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地区东部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3
1
作者 陈豫英 冯建民 +5 位作者 陈楠 郑广芬 穆建华 辛尧胜 聂金鑫 杨建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6,共11页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1站1961-2009年间的实测气温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该区水分资源各分量降水、蒸发及可利用降水,使用REOF等统计方法,整体分析了该区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水分资源匮乏且年际变化大,水分资源...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1站1961-2009年间的实测气温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该区水分资源各分量降水、蒸发及可利用降水,使用REOF等统计方法,整体分析了该区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水分资源匮乏且年际变化大,水分资源各分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总体上各分量从该区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呈南多北少特征,其中该区东南侧的陕南、陇南、六盘山区及青藏高原东部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蒸发量和可利用降水量分别在500、200和200 mm以上,年降水可利用率在30%~50%,可利用降水标准差达80~110 mm,而该区西部的河西走廊和青海西部的年降水量不足50 mm、年可利用降水量不到10 mm,年降水可利用率不足10%,可利用降水标准差在20 mm以下;各分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5~9月是该区主要降水和可利用降水的集中期;降水在水资源各分量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降水的小幅变化导致可利用降水的大幅变化是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东部可利用降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但气温变化造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西北地区东部5~9月可利用降水异常分布的局域特征明显,常出现陇南、河东、高原、河西走廊等4种异常分布特征。近50 a来,区内可利用降水总体呈东部减少(六盘山区及陇南区尤甚),西部增加的变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东部 5~9月可利用降水 REOF分析 空间分布模态及时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06年云南可利用降水量演变特征 被引量:23
2
作者 陶云 何华 +2 位作者 何群 段长春 任菊章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0年第1期8-14,共7页
利用云南122个测站1961—2006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计算了云南可利用降水量,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云南可利用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近50年来云南可利用降水量... 利用云南122个测站1961—2006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计算了云南可利用降水量,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云南可利用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近50年来云南可利用降水量在春季增加,而其余季节减少,特别是夏季可利用降水量明显减少,导致云南年可利用降水量明显减少。2)云南可利用降水量除冬季年代际变化不明显,年际变化明显外,其余季节及年可利用降水量都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及年际变化。3)从区域趋势变化看,云南大部可利用降水量在冬、春季以增加为主;夏季以减少为主;秋季东部减少,西部增加;全年可利用降水量东部、南部以减少为主,其余地区以增加为主。4)年可利用降水量在全球气候偏暖年以偏少为主,而在偏冷年则以偏多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可利用降水 时空分布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a来南疆气候变化对可利用降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葛朝霞 曹丽青 +2 位作者 薛梅 宋颖玲 曹琨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共4页
选择1951~2006年逐月降水和温度资料,计算出南疆年平均蒸发量及可利用降水量.在详细分析了50a来南疆地区降水、气温、蒸发及可利用降水量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法对降水、气温和可利用降水量进行了模拟,并对未来5... 选择1951~2006年逐月降水和温度资料,计算出南疆年平均蒸发量及可利用降水量.在详细分析了50a来南疆地区降水、气温、蒸发及可利用降水量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法对降水、气温和可利用降水量进行了模拟,并对未来5a上述要素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后南疆地区的温度、降水和蒸发变化基本呈上升态势,可利用降水量却呈现出偏多和偏少交替的波状变化特征.这说明气候变暖,可利用降水量不一定增多,未来5a南疆地区可利用降水量将可能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 气候变化 可利用降水量变化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地区可利用降水量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渠 程炳岩 +1 位作者 孙卫国 李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利用长江上游地区107个观测站1960-2008年气温、降水观测资料,采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计算得到各观测站的月蒸发量,再根据水量平衡关系,得到可利用降水量,采用数理统计、REOF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长江上游地区可利用降水量的气候... 利用长江上游地区107个观测站1960-2008年气温、降水观测资料,采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计算得到各观测站的月蒸发量,再根据水量平衡关系,得到可利用降水量,采用数理统计、REOF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长江上游地区可利用降水量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可利用降水量季节变化显著,5-9月长江上游可利用降水出现2-3个高值中心且中心位置稳定少变,10-4月可利用降水基本上呈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特征.长江上游夏半年可利用降水的空间分布类型可分为长江上游东南区、东北区、中部区、西北区、北部区和西南区.大气降水在可利用降水量中起决定性作用.当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西(偏南偏东)时,长江上游东部地区可利用降水量偏少(多);当东亚(南亚)夏季季风偏强(弱)时,长江上游东部(西北部)可利用降水量偏少(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用降水 气候特征 旋转主成分分析 长江上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可利用降水资源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4
5
作者 安刚 孙力 廉毅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2-139,共8页
利用1961~2002年东北地区80个测站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计算得到各测站的月蒸发量,再根据水量平衡关系,得到可利用降水量,以此分析了东北地区大气降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可... 利用1961~2002年东北地区80个测站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计算得到各测站的月蒸发量,再根据水量平衡关系,得到可利用降水量,以此分析了东北地区大气降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可利用降水资源为东多西少分布,东西部区域降水资源差异显著,西部地区可利用降水资源严重匮乏;全区可利用降水资源呈下降趋势,西部半干旱地区在已有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可利用降水量仍呈下降趋势,在东部山区其下降趋势最为明显,这将对整个东北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用降水 空间分布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可利用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罗伯良 张超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利用湖南89个测站1959~2008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计算了湖南可利用降水量,从大气可提供的水资源部分,分析了湖南可利用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湖南年可利用降水量区域分布差异... 利用湖南89个测站1959~2008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计算了湖南可利用降水量,从大气可提供的水资源部分,分析了湖南可利用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湖南年可利用降水量区域分布差异显著,资江中下游、衡阳南岳和湘东、湘南边缘山区多,湘西北及西部边缘山区少.湖南年、季可利用降水量存在年代际及年际变化.从区域变化趋势看,湖南可利用降水量在冬、夏季以增加为主,春、秋季以减少为主.春季西部大部及长沙和岳阳部分地区可利用降水量下降趋势显著,夏季邵阳、娄底、怀化中部及郴州部分地区增加趋势显著,秋季可利用降水量以减少为主,冬季湘北大部和湘西南及湘东南部分地区则增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用降水 时空分布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可利用降水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宋颖玲 葛朝霞 +1 位作者 曹琨 薛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38,共3页
通过滑动平均和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951~2006年淮河流域可利用降水量的演变趋势和变化特征,采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法挑选了7个与淮河流域可利用降水量关系密切的大气环流因子,并分析了其对可利用降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十几... 通过滑动平均和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951~2006年淮河流域可利用降水量的演变趋势和变化特征,采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法挑选了7个与淮河流域可利用降水量关系密切的大气环流因子,并分析了其对可利用降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十几年淮河流域的可利用降水量呈周期为2~3a的震荡;副高、极涡指数、欧亚纬向环流对淮河流域的可利用降水量影响较大。所得结论可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 可利用降水 小波分析 相关分析 逐步回归 大气环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中南部作物生长期可利用降水变化规律及其异常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智 冯瑞萍 +2 位作者 陈玉华 梁旭 孙银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5期8652-8654,8725,共4页
[目的]研究宁夏中南部作物生长期可利用降水变化规律及其异常特征。[方法]利用1961~2010年宁夏中南部9个气象站3~9月逐月降水、气温和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高桥浩一郎蒸散经验公式、Mann-Kendall、Lepage法、Morlet小波分析... [目的]研究宁夏中南部作物生长期可利用降水变化规律及其异常特征。[方法]利用1961~2010年宁夏中南部9个气象站3~9月逐月降水、气温和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高桥浩一郎蒸散经验公式、Mann-Kendall、Lepage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宁夏中南部作物生长期可利用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近50年宁夏中部干旱区与南部丘陵区作物生长期可利用降水量差异明显,呈南多北少特征,2个区域可利用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各年代的变化各不相同,中部干旱区70年代以后、南部丘陵区90年代以后可利用降水量持续偏少,且中部干旱区可利用降水量变率大;2个区域作物生长期可利用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均主要出现在7、8、9月,占生长期总量的76%以上,而3、4、5月低于生长期总量的14%。中部干旱区和南部丘陵区均未出现突变现象;中部干旱区主要存在5~7年的周期,其次是2~3年的周期;南部丘陵区主要存在2~3年的周期,其次是10~12年的年代际周期。多雨年北半球欧亚500 hPa高度距平场中贝加尔湖、蒙古国和我国西北部地区为负距平区,少雨年则为正距平区。[结论]该研究为宁夏中南部空中可利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中南部 作物生长期 可利用降水 变化规律 异常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来玛纳斯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可利用降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唐湘玲 吕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582-4585,共4页
选择1961~2009年逐月降水和温度资料,计算出玛纳斯河流域年平均蒸发量及可利用降水量。在详细分析了近50年来玛纳斯河流域降水、气温、蒸发及可利用降水量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灰色预测分析法对降水、气温和可利用降水量进行了模拟,... 选择1961~2009年逐月降水和温度资料,计算出玛纳斯河流域年平均蒸发量及可利用降水量。在详细分析了近50年来玛纳斯河流域降水、气温、蒸发及可利用降水量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灰色预测分析法对降水、气温和可利用降水量进行了模拟,并对未来5年上述要素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近50年来玛纳斯河流域温度、降水和可利用降水量变化基本呈上升趋势,而蒸发量则呈现出下降的变化特征。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玛纳斯河流域2010~2014年的年降水、气温及可利用降水量进行预测,发现今后5年该流域温度将继续升高,而降水量和可利用降水量将出现减少的趋势。因此,为保证水资源能满足该绿洲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合理规划,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气候变化 可利用降水量变化 灰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百年洞庭湖区可利用降水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彭嘉栋 李钢 吴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4-110,共7页
洞庭湖区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同时又是国际著名的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必然对湖区水资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可利用降水量是可被实际利用的降水资源,其变化直接影响到湖区的农业生产、湿... 洞庭湖区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同时又是国际著名的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必然对湖区水资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可利用降水量是可被实际利用的降水资源,其变化直接影响到湖区的农业生产、湿地保护等方方面面。利用洞庭湖区21个气象站构建的1910—2013年区域平均逐月气温、降水序列,采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计算得到逐月蒸发量,并验证其可靠性;再根据水量平衡关系,得到可利用降水量,最后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洞庭湖区可利用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可利用降水主要集中在3—6月,占全年的60.0%;1910—2013年湖区年可利用降水量无显著线性变化趋势,以20~25 a周期的年代际波动为主;洞庭湖区可利用降水量变化存在季节差异,近百年来冬季和夏季可利用降水量有所增多,秋季可利用降水量略有减少,春季无明显变化,但各季节可利用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整体仍以年代际波动为主。突变检验结果显示,近百年洞庭湖区年、冬季、夏季可利用降水量均存在1个显著增多的突变点,表明尽管年、冬季、夏季可利用降水量呈现以年代际波动为主的变化特征,但一定时段内仍存在突然增多的现象。小波分析结果显示,近百年来年和四季可利用降水量均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均经历了10~13个偏多或偏少期的转换,且在这些偏多或偏少期内可利用降水量仍存在明显的年际波动。文章旨在为今后洞庭湖区的农业生产和防汛抗旱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制定洞庭湖区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可利用降水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9-2008年汉中盆地可利用降水量演变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小峰 王欣 任余龙 《陕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83-87,共5页
利用陕西汉中11个测站1959-2008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路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计算了汉中可利用降水量,分析了汉中可利用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汉中可利用降水量近50 a来除在冬季增加外,其余3个季节都减少... 利用陕西汉中11个测站1959-2008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路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计算了汉中可利用降水量,分析了汉中可利用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汉中可利用降水量近50 a来除在冬季增加外,其余3个季节都减少,秋季减少最明显,导致汉中年可利用降水量明显减少。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年可利用降水量西部减少幅度比东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 可利用降水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郑州市可利用降水量的影响
12
作者 林丽 李荣 +1 位作者 王平 阮祥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51,共2页
根据1961—2006年气候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郑州市可利用降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量变化对可利用降水量的影响显著,气温变化对可利用降水量的影响相对较弱;当气温不变、降水量变化时,可利用降水量随之变化,其响应... 根据1961—2006年气候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郑州市可利用降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量变化对可利用降水量的影响显著,气温变化对可利用降水量的影响相对较弱;当气温不变、降水量变化时,可利用降水量随之变化,其响应春季最显著、秋季最弱;当降水量不变、气温变化时,所引起可利用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与气温不变降水量变化的情况相反,其季节影响春季最显著、冬季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可利用降水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可利用降水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克来木汗.买买提 葛朝霞 +2 位作者 吴立君 张军 林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1,共3页
选择华北地区1951~2010年的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采用高桥浩一郎公式计算蒸发量及可利用降水量,利用累积距平、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华北地区近60年可利用降水量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 选择华北地区1951~2010年的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采用高桥浩一郎公式计算蒸发量及可利用降水量,利用累积距平、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华北地区近60年可利用降水量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影响华北地区可利用降水量的大气环流因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的年可利用降水量和夏季可利用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年可利用降水量存在周期性变化,突变发生在1974年;副高、极涡指数、大西洋欧洲环流型和登陆台风等对华北地区可利用降水量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可利用降水 小波分析 影响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典型牧区盐池县降水及可利用降水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汤英 丁成翔 +1 位作者 徐利岗 周乾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01-109,共9页
【目的】掌握宁夏半干旱风沙草原区降水及可利用降水年内和四季分配、丰枯振荡周期及未来变化趋势,为当地天然草场修复、人工草地及作物科学灌溉提供依据.【方法】以盐池县为研究区,利用区域内国家标准气象站1954~2019年月降水及气温资... 【目的】掌握宁夏半干旱风沙草原区降水及可利用降水年内和四季分配、丰枯振荡周期及未来变化趋势,为当地天然草场修复、人工草地及作物科学灌溉提供依据.【方法】以盐池县为研究区,利用区域内国家标准气象站1954~2019年月降水及气温资料,运用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法及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分析盐池县降水量(P)、陆面蒸发量(E)及可利用降水量(P_(e))的时空变化及其未来趋势.【结果】盐池县多年平均降水297.4mm,P_(e)为55.4mm,6~9月降水占全年的80.9%,6月蒸发系数最高为0.94;夏季的P_(e)最大为35.2 mm;占全年的65.3%,冬季最小为0.5 mm;P_(e)存在3 a、5 a和10 a主周期.【结论】预测未来年降水量将以5.3 mm/10a增幅显著增加,年可利用降水量则以1.5 mm/10 a的降幅减少,夏季、秋季和冬季P_(e)呈增加趋势,变幅0.1~1.3 mm/1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典型牧区 降水 可利用降水 多时间尺度分析 趋势分析 MANN-KENDALL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年可利用降水资源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永华 高阳华 廖良兵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2-428,共7页
利用重庆地区34站月平均气温及降水资料,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基础上计算了可利用降水资源,采用EOF方法分析了主要分布型,并讨论了其变化规律,最后利用MGF-BP神经网络多步预测模型对重庆地区未来10 a(2006—2015年)可利用降水资源进行了... 利用重庆地区34站月平均气温及降水资料,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基础上计算了可利用降水资源,采用EOF方法分析了主要分布型,并讨论了其变化规律,最后利用MGF-BP神经网络多步预测模型对重庆地区未来10 a(2006—2015年)可利用降水资源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重庆年可利用降水资源大体分为4种分布类型,即全区域分布型、东西分布型、南北分布型和中部型,其中全区域型是重庆年可利用降水资源最主要的分布型,各分布型具有较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当年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时,年可利用降水资源可能偏少,而当年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多时,年可利用降水资源可能偏多;初步预测表明,2006—2011年,重庆地区年可利用降水资源总体偏少,而2012—2015年则可能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地区 可利用降水 变化分析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暖干化趋势对本溪市可利用降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吉奇 赵雷 +1 位作者 孙雪 黄莉丽 《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2期162-165,共4页
为了探讨暖干化趋势背景下本溪市水资源的变化特征,利用本溪市4个国家观测站1953—2010年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等资料,运用线性倾向率、de Martonne干燥度、高桥浩一郎陆面蒸发等方法,对本溪市可利用降水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溪市... 为了探讨暖干化趋势背景下本溪市水资源的变化特征,利用本溪市4个国家观测站1953—2010年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等资料,运用线性倾向率、de Martonne干燥度、高桥浩一郎陆面蒸发等方法,对本溪市可利用降水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溪市呈明显的暖干化趋势下,可利用降水资源呈现随机性减少趋势,本溪市降水量的47%是可以利用的,53%被蒸发;夏季可利用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3%,但夏季可利用系数最大,为55%;春季可利用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10%,可利用降水系数只有32%。近58 a来,本溪市可利用降水以18.53 mm/10 a线性倾向率减少,与降水减少趋势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干化 陆面蒸发 可利用降水 本溪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可利用降水量异常区预报模型及其预报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立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共3页
为研究我国可利用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科学预测,为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全国160个测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计算出可利用降水量,运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分析技术,确定了我国可利用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异常... 为研究我国可利用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科学预测,为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全国160个测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计算出可利用降水量,运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分析技术,确定了我国可利用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异常区;通过分析前一年1~12月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全球海平面气压场的主成分,初选与长江中下游分布区、东北东北部分布区、西南西南部(云南)分布区、东南沿海分布区、新疆北部分布区关系密切的气象因子;再通过逐步回归技术建立各异常区年可利用降水量的预报模型,拟合检验和试预报结果均达到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用降水 REOF 主成分分析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量及气温对黔南州可利用降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桂东 宋应刚 +1 位作者 唐红忠 黄晓俊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5期222-224,共3页
根据1962—2011年黔南州12个气象观测站的实况降水量、气温月资料,计算蒸发量及可利用降水量。分析出可利用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及可利用降水量与降水量、气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降水量与可利用降水呈显著正相关,气温与可利用降水在7—8... 根据1962—2011年黔南州12个气象观测站的实况降水量、气温月资料,计算蒸发量及可利用降水量。分析出可利用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及可利用降水量与降水量、气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降水量与可利用降水呈显著正相关,气温与可利用降水在7—8月呈负相关;设定降水量、气温的变化,计算可利用降水的变化量,在各月变化中,6月变化较小,12月变化最大,变化曲线可以用2次多项式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可利用降水 相关系数 曲线拟合 黔南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可利用年降水量趋势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立君 葛朝霞 +2 位作者 曹琨 胡己坤 苗甫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1-53,55,共4页
利用1951—2009年逐月降水量和气温资料,分析了近60 a来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气温、年蒸发量及可利用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采用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法对各气候要素及可利用年降水量建立预报模型,并对未来5 a上述要素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利用1951—2009年逐月降水量和气温资料,分析了近60 a来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气温、年蒸发量及可利用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采用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法对各气候要素及可利用年降水量建立预报模型,并对未来5 a上述要素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气温、年蒸发量及可利用年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各不相同;未来5 a内,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年蒸发量及可利用年降水量均有减少或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要素 可利用降水 逐步回归周期分析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1-2015年西安市大气降水资源趋势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盼盼 林涛 +1 位作者 钱会 杨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3-318,336,共7页
基于西安市1951—2015年逐月降水量和气温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分析了西安市65a来大气降水资源的变化特征,采用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法对西安市未来10a大气降水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西安市年内降水... 基于西安市1951—2015年逐月降水量和气温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分析了西安市65a来大气降水资源的变化特征,采用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法对西安市未来10a大气降水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西安市年内降水资源分配不均匀,春夏秋三季所占比例高达95%以上,而冬季所占比例很小;从月尺度、季尺度和年尺度看,西安市降水利用率普遍较低,蒸发率普遍较高;西安市温度变化呈上升态势,降水和可利用降水呈减少态势;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除了夏季和冬季可利用降水量对偏冷期气候响应不明显,其他时段可利用降水量对不同时期气候响应显著;未来10a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和可利用年降水量均以负距平为主,大气降水资源的减少势态可能会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用降水 大气降水资源 西安市 逐步回归周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