为23.62%,长岭气田可动流体百分数最大,滴西气田可动流体百分数最小。CT成像与恒速压汞实验结果表明,孔喉大小及其匹配关系和裂缝发育程度是影响火山岩储层可动流体百分数大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火山岩气藏 可动流体百分数 离心实验 核磁共振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涠西南凹陷低渗储层可动流体百分数定量表征方法 被引量:8
2
作者 汪新光 张冲 +5 位作者 张辉 覃利娟 赵楠 彭小东 王磊 向耀权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98,共9页
低渗储层中可动流体百分数越高,储层渗流性能越强,但海上油田岩心资料缺乏,大量获取该参数比较困难。本文以涠西南凹陷低渗储层为对象,利用铸体薄片、全岩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等岩心分析资料,研究低渗储层中可动流体分布特征及受控因素... 低渗储层中可动流体百分数越高,储层渗流性能越强,但海上油田岩心资料缺乏,大量获取该参数比较困难。本文以涠西南凹陷低渗储层为对象,利用铸体薄片、全岩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等岩心分析资料,研究低渗储层中可动流体分布特征及受控因素,认为物性和黏土矿物充填孔隙程度是影响本区低渗储层可动流体分布的主要因素。在可动流体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基于自然伽马和储层品质的可动流体百分数定量表征模型,经检验,模型预测误差控制在10%以内,满足生产研究需要。引入储层可动流体品质指数,运用Q型聚类原理确定了基于可动流体百分数的低渗储层分类界限,将涠西南凹陷低渗储层划分为4类,实现了低渗储层类型的定量划分。本研究所建立的可动流体百分数定量表征方法和储层划分方案可为海上低渗储量扩大动用规模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南凹陷 低渗储层 可动流体百分数 定量表征 核磁共振 储层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页岩气储层可动流体 被引量:36
3
作者 李太伟 郭和坤 +2 位作者 李海波 路岩 薛小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09,123,共4页
国内对页岩气储层特征及评价的工作开展得相对较少,在调研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常规储层研究思路入手,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对不同区块的34块页岩气储层岩样进行可动流体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气储层可动流体含量低,具有非均质性;可... 国内对页岩气储层特征及评价的工作开展得相对较少,在调研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常规储层研究思路入手,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对不同区块的34块页岩气储层岩样进行可动流体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气储层可动流体含量低,具有非均质性;可动流体百分数与气测孔隙度和渗透率具有一定相关性,且孔渗越大相关性越好;分析了裂缝微裂缝含量对可动流体百分数的影响,裂缝微裂缝含量大于2%时,与可动流体百分数具有较好相关性;可动流体百分数和裂缝微裂缝百分数可以表征页岩气储层物性特征,是评价页岩气储层渗流能力及开发潜力的一个重要物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可动流体百分数 核磁共振 裂缝 离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低渗透储层开发潜力参数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骆瑛 何鹏 +1 位作者 唐韵 王磊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2年第4期24-27,33,共5页
随着勘探难度加大、新增储量品位下降,低渗透储量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大,开发难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开发矛盾越来越突出。用常规的孔隙度、渗透率、产能的高低已难以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潜力和开发难度。采用微观孔隙结构、可动流体百分... 随着勘探难度加大、新增储量品位下降,低渗透储量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大,开发难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开发矛盾越来越突出。用常规的孔隙度、渗透率、产能的高低已难以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潜力和开发难度。采用微观孔隙结构、可动流体百分数、启动压力梯度等参数,可有效分析低渗储层的渗流特征,评价其开发潜力,为油田有效注水开发、增储上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结构 可动流体百分数 压力梯度 储层评价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